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是可以测量和评价的,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创造性呢?创造性低的个体是否可以通过训练成为高创造性的人呢?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结构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多种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表现出多种形式。
(一)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除了发散思维,还包含了聚合思维。所谓聚合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促进新的问题表征方式的形成,从而提出出乎意料的独特见解。然而,如果仅停留在发散思维阶段,那么就会使人犹豫不决,不易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达不到创造的目的,所以还需要聚合思维。
例如,邓克尔(K.D unker)的“治疗肿瘤”问题:一个人的胃里面生了一个肿瘤,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采用手术的方式直接将肿瘤切除。医生决定使用一种放射线进行治疗。但是,放射线的强度要足够强,才能破坏肿瘤。不过,这种强度的放射线也会破坏肿瘤四周的健康组织。怎样才能既破坏肿瘤又不伤害到健康组织?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首先进行发散思维:找出一条达到胃部的通道;把健康的组织移出射线的通道以外,在射线和健康的组织之间插进一道保护墙;把肿瘤移到表面上来;在通过健康组织时把射线的强度降低,等等,然后就要靠聚合思维从中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个最好解决方案的前提是在通过健康组织时,把射线的强度降低,并推演出具体的治疗办法:通过透镜发出一束量大而微弱的射线,使肿瘤恰好在焦点上,从而受到强烈的辐射。
从这里可以看到,只有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共同起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问题表征方式的不断转变并顺利地解决问题。
(二)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向性,根据思维进行的方向可分为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两种。
纵向思维是指在一种结构范围中,按照有顺序、可预测、程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方式,我们平常生活、学习中大都采用这种思维方式。例如,工厂生产出某种东西之后,就应该拿到市场上销售,赚取利润后扩大再生产,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就是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知识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它不一定是有顺序的,同时也不能预测,不受范式的约束。
横向思维不同于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它试图从别的方面、方向入手,其广度大大增加,有可能从其他领域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因此,横向思维常常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豆奶粉的发明就是一例。将大豆和牛奶联系起来,新鲜牛奶的动物蛋白与优质大豆的植物蛋白集优混合,将发生互补作用。营养与美味相辅相成,还带有一份质朴,许多奇妙感受和缕缕浓香,让人难忘。
人们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常常存在着优势想法。这是一种建立在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习惯化而且根深蒂固的对待问题的方式,类似于思维定势,它决定并支配着整个思维过程。显然,优势想法不利于提出新观念、新思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障碍。很多事实表明,运用横向思维有助于打破优势想法,冲破旧观念、产生新观点,从而推动对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因此,横向思维已成为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这绝不是说,在创造活动中,要完全抛弃纵向思维而由横向思维取而代之。相反,一个真正有创造性的人,往往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一方面,当纵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应该尝试横向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应看到横向思维的许多结果也可能无成效,即使有成效,采用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的有机结合也是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
(三)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相对而言的。所谓逆向思维,是与一般的正向思维相反,它要求在思维活动时,从相反方向去观察和思考,避免单一正向思维和单向度的认识过程的机械性,这样往往独具一格,常常导致创造性的发现,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科学上的许多创造发明都离不开逆向思维,如电可以转变成磁,磁能否转变成电?这就导致了发电机的诞生。又如解决半导体杂质问题的办法是在半导体中添加杂质。由此可见,逆向思维往往在创造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逆向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组成部分。
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之间存在着互为前提,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某种情况下的正向思维,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很可能就变成了逆向思维,逆向思维的运用常常是建立在一定的正向思维的基础上,没有正向思维为基础,是很难产生逆向思维的。许多创造性成果虽然从表面上看是逆向思维所致,但在其产生过程中,既需要以正向思维为基础,又需要逆向思维做参考。
(四)潜意识思维和显意识思维
人所意识到的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即显意识;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动则存在于心理深层,往往意识不到,属于潜意识范畴。潜意识包括各种各样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长期积累起来的贮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潜意识思维不像显意识思维那样遵循着正常的逻辑轨道,而是不断无规则地流动、跳跃、弥漫、渗透和交融。
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可以在潜意识水平上处理并理解所见到的现象,潜意识能阻碍来自客观的大多数刺激,而让少数几种选择的刺激信息浸入潜意识思维过程。在显意识过程中不能组合加工的信息,能在潜意识思维过程加工形成结合块。例如,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酝酿期,人已经不再思考问题,但是在潜意识中,仍然在继续着该问题的处理加工。但是,在顿悟发生之后,显意识思维开始工作,对顿悟到的新方案进行验证。
因此,创造性思维是通过潜意识与显意识思维的反复多次交替作用,最后达到创造目标的。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对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潜意识思维和显意识思维四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发散思维能力、横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包括了对其他几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前关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案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和设问法等。
1.头脑风暴法
在广泛运用的数百种创造技法中,头脑风暴法被认为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创造方法。它不仅作为一种独立的创造技法在各种创造活动中广为运用,而且还常常作为许多其他技法的组成部分,使其他技法更加有效。
(1)简介
头脑风暴法(Brains torming)是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Osborn,1953)专门为团体使用而设计的。
在头脑风暴法的练习过程中,参与者被鼓励充分地表达思想,不管这个思想看起来是多么奇怪和疯狂。练习中还严禁批评、嘲笑。
这一技法的基本方法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召集5~10人的小型会议,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使与会者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充分发挥创造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可能有使用价值的设想。
这一方法以集体思维的方式进行,以提供知识互补、思维共振的条件,弥补个人思维所可能有的知识缺漏、思路狭窄的不足;同时鼓励畅所欲言,克服传统讨论会上压抑创造性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大量新颖设想的产生。
(2)原则
头脑风暴法的有效性取决于人们对这些原则的应用情况。主要原则有四条:
1)自由思考原则。这一原则是指与会者要敞开思想,不受传统逻辑和任何其他常规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克服心理惯性,摆脱思维习惯,以求提出新奇、独特的观点。每一位参与者都要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不怕丢面子,想法越新奇越好,越多越好。与会者还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善于通过多向、侧向、逆向等思维方式提出解决方案。
当然,参与者和主持人都应牢牢记住一条指导方针:同中求异、正中求反、多向辐射。换句话说,参与者的“自由发挥”并非漫无目标的发挥,主持人的启发引导并非盲目随意的引导,而是要严格遵循指导方针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头脑风暴法真正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服务。
2)禁止评判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自由畅想期间,对自己或者别人所提出的设想不作任何肯定或否定性的结论。创造性设想的提出有一个诱发深入、发展完善的过程。有些看似荒谬、毫无价值的设想却有可能引发出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如果过早地进行评判,会使很多有价值的设想被扼杀。禁止评判除了禁止批评还包括禁止表扬。诸如“这个想法太妙了”之类的话语一方面会使其他与会者产生冷落感,从而妨碍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已找到圆满答案而不值得再思考下去的印象。另外,禁止评判原则还保证了自由思考原则的贯彻执行和形成良好的激励气氛。
3)谋求数量原则。这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提的设想数量越多越好,与会者要抓紧时间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奥斯本认为,理想答案的获得常常是逐渐逼近的过程。在头脑风暴法进行的过程中,参与者初期提出的设想往往不太成熟、不太理想,但越往后提出的设想越完善、越深刻,在后期提出的设想中,有实用价值的设想所占的比重相当高。这就是所谓的“质量递进效应”。尽量多提设想的目的就在于以数量来谋求质量。因此,主持人应鼓励、启发参与者尽量多发表意见。此外,在追求数量的活跃、积极的气氛中,与会者为了尽可能多地提出新设想,思维处于忙碌紧张状态,就根本没有时间去对自己或别人的想法进行评判了。
4)结合改善原则。是指与会者要努力通过联想等方法把别人提出的设想加以综合、改进和发展以形成新的设想。这是由于“头脑风暴”一词的本意就是让与会者通过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共鸣以产生新思想。综合本来就是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此外,由于会上提出的设想大多是未经深思熟虑的,不自觉、不假思索地涌现出来的,甚至仅仅是一种思路,很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可加工性。对其进行结合改善,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不及时抓住并改善,可能使一个好的设想“作废”。为了使结合改善工作自觉和有效,可以采取自我提问的方法来提醒自己。因此,与会者要发挥“拿来主义”,兼收并蓄,在他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更新更好的想法。
以上四原则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第一条原则突出解放思想,这是会议的基础;第二条原则追求活跃气氛,这是发挥创造性的保证;第三条原则强调数量,是获得最佳和高质量设想的条件;第四条原则强调启发、改善设想,是会议是否成功的标准。可见,这四条原则缺一不可,只有深入理解、领会和贯彻这些原则,才能取得成功。
(3)要求
1)对主持人的要求。主持人必须平等对待每一位参与者;熟悉创造技法;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与会者提出的所有设想,无论好坏,都要及时扼要地记录下来并按先后次序编号并置于与会者都能看清的地方;善于启发,掌握进程,会议期间设想提出速度不均,有时可能很快很多,有时则较少甚至出现冷场局面,主持人要善于控制、引导进度。
2)对与会者的要求。与会者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并从中受到启发;踊跃发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任何想法,哪怕这个想法荒谬可笑,毫无意义,因为这种想法说不定会给其他参与者带来一些灵感;不能私下交谈或者代表他人发言,始终保持会议只有一个中心,否则会使目标分散,形成无形的评价判断气氛;设想表述简单明了,且每次只谈一个设想,以使其获得充分的扩散机会和激发他人想法的机会。
3)对时间的要求。整个会议持续时间以20~60分钟为宜,太长易致疲劳,太短难以畅所欲言,影响创造性设想的提出;会议时间只需主持人掌握,不要在会议开始时就向与会者明确宣布准备开多长时间,否则,在临近规定散会时间时,人们就会提前松懈下来考虑其他事,影响设想的产生。
(4)程序
1)准备阶段。此阶段在会前进行,主要做如下四项工作:选择理想的主持人;由主持人与问题提出者一起详细分析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人数以5~15人为宜;提前几天将问题通知与会者,以使与会者对问题有充分的酝酿。
2)热身阶段。此阶段的目的,一是使与会人员进入“角色”,暂时忘掉个人的工作和私事,把注意力集中到会议上来,二是造成激励气氛。畅所欲言的气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一个升温并逐渐强化的过程。经过“热身”阶段就可以促使与会者的大脑开动起来并形成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气氛,以使得在畅谈阶段开始时与会者的大脑能处于极度兴奋活跃的高潮状态。此阶段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具体做法是提出一个与会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毫无关联的简单问题,促使与会者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明确问题阶段。此阶段的目的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陈述,使与会者全面了解问题,开阔思路。
4)畅谈阶段。在此阶段,与会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克服种种心理障碍,借助与其他与会人员之间的知识互补、信息刺激和情绪鼓励,通过联想和想象等思维方式提出大量创造性设想。畅谈阶段是头脑风暴法中的实质性阶段。
5)对设想的加工整理阶段。会上提出的设想大多都未经过仔细考虑和评价,要有待于加工完善后才能有实用价值。此阶段的任务包括对设想的整理、评选和发展等工作。
头脑风暴法通常用于群体,但个体也可以使用,只要个体试图产生一系列可能的解决问题的行为和方法,并对此进行批判和评价,直到它相对完善,都可叫做头脑风暴法。一般而言,群体比实际的个人所进行的脑力激荡效果要好。
头脑风暴法一般来说只适用于解决比较单一、目标明确的问题。如果问题涉及面很广,包含因素太多,或者需要仔细推敲研究,就不适合用这种方法。此外,对会议中所得建议和设想的整理评选,工作量大,有时费时过多。但这些局限性无损其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5)头脑风暴法的派生类型
1)默写式头脑风暴法。默写式头脑风暴法是由德国一位创造学者根据德国人惯于沉思的性格特点,对奥斯本头脑风暴法加以改进而提出的。具体做法如下:召集6人参加圆桌会议,每人发一张表格,明确议题之后,在第一个5分钟内每人在自己的表格上填写3个设想,然后将表格传给右邻。在第二个5分钟内,每个人在传来的表格上再填写三个设想,然后再将表格传给右邻。依此类推,所以又称此法为“635法”。如果会议开半个小时,可得到108个设想。
此法具体实施时,也可适当做些变通处理,例如参加人数可介于4~8人之间,填写设想的时间可随会议进行,在后几轮稍延长一些。填写的设想数目不限于3个等等。此法优点是克服了不能尽言、拙于言辞和发言竞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此法的缺点是难以像奥斯本头脑风暴法那样使思想自由奔放、新奇生动。此外,由于受到以文字表达思想的限制,人们倾向于重视如何完善地表达思想。因此,这一方法产生的设想比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较为谨慎,不易于获得离习惯思维较远的独创性高的设想。
2)下行式头脑风暴法。下行式头脑风暴法是戈登(Gordon,1982)改进奥斯本头脑风暴法的议题提出方式而形成的。此法不是直接提出要达到的目的,而是把问题适当加以抽象,提出包括了目标在内的更为广泛的问题。会议中,根据进展情况,逐渐把问题具体化,直至原目标。由于提出问题比较抽象、广泛,可使与会者思路扩大,超出具体问题的框框,摆脱习惯思维,提出新的设想。但此法对主持人要求较高且费时较多,这就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3)CBS法。CBS法是日本一位创造研究学者在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体做法是:召集由3~8人参加智力激励会议,会前明确主题,会议时间为60分钟。每人发50张卡片,头10分钟个人单独填卡片;此后30分钟轮流宣读卡片,每次读一张,读毕的卡片放在大家均可看清的桌上,他人可提出质疑,也可填写启发出来的设想。此法的特点是把口头畅谈和书面表述结合起来,且把对设想的评选、改善纳入到会议之中。
4)特尔斐设想法。这一方法起源于特尔斐法。特尔斐法是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预测决策方法,是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明的。后来人们将其主要原理和程序借用于获得设想,形成了特尔斐设想法。特尔斐设想法是一种借助于反馈,通过多轮函询调查,征求专家意见来搜集设想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就某一创造问题选择若干名专家作为函询调查对象。以调查表形式将问题及要求寄给专家,限期寄回书面回答。收到全部复函后,将所得设想或建议加以概括、整理成一份综合表。然后,将此表连同设想征询表再次寄给各位专家,使其在别人设想的启发下提出些新的设想或对已有设想予以补充或修改。视情况需要,经过数轮函询,就可以得到许多新颖适用的创造设想。
特尔斐设想法的优点是不用把人们召集起来开会讨论,而是用书信方式征询和回答,使整个提问设想过程具有相对的匿名性。专家相互之间不见面,便于克服一些心理障碍,充分表达新颖意见。轮间反馈则保证了专家之间的信息催化和激励。另外,此法需要时间一般较长,专家的意见多是建立在系统思考基础上的,因此提出的设想较系统、具体、可靠。但由于没有头脑风暴法会议那种自由奔放、激励创造的气氛,在提出新颖性高的设想方面稍差些。
头脑风暴法的派生类型还有很多,但总的说来,这一方法的运用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在运用时须保持头脑风暴法这一根本特点和作用即可。
2.强制联想法
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联想可以使知识活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产生认识的飞跃,出现创造的灵感。在强制联想的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查阅产品样本法和焦点法。
(1)查阅产品样本法
查阅产品样本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般情况下彼此无关联的产品或想法,强行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独特性想法的方法。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只需打开产品样本,随意地将某个项目、某个题目的语句挑选出来,并用同样的方法将第二个项目、题目、语句随意地挑选出来,强制性地把这两个无关联的东西联系起来,使它们合二为一,产生独创性的设想。这个方法的优点是思维随着这种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两件事的“联系”而产生,跳跃比较大,能够克服个人经验的束缚,启发人们的灵感,产生新想法。缺点是,这种强制性的联想由于没有内在的某种联系,因而得到的设想,有许多是毫无道理的“畸形”组合,因此,对于强制联想产生的设想要加以分析鉴别。在人们进行创造的过程中,用查阅产品样本的方法做出的发明是很多的。比如,保温杯就是暖水瓶的保温胆与杯子的强制联想的结果。还有带电子表的圆珠笔,带有小风扇的手电筒,底层带抽屉的床等等。
(2)焦点法
焦点法是美国发明家提出的一种创造技法。此方法与查阅产品样本法不同,不是任想两个项目,而是只能任选一个项目,另一个项目则是指定的,并将它作为进行创造性联想的“焦点”。多数企业、部门和科研单位都有一定职能,它们所关心的产品以及工作方式等都基本确定,也就是都有自己所关心的“焦点”。焦点法正是要求紧紧围绕这个“焦点”进行联想。不仅可以从任选一事物联想到焦点,还可以反过来进行联想,从焦点联想到任选一事物。
以电话生产为例,运用焦点法的做法是:1)要生产新型的电话,以电话为强制联想的焦点。2)另一项目可以任选,比如选玫瑰花。3)将玫瑰花与电话之间进行强制联想:玫瑰花的形状——玫瑰花形状的电话;玫瑰花的香味——发出玫瑰花香味的电话;玫瑰花的颜色——玫瑰色的电话;玫瑰代表爱情——推出“情人节电话促销活动——我和玫瑰有个约会”……4)进一步发展每一种想法。例如选取第二种设想:玫瑰香——花香——各种香味的电话。5)从众多设想中,选出有市场性的电话进行试制。
从思维的形式上看,焦点法是思维指向某一固定点的收敛过程,它要求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考虑某一问题,以产生解决问题的完美做法。
3.设问法
设问法是对要改进的事物进行分析、展开、综合,以明确问题的性质、程度、范围、目的、理由、场所、责任等项目,从而由问题的明确化来缩小需要探索和创造的范围。设问法的特点是以提问的方式寻找发明的途径,并从多角度灵活地看问题。
(1)5W1H法
5W1H法是美国陆军首创的提问方法,是一种通过问为什么、做什么、何人、何时、何地以及如何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形成创造方案的方法。它的运用步骤是:1)对一种现行的方法或现有的产品,从六个角度检查其合理性,这六个问题是: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2)将发现的难点疑问列出。3)讨论分析,寻找改进措施。如果现行的方法或产品经过六个问题的审核已无懈可击,便可认为这一方法或产品可取,如果有哪一个答复不能令人满意,则表示这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如果哪方面的答复有着独到的优点,则可以扩大产品的效用。5 W1H法属于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分析的方法,实用性强,效果显著。当然有些技术问题在进行6个方面的分析后,还要使用具体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才能解决问题。
(2)奥斯本设问法
奥斯本设问法又称检核表法,它是以一种提问题的方式,对现有的产品或发明,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审核、讨论,从而形成新的发明的方法。
奥斯本设问法的使用步骤是:第一步,对一件产品或某一事物,从多个方面加以提问,根据不同情况可得到一系列新设想;第二步,对所有设想逐一分析,产生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综合方案。所提出的问题可归结为以下九个方面:1)能否将产品的形状、制造方法、颜色、声音、味道等等加以改变;2)能否将现有的发明应用到其他领域;3)能否在现有的发明中,引入其他创造性设想;4)能否在现有发明的基础上略加改造,使它增加功能,延长使用寿命;5)能否将现有的发明或产品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或者分割化小;6)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原有的产品或发明;7)能否将现有的发明更换一下型号或更换一下顺序;8)能否将现有的产品、发明或工艺颠倒过来;9)能否将几种发明或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奥斯本检核表法解决一个技术问题时,常常可以从几个提问中同时受到启发,综合出最佳方案。
设问法的优点是能克服不愿提问的心理障碍,有助于克服不能利用多种观点看问题的局限,促使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用多种方式去思考并解决一个问题,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与场合的创造活动。其缺点是忽略了对技术对象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所以在使用这种方法解决较复杂的技术发明问题时,仅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还需要进一步与技术方法结合,才能做出有使用价值的发明。
最初使用设问法进行创造发明,可能不如自发的创造那么自然,但是坚持用下去,久而久之,提问题已成为思维的一种好习惯,原来封闭式、直线式的思维方式已经得到改善时,就能走上一条有效而自觉地运用创造技法之路。
(二)横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利用横向思维进行创造性思考,它的特点是:不是过多地考虑事物的确定性,而是考虑它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关心的不是怎样在旧观点上修修补补,而是注意如何提出新观点;不是一味追求正确性,而是着重追求它的丰富性;不拒绝各种机会,尽可能去创造和利用机会。
横向思维的训练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造性停顿
创造性停顿要求在思考过程中停顿,并不是由于遇到什么问题,而是思考者必须停下来。停顿能促使思考者关注忽略的观点,从而产生新的观点。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随机停顿,要求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创造性停顿并不是要迫使思考者挖空心思想新奇的答案。它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个集中思考、做出改变的机会。在停顿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出改变,产生尽可能更好的观点。
2.使用激励手段
另外一种培养横向思维的方法是建立激励。在激励中,产生新观念不是为了描述现实生活,而是激发新思想的产生。激励过程中常使用“如果”、“假设”一类词。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激励方法。
(1)翻转
要求把情况倒过来考虑,物体或问题的构成成分不变,只是其组合方式发生了改变。比如:印第安人1492年入侵葡萄牙,从而激发学生讨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
(2)夸张
夸张是指把物体尽可能扩大或缩小。这样的夸张能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如果地球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3)歪曲
歪曲是指改变物体的成分和时间顺序。比如在学习语言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如果书面语言先于口语发展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3.随机输入
随机输入要求找出研究对象和一个随机选择词语的关系,从而促使个体从更新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随机输入策略可以在学生没有主意的时候使用。例如,需要采用新颖的方法研究“开拓者”,就可以采用随机输入的方法。翻开字典,随便选一页,比如68页,再随便选一个词,比如第7个词,如果所选的词不是名词,就继续,直到选出名词。因为名词更容易进行横向思维。在字典中找到的第7个词是“鱼雷”。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鱼雷”和“开拓者”联系起来。根据已有的经验,“开拓者”是不会去炸鱼雷的,因此,就需要思考鱼雷的其他用途,学生可能会对由“开拓者”发明的武器的工作原理感兴趣。或许可以考查“开拓者”要穿越一条荆棘丛生的树林,就只有使用鱼雷爆破等等。
(三)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一般分为四类:结构逆向思维、功能逆向思维、状态逆向思维、因果逆向思维。
1.结构逆向思维
结构逆向思维是指从已有事物的逆向结构形式中去设想,以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一般可以从事物的结构位置、结构材料以及结构类型进行逆向思维。
2.功能逆向思维
功能逆向思维是指从原有事物相反功能方面去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思维方法。“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功能逆向思维的最好例证。3m公司的一个职员无意中发现,原来废弃的纸张经过一定的处理可以成为粘贴纸,从而为公司创造了巨额的利润。
3.状态逆向思维
状态逆向思维是指人们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逆向方面来认识事物,引发创造发明的思维方法。过去木匠用锯和刨来加工木头,都是木头不动工具动。这样做,人的体力消耗较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人们从工具不动、木头动的角度出发,设计发明了电刨,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工艺水平,减轻了劳动量。这里从木头静与动加工状态的改变,就可知它是与状态逆向思维的内容紧密相联的。
4.因果逆向思维
因果逆向思维是指从已有的事物的因果关系中,变因为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在电的发明史上,从奥斯特的电能生磁到法拉第的磁能生电,它们之间就有着困果逆向思维的联系。其他如爱迪生发现送话器听筒音膜有规律的振动到他发明留声机,近代的无线电广播的播放与接收,录像机的发明与摄像机的发明,这些都属于因果逆向思维的成果。可见,因果逆向思维是进行发明的有效方法。
总的说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高质量的掌握,也离不开创造性动机的激发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只有同时从这些方面着手,才能真正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