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心理学
44996000000055

第55章 概述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例如,善良或凶残、诚实或虚伪、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勇敢或懦弱、果断或优柔寡断等都是对人的性格特征的描述。就个人而言,性格是由许多性格特征所构成的统一体。

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之中。态度是个体对待他人、对待社会以及对待自己等方面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在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之中。例如,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有人伸出友爱之手,有人却熟视无睹。当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有人奋起保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有人却趁火打劫,见利忘义。这就是人们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也就构成了人们的不同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它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例如,说某学生性格很内向,就说明该学生不仅在教师面前,也在同学或他人面前都表现得安静、沉默。同时,不仅现在表现如此,在过去或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表现如此,改变不大。应当注意的是,并不是人对现实的任何一种态度都代表了他的性格特征。在有些情况下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属于情境性的、偶然的。例如,一个人处理事情通常很果断,偶尔地表现出优柔寡断,那么优柔寡断就不能看作是此人的性格,而果断才是他的性格特征。同样的,也不是任何一种行为方式都可以表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只有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才能表示其性格特征。就如,一个很灵活机敏的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一反常态,变得行为呆板,那么,这完全可能是情境或其他一些原因导致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就不能把呆板视其为此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与气质不同:气质是先天的,可塑性较小,它所指的是个人典型行为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的,可塑性较大,它主要所指的是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了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具有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之所以有好坏之分,其主要原因有:(1)性格特征具有社会文化的价值。每一种文化都有它所崇尚的性格,这是每一种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起来的条件。那么一些性格特征符合某种文化需要,而一些性格特征则不符合。例如,有研究表明,农业社会的文化崇尚责任和服从的性格,因为在农业社会,人们必须按时播种和耕作,才能获得食物。渔猎社会的文化则崇尚个人成就、独立和自信的性格,因为在渔猎社会,人们必须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和高超技艺,才能获得食物(Barry,Child&Bacon,1959)。(2)性格特征具有道德评价意义。任何社会都会对各种性格特征进行道德评价,例如,在我们中国,善良、诚实、谦虚是优良性格,而狡诈、凶残、虚伪则是不良性格。(3)性格特征与个人的潜能发挥、心身健康有密切关系。例如,勤奋、勇敢、坚毅等优良性格,有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事业上取得成就;而懒惰、怯懦、优柔寡断等不良性格,则会阻碍个人潜能的发挥,使人一事无成。性格开朗、宽宏豁达,有利于心身健康;而性格粗暴、孤僻忧郁,则不利于心身健康。

总之,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并表现在一个人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

二、性格的特征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多种不同的性格特征所构成的心理结构。构成性格的特征大体可依据实现态度、认知、情绪、意志等来划分。

(一)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的个性特点是性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是指个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以及对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对待社会和集体方面,有的表现为关心社会、关心集体,乐意履行对社会、对集体的义务,有的表现为对社会、对集体漠不关心。对待他人方面,有的表现为诚恳、正直、诚实、有同情心、有礼貌、善交际等,有的表现为虚伪、狡诈、淡漠、冷酷、孤僻、傲慢等。在对待自己方面,有的表现为谦虚、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自律等,有的表现为骄傲、自卑、自甘堕落、放纵等。在对待学习、工作、劳动方面,有的表现为勤奋、负责、细致、首创精神、勤俭节约等,有的表现为懒惰、不负责、马虎、墨守成规、挥霍浪费等。

个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以及对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对自己的态度可以影响对别人的态度;对集体的态度可以影响对集体劳动的态度等。在多种性格特征中,对社会、对集体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决定着人对其他事物的态度。例如,对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人通常为人正直、诚恳、对工作认真负责等。

(二)性格的认知特征

性格的认知特征是指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在一个人的完整的性格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感知方面,属于被动感知型的人,表现为易受暗示,易被环境干扰,而属于主动观察型的人,则表现为不易受环境干扰,能按照自己的目的、任务进行观察,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计划性;属于知觉的详细分析型的人,表现为特别注意事物的细节特征,而属于知觉的综合概括型的人,则表现出特别注意事物的整体和轮廓;属于快速感知型的人,表现为感知速度快,反应迅速,但观察不深入,不持久,粗枝大叶,而属于精确感知型的人,表现出观察深入精细,表露出敏锐的判断力。

在记忆方面,属于直观形象记忆型的人,表现为擅长于直观形象材料的记忆,且保持时间长久,而属于逻辑思维记忆型的人,表现为擅长于抽象逻辑材料的记忆,且记得牢;有的人识记速度快,遗忘速度慢,有的人识记速度快,遗忘速度也快,有的人识记速度慢,遗忘速度也慢,有人识记速度慢,遗忘速度却快;属于机械记忆型的人,表现对所记忆材料不加理解地进行记忆,即死记硬背,一般说来年幼儿童常常表现出这一特征,属于理解记忆型的人擅长于对所记忆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一般说来成年人常常表现出这一特征。

在想象方面,属于现实主义想象型的人表现为想象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而属于超现实主义想象型的人表现为想象的内容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属于主动想象型的人是借助于想象来拓展自己的活动界限,而被动想象型的人则是借助于想象来掩盖自己的无所作为;属于再造想象型的人表现为善于借助他人所描述的内容进行丰富的想象,创造想象型的人则表现出善于独自创造出新的形象。

在思维方面,属于分析型的人,表现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擅长于将问题从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而属于综合型的人,则表现为擅长于将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综合起来;属于保守型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偏爱照搬过去的经验、方法,不敢采用新的方法;而属于创新的人,则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大胆采用新方法,有时甚至进行发明创造来解决问题。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们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情绪强度特征表现为个人受情绪影响程度和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例如,有的人情绪体验比较微弱,总是冷静地对待现实,容易用意志控制;有的人情绪体验比较强烈,很难以用意志控制,仿佛整个自我都被情绪支配着。情绪稳定性特征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的程度。例如,有的人情绪一般不容易起伏变化,甚至遇到较大的事件也看不出情绪上的波动,对情绪的控制也比较容易;有的人情绪往往容易起伏、波动,时而激动、时而平静,对情绪的控制也比较困难。情绪持续性特征表现为个人受情绪影响时间久暂的程度。例如,有的人情绪活动持续时间比较长,会对他留下深刻的影响;有的人情绪活动稍现即逝,好像对他没有留下什么影响。情绪的主导心境特征表现为不同的主导心境在一个人身上表现的程度。例如,有的人经常愉快、振奋,有的人经常忧伤、沉闷,有的人受主导心境支配的时间长(主导心境稳定性大),有的人受主导心境支配的时间短(主导心境的稳定性小)。

(四)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将内部的意识向外部的动作转化,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

独立性表现为个人有能力作出重要的决定并执行这些决定,有责任并愿意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深信这样的行为是切实可行的。独立性不同于武断。武断表现为置他人的意见于不顾,不考虑具体情境而一意孤行。而独立性则是与理智地分析和吸取他人的合理意见相联系的。与独立性相反的性格特征是易受暗示性。受暗示性表现为盲从、没有主见,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具有高度坚定性的人,有顽强的毅力,充满必胜的信心,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毅有恒,百折不挠,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与坚定性相反的性格特征是,做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动摇性或刚愎、执拗等。动摇性是遇到困难便怀疑自己预定的目标,不加分析地放弃对预定目标的追求,或是见异思迁,改为其他目标,或是虎头蛇尾,草草结束。刚愎、执拗是对自己的行为不作理智评价,总是独行其事,听不进他人的意见,这实质也是消极的性格特征。

果断性表现为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能及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果断不同于轻率,它是以充分的根据、经过周密思考为前提作出的决定。果断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方法和可能的结果,都有深刻的认识和清醒的估计,所以在紧急情况时,能当机立断、及时行动。与果断性相反的性格特征是优柔寡断、三心二意。优柔寡断的显著特点是无休止的动机冲突。在采取决定时,他迟疑不决,三心二意;到紧急关头,只好不假思索,仓促决定,作出决定后又反悔,甚至在行动中,还怀疑自己决定的正确性。这些都是缺乏勇气、缺乏主见、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自制力是关于统制自我的能力。自制力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控制和管理上。有自制力的人,能控制自我,克服与实现目标不一致的思想、情绪,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迫使自己执行已经采取的、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从而实现目标。自制力是意志的抑制功能。易冲动,意气用事,不能律己,知错不改等不良性格特征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五)性格特征的动力性质

我们前面分析了性格的各种特征,这些特征不是孤立、静止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的。性格特征相互间的这种作用,叫做性格结构的动力性质,具体表现为:

首先,在各种性格特征之间存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并相互制约。例如,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人,常常也有较好的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反,一个人对工作马虎草率,不负责任,在性格的意志特征上也常常表现为缺乏自觉性,自制力和坚毅性较差。同样,一个勤劳的人往往比较朴素,能爱护集体的财产;而一个懒惰的人,往往爱占小便宜。由于性格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某种性格特征推知其他的性格特征。

其次,在性格的各个侧面,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有时以某个侧面表现出来,有时又以另一个侧面表现出来。例如雷锋对自己谦虚谨慎,对同志满腔热忱,但对敌人则表现出冷酷无情的性格。又如,雷锋在日常生活中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的格言要求自己,表现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性格特征;但他一旦得知群众有困难,则又表现出慷慨解囊,助人为乐的性格特征。在不同的情景下,性格以不同的侧面表现出来,不仅说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也说明所有这些性格特征在每个具体人身上,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统一的。

再次,在性格的可塑性上。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性格也会发生变化,表现出性格的可塑性。客观生活环境的变化,是性格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影响性格变化的客观生活环境往往是对于当事人来说意义重大或者意料之外的事件。客观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影响性格改变的外部因素,它必须与人主观上的自我调节结合在一起,共同来改变性格。例如,一个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人,由于生活中遭受了重大不幸事件的打击,会变得消沉、抑郁。而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的人,由于从事公共关系工作,性格会逐渐变得开朗,善于交际。

三、性格的类型

性格的类型是指按照某种标准将人们的性格所作的分类。由于性格现象的复杂性,在心理学中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有充分科学根据的性格分类系统。心理学家们曾以各自的标准和原则对性格进行分类。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性格类型。

(一)以人类的生活方式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

1.斯普兰格划分的性格类型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Spranger,1928)把人类的生活方式划分为六种:即理论的、经济的、审美的、社会的、权力的、宗教的,并进而把人的性格划分成相应的六种类型。

(1)理论型: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认识成为精神生活的主要活动,情感退到次要地位。总是冷静而客观地观察事物,关心理论,力图把握事物的本质。对实用和功利缺乏兴趣,碰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缺乏生存竞争能力。

(2)经济型:以经济观点看待一切事物,把经济价值提高到一切价值之上,以实际功利来评价事物的价值,重视人的能力和资力。从纯经济观点看待人类,把人类看为生产者、消费者或购买者,以获取财产和利益为其生活目的。

(3)审美型:追求美和美好的创造,把美视为人生最高价值。认为美是人生最伟大的追求,其他事物均不能代替,对所有的事物都要用审美价值来评判。

(4)社会型:把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增进社会大众的福利视为人生最高价值。其特点是具有仁厚温和的爱心,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献身于公益事业。

(5)政治型:把支配他人,获取权力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为了拥有权力,支配他人,甚至不择手段,把权力决定一切视为当然正确的。

(6)宗教型:把宗教信仰、拯救灵魂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皈依宗教,体验心灵特殊的充实,注重各种神秘体验。他们富有同情心,以慈善为怀,以爱人爱物为目的。

斯普兰格认为,纯粹属于某种类型的人是非常少的,大多数人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型。

2.内倾型和外倾型

将性格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最早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 ung)提出来的,后来美国心理学家艾森克(Eysenck,1970)对其进行了发展。内倾型,又称为内向型,是指个性沉静不善交往的人。外倾型,又称为外向型,是指个性好动善于交往的人。这两种类型主要表现在人际适应上的不同。艾森克对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特点进行了描述。

外倾型特点:

(1)常注意外界所发生的事情,好追求刺激,勇于冒险;

(2)随和,乐观,无忧无虑,好开玩笑,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易冲动;

(3)好为人师,好与人说话;

(4)喜欢变化的生活,有许多朋友;

(5)善于交际,不喜欢独自学习。

内倾型特点:

(1)倾向于事先计划,三思而后行。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很少有攻击性行为;

(2)性情孤僻,喜欢自我反省,生活规律较强;

(3)喜欢读书,不喜欢与人交往,除亲密朋友外,对人总是冷漠,保持一定的距离;

(4)很重视道德标准,但有些悲观;

(5)安静,善于交际。

3.A型性格、B型性格和C型性格

有人(M.Friedman&R.H.Rosenman)根据人们在时间急迫感、好胜心以及易感心身疾病的不同,把性格划分为A型性格、B型性格和C型性格。

A型性格,或称为A型行为模式,即易患冠心病的行为模式。其主要特征是:(1)对时间有紧迫感,做事快,感到时间不够、时间过得快;(2)长期的亢奋状态:总是想同时做几件事情,把工作日程安排得越满越好,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紧张状态;(3)争强好胜:爱与别人比高低,强烈地希望自己主宰自己的身体和社会环境并维护控制权;(4)遇到挫折变得敌意和攻击,对他人怀有戒心,缺乏耐心和容忍。B型性格,或称为B型行为模式,其主要特征是:悠闲自得,不爱紧张,一般无时间紧迫感,不喜欢争强好胜,有耐心、能容忍等。有研究表明,A型性格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B型性格者的2倍,而心肌梗塞的复发率是B型性格者的5倍(张伯源,1985),其中敌意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C型性格,又称为癌症倾向性格。虽然不同学者对其描述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其主要特点是:不表现愤怒,把愤怒藏在心理加以控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见和目标;不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情绪(特别是愤怒),屈从于权威等。

(二)以认知方式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

认知方式是指个体面对问题时经由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外部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特征。下面介绍两种划分类型。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1949,1954)提出的。他长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教育测验服务社心理学研究部工作,主要从事心理测验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行员常因在云雾中机身翻滚而失去方位感,因而造成失事。为了减少飞机失事,就需要对应征者的方位知觉判断力进行测验。为此,威特金研制了三种测验方法:

第一种,身体顺应测验。在一间小型的倾斜小屋内,让被试坐在一把可以调整方位的椅子上。要求被试坐的姿势不要以倾斜的小屋为转移,要把身体调正。如果在测验中,被试最后调整自己身体是以倾斜小屋为参照系的,则该被试为场依存性的人;反之,如果被试最后调整自己身体不是以倾斜小屋为参照系,而是以自身的内部经验为参照系,则该被试为场独立性的人。

第二种,棒框测验。在一间暗室内,让被试面对一个可调倾斜度的亮框,框中心安装有一个能转动度数的亮棒,要求被试把亮棒调垂直(与水平面)。如果在测验中,被试依据框的主轴来判断垂直,就属于场依存性的人:反之,被试依据所感觉到的身体位置,把亮棒调成接近于垂直,就属于场独立性的人。

第三种,隐蔽图形测验。这是一种纸笔测验,要求被试把隐蔽于复杂图形中的简单图形找出来。如果被试完成测验的时间比较快,且正确率高,就是场独立性的人;反之,被试完成测验的时间比较长,且正确率低,就是场依存性的人。

场独立型的人,在认知活动方面,一般以本人大脑中已有的信息为参照体系,较少受到当时知觉情境的影响,比较关心概念和抽象原则;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是非社会定向的,对社会线索不敏感,比较独立、自信、自尊心强,喜欢孤独的非人际情境,不善于社会交往。场依存型的人,在认知活动方面,一般以认识对象所处的客观场合为参照体系,较多受到当时知觉情境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是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容易注意他人提供的社会线索,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对他人比较感兴趣,爱好社会交往。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在学习偏爱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在威特金(Witkin,Moore,Oltman,&Raskin,1977)的一项追踪10年的研究中,某大学对1584名(男女各半)学生在入学时进行集体测验,以确定他们是属于场独立型还是场依存型。结果表明,这些学生在大学入学时的选修科目,到大学最后的选科以及在研究院或专科学校的选科,场独立型学生往往偏爱认知改组技能的、与人无关的学科(如自然学科),而场依存型学生则往往偏爱不重视这种技能而重视人际关系的学科(如初等教育)。同时研究发现,学生从事与他们性格类型相一致的学科学习,其成绩较好。

2.冲动型与思索型

卡根(Kagan,1964)等人提出了冲动型和思索型这种性格分类,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冲动型的特点:反应快,但精确性差。该性格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往往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没有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就开始解答问题。他们使用的信息加工策略多为整体性策略,因此当学习任务要求作整体性解释时,成绩较好。思索型的特点: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该性格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考虑周全后再做反应。他们看重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但是当他们回答熟悉的、简单的问题时,反应也比较快。这种人在加工信息时多采用细节性策略,在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时,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好。

在元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方面,两者也存在差异。斯托伯(Stober,1985)的研究发现,8岁儿童中“思索”与元认知水平有显著相关。思索型的学生在认知任务目标和策略使用上更加有效。其他研究者(Bowkowski,1987)也发现,一至三年级“思索型”学生,具有更多的元认知知识,能使用较多的策略,记忆成绩也较好。在学习能力上,两种认知风格也有差异。思索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都比较好。而冲动型的学生则往往有阅读困难,学习成绩也不太好。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冲动型儿童的思考能力。也有人认为,思索型与冲动型学生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不一样。当认知任务强调整体性的信息加工时,思索型学生所犯的错误较多;当认知任务强调细节性的信息加工时,冲动型学生所犯的错误较多(Zelneker&Jeffrey,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