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人被贩往美洲
早在1415年葡萄牙人在北非侵占第一块殖民地以后,非洲就一直是殖民侵略的对象。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也相继入侵,他们在非洲沿海建立要塞和商站,形成了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据点。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到了16世纪,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野蛮地杀害了无数当地印第安人。为开发和掠夺殖民地,他们从非洲输入奴隶来劳动。1501年,第一船非洲奴隶从西非海岸横渡大西洋,运到了新大陆。此后,贩卖黑奴的规模越来越大。甘蔗、烟草、棉花、咖啡等种植园的扩大,需要大批奴隶劳动力。
起初贩卖黑人由葡萄牙人一手把持。1580年,葡萄牙本土被西班牙占领,而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歼灭,荷兰、英国、法国开始参加奴隶贸易的角逐,丹麦、瑞典、普鲁士等也加入奴隶贩子的队伍。在这场竞争中,英国凭借其雄厚资本和海上优势,从18世纪起成为最大的“人肉贩子”。1713年签订的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乌特勒支条约》,使英国人获得了在世界上30年内每年向美洲西班牙殖民地输送出4800名黑奴的特权。
到1770年,非洲黑奴的一半都是由英国船只载运的。奴隶贸易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英国的利物浦也从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变成“以奴隶贸易扬名天下的城市”。
捕获和贩卖黑人的全过程,是一幅血与火交织而成的图景。最初,欧洲殖民者组织“捕奴队”,驾海盗船,偷袭黑人村庄,杀死老弱,把年青力壮的人掳去。他们这样做,自然很有危险,遭非洲人民反抗。于是就改变手法,挑动当地酋长从事“猎奴战争”,或收买奴隶商,组织“猎奴队”,收购被捕获的黑人。例如,一个阿拉伯最大的奴隶贩子提普·蒂帕,曾拥有1000多支枪的武装商队,把猎获的黑人从内陆押到沿海,卖给欧洲殖民者。
运送黑奴到美洲的大西洋航线,被称为黑人的死亡线。奴隶上船时,手脚被铁链拴着,衣服被剥光,一个个被塞进船舱,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挤得密密麻麻。一路饮食恶劣,疾病肆虐,无数黑人葬身于大西洋海底。从西非到美洲,一般要6~10周,从东非到美洲则要4个多月,能够活着被运到目的地的黑人不到半数。他们一上岸,就要再次被出卖,被押到种植园或矿山去当牛做马。
贩卖黑奴的勾当持续了近4个世纪,它对世界和非洲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浸透黑人血泪的罪恶买卖,加速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给非洲带来了深远的无法估量的灾难。
在长期的奴隶贸易中,非洲人口共损失了多少,现在已经无法作出精确统计,但据各国历史学家大致相同的估算,非洲输往美洲的人数有1000—1500万人,非洲总共损失约1亿人口。由于运出的黑人大都是12—3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非洲社会生产遭受了灾难性的破坏。
仅在美国文学史上,以奴隶制为题材的作品就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类别。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可以举出三本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飘》《根》。
《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现在美国内战前十年,它从基督教博爱思想和人道主义出发批判了奴隶制。对于北部的废奴运动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无怪林肯开玩笑地恭维它的作者斯托夫人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奴隶制废除70年后,出现了《飘》。多年来,尽管有人不遗余力地加以哄抬,使之成为“一切时代的畅销小说”,但没有人否认,它是透过奴隶主的眼光来看奴隶制的。又过了40年,《根》再次对奴隶制进行揭露控诉。这三本书所走过的“之”字形的道路,粗略地勾画出了历史潮流的倾向。
连绵不断的“猎奴战争”,使昔日繁荣的城市变成废墟,把充满生机的士地弄得荒芜。由于奴隶贸易和“猎奴战争”,各部落之间的关系被完全破坏,伦理道德被摧毁。在他们面前,只有一种考虑:要么奴役别人,用俘虏的奴隶交换武器,保卫自己;要么被别人奴役。奴隶贩子煽动部族之间争斗,同时又对奴隶进行灭绝人性的摧残,使社会道德彻底破坏。
因为“猎奴”及“猎奴战争”,非洲人民整天生活在贫困和恐惧之中,对生产毫不关心,对未来失去信心,而部族的仇恨却在积累。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的社会心理上的消极影响,在今天非洲一些国家发生的残酷的部族战争中仍能看到。
这是一场心灵深处的革命,它将禁锢许久的心灵重新释放,上帝不再是高高在上、敛财敛物的神龛,信仰得以纯洁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