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教孩子吗IV-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44981200000006

第6章 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37

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父母箴言

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是培养孩子音乐特长的首要任务。父母要多和孩子一起听音乐,一起随音乐的韵律做动作,一起感受音乐的美感,这是对孩子最好的音乐启蒙教育。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了对孩子的音乐教育,有很多父母都给孩子报了音乐学习班,当然,也有的父母自己给孩子进行一些音乐教育。希望下面几个方面的建议,能够给父母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有所帮助。

1.怎样给孩子进行音乐启蒙

对于孩子的音乐启蒙应当开始于胎教。因为孩子早在母腹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听觉,所以在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应该多让胎儿听一些音乐。

父母要让孩子一出生就能够生活在充满音乐的天地里,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来刺激一下孩子的听觉神经,对孩子进行音乐的启蒙训练。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可以选择各种情绪的乐曲或是歌曲和孩子一起欣赏,并且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使孩子逐步学会感受乐曲、歌曲的性质。比如,当你听到活泼、欢快、抒情、柔和的音乐时就要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到时候,当孩子在听到高兴的歌曲时,他就能够用一些表情和简单的动作表达出来了。

父母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些小乐器,比如铃鼓、钢片琴、电子琴、口琴,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沙球、响板等,让孩子可以自由地去摸摸、敲敲、吹吹、打打,发出各种声音,以激发出孩子的兴趣。

利用铃鼓、沙球等打击乐器,让孩子感觉到节奏感。当父母敲出什么样的节奏时,让孩子也敲出相同的节奏。

父母还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情趣性高、游戏性强的儿童歌曲磁带,放给孩子听。当孩子能够熟悉其中的歌曲之后,再教给孩子唱。还可以教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孩子做一些音乐游戏。

2.怎样教孩子玩音乐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父母能够和他们一起玩音乐游戏,那可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些年轻的父母来说,要怎么样和孩子玩音乐游戏恐怕还没有足够的经验。那么,要怎么样和孩子玩音乐游戏呢?

父母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而愉快的音乐环境。比如,经常播放一些音乐,并且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在听了音乐之后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入孩子的生活之中。父母要兴趣盎然地和孩子在一起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逐渐形成一种生活习惯。

3.怎样用形体表现节奏

用形体动作来表现节奏,就是用音乐来刺激听觉,让人产生印象,然后再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示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等。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当孩子在听音乐的时候,让孩子用他自己的身体动作来体现节奏。由于孩子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这样的活动又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认识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节奏感。那么,要如何教育孩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呢?

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的兴趣。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所包含的强烈节奏。比如,爸爸在走路时的动作,妈妈在织毛衣时的动作,哥哥在打篮球时的动作以及姐姐在踢毽子时的动作等,让孩子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示节奏。

和孩子一起编一些简单的体态律动。可以选择一些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比如穿衣、洗脸等动作,用醒目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模仿一些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听音乐表现节奏。比如:小兔跳、小鸭走、大象甩鼻子等。为了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父母也可以参与和孩子一起做,并且要注意培养孩子合拍的能力。

选择有趣生动、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孩子随着音乐的反复,然后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的变化。比如:让孩子跟着音乐节奏走步,要求孩子走步的速度要与音乐的快慢一致。音乐快的时候就要走得快,音乐慢的时候就要走得慢,让孩子用走步的动作来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用嘴巴发出象声词来伴随动作,体验节奏的强弱,比如:让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打鼓,嘴里还要随声发出“咚咚咚”的打鼓声。音乐强,打鼓的动作就要重,嘴里发出的声音出要高。音乐弱,打鼓的动作轻,嘴里发出的声音也轻。

当孩子基本上掌握了用手、脚、嘴等表现节奏之后,父母就要开始引导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头、肩、腰等)来表现节奏了。在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时,一定要注意让孩子自由发挥,即兴表演,不要让孩子一味地模仿父母的动作。还有,孩子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是在所难免的,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进行自我调整,以求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

38

用音乐教育发展孩子的能力

父母箴言

现在的父母都在为孩子做一些额外的教育,音乐教育更是大多数父母们的选择。为什么父母都选择了音乐呢?因为,音乐教育可以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天性,父母也经常会运用音乐来抚慰或是教育孩子。那么,音乐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1.音乐教育有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

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了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的表达中。这种声音能叩动孩子心灵中的琴弦,使孩子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不管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孩子的接受心理来说,音乐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效果。

2.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协作的意识与技能

孩子的社会化是指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的社会化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倾向,就像是教育家皮亚杰所说的:“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协作的能力,社会行为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社会化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音乐教育就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年龄小的孩子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或是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要发展平等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是在音乐活动中,父母可以使孩子逐渐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用。

4.音乐教育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有了语言,人们的内心活动才能进行彼此的交流。因此,语言的发展是孩子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音乐教育则具备了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

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的歌曲,它包含了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容易能够接受和吸收。让孩子多听一些优美的歌曲,能够使孩子积累一些精练、优美、富有感情的词汇。

音乐教育不仅对孩子的一般意义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还有助于孩子特定意义上的语言交际语言的发展。这种语言必须在交往中才能学会运用。尤其在音乐游戏和舞蹈中,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学习使用交际语言进行交往。比如“我想和你跳舞”,“请你和我一起玩”等。这些语言是交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些交际语言能够促进孩子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5.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胎教音乐很受欢迎,那些悠扬、轻柔、婉转的曲调不仅使母亲听了心旷神怡,而且使母体内的胎儿也能受到感染,使他们生活的“宫内世界”也像母体外一样的充满阳光,从而使他们变得健康、漂亮、聪明。音乐为什么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呢?

美国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的政府有这样的法规,每一名新生婴儿都必须获赠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激光唱片。这是因为研究显示,聆听这两名大师的音乐能够提高儿童的智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这样的规定,州内的每一间托儿所都必须播放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给孩子们听,以便进一步为孩子营造一个能提升智商的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自出生之前开始就对音乐有好感,出生后不断发展着对音乐的喜好,3—4岁时就已初步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了。音乐能使孩子享受一种深深的爱,使孩子的心情充满欢乐。这种情绪会促使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能够调节血流量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有利于孩子的记忆、理解、想象思维等各种能力的发展。

6.音乐能够促进孩子神经细胞的传递

孩子在出生后大脑不断发育,环境和经验都不断在神经元(大脑内传递信息的微小的带电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神经回路和图形。大脑里有无数个这样的神经元。不过科学家发现,如果大脑不利用某些神经元,也不在它们之间建立通道,那么就会把它们削减掉。孩子所处的环境越丰富多彩,其大脑网络就越发达。

大脑发育最旺盛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是从出生后即开始到10岁左右结束。语言能力和音乐能力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发展的。近期研究表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般推理能力所依赖的神经学基础主要是在一岁之前建立的。孩子听到的话语使神经元之间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相互联系,这些联系对整个大脑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同样,研究显示,父母越是给孩子唱歌或播放旋律优美、结构严谨的音乐,孩子大脑就越容易产生神经回路和图形。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作用之外,音乐还有很多有助于孩子的其他作用,父母不妨让孩子接受一下音乐教育,让孩子在音乐教育下更快乐地成长。

39

用音乐给孩子减压

父母箴言

当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了压力的时候,父母可以用音乐给孩子减减压。平时在孩子学习之余,父母不妨为孩子多置办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更轻松地学习,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

和大人一样,孩子也会有心理方面的压力以及学习方面的压力,只不过孩子的压力不像大人那样复杂,但是对于孩子细小的心灵来说,有压力不能不引起父母的重视。如果孩子感到心理压力很大的时候,父母不妨为孩子选择让孩子多听一些音乐,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孩子可以从一种受压的精神转为深度松弛,由恐惧的精神状态转为充满灵感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这种方法被人称为是音乐疗法。

所谓的音乐治疗是通过音乐、乐器或是某些音乐活动来维持、重整人的精神,以致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根据有关研究认为,音乐对于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是严重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在近几年来,父母们用音乐去帮助孩子减轻压力的方法十分流行。至于选择什么样的音乐作为一种减轻压力的方法,就完全是随心所欲,就看孩子喜欢了。不管是古典、浪漫,还是现代派摇滚乐、爵士音乐等等,只要旋律优美,能够使人安静轻松就可以了。

在音乐治疗中,人们经常会提到“莫扎特效应”。莫扎特的乐曲优美动人,其高音频的乐声,伴着和谐生动的旋律,让人觉得放松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为脑筋及身躯而作的治疗艺术品。

根据专家研究,莫扎特的乐曲能引起以下反应。

舒缓孩子的身心,减低精神及情绪压力,是孩子繁忙一天之后最好的享受,让孩子可以优哉游哉的进入甜蜜梦乡。

自然地释放情绪的旧包袱和感情创伤,让孩子更容易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改善感受,增添生命力,调节生活速度。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促进孩子的创造力,增加孩子的语言能力,刺激直觉和第六感官,提高孩子的智商(IQ)及强化孩子的右脑功能。

改善心跳速率,保持血压及体温的正常。

改善孩子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

可能莫扎特音乐还不止这些作用,但是这些对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了。很多研究证明,孩子听音乐最好是节奏比较平稳的,合乎人体活动的节律,比如中国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等。

用音乐减轻压力的方法很多,除了欣赏莫扎特的乐曲外,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或与他的朋友们一起试试以下方式。

引吭高歌,可以随意,不要拘泥。

进行音乐游戏。

鼓励孩子自己作词。

与孩子一起分析和讨论歌词。

让孩子自编谱曲。

让孩子弹奏或乱弹乐器。

让孩子随着音乐创作动作,翩翩起舞。

让孩子模仿乐器的声音或作一般声音模仿。

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尽量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用音乐去尽情地放松,让音乐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当人们欣赏音乐时,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常常会有一种陶醉感。音乐可以使人忘却身边纷扰的世界,进入一个神仙般的世界。难怪心理学家常常呼吁,要善于使用美妙的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陶冶自己的情操。

人的情绪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与大脑皮层下丘脑、边缘叶有密切关系。因此,美妙的音乐能使孩子的心境愉快。这种愉快的情绪,能够有效地改善和调整大脑皮层及边缘叶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更加完善,这种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那些音乐大师的作品广泛流传,经久不衰的原因。

由此可见,父母不应该忽视音乐的力量。这种力量或许在短时间内并不显著,但是,那潜藏的能力终将会在某些时候表现出来的。

40

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

父母箴言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在对孩子音乐的培养方面也是如此。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非常重要。要知道,爱好音乐、有音乐才能的孩子,他的思维、观察、记忆、想象等能力都要超过一般的孩子。

可以说,很多孩子是在音乐陪伴下蹦蹦跳跳地长大的,所以,有的孩子就体现出了在音乐方面的才能,这些才能主要体现在唱歌、舞蹈、弹奏、表演等方面。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的父母对待孩子学习音乐的态度却是不可取的。

(1)当孩子在家中快乐地唱唱、跳跳的时候,父母会觉得孩子太吵而把孩子训斥一顿,这样就扼杀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每天都逼着孩子去学习这样或是那样的乐器,同样会让孩子提不起对音乐的兴趣。

(2)当孩子要参加音乐表演的时候,父母不是对孩子积极地鼓励,而是说学习音乐没有用,没出息,让孩子把功夫下在学习上,不支持孩子进行音乐活动。

(3)平时父母只重视对孩子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忽视了对孩子在音乐能力上的培养。

上面所说的都是父母在对待孩子音乐上的一些盲点,那么在家庭中,父母要怎样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呢?

1.父母要克服重知识轻音乐的思想。

要知道,音乐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的,这两者之间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比如,孩子的咿呀学语是从听觉开始的,而音乐则正是训练孩子听觉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实践证明,音乐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所以,父母不能够忽视音乐对孩子产生的作用。

2.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创造一些多听、多看、多唱、多练的机会和条件。比如,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听一些歌曲和音乐,让孩子跟着音乐唱和练,给孩子看电视中的文艺节目,带孩子观看一些文艺演出,听一些音乐会等,从而丰富孩子的音乐知识,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

3.通过活泼有趣的音乐活动,把学习音乐融入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让孩子感觉和沉浸在参与活动的快乐之中。

比如,让孩子学乐器、舞蹈、唱歌等,可以利用各种游戏、娱乐的方法,让孩子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

4.让孩子直接参与表演活动,在直接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让孩子从中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并从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

比如,让孩子听音乐编一些小动作;用小乐器敲打出各种节奏的音型;还可以让孩子做“小老师”、“小指挥”等,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

5.在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时,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音准、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孩子从小就能表现出对音乐、歌曲、舞蹈的兴趣和创作才能。

父母要特别注意对孩子的音乐才能加以保护和培养,并且要向有关老师请教,使孩子蕴藏的非凡天才得到培养、发展。

6.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父母可以采用和孩子一起“玩”音乐的方法,逐步把孩子引入美妙的音乐王国。

和孩子一起听音乐、玩音乐,父母可以从训练孩子对声音的敏感度开始。美妙的大自然中,处处可以听到鸟儿、虫儿以及别的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鸣笛声,还有刮风的声音,雨水的滴答声,等等,都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来听。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敲敲打打听听”的游戏,比如:在厨房里用筷子敲敲锅,打打盆,让孩子比较一下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哪种声音好听。在游戏中,父母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问他听见了什么声音,还可以让他模仿一下。一旦孩子对物体的各种声音产生了兴趣,父母就可以进一步要求孩子记住这些声音。这样通过反复的训练,孩子从小就会有一双灵敏的耳朵。

和孩子一起跳舞。父母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初步的节奏训练。拍手是孩子们经常重复的动作,这是孩子表达内心喜悦的一种方式。父母对孩子节奏感的培养可以从拍手开始,和孩子一起玩拍手的游戏,逐步培养孩子在拍手、拍腿、跺脚等活动中的节奏感。

和孩子一起唱歌。孩子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自己熟悉的歌曲,他们会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尽情。模仿是孩子最大的特点,父母应当抓住这一点,平常多给孩子准备一些歌曲和孩子一起唱。

和孩子一起欣赏世界名曲,然后把自己从音乐中听到的东西讲出来,再让孩子讲,看看孩子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孩子在听音乐的时候脑子里有图画。

41

怎样训练孩子的听力和节奏感

父母箴言

让孩子学习音乐,听力和节奏感是孩子必须具备的能力。父母在平常的时候可以试着训练一下孩子的听力和节奏感,这样才会为孩子学习音乐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听力和节奏感是孩子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当然,有的孩子可能会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是也有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是需要训练的,毕竟有这样天赋的孩子是少数。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在音乐方面有所造诣的话,最起码要对孩子在这两个方面训练一下。

1.训练孩子敏锐的听觉

(1)听辨不同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色彩特征,音色又是不同人声、不同乐器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在音响上的特色。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音色的辨识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听的人首先是对音响的感知,其中就包括了对音色的辨识能力,因此,音色也是音乐中直接触动孩子感官的一种手段。既然音色对于一个学习音乐的人这么重要,那么,要怎样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音色呢?

在平常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去敲击一下孩子周围的一些物体,比如板、橱、碗、铁片等,引导孩子去倾听、辨别这些声音。这样,孩子就能通过自己动手敲击,初步探索到声音除了高低之外,还有色彩的感觉。

接着父母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去寻找音色的亮和闷的比较,比如,在乐器中,大鼓的声音比较低而闷,碰铃的声音又清脆又明亮,这两种音截然不同。这样,孩子在探索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过程中,听辨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去运用不同音色的乐器为歌曲、诗歌、舞蹈等伴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更能认识到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与效果。

(2)识别高音与低音

首先,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声音是有高低之分的。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听敲击各种物体所发出的声音,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自己找到这个概念。父母可以给孩子做一个实验:敲打灌了不同量水的水瓶,让孩子听辨声音的高低,然后让他们到周围去寻找高低不同的声音。比如,可引导孩子敲椅子、敲地板、敲大橱、敲桌子、敲门……从而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声音是高低有别的。

其次,让孩子听琴上的音。每次听的时候,都要引导孩子听辨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当然,这种训练要经常反复地进行,使孩子在弹弹唱唱中提高听辨高低音的能力。

最后,引导孩子听辨乐曲中的高音,比如听长笛的高音旋律和大提琴的低沉旋律,可以启发孩子辨别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高音像什么,低音像什么。这样做,不但使孩子积极思维,探究音的高低,而且还能进一步识别和想象高低音代表着小鸟飞和大象走。经常的诱导性启发会促使孩子提高听辨力,丰富想象力。

(3)感受音乐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节奏。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力,首先要特别注意节奏感的训练,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孩子学唱歌、舞蹈、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那么如何去指导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呢?

首先,要教会孩子听的方法和探索节奏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了。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充满着不同的音乐与节奏。

其次,可让孩子听音乐,打节奏。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孩子都先会摇动物体发出响声,以后才逐渐学会敲打物体。在摇动物体的过程中,孩子最初的节奏感已经产生。父母可以引导他用转手、拍手的形式随着音乐节奏摇动。孩子练习了手的动作,进而发展了节奏感和听觉的敏锐性。

年龄稍大些的孩子,可让他们跟着音乐拍打节奏。也可训练他们跺跺脚、拍拍手。进而发展到脚跺拍手打节奏。让孩子在听听、动动的活动中发展听觉,培养思维能力与手脚动作协调的能力。

最后,可以考虑用多种形式让孩子感受节奏。孩子在运用乐器打节奏中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也能运用打击乐器来表达某种情绪,从而发展其创造能力。父母可以提供孩子一些小乐器,或自制小乐器,并与孩子一起配合打节奏,这对孩子学习节奏,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促进。

2.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1)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节奏的习惯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倾听周围环境的各种声响。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汽车的喇叭声、虫鸟的鸣叫声、雨水的滴答声、雷电的轰鸣声以及动物的吼叫声,这些都是自然的节奏。父母可以利用这些节奏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倾听并模仿,让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把握住音高、音准及节奏感。

父母可以开展一些听音游戏活动,让孩子感受变化丰富的节奏。当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音乐快慢的能力时,父母要给孩子多听一些节奏明快的进行曲和一些表现动物形象的小乐曲,让孩子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一些动作,或是做一些节奏游戏。让孩子在这些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断提高音乐感受力,也让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日益浓厚。

(2)对孩子进行节奏的训练

父母可以通过念儿歌来训练孩子的节奏。父母可以选用一些节奏感强、有韵律的儿歌去训练孩子的节奏。开始的时候可以先用简单的节奏型,然后再慢慢过渡到有些复杂的节奏型。

父母可以让孩子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选一首带有节奏练习的歌曲,让孩子跟着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既要让孩子唱准,又要打准节奏。虽然这样加深了节奏训练的难度,但是也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熟练以后,可以让孩子把拍手换成拍腿、拍肩、跺脚等动作。这样,由于变换了动作,就会让孩子在复习起来仍然兴趣不减。

父母要让孩子自由地体验各种节奏。平常父母可以让孩子任意敲打一些乐器,让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节奏。孩子在无拘无束、自然敲打模仿练习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掌握许多节奏类型。

(3)让孩子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

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孩子在听音乐的时候不仅会感受到音乐的高低长短,还可以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并且能够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是提高孩子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作品是通过乐句、乐段、乐章来表现音乐形象的,所以,父母可以让孩子逐句逐段逐层次地欣赏和感受。这样,就会让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深厚,孩子的性情和品格得到了陶冶,孩子的音乐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42

为孩子挑选一种适合的乐器

父母箴言

为孩子选择一种适合的乐器,是培养孩子音乐特长重要的一环。在为孩子选择乐器时,首先,孩子要感兴趣;其次,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再次,要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条件。很多专家认为,根据孩子的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而言,孩子应该优先选择键盘乐器,比如钢琴、电子琴等。

很多父母都已经认识到了音乐对于孩子的重要作用,都希望孩子能够学一些有关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乐器方面。但是,面对各种各样的乐器,究竟该为孩子选择哪种乐器,什么样的乐器适合孩子的发展,这些成了困扰父母的大难题。

目前,有很多孩子开始学习乐器,他们之中有的只有七八岁,甚至是三四岁,所以他们肯定不知道哪一种乐器适合自己,这就需要父母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了。但是,有的父母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多经验,往往也感觉无从下手。下面就请父母们注意下列问题了,希望能够对你的孩子选择乐器有所帮助。

1.乐器的种类

乐器主要有弦乐、打击乐、键盘类、弹拨类四大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又可以分为民乐和西洋乐两类。西洋乐范畴内的拉弦乐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西洋乐还包括管乐器有长笛、短笛,弹拨类有竖琴、吉他,打击乐有架子鼓,键盘类有钢琴、手风琴等。民乐也同样分为四大类,弓弦乐、管乐器、弹拨乐和打击乐四类,其中拉弦乐有二胡、中胡、板胡,弹拨类有琵琶、古筝、扬琴,打击乐有鼓、叉、铙、钹,弦乐中有笛子。

2.乐器选择的原则

首先,要孩子感兴趣。如果父母不是内行,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样的乐器感兴趣,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领着孩子到艺术中心看一下,让孩子自己亲自看一下各种乐器,亲自听一听、摸一摸,这是了解孩子兴趣所在的最简单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看电视、报纸杂志来增加孩子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以便孩子对乐器的选择。

其次,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条件。比如,一个孩子对钢琴很感兴趣,但是家里的情况根本承受不了。要知道,一架钢琴本身往往就得过万,再加上一节课的学费也要二三百块。如果开始咬牙让孩子学了,一旦承受不了,就会导致孩子半途而废,这样一来就更划不来了。

第三,孩子自身的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孩子要学什么样的乐器,一定要考察孩子的音准和节奏感怎么样,因为,音准是灵魂,节奏感是生命,音准和节奏感是孩子学习任何乐器的必备条件。此外,不同的乐器对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学习钢琴要考虑到孩子的手形,管弦乐要考虑到孩子的嘴形等。三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学习吹奏乐,因为孩子的肺活量小,学习这类乐器有些困难。

3.学习乐器的最佳年龄

所有的乐器学习对于孩子来说都有开发智力的作用,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是最佳的年龄呢?从理论上来说,乐器的学习是越早真好。比如,有些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但是当他们一坐在钢琴的旁边时,姿势就是绝对正确的。这样的例子说明,有些知识是自然的,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们不懂得约束,做起事来自然一些。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很多知识,小孩子学得好,学得快,而成年人却赶不上小孩。但是,也不是说学得越早就越好。早学的孩子会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由于孩子年龄小,沟通的能力也相对的差,可能会不理解教者的意思;另外一个问题是因为孩子的年龄不到,父母可能对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不能正确掌握。

综上所述,孩子学习乐器最好在上了小学之后,但是父母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于不同的孩子要不同对待。

4.乐器学习的注意事项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这个规律父母一定不能违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某项乐器的时候,父母不能强迫孩子进行学习,如果一味强迫的话,只会适得其反,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好处,甚至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乐器感到厌倦。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兴趣,如果没有了兴趣,什么都学不成。

其次,对于孩子学习乐器,虽然不能强迫孩子学习,但是父母要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督促。很多父母可能都碰到过学习乐器“虎头蛇尾”的孩子。在刚刚买了乐器之后,孩子可能会有一些新鲜感,但是当孩子练习几次之后就对乐器失去了兴趣。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办呢?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锁定孩子的练习时间,规定练习任务,让孩子养成定时学习的习惯。

再次,对于孩子练琴的时间,父母一定要合理安排。对于那些初学的孩子来说,每次可以练习20分钟左右,每天要多练几次。当孩子练琴的时候,父母最好坐在一旁看,并且要耐心指导。

5.优先选择键盘乐器的原因

很多专家认为,根据孩子的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而言,孩子应该优先选择键盘乐器,比如钢琴、电子琴等。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键盘乐器音准固定,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音准辨别力,而弦乐器音准则很难掌握,它要求弦调得准、手指按的位置也要正确,这两点对孩子来说非常困难。

学习钢琴或电子琴是双目、双手的操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可以开发两侧大脑的功能,特别是右脑。

不论选择什么乐器,最初都要注重视唱练耳,因为学习音乐不只是为了学会演奏、演唱,而是要学会欣赏演奏和演唱。视唱练耳的最好工具就是钢琴等键盘乐器。

以上这些是对那些想让孩子学习乐器的父母提供的参考,当然,如果你并没有打算培养出一个音乐专才的话,那么更要适时地让孩子知道,你让孩子弹琴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一个音乐家,而是想让孩子懂得用音乐的眼睛来看世界。这样,孩子就能在轻松的条件下愉快地学习乐器了。

43

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父母箴言

在培养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对同一作品多听多想,反复欣赏,加深印象。还可向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启发他在欣赏过程中深化感受,丰富想象。

欣赏音乐就是用喜爱的心情来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意思,进行音乐想象。培养孩子欣赏音乐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孩子对音乐感兴趣。能引起孩子对音乐发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可先把音乐内容编成一个能引起孩子兴趣的小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了,并收到了预期的好效果时,可立即放音乐让孩子听,并告诉他,音乐里就是讲的那个故事。这样,孩子就会怀着喜爱的心情去听,一边听一边回想故事的内容。又如:父母可以告诉这个音乐作品的名称,而名称要清楚、明确,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想象,这样孩子就会怀着迫切的、好奇的心情去听这音乐,希望尽快了解音乐的内容。这样,父母要引起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的目的就达到了。

1.选好欣赏的曲目

首先,你得考虑一下该选哪些音乐给孩子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来看,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的、音乐形象较鲜明的音乐,如各类儿童舞曲(新疆舞曲、朝鲜族舞曲、西藏舞曲、瑶族舞曲、秧歌舞曲等)、摇篮曲以及小步舞曲、波尔卡舞曲等。还可以选择一些儿童歌曲。歌曲因为有歌词,容易被孩子理解,所以小年龄的孩子欣赏的音乐作品中,歌曲的比重可大些。

2.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

在指导孩子倾听周围声音的同时,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对于孩子来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欣赏音乐,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当你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时,态度要认真,不要随便大声讲话,培养孩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不过,必须让孩子在自愿、自然的气氛中接受音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联想。有一个将近4岁的孩子在听了一首进行曲后,当父亲问她听了这个音乐想做什么时,她很快回答说:“我想甩膀子。”意思是想随音乐做有精神的走步动作。一个5岁多的孩子在听了快速的波尔卡舞曲后说:“像好多好多人围着跳舞。”

3.用动作帮忙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动作是孩子认识活动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因素。在孩子欣赏音乐这门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听觉艺术时,请动作帮忙,能较快地使他们认识音乐、感知音乐,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一段声音很低沉笨重、速度又较缓慢的音乐,不一定能吸引孩子,但让他们同时随着音乐模仿大狗熊走路的动作时,他们就来劲了,并且很快就记住这段音乐。再有,你让他们呆板地坐着听一段描写小鸟的音乐,他不一定能理解,但假如同时让他们学做小鸟飞翔样式,或许就一下子明白了。有人做过实验,让一个由于经常接受用动作配合音乐欣赏训练的三岁孩子听摇篮曲,结果孩子居然能很自然地边断断续续跟着哼音乐,边做出好几种哄孩子睡觉的动作,证明能听懂曲子,具有一定的欣赏力。

4.运用比较法

将两首音乐形象有些差别的乐曲放在一起,让他们比较相同处与不同处,久而久之,可培养他们“辨察细微”的能力,从而使孩子不仅能粗线条地欣赏音乐,还能欣赏到音乐中细腻的、不易感知的部分。运用比较法是有些难度的,父母应给予孩子必要的解释才行,可以先比较差别大的乐曲。这样,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很快会得到提高。

5.引导孩子有目的地倾听音乐

在孩子欣赏音乐之前,家长可进行引导性谈话,向孩子介绍作品的名称、内容,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让孩子知道听什么。同时,向孩子提出欣赏的要求。如欣赏《摇啊摇》这首歌曲时,利用玩具(购买玩具)摇篮和摇篮里睡着的布娃娃,伴随音乐摇动,向孩子提出:“仔细听,是谁在不停地摇啊摇?”的问题,吸引孩子注意欣赏。孩子欣赏音乐的时候,家长也要满腔热情地和孩子一起倾听,一起感受。最好自己先进入音乐规定的情景中,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去感受和欣赏。

6.启发孩子边听边想

通过对某一作品引导性的谈话,和反复多遍的欣赏,孩子势必带着异常兴奋的情绪和十分好奇的心理,在音乐中感受到某种东西。这时父母要及时和孩子交谈,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但由于孩子的语言词汇的贫乏,不可能运用语言来完整概括出自己的感受,要允许孩子,启发孩子用动作、手势、表情等各种手段去表达。表达的过程就是对作品思考、回忆、感受的过程。

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的音乐作品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音乐欣赏水平。要考虑自己的孩子所具备的音乐素质和家庭具备的音乐条件等因素。

☆为孩子创造一个倾听音乐的良好环境。为让孩子欣赏音乐时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去听,周围最好不要有人走动,或发出其他声响。

☆欣赏过程中要允许孩子想象并发挥,不必要求孩子直坐在椅子上,过分认真地“竖着耳朵”听,给孩子一些动作上和语言上的自由,但这些也不能过多。

44

怎样教孩子唱歌

父母箴言

教孩子唱一首歌时,要先告诉孩子歌曲的名称和主要的内容,引导孩子安静地听歌曲。在有感情地、生动地示范唱中,使孩子对歌曲有完美的印象,并引起孩子学习新歌曲的愿望。当然,自己不要跑调。

孩子喜欢唱歌,父母也喜欢孩子唱歌。所以,教孩子唱歌是父母的一项愉快的工作。那么父母怎样教孩子唱歌呢?

1.向孩子介绍歌曲

教孩子一首歌时,要先告诉孩子歌曲的名称和主要的内容,引导孩子安静地听歌曲。在有感情地、生动地示范唱中,使孩子对歌曲有完美的印象,并引起孩子学习新歌曲的愿望。接着就可以领孩子读一、二遍歌词,帮助他理解歌曲的内容。然后让孩子跟着学唱,多段体的歌曲可以分段教曲,较难的乐句可以摘句教唱。

2.注意细节

教孩子唱时,要注意发扬孩子的优点,随时纠正孩子唱歌中存在的缺点。如唱歌姿势要正确,曲调要唱准,咬字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好听。在发声自然、轻柔的基础上,逐步教唱不同性质的歌曲(如安静、亲切的抒情歌曲,轻快优美的舞曲,节奏鲜明的进行曲)。

3.给孩子唱的机会

教会一首歌后,最好能经常让孩子唱一唱,父母假如能用口琴等小乐器伴奏,不但能使孩子唱准曲调和跟上节拍,还能提高演唱兴趣。无论在教唱和练习时,都应及时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对唱得好的地方加以鼓励,对不足之处提出要求和指导,这样能提高孩子的唱歌水平,调动演唱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创设情景教唱歌

以“娃娃家”游戏的形式,孩子做“妈妈”“爸爸”,让孩子边抱着娃娃哄“宝宝”睡觉,边学唱摇篮曲。可启发孩子想想说说,妈妈抱着宝宝哄宝宝睡觉心里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唱摇篮曲。接着问:“宝宝快睡着了,妈妈唱歌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让孩子置身于情景中,很快就能掌握唱摇篮曲的方法,知道唱摇篮曲要亲切、温柔,随着乐曲情绪的变化逐渐地变轻、变慢。妈妈要以“外婆”口吻称赞孩子,“真能干,一边哄宝宝,一边唱歌,真是个好妈妈”,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愉悦。

5.玩唱歌接龙的游戏

开始就告诉孩子游戏的方法,先完整地唱一二遍,让孩子对所学的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再逐句教孩子唱,当孩子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后,爸爸妈妈就来做唱歌接龙的游戏,一人唱一句,直到唱完,这样就能使孩子在学唱时注意力集中,积极地记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教孩子唱歌时,往往自己爱唱什么歌就教孩子唱什么歌,并让孩子表演成人歌曲。孩子对成人歌曲的内容不理解,就乱唱一气。有些孩子还常常唱爱情歌曲,教孩子唱这样的歌既不美又缺乏教育意义。

在教孩子唱歌时,父母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唱歌的内容要有教育意义

因为歌曲的教育意义不单局限于思想品德方面,还有广义上的教育意义。通过唱歌能使孩子心情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歌曲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2.歌曲的艺术形象要鲜明

孩子唱的歌曲艺术形象要鲜明,具有感染力,旋律与感情和歌词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一致,曲调要优美动听,词曲要结合好,唱起来上口。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音乐感觉力及唱歌表现力。培养孩子热爱音乐的情感。

3.歌曲要适合孩子的特点

歌曲的教育意义再大,艺术水平再高,如果孩子不理解,唱歌能力达不到,歌曲就发挥不了作用,还会损害孩子的健康。另外,现在录音磁带多,许多不适合孩子的歌曲,常在孩子口中唱出。这种情况应引起重视,应严格防止孩子练成人歌曲,以免损害孩子的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