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44991500000037

第37章 孩子们知道

在费城,一个阳光普照的周末午后,我的朋友,一个自豪的父亲,巴比,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打迷你高尔夫球。

他走向售票柜台问道:“进去要花多少钱?”

年轻的售票先生回答:“大人3元,6岁以上的小孩也要3元,刚好6岁或小于6岁的小孩免费。他们两个几岁?”

巴比答道:“那个律师3岁,另一个医师7岁,所以我想我得付6元。”

那位售票先生笑道:“嗨!先生,你是不是刚中了彩券,发了财?你只要告诉我较大的男孩6岁,就可以替自己省下3元,我又看不出来有什么差别。”

巴比回答:“你说的没错,但是孩子们知道那是不同的。”

教子点滴

在所有的沟通当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就是肢体语言的沟通。而肢体语言的沟通当中,最有效率的窍门,就是用“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影响对方。

父母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言语达到的,孩子在整个成长期,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父母最好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假如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吸烟,你自己最好就不要与香烟为伴。要想为你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作为孩子的教育者,父母不能够在“言传”和“身教”上自相矛盾,应该说到做到。在教会孩子诚实之前,首先教会自己诚实。千万不要为一时小利,将以前所有的教育付之一炬。

孩子的“傻”问题

有一次,美国教育家塞德兹博士正与一位父亲谈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位名叫迪德罗的父亲垂头丧气地对塞德兹博士说:“有时候孩子真的特别烦。那张嘴整天都不停,叽叽喳喳问这问那,我的头都快被他吵炸了。”

“是呀,孩子嘛,总会有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这也是孩子想要学习知识的一种表现呀。”塞德兹博士说。

“你说得那么轻巧。这是因为你的儿子不那么烦人,如果你儿子也像我儿子那样,我保证你也不会这样说了。”这位父亲非常不服气地说,仿佛只有他的儿子爱提问题。

就在这时,塞德兹博士的儿子威廉走了进来。

“父亲,这本书上写的这件事我不太理解。”说着,儿子把一本书递给了塞德兹博士。这是一本达尔文进化论的少儿读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调描述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并且配有非常有趣的插图。

“你有什么不明白呀?”塞德兹博士问儿子。

“进化论中说人是猴子变的,对吗?”儿子问道。

“我不知道是不是完全对,可是达尔文的理论是十分有道理的。”博士回答说。

“可是如果人是猴子变的,那为什么现在人是人,猴子还是猴子呢?”儿子问。

“你没有看到书上是这样写的吗?猴子之中的一部分进化成了人类,而另一部分却没有得到进化,所以它们还是猴子啊。”博士说道。

“这可能有问题。”儿子怀疑地说道,“既然是进化论,那么猴子就应该都得到进化,而不应只是一群得到了进化。”

“为什么这么说?”

“我认为另一群猴子也应该得到进化,变成一群能够上树的人。”

迪德罗插了进来:“能够上树的人就是猴子呀。”

“不,我们是在讨论进化论的问题而不是在讲故事。”儿子严肃地说道,仿佛是对迪德罗的玩笑表示不满。

迪德罗不再说话了,但塞德兹博士看见了他的脸上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实质上是猴子之中的一群没有得到进化……”塞德兹博士对儿子解释道。

“我不明白,那是为什么?”

“这一理论确实有些复杂,可是这是个事实。这可能和物种以及它们的生存条件有关系吧。”说实在的,要想给他解释清这一问题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塞德兹博士只好这样回答。

“什么生存条件?那些猴子是怎样受到影响的?”儿子继续追问不休。

博士只能尽力向儿子讲明其中的原因:“据我所知,一群猴子因为某种原因只得到地面上去生存,它们的攀越能力逐渐地退化,却又学会了直立行走,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最终变成了类人猿;而另一群猴子还是生活在树上,因此没有得到进化。”

“我懂了,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进化呢?如果人能够像猴子一样灵活更好啊!”儿子又开始了另一个问题。

“虽然在身体和四肢方面猴子比人灵活,可是人的大脑是最灵活的。”塞德兹博士说道。

“大脑灵活有什么用啊?又不能像猴子一样可以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儿子说道。

“身体灵活是很好,可是只有身体上的灵活还远远不够。大脑的灵活才是关键的,因为只有大脑灵活了才能创造出文明。”

“什么是文明?为什么要创造文明呢?”儿子问道。

“文明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啊。”塞德兹博士说道。

“可是人类为什么要进步呢?”儿子问。

“因为只有人类进步了才能有更好的生活,也只有有了文明才能使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类为什么要和动物区别开来,难道动物不好吗?”

儿子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像潮水般涌来。许多在成人看来是非常可笑且毫无依据的,可是即使这样,博士也尽量不让儿子失望。

最后,儿子感到满意了,对博士说道:“父亲,我要出去玩了。请原谅我打扰了你和这位先生的谈论。”说着,他就跑出了房间。

这位父亲十分佩服地说:“博士,您的儿子真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我非常佩服您有那么大的耐心。”

博士说:“不是我的耐心比其他的家长好,只是我认为认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孩子思考探究的精神,而不会把这种宝贵的品质抹煞掉。”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有无道理之说。作为父母,要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从小认识到爱问问题,学会思考是一项美好的品格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