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心理学
44996000000046

第46章 睡眠与梦

一、睡眠

(一)睡眠及其阶段

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变化形式,每个人都对它再熟悉不过。如果你活到75岁,那么有18到25年的时间你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虽然睡眠是一种熟悉的意识状态,它却广泛地受到误解。人们认为睡眠是生理和精神上的一种静止的统一的状态,在睡眠中大脑是“关”着的。事实上,睡眠者经过了意识的一系列状态并经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活动。当一个人由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其大脑的生理电活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通过精确测量这些脑电的变化并绘成相应的脑电图(EEG),可以很好地了解和揭示睡眠的本质。

根据脑电图的研究显示,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是β波居多。β波是一种频率较高、振幅较小的波。而在睡眠中,人们经历了五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中脑电波均有变化。阶段一是睡眠的开始,脑电波开始变化,频率渐缓,振幅渐小。在此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惊醒。第一阶段大约持续几分钟(1~7分钟),然后进入睡眠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脑电波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偶尔会出现被称为“睡眠锭”的高频、大波幅脑电波。在这一阶段,个体很难被唤醒。第二阶段持续大约20分钟,然后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中,脑电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开始出现Δ波。第三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然后转入第四阶段。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深度睡眠,脑电主要是低频、大波幅的Δ波。个体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的各项功能指标变慢。第三、四阶段的睡眠通常被称为“慢波睡眠”。这四个阶段的睡眠共要经过约90分钟到1个小时,之后睡眠者通常会有翻身的动作,并很容易惊醒,似乎又进入第一阶段的睡眠,但事实上,是进入了一个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EM)的第五睡眠阶段。此阶段中,脑电迅速改变,Δ波小时,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的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因为如果在此阶段将睡眠者唤醒,绝大多数报告他们正在做梦。似乎眼睛的移动和梦境有一定关系。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5分钟到10分钟。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相对的前面四个阶段,因为没有眼动现象,因此统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

睡眠的这五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睡眠周期。在一个夜晚中,人们通常会重复睡眠的周期四到五次。随着夜晚慢慢过去,周期会逐渐改变。深度睡眠(第4阶段睡眠)的时间在前半夜要远多于后半夜。快速眼动睡眠在周期中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一次可以长达1小时。所以可以说,大多数的梦是发生在一夜的后期。

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身上,睡眠阶段所持续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新生儿在一天的24小时中会睡6到8次,加起来超过16个小时。并且,婴儿在REM睡眠阶段花费的时间多于成人。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REM占了婴儿睡眠时间的50%,而成人只有20%。在第一年的后期,婴儿的REM时间会下降到大概30%。此后REM时间会继续渐渐减少,直到达到青少年时期的20%为止。而老年人的REM时间约占睡眠时间的18%(Webb,1992a)。据此可以推论,婴儿的梦远比成人要多,而老年人睡眠时做梦较少。

(二)睡眠的功能

个体为什么必须睡眠?即睡眠的功能是什么,对此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当个体活动了一天之后,会有疲倦的感觉。如果没有睡眠,无论是神经传导,还是肌肉腺体的活动都不能达到较佳的水平,并且也无法适时完成新陈代谢作用。这就正如人在剧烈运动之后(比如快跑),需要停下来休息一样。

对睡眠功能的另一种解释是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按此理论的说法,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力,以及在一天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减少将自己暴露给天敌和其他危险来源的几率,从而避免受到伤害。例如,我们的祖先不适应在黑暗中觅食,所以在夜里躲到安全的地方睡眠,这样也避免受到狮子、老虎等大型肉食动物的伤害。而随着生物的进化,睡眠逐渐演变为生理功能周期变化的一个中性环节,是正常脑功能变化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两种典型的睡眠功能的解释外,睡眠还有一种不是很显著的功能,即它可以帮助个体完成清醒时尚未结束的心理活动。有实验证明,在个人练习后,立即让他睡眠,那么,睡眠者醒来后会有较好的记忆。原因是练习后立即睡眠,可在睡眠中继续完成练习时未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或许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清醒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睡眠时的梦境中却得到了答案。这种现象也可作为睡眠的这种信息处理功能的佐证。

(三)睡眠剥夺

睡眠具有如此重要的功能,那如果剥夺了睡眠时间,对人的身心会造成何种影响呢?有关睡眠剥夺的研究提供了矛盾的信息。一方面,研究表明睡眠剥夺并不象大多数人主观感到的那样有害。另一方面,证据也表明睡眠剥夺可能是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它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并使人容易发生意外。

1.完全剥夺

如果人们在一段日子里完全不睡觉,即完全的睡眠剥夺会对被试的情绪和他们在认知、感知——运动任务上的表现有消极的影响(Pilcher&Huffcutt,1996)。然而,这些消极的影响却是微小的。但是完全睡眠剥夺的后果也可能变得很严重,人们很难度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没有睡眠日子,在三天或四天没有睡眠的情况下,许多人都体验到巨大的困难。

2.部分剥夺

部分睡眠剥夺,或者说睡眠限制,是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睡得要比通常的时间少。部分睡眠剥夺比完全睡眠剥夺更平常的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部分睡眠剥夺的后果如何呢?近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部分睡眠剥夺并不象普遍认为的那样没有危害。研究指出,睡眠限制能损害个体的注意力、反应时、运动协调性和决策(Dinges,1995;Pilcher&Huffcutt,1996)。睡眠剥夺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和工厂意外事件。显然的,如果一个人正在开着冲床、开着汽车,或者控制着飞行,这时,注意上短暂的滞后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几年来,许多大型的生态灾难,比如,三英里岛的原子核事故,都被谴责是睡眠剥夺所带来的决断和注意延后所致。

3.选择剥夺

这种睡眠主要出现在REM睡眠的研究中。在大量的实验室研究中,被试在一段时间的夜晚里,不论他们是何时进入REM睡眠,他们都会被唤醒。结果发现,它对日间的功能和任务表现几乎没有影响(Pearlman,1982)。然而,REM睡眠剥夺确对被试的睡眠模式有一些有趣的影响(Ellmane tal.,1991),被试会越来越频繁地自发的进入REM睡眠。一般人通常一个晚上进入REM的次数是4次,而REM睡眠剥夺的被试在研究者转身后就可以立刻进入REM睡眠,REM睡眠次数明显增加。而且,当一个REM睡眠剥夺实验快要结束时,被试可以在没有打搅的情况睡眠时,经历“反弹效应”,即是在实验后的一到三个夜晚,他们在REM睡眠阶段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他们的REM睡眠剥夺。

(四)失眠

很多人都有过入睡困难、睡眠不好的经历,这种现象统称为失眠。对大多数人来讲,失眠发生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或场合,比如第二天有个重要的考试,并且也是短暂的。而对有些人来说,失眠则是长期的问题。这时失眠就成为一种病症,称为失眠症。失眠以三种基本的形式发生:入睡困难、保持熟睡困难、以及顽固的早醒。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失眠的人来讲,失眠听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但它确实是一种令人不舒适的现象,失眠对个体的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个体在睡眠不足时记忆力会下降,而且感到无精打采,脾气也会变坏。

失眠有许多原因。在一些案例中,过度的焦虑和紧张使得人不能放松而一直处于清醒状态。失眠通常是抑郁或者显著的压力,比如工作压力等情绪问题的产物。另外,诸如背疼、溃疡和气喘等健康问题也能导致失眠。服用一些药物,尤其是古柯硷和安非他命等激素也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治疗失眠症最常用的方法是服用镇静的药物(安眠药)。镇静剂在帮助人们更快地进入睡眠上非常有效,它们会减少晚间醒着的时间,增加总的睡眠时间。但如果作用一种长期性的治疗方案,镇静剂并不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原因很多。例如,存在着过量的危险,一些失眠的人会对镇静剂产生依赖。镇静剂也有残留作用,使得人们在第二天昏昏欲睡、反应迟钝。而且,如果持续服用镇静剂,它的效用会逐渐减小,所以人们需要增加剂量到更危险的水平,这样就形成对镇静剂依赖更强的恶性循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镇静剂也会妨碍正常的睡眠周期。虽然它们促进睡眠,但它们会减少REM睡眠和慢波睡眠的时间(Nishino,Mi-gnot,&Dement,1995)。而且,如果一旦停止服用镇静剂,许多人会遭受比服药之前更严重的失眠——这种情况被称为失眠反弹。所以,虽然镇静剂在失眠的治疗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使用它们时需要小心、保守。主要应使用它们来对睡眠问题进行短期治疗。

二、梦

(一)梦的本质和内容

梦到底是什么?通常的观点认为,梦是REM睡眠期间的心理经历,具有故事性,包含了栩栩如生的画面,并且一般是古怪的,做梦者好像真的经历过一样。然而近几十年对梦的内容的研究已经显示梦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古怪(Cart wright,1994)。人们梦了什么呢?笼统地说,梦并不像平时所说的那样令人兴奋。梦被视为是奇特的,可能是因为人们更常回忆那些在夜晚所做的古怪的梦。霍尔(1966)在研究后认为,大多数的梦是庸俗的。在这些梦中,环境是熟悉的,人物主要是家人、朋友和同事,零星地点缀着几个陌生人。研究者已经发现某些主题比其他的更频繁地出现在梦中,例如,在人们的梦中常有性、攻击和灾祸。所以霍尔也认为,梦倾向于注重那些内在冲突的典型的来源,比如,冒险和安全之间的冲突。可以说梦是非常自我的,人们做的梦大多数都是关于自己的。

虽然梦似乎属于个人自身的世界,但人们梦了什么会受到他们生活的影响。如果你正努力解决财政问题、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忧心,或者对一位异性着迷,这些主题很可能会出现在你的梦中。偶然的,梦的内容也会受到个人做梦时外界刺激的影响。例如,威廉(1958)在睡眠者正处于REM阶段时,将水洒在他们的一只手上。在唤醒没有受到水的影响的被试后,要求他们回答梦见了什么,他发现42%的被试都将水纳入了他们的梦中。他们说,他们梦见他们在雨中、洪水中、浴池中、游泳池中,等等。

近几年,研究者们对梦的研究又提起兴趣,主要集中在梦并不是REM睡眠特有的属性上。而且,来自非REM睡眠阶段的研究报告已经发现这些阶段的梦没有REM睡眠阶段的梦生动和具有故事性(Pivik,1994)。对梦较深的回忆的工作表明做梦者表明他们做的梦实际上比他们所认为的更频繁(Kahan&LaBerge,1994)。

(二)梦的理论

1.精神分析的观点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人们通过梦中富有愿望的思考满足了在平日里未被满足的需要。例如,在性方面遭受挫折的人会倾向于做富有色情色彩的梦,而一个不成功的人会梦见自己获得巨大的成就。所以,他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途径。即是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愿望和冲动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它们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在清醒时,由于意识的监督作用,这些愿望和冲动受到压抑。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它们就会以改变了的形式出现在梦中。

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显性梦境,是做梦者醒来后所能记忆的梦境。它是梦境的表面。另一是潜性梦境,是梦境深处不为做梦者所了解的部分。它是梦境的真实面貌。做梦者所陈述的显性梦境实际上是潜性梦境经由伪装后转化而来的。伪装的方法有四种:(1)简缩,指显性梦境中的情节要比潜性梦境中的情节少而简单。(2)转移,指从潜性梦境转化为显性梦境时,情节可能彼此转移。(3)象征,指潜性梦境中被压抑的冲动或欲望以象征性的表征出现在显性梦境中。(4)再修正,指在人陈述其显性梦境时,会有意无意的对梦中情节加以修正。通过这四种伪装,潜性梦境便转化为显性梦境,也就成为了梦。

2.生理学的观点

霍布森(1988)认为,梦只是大脑皮质下区域突发活动的副产品,其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因为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一定量的刺激,但在睡眠时,刺激减少,这时神经系统就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我们的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时便产生了梦。

3.认知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梦具有一定的认知功能。例如卡特怀特(1992)提出梦提供了一个解决日常问题的机会。根据她的认知的、问题解决的观点,在醒时和睡眠中的思考有着很大的连贯性。可见,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就成为梦境。

所有这些理论更多的是建立在推测而非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原因是由于梦的这种私人的、主观的性质,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很困难。所以,梦仍然是一个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