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有心无心之间不知做错了多少事情,说错了多少言语,动过多少妄念,只是我们没有觉察罢了。所谓“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这种从内心觉照反省的功夫就是忏悔。忏悔在生活上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帮助我们什么?第一,忏悔是认识错误的良心。第二,忏悔是去恶向善的方法。第三,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
佛界有这样一个故事。
悟明与悟静一同听道。禅师正讲“不杀生”的戒律,坐在悟静身边的一个魁伟的大汉悄悄对悟静说:“我是一名刽子手,可是我知道我罪恶深重,想改恶从善。我还能修道吗?”
悟静重重地点了一下头,道:“能!”
在回家的路上,悟明责怪悟静,说:“你为什么骗那个刽子手?他杀了那么多人,明明要受到报应入地狱的!”
悟静反问:“你能成佛吗?”
悟明想了想,道:“应该可以。”
悟静问:“你每天喝水吗?”
悟明有些茫然,但还是回答说:“当然。”
“你知道一口水中有多少生灵吗?”
“佛说,一口水有八万四千条生灵。”
“它们杀过人吗?”
“没有。”
“它们抢过钱财吗?”
“没有。”
“它们打劫放火吗?”
“没有。”
“那么你每天随意残杀无辜生灵尚能成佛,他如何不能修道呢?”
人无忏悔之心便无药可医,佛说:“人有时因无知而犯罪,或因愤恨,或因误会而犯罪。事后,自知无理,来求忏悔谢罪,此人确是难得,有上德行,但受者反不肯接受其忏悔,必欲报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犯罪者已无罪,而不接受忏悔者,反成为积集怨结之人。”
平时我们的衣服肮脏了,穿在身上非常不舒服,把它洗干净再穿,觉得神清气爽;身体有了污垢也要沐浴,沐浴以后,浑身上下舒服自在;茶杯污秽了,要用清水洗净,才再能装茶水;家里尘埃遍布,也要打扫清洁,住在里面才会心旷神怡。这些外在的环境器物和身体肮脏了,我们知道拂拭清洗,但是我们内在的心染污时,又应该怎样去处理呢?
当我们的心受到染污的时候,要用清净忏悔的净水来洗涤,才能使心地没有污秽邪见,使人生有意义。
在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中,有了忏悔的心情,就能得到恬淡快乐。好像穿衣时,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古训,想到一针一线都是慈母辛苦编织成的,那密密爱心多么令人感激!这样一想一忏悔,布衣粗服不如别人美衣华服的怨气就消除了。吃饭时,想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粒粒米饭都是农夫汗水耕耘,我们何德何能,岂可不好好珍惜盘中餐?惭愧忏悔的心一生,蔬食淡饭的委屈也容易平息了。住房子,看到别人住华厦美居,心生羡慕,要想想“金角落,银角落,不及自家的穷角落”,觉得有一间陋室可以栖身,可以居住,那总要比多少流落街头,躲在屋檐下避风雨的人好得多了。忏悔心一发,自然住得安心舒适了。出门行路,看到别人轿车迎送,风驰电掣好不风光,但想到别人得到这些,不知要熬过多少折磨,吃过多少苦楚,是心血耕耘得来的,而自己还努力不够,功夫不深,自然应该安步当车,这样,也就洒脱自在了。
一念忏悔,使我们原本缺憾的生活,突然时时风光,处处自在,变得丰足无忧了,这就是能够常行忏悔的好处。
忏悔是我们生活里时刻不可缺少的一种言行。忏悔像法水一样,可以洗净我们的罪业;忏悔像船筏一样,可以运载我们到解脱的彼岸;忏悔像药草一样,可以医治我们的烦恼百病;忏悔像明灯一样,可以照亮我们的无明黑暗;忏悔像城墙一样,可以保护我们的身心六根。《菜根谭》里说:“盖世功德,抵不了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了一个悔字。”犯了错而知道忏悔,再重的过错也就有了改正的开端。
佛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和众生的差别,在于菩萨能高瞻远瞩,眼光看得远大,不会迷惑于一时的贪欲,造作万劫难复的恶因;而众生短视浅见,只看到刀锋上甜美的蜜汁,却全然不顾森寒锐利的锋刃。等到蜜汁尝到了,舌头也割破了的时候,已经种下无尽的恶因,结成无法弥补的苦果,后悔莫及了。人生短暂,我们应早向圣贤看齐,趁着年轻力壮的时候勤奋开垦,创造自己光明而美满的人生。
忏悔是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重新更迭和安顿自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承认错误之后,还要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这才是忏悔的功能。
根据佛经,忏悔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对自己的良心忏悔;第二是对我们所亏欠的人忏悔;第三则是当众忏悔。在当下承认错误的同时,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其实在我们一生之中,无意间对不起的人有很多很多,他很可能就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等最亲近的亲人;我们伤他们的心,让他们受苦受难,而自己并不知道,甚至有时候让人家受苦受难,心中还在幸灾乐祸,说:“活该!希望他再苦一点,这样才能发泄我心中的不满。”有这样的向恶心理,都应该要忏悔。如果我们平常能够天天忏悔的话,我们的身心行为就会越来越清净。
忏悔、知己之恶而改之,然后可成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