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通常被视为相对稳定的个人选择,它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价值观是个性倾向系统的核心内容,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内心尺度,因此,价值观是一种重要的个性倾向系统,对它的了解对于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有重要意义。
一、价值观的内涵与心理结构
(一)价值观的内涵
在心理学中,价值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观念系统,心理学家对其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下面列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定义:价值观是态度、动机、目的、可测的量、行为的本质方面、流行的习惯或传统(Kuckhohn,1951)。价值观为从一个人的希望、欲求、需要、喜爱、选择以及他认为值得要的、较合人意的、有用的、必须做的,直至社会禁止的、认可的或强制的一切(Baier等,1969)。价值观是我们行为的向导(Gabriel,1963)。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和存在的最终状态有关……特殊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是指个人和社会偏爱选择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Rokeach,1968)。价值观是决定个人如何度过他自己一生的那些因素(Raths等,1966)。价值观为某种抽象结构,即是过去经验的沉积或总结,也是个体从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信息输入的复制品(Feather,1980)。价值观为人们用来区分好坏的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黄希庭,1994)。
从总的来看,价值观包含以下七个核心成分或因素:(1)信念,价值观具有比一般看法或意见更高的层次,它是充满情感和人所追求的,表现为有明确的人生信念。(2)终极状态或行为,需要是价值观的基础,人对客体结构和属性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取决于自身的需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观是关于满足人自身需要的终极状态或行为。(3)稳定性,价值观是高度概括化的观念结构,它是超越特殊情境的一般抽象物。(4)选择性,价值的基本特征是两极性,表现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不公正等等。由于价值观的这一特点,人们往往对有价值的事物都有选择的取向性。(5)指导性,价值观对行为有指向作用,它指导行为的选择并进行价值评估。(6)观念的一致性,人的价值系统包含多种因素,如审美价值、道德价值、理论价值、经济价值、职业价值等等,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因素并不是相互矛盾的杂乱结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7)社会制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决不是纯个人的体验,它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等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价值观是有所不同的。
(二)价值观的心理结构
由于人的价值系统的复杂性,斯瓦茨(Schwartz,1992)认为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包括如下十个方面。
(1)权力—社会地位与威望,控制或支配他人及手段(社会权力,财富,威信,维护在公众中的形象)。
(2)成就—符合社会标准或规范的个人成功(成功,能力,雄心)。
(3)享乐主义—感官享受(愉悦,享受生活)。
(4)刺激作用—兴奋,新奇,挑战生活(多彩多姿的生活)。
(5)自我取向—独立的思想与行为选择,创造和探索(创造性,自由,好奇,独立,选择自己的目标)。
(6)普济主义—理解,欣赏,容忍,对人类福祉及人性的保护(社会公正,言论自由,智慧,美好社会,环境保护,平等)。
(7)仁爱心—维护和巩固人类的福利(帮助,仁慈,诚实,忠诚)。
(8)传统—尊敬,承诺、接纳传统习俗与观念(承认自己是生活中的一分子,虔诚,尊重传统,谦虚,温和)。
(8)依从—对扰乱或危及他人或社会的行为、爱好和冲动的克制(服从,自律,礼貌,尊重同辈与长辈)。
(9)安全—安定,协调,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的稳定(家庭安全,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整洁,相互支持,归属感)。
为了更好地描述价值因素之间的相关整体结构,斯瓦茨提出了价值结构。它具有两个基本维度:(1)开放—保守,即该维度的一端包含自我取向和刺激作用等价值类型,另一端包含安定、依从和传统等价值类型。(2)自我强化—自我超越,即一端包含权力与成就等价值,另一端包含普济主义与仁爱心等价值。享乐主义涉及到自我增强和开放维度。从中可看出,可将十种基本价值归纳为四种综合的价值类型,即开放、保守、自我强化和自我超越。
二、价值观的测评
价值观的研究工具主要有心理测验和面谈法。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价值观测量表或问卷有:
(1)阿尔波特等人(Allport等,1931,1951,1960)编制的“价值研究问卷”。该问卷的设计以斯普兰格的理论为依据,将价值分为六个主要部分:理论的,经济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的。该问卷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30个选择题,每题有两个答案,其计分为3与0或2与1;第二部分有15个选择题,每题有4个答案,计分为4,3,2,1。用以测量上述六种价值观的相对强度。
(2)莫里斯(Morris,1956)编制的“生活方式问卷”该问卷包括13种生活方式,并对每一种生活方式分别用文字加以界定和描述。按莫里斯的观点,价值观可以分为三类:实选价值,即对不同生活方式所表现的选择行为的实际方向;想象价值,即局限于能够预见后果的选择行为;客体价值,即根据生活方式本身条件来决定什么是值得选取的。莫里斯的生活方式问卷测量的是实选价值。
(3)罗克奇(Rokeach,1973)编制的“价值调查表”。罗克奇将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与终极性价值观两类,据此构建了价值量表。每种价值体系各有18项,每项都有简短的说明,要求被试根据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分别对18项价值观排列顺序,以判断其价值观的特点。
(4)塞普尔(Super,1970)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该量表具有三个维度:内在职业价值(与职业本身性质有关的因素);外在职业价值(与职业性质无关的外部因素);外在报酬。共计15个因素,智力刺激,利他主义,经济报酬,变动性,独立性,声誉,美感,同事关系,安全性,生活方式,监督关系,工作环境,成就,管理,创造性。由45个项目构成,要求被试用5级评分法对45个项目进行评分。该量表有修订版(宁维卫,1991)。
观测量表法是价值观研究的主要方法。它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研究的可靠性可信性。然而用量表往往会筛减一些有益的信息,因此价值观的问卷调查最好能结合运用晤谈法或投射法,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们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