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教孩子吗IV-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44981200000005

第5章 培养孩子对各科目的兴趣

28

怎样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

父母箴言

孩子偏科这个现象非常普遍,这和孩子的兴趣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孩子对某门课程感兴趣,他这门课程的成绩就会好,孩子对某门课程不感兴趣,这门课程的成绩就会不好,甚至还会厌恶这门课程。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重新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很多孩子都有偏科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部分的学科落后,父母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帮孩子克服偏科的现象。

其实,产生偏科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还是与兴趣有关。课程内容有趣,教师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孩子学起来觉得有意思,对这类课程就有兴趣,愿意学。相反,如果孩子觉得这门课程没有意思,孩子就可能会采取应付的态度。有的孩子对功课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受任课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老师教得好,孩子就爱学;老师讲得平淡无味,孩子听起来就没劲,不愿意学,没兴趣,因而导致偏科。

有的孩子偏科与学习基础有关。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是由于原来基础就不错,喜欢学,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对另一门功课,因为基础没打好,学习起来吃力,成绩越来越差,就越学越没有信心。

孩子偏科与升学考试的科目也有一定关系。有些孩子对高考要考的科目很下工夫,认真学,对高考不考的科目就不愿学。理科班学生忽视历史、政治乃至地理、生物的学习;文科班学生则忽视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他们往往认为不考的科目是副科,不重要,在学这些课时,就不用心听课。实际上各科知识是相通的,所谓的“副科”学好了,对学习“主科”也有促进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再者,学习各科知识的目的,从开发智能的角度来说就是使人变得聪明。试想,只要变得聪明了,学习其他学科也一定会轻松愉快。学习成绩优秀者,各科成绩都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弱科,道理就在其中。

孩子偏科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偏科程度甚至比较严重,这是因为孩子的兴趣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孩子上小学时兴趣不太稳定,容易为外界条件所左右;到中学时兴趣一旦形成,往往非常强烈,不易动摇。但孩子的兴趣指向往往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这种情况反映在文化课学习上出现了偏科现象。

导致偏科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往往在最初,孩子没有明显的“弱科”,但因偶尔一次没有考好或者成绩不理想,便对这门课程“畏而远之”,害怕以后考试成绩更差,结果越害怕就越失败,越失败越害怕,以至陷入失败的怪圈,时间一长,导致偏科。

面对孩子的偏科,父母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失败本身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走进失败的恶性“怪圈”出不来。实际上,失败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就同时扮演着失败者和成功者的角色。重要的是让孩子建立自信,不要心灰意冷,不要退缩。只要加倍努力,就会在“山重水复”之时出现“柳暗花明”。

总之,形成孩子偏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找出偏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那么,父母怎样有效帮助孩子防止和纠正偏科现象呢?以下建议可参考。

1.帮助孩子认清偏科的危害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只有学好各门课程,才能适应升学和就业的需要。要让孩子懂得,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属于基础教育,学生只有学好各门功课,才能适应将来升学和就业的需要。进入高中阶段,如果单纯从高考的角度来讲,不管是文、理各考五门还是实行“3 X”考试,都必须均衡发展。如果能有一门冒尖学科,能提高标准分衡量的总分更有利;但是如果有一门偏科,会导致用标准分衡量的总分大幅度下降。

从就业角度看,偏科不能适应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孩子走上社会来看,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没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各门课程的学习,在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不能互相代替。缺少了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会影响孩子全面、协调的发展。偏科对孩子现在的学习、将来的发展危害都非常大。

2.有偏科现象时要及时纠正

孩子在学习中出现偏科现象,在思想情绪上会有所流露,父母要随时观察、了解,发现有孩子偏科的情况,要及时提醒,把工作做在孩子偏科的萌芽时期。

有的孩子偏科,是不理解开设各种课程的目的、意义,父母要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他们懂得学好这些课程的意义,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3.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

孩子在学习中有困难,父母要给予帮助。家长还可以与任课教师联系,同学校密切配合,想办法给孩子补习功课。总之,父母对孩子偏科的现象不能放任不管。

有的孩子一门或几门功课学得特别好,这不是偏科。父母要支持和鼓励孩子的特殊爱好和特长,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将所有的课程学好。

学好各门功课,不仅是为了掌握多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应用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实践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和智力素质。各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体系,体现了特定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科在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中,会从不同的角度起作用。缺少了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都会影响孩子将来在学业和事业上的发展。所以,家长们要花大气力解决孩子偏科的问题。

29

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父母箴言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能够使孩子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常识水平如何,从他的举止谈吐中我们都能看得出来。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

现代社会,年轻的父母都应该知道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也知道语言、口才对于人才的重要性。如何对孩子进行成功的语言教育,怎样让孩子对语文产生兴趣,是摆在父母面前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教育专家吴华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因而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格外重视。然而,孩子的语言学习最初体现在了他的语言发展上,一般而言,孩子的语言像其父母,但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的发展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她说,懂得教育方法的父母或老师总是会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这样孩子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乐于与你交往,并接受你的语言训练。

要想让孩子学好语言,首先应对孩子进行听说话的训练。儿童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对于孩子来说,要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时说着你正在做的事,如;你在洗衣服,可对孩子说:“妈妈给爸爸洗衣服。”你在看书,可以说:“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了也要看书。”还可以说孩子正在做的事,如孩子在吃苹果,你可以说:“宝宝在吃苹果,好吃吗?”孩子在玩玩具,你可以说:“宝宝在玩积木,真乖。”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孩子与成人交往时,在最初自发发音的基础上以及在视、听、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就会模仿成人的语调和音调,也就是学会了说话。

在训练孩子听话能力的时候,父母可以适时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对孩子说话,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这对幼儿初期的语言发展很有好处。父母说话时务必做到发音准确、清楚,因为孩子从小养成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以后是很难改正的,要让他们从小就规范化地使用语言,为将来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其次,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语言。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要创设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才有“素材”可以说。如孩子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如果父母只是单纯地说教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说得再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父母可以编一个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孩子看看,某某的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随后,父母帮孩子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再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父母还可配上一幅人物化了的两只生气鞋子的卡通漫画和一幅正在微笑的两只鞋子的卡通漫画让孩子们边看边说。这样,孩子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语言去和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说话。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采取相应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否则会使孩子的语言水平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阶段。

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开始接触语文这门学科了。想要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就先要了解语文的特点。

语文课的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知识浩繁,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语逻修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无所不有;政史哲数理化,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无所不及。语文知识就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系统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主要有三大特性。

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

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孩子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孩子对语文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

根据上述特点,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语文兴趣时,告诉孩子:不要搞自我封闭,不能机械死板地学。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沟通起来,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感受融会起来。自己带着感情领悟了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感受交融了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东西。

语文学习包含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高,重视继承与创新并举。学语文的目的着重在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培养孩子的语文兴趣时,要善于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更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就会使孩子对语文产生兴趣,并且还会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30

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父母箴言

数学这门课程逻辑性强,知识系统性强,而且和其他科目相比起来,有很多术语和记号需要孩子去记,由于这两点,很多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吃力。在孩子学习数学的时候,父母如果能用巧妙的方法把数学变得生动起来,就能培养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了。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科学,是一片神秘而浩瀚的天空,它抛弃了世界万物丰富多彩的具体内容,不管是一个人、一个苹果还是一个本子,它只研究其中最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学习数学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对已有能力的锻炼与考验,同时也有利于孩子潜力的发掘与提高。所以,父母要善于在一些有趣的题中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孩子在这片天空里自由飞翔。

所有的学科中,数学是最难以引起孩子感兴趣的科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呢?

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时候,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一环,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孩子的某些心理特征,对辅导过程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用功,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也就最积极、最有效,学习也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父子和母子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辅导方法,作为父母应努力使孩子热爱数学,才能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父母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激发孩子兴趣。

1.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孩子学习小学数学的时候,父母就必须引导孩子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让孩子学会在观察的时候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辅导孩子数学的时候,父母要尽量列举一些孩子熟悉的实例,运用幻灯、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孩子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孩子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方向。

2.加强直观辅导

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时候,父母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辅导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孩子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3.即时鼓励

“好表扬”是孩子的重要的心理特点。可以点头表示肯定,说“好”或者“对”表示赞许,也可以说一句鼓励的话:“真好”“真会动脑筋”,还可以奖给小红花等形式,对孩子学习上的进步表示祝贺,这样做可以给孩子极大鼓舞。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加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孩子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怎么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斯托夫人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斯托夫人用她的方法,很快就教会她女儿维尼夫雷特数数和数字,而且她还用做买卖的游戏轻易地就使女儿学会了数钱。然而,当斯托夫人教女儿乘法口诀表的时候,女儿第一次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虽然斯托夫人把口诀编成歌唱,可还是不行。

5岁的女儿可以用8种语言说话,在历史和文学方面,已经具有初中毕业的水平,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和诗歌,却学不会乘法口诀。这让斯托夫人感到非常担忧,女儿的智力是否出现了偏向,她的目标是使女儿获得全面发展,智力的片面发展造就不出真正幸福的人生。虽然斯托夫人很担忧,但她并没有强制女儿硬背乘法口诀,因为她很清楚强制是达不到目的的,而且可能会挫伤女儿的性格。

正好在那个时候,斯托夫人为了宣传世界语,带着女儿到纽约的肖特卡去讲演,在那里,她遇到了数学教育专家洪布鲁克女士。斯托夫人向她讲了自己的问题,洪布鲁克女士回答道:“虽然你的女儿在数学上没有天分,但还不是过于片面,问题是你的教法不对,你没有能够有趣地教,她自然没有兴趣去学。你喜好语言学、音乐、文学和历史,所以能够很有兴趣地教女儿,她也喜欢学。至于数学呢,你自己没有兴趣,因而教起来也就勉强,你女儿自然就感到厌恶。”然后,她把教数学的方法教给斯托夫人,斯托夫人运用这样的方法教女儿数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斯托夫人接受洪布鲁克女士的建议,想办法使女儿对数学发生兴趣。她经常和女儿玩一些关于数学的游戏,例如:在纸盒里装入一把豆子或者纽扣,她们每人抓一把,数数看谁手里的多;或者吃葡萄的时候数数它们有多少种子;在帮助佣人剥豆子的时候,她们一边剥一边数豆荚中有几颗豆子。她们还经常掷骰子玩,开始是掷两个骰子,把出现的点数加起来记在纸上,这就是所得到的分数。如果正好是6分,就可以再掷一次。玩过几次之后计算一下,看谁胜谁负。

女儿对这个游戏很有兴致。根据洪布鲁克女士的建议,每次做游戏的时间不超过一刻钟。因为洪布鲁克女士说,数学游戏很费脑力,最好不要超过一刻钟。两三个星期以后,她们玩的骰子增加到了3个,后来是4个,最后达到6个。

接下来,她们玩一种分组游戏,把豆子和纽扣两个一组分成两组,或者三组,要么是三个一组,分成三组到四组,再排列开来,计算总数是多少,写在纸上。为了方便计算,斯托夫人就把这些做成乘法口诀表,并且写出来挂在墙上。不久,维尼夫雷特就理解了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的道理,而且十分开心。

斯托夫人还经常同女儿做模仿商店买卖的游戏,这是为了使女儿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个“商店”里的东西有的是计量长短,有的是计数量,有的是用分量计算。价格就按实际的价格,货币用真钱。她到女儿的“商店”去买各种生活用品,女儿计算多少价钱,并给斯托夫人找零钱。

女儿有自己的储蓄,在她学习用功,或者工作积极,或者帮助他们做事的时候,斯托夫人都会给她钱作为奖励,还有杂志社和报社给她邮寄来的稿费,这些钱都用女儿的名字存在银行,并由女儿自己计算利息。

按照洪布鲁克女士指点的方法,斯托夫人很快使女儿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学起来就容易多了,从算术到代数、几何都十分顺利。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辅导需要在父母的指导下,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非常密切,而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父母应根据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辅导气氛,让孩子热爱学习,并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

31

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父母箴言

在当今这个人才备出的时代,如果没有掌握一两门外语的话,是不太容易在社会上立住脚跟的,而英语这门全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就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科目了。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父母有必要让孩子对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产生兴趣,并辅助孩子学好英语。

当孩子们在接触英语的时候,已经过了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这个时候孩子对语言的学习就没有了太大的兴趣。所以,想让孩子学好英语,就要让孩子对它产生兴趣,把学英语当成一件开心而愉快的事情去做,而不是让孩子硬着头皮去应付。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孩子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迁移孩子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让孩子学英语是一件让很多父母都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有的孩子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果能把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

2.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常让孩子因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感到迷惑。有鉴于此,父母可以编一些口诀来帮助孩子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孩子学英语的热情升温。

3.制作学习工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于初学英语的孩子来说,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一般初学英语的人适合用这个方法。因为初学者所接触的词汇量比较少,所学的单词也比较简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也不多,容易记忆。所以,可以做一些小卡片,把生词写在上面,然后随身携带。这样,就可以激发出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了。

4.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所以,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表演书本里面的情节,或是自己编一些情节来演。这样可以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孩子一般都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孩子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孩子的这种竞争意识引入到学习英语中来,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比如,平常在家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搞一些竞赛。孩子的好胜心一旦被激起,学起来也就会容易多了。

总之,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内存动力。父母要为孩子多创设一些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以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

学英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走停停很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90度时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能源,最后还很难喝到开水。学英语也是一样,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在完全忘记之前要及时复习、加深印象,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永久性记忆。

学习英语的人都知道,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中面临的难题和任务。英语是拼音文字,abcd等26个字母,经过排列组合构成几十万个英语词汇,如果只靠死记硬背,那真是太难了。但是,如果科学巧妙地抓住规律去记忆,采用灵活的记忆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推荐几种记忆单词的方法。

1.“五用”法

所谓的“五用”法就是:用眼睛看着,用嘴巴念着,用耳朵听着,用手写着,用脑子记着,达到眼、口、耳、手、脑同时并用。要知道,学习和记英语单词时需要精力集中,需要调动这五种感观来参加训练学习,以获得最佳效果。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2.理解法

这种方法就是要利用单词之间的各种联系,按照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学。比如把重读音节的读音相同,拼写的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词义相反或相近的词进行科学的分类集中地去学。这样学习,就会让七零八散的单词有了可以遵循的规律,记忆起来也就会容易多了。

3.奇想法

那些奇异独特的事物总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对那些奇特的事情更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都喜欢去想一些奇怪的事情。如果把英语单词造出一个个奇异的特征,让它们都有鲜明的形象特征,让孩子采取奇特的趣味记忆,他们就会记得更牢固,效果也就会更好。

4.分类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英语单词按照它本身的性质、用途等进行归纳分类,使它们系统化,这样就容易记忆了。它们之中有可以分为人体部位的,有可以分为学习用具的,还有可以分为交通、动植物等多种多样。这样一来就可以活学活用,更可以方便记忆了。

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很多,不要只局限于以上几种上,像是比较记忆法、机械法等等。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记忆,都需要把学习过的单词经常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才能熟能生巧。

要想孩子真正学好英语,就要训练孩子的口语,要想训练孩子的口语,就必须让孩子找出要说的话题,可有的孩子学习口语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觉得“没什么可说的”。说来说去还是那几句,不是“What is your name?”就是“How old are you?”慢慢的,兴趣也没了,热情也淡了。为此湛立老师创立了“五说法”,在教学实践中很受欢迎。孩子们再也不为缺少可说的话题而苦恼了。据湛立老师本人介绍,这“五说”依次是:

1.概说(General Deion)

“概说”就是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用三、五句话加以概括总结课文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这样做,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综合检验了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2.变说(Paraphrase)

“变说”就是充分发挥孩子模仿性强的特点,用所学知识来改变局部课文的原来写法,重新组织文字,进行表达的一种训练方式。由模仿到创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

3.补说(Making Up)

“补说”是就特定语言环境扩散联想,进而由孩子对原文进行补充的训练形式。先给孩子一定的语言环境,然后启发孩子的扩散思维想象能力,对理解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后,得到一种新的形象思维,或更精炼的逻辑思维。

4.评说(Discussing and Commenting)

“评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要求孩子必须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捕捉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鉴赏挖掘课文的真正思想,在此基础上利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或主人公性格特点的评价与认识。这样既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更训练了思维能力。

5.推说(inference)

用英语进行推断讲述,是一种升华,这种训练也是很必要的,是让孩子利用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实践证明,“五说法”是提高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好方法。通过近几年的训练,不少孩子已达到或超过了“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或高于该程度的课外阅读材料。

32

培养孩子学习物理的兴趣

父母箴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教授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此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物理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培养孩子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为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打好扎实的基础。

有些孩子一提到物理就头疼,问及原因也是各种各样,十分复杂。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不能学好物理而认为孩子“脑子笨”或是“不用功”。其实,学习的好坏不只是取决于智力因素,更多的时候是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只要父母耐心地对孩子进行辅导,让孩子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物理产生兴趣了。

其实,物理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因为,在这门课程中有很多有趣的小实验。所以,父母要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让孩子对物理产生兴趣,让孩子变得爱学物理,有信心学好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研究离不开观察和实验。

观察是在事物或现象的自然状态下,让人通过感官去认识事物或现象。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物理学。大家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和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密切相关的。开普勒是一位视力极差的天文学家,他的研究素材完全依靠他的老师、天文学家第谷长期进行天文观察的结果。第谷在赫芬岛上建立了天文台,在那里辛勤观测了20年之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在月下静坐,凝视天空。他的工作细致、准确到令人惊讶的地步——他测量的各个行星的角位置的误差小于0.067度(这个角度大约相当于把针尖放到一臂远处,用眼睛看到针尖所张的角度)。不要忘记,第谷的测量是在望远镜发明前用肉眼进行的!第谷逝世后,把观察所得的浩若烟海的资料传给了开普勒。第谷长于观察,但缺乏理论思维能力;开普勒勤于思考,他对第谷的资料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可以说,没有第谷的精确观测,就没有开普勒三定律,就没有万有引力定律,就没有整个牛顿力学。可见,观察对物理学是何等的重要!所以,父母要在平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观察,这样孩子对物理的兴趣就会有所提高了。

有了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再掌握一些特有的思维方法,孩子的物理成绩自然就会提上去了。在初学的时候,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所以,孩子只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1.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分析是把研究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再加以研究的一种方法,简而言之,分析就是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法。在力学中常用的“隔离法”,就是一种分析方法。

2.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从个别事实出发,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出发,推出特例性知识结论的方法称为演绎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牛顿说过:“在实验中各个定理都是从现象中推论出来的,然后再通过归纳而成为普遍的原理。”爱因斯坦也说过:“适合于科学幼年时代的归纳为主的方法,正在让位于探索性的演绎法。”总之,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位物理学的专家都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所以,孩子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要让他善于归纳。例如:对于大量的物理习题,要善于归纳,找出某一类问题中隐含的共同的本质规律,也就是“多题归一”。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

3.理想化方法

物理学研究的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和理想模型。所谓理想实验,就是指运用逻辑推理手段,想象出对理想化客体的“实验”,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推理过程,是在思想上“做实验”。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就是首创了把经验事实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爱因斯坦给予其高度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4.对称方法

对称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开始的时候,人们接触到的是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以后,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对称的概念已不局限于空间图形了。例如,季节的轮回、钟表等时间上的周期性可以理解为时间的对称,自然界运动规律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不变性则是运动规律的对称等。对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言,运用对称的方法往往可以化繁为简。

5.几何方法

用图形来研究物理问题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用图形来研究物理问题,具有直观、形象、便捷的特点。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用图形研究物理问题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好方式。物理学中的几何方法主要是指图示法和图像法。图示包括矢量图、力线图、流线图、谱线图等,基中矢量图是孩子们最熟悉的。

总而言之,物理是需要兴趣、观察和方法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学好的。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先对它产生兴趣,再进行观察,最后结合方法,最终达到学好物理的目的。

33

培养孩子学习化学的兴趣

父母箴言

化学这门课程一般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们才接触到,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孩子们对于这门课程就充满了好奇。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好奇心没有减退的时候,让他们对化学产生兴趣。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化学课程以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孩子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学习化学,让孩子能够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让孩子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让孩子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孩子能够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让孩子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让孩子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让孩子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化学用语的掌握是化学课程的重点。化学用语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必须通过强化记忆来掌握。可以利用顺口溜、生活术语等方法来帮助快记、熟记,这样既把住了“说、记、用”三关,又培养了孩子严谨的学习作风。

对化学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一开始就要进入角色,让孩子把学过的有关概念、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通过实验观察认真地去理解去分析,同时要及时地进行复习,要抓住问题不放手,这样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会逐渐减少,才能让孩子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化学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实际直接相关,比如:空气、氧气、氢气、水和溶液都和日常生活有联系,因此,想让孩子学好化学不难,但是有些知识特别是化学用语这一部分,像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应该记忆的知识孩子还是需要下一番苦功才行。

1.掌握“化学用语”这个工具

“化学用语”是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工具,课堂学习、化学实验、化学记录、化学习题计算都离不开它。既然它这么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呢?想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就要抓住三大关,也就是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当他们出现的时候,一定要紧紧记住。

2.分析、理解,找出规律

化学中的一百多种元素,要怎么记才能记得住,记得牢呢?其实,可以让孩子反复分析和理解。在里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从周期表中可以看出,左下方的元素是金属元素,右上方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有一明显的从硼到砹的分界线。有的同学为了帮助记忆还编了一首歌谣:“从硼到砹画条线,金属都在左下边。右上全是非金属,非金属不满二十三(22)。还有元素靠近线,它们都把两性显。”这样一分析,复杂的周期表就好记多了。还有一种方法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除掉惰性气体外,编成歌诀来记,比如:“锂铍硼碳氮氧氟,钠镁铝硅磷硫氯……”把常见的元素编成一首“小诗”,就好记多了。

3.相关知识,进行连锁记忆

例如,同周期元素(除惰性气体外)自左至右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递变关系为:核电荷数递增→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得电子能力增强→氧化性增强→非金属活动性增强。

这样用核电荷数递增这条主线将相关知识贯穿起来记忆,就容易融会贯通了。

34

培养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兴趣

父母箴言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多方位的知识。不管是历史、地理还是生物,都要让孩子领略到这些学科的无穷魅力。

历史、地理、生物这三门学科普遍不被重视,但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全能的人才,父母必须让孩子把这三门学科也作为重点来学。这样才不会有偏科的现象发生。

1.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世界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实践里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也提供了许多深刻的教训。

历史兴趣的培养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人们常说:“历史是真理的母亲”,“历史是生活的镜子”,这些话都充分说明了历史这门学科特有的功能。如今,历史学的功能较以往更广泛、更深刻。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单一型人才将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则能培养人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认同感。

第二,调动孩子学习的能动性。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具有感染性和扩散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心境。体现情感学习风格,首先要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这种内在的情感和外在的表情总能在学习中真实地流露出来,这样就会激发起孩子相应的情感体验,并能让孩子随着父母讲述历史时感情的起伏或激奋或悲哀,因此,只有让孩子体会到教者的“情真意切”,才能“感受至深”。同时,还要让孩子经常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学于乐,拓宽孩子学习历史的视野。

2.培养孩子对地理的兴趣

学习地理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地理表象就是地理位置、地形(如山脉、河流)以至地图等等地理事物在人脑中所形成的表象。这些正确表象的形成是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想要让孩子对地理产生兴趣,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做起。

第一、为孩子创设问题的情境。所谓“问题”,是指孩子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地理内容的疑问。“学则须疑”,所谓“问题的情境”是指能使孩子提出问题或接受父母提出的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情境。问题的情境由问题的背景、问题的系列、体系共同构成。问题不断明确着孩子认识活动的远近目标,激化着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推动着孩子认识活动的发展。

第二、为孩子创设成功的情境。所谓“成功的情境”,也就是使孩子成功地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认识活动快乐的情境,也就是使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获得解决的情境。

没有问题的情境,难以激发孩子的认知需要,没有需要就不会去追求满足,则无所谓成功的情境。没有成功的情境,问题情境激发出的认知需要之火会自然熄灭。问题的情境与成功的情境互为条件。孩子的地理学习兴趣在两种情境的反复呈现中形成和发展。

3.培养孩子对生物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掌握它,就必须让孩子亲自观察、实验。

生物中的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不管是观察标本、实物还是观察实验,都要先经过预习,了解观察的目的性,才能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所需观察的对象上,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有清晰的感知。

其次,要按合理的程序观察。观察的步骤和方法一般要由对象的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观察应先指向对象的整体,对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一般的、粗略的认识后,再分出对象的各个部分,先看上面、前面,后看下面、后面,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观察时要细致,以了解其特点、作用、各种细节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整体获得确切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第三,观察时要用多种感官和分析器。不仅要用眼看,也要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运用听觉、触觉等器官细致感知。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将生动的直观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认识事物的本质。

此外,还要让孩子及时做好观察记录。记录观察结果既可以巩固成果,又能促进孩子细致观察和思考。

35

培养孩子对文学的兴趣

父母箴言

可以说,孩子对文学的兴趣是天生的、本能的。这里所说的“培养”,是增加孩子对文学书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孩子这方面的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的力量,足以使工作变得有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是使孩子积极地接受文学熏陶的关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却在扼杀、压制孩子的文学兴趣。

首先,父母为孩子选择不合适的书。比如太过艰深苦涩的书,离孩子生活太遥远的书,过于“成人化”的书,还有恐惧、悲伤、阴郁等消极情绪的书,枯燥乏味、教条化的书……孩子在阅读这类书籍时,心理上是不但难以获得审美愉悦感的,反而会产生厌倦、反感、烦躁等情绪。

其次,是父母对孩子的阅读进行过多的干扰。当孩子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时,他们会希望自主、自由地读书,如果父母总是用“你怎样还没读完那本书”之类的话干预他们,就会激发同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让孩子对书本感到厌恶。

第三,父母用分析语文的办法指导孩子读书。读文学书籍,贵在产生情感共鸣,获得美学享受。然而,有些父母却按着应试教育的思路,把文学作品一篇篇“肢解”成字、词、句、段、中心思想,这种做法违背了文学欣赏的基本规律,无异于焚琴煮鹤,大大倒了孩子的胃口。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对文学感兴趣呢?要知道,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当然的权威。父母的价值评论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孩子。所以,要培养孩子对文学书籍的热爱,父母就应该反复地表示出自己对读书的赞赏,对文学的赞赏,对热爱书籍的人的赞赏。让孩子从小树立“读书是有用的”和“读书是有趣的”这种观念。

假如孩子的阅读基本功很强,只是讨厌书本,那么问题可能出在家庭内部。可能是家里给了他这样那样的压力,逼得他暂且造反。在这种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对孩子施以高压,而是应该为他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逐渐培养他的读书热情。

孩子不爱读书,那么他喜欢什么呢?找出孩子喜欢的东西,然后从这些东西上找出能够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比如,一些孩子喜欢科学知识,那么就从科普读物、游记和科幻小说开始好了。他喜欢足球?好,父亲陪着儿子看看足球比赛,然后不动声色地给他一本世界杯足球画册作礼物,孩子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本书,他开始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那么,再给他一些这方面的读物:球星的传记、描述体育比赛的报告文学和小说。除了这样做之外,父母还可以收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在孩子书桌前挂一条有关读书的格言,送孩子几本介绍名人少年时代读书立志的传记。这些途径能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父母也可以在孩子身边寻找一些典型事例。父母少年时学习的经历是很适合讲给孩子听的。如果邻居或亲戚家有乐于读书的小孩,也可以激励自己的孩子与他们竞赛。

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以不断的表扬、肯定、赞美来点燃孩子的自信心。这种赞美性的话语应该是有针对性的,例如:“我发现你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新词语,真聪明!”或“你对这本书的见解很有新意,连爸爸也受了你的启发”,这样的评语可比泛泛而谈的“不错,读得好!”要强得多。孩子在阅读中时常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父母也依然要用肯定性的话语激励他们,例如“这本书对你这个年纪的孩子是难了一点,不过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读懂它。”就是很好的鼓励性话语。

在孩子的阅读取得明显进步时,父母应该给予一定的奖赏:一本书,一套精美的书签,一个笔记本或一次全家的郊游。不断的鼓励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以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恒久的耐心对待文学阅读。

鼓励孩子在家人以及亲戚朋友面前朗读诗歌、讲故事等。父母和其他观众在听孩子朗诵时都要尽量地专注和热情,并给予孩子赞美和肯定。

当孩子读完一本书后,父母可以为他举办一个“读书成果报告会”,让孩子复述书中的故事,或谈读书的体会等。

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为他准备一个本子,把孩子自己讲的故事、精彩的句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然后让孩子为它们配上插图,做成一本孩子自己的书。

鼓励孩子写信,让他交几个通信朋友。

鼓励孩子记日记,让孩子每天用十几二十分钟倾吐一天的喜乐悲伤,记录一天的观察感受,展开想象的自由翅膀。久而久之,使孩子将写日记视为一种生命的需要。

还有一种办法能让孩子对文学具有浓厚的兴趣,那就是全家人一起读书,多开展一些家庭性的读书活动,这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好途径。读书活动,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进行。

讲故事。故事最能诱发孩子的文学兴趣。大部分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都是从听故事开始培养阅读的兴趣的。著名作家冰心,早在四岁就迷恋上了故事,七岁时,她每天晚上缠着舅舅讲《三国演义》。后来舅舅没空了,她没有法子,只好自己捧着《三国演义》啃起来。从此,她就迷上了读书,迷得蓬头垢面,如痴如醉。

朗读。许多教育学家大力提倡家庭朗读,并且把它视为引导孩子接触优秀作品、激发孩子文学兴趣的良方妙策。通过朗读,孩子更容易感受到作品的美和趣味,而且,全家人欢聚一堂朗读文学作品的欢乐气氛也会感染到孩子,使孩子从一开始就了解到,文学阅读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讨论。全家性的读书讨论活动可以很正式。比如,父母可以抽出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办“家庭读书讨论会”,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谈谈自己近来阅读的书,其他人则提出问题和加以评论。这种活动也可以邀请更多的人参加,如邻居、亲友、孩子的小伙伴们。更多的时候,有关读书的讨论可以更自由地进行,如饭桌上、电视机前、晚上临睡时。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启发孩子的思考,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创造地阅读。

专题性的阅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家庭性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和父母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也可以使家庭读书讨论进行得更加深入。电视里正在放《三国演义》,家里便可以围绕三国展开一段时间的专题阅读。父亲负责史书的阅读和史料的收集,母亲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评论,孩子则看少儿版的《三国演义》和三国故事。这样,晚上看电视的时间也就是家人共同讨论阅读成果的时间。娱乐与学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这样的方式还可以找出许多许多种,如果父母能怀着爱心珍惜孩子前进的每一步,孩子就能够在自己的成长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36

培养孩子对作文的兴趣

父母箴言

作文一直是很多孩子难以攻克的堡垒,有的孩子写的作文就如同八股文一样,一点色彩都没有,这是因为孩子对写作文没有兴趣。所以,想要让孩子把作文写得活灵活现,首先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对作文产生兴趣。

在中小学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父母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孩子“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要达到这个效果,父母在教孩子写作文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生活性原则——让孩子的作文贴近生活,因生活而美丽

英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家长在家里引导时,让作文的主体——孩子,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父母不能把孩子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孩子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孩子的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了,孩子的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2.激励性原则——让父母的赏识成为孩子作文的动力和快乐

同样一篇孩子的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孩子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孩子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孩子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孩子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诚于嘉许,乐于称道”,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

3.读写互动性原则——让阅读融入孩子的心灵,因阅读而美丽

假如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学校某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孩子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会造成“读写分离”。当孩子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作文的快乐的。只有让阅读融入孩子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父母要督促孩子坚持阅读,通过和孩子分享读书体会,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家长不妨也写一下作文,让孩子从父子、母子交流中体会作文的快乐,产生写作文的欲望。

4.实用性原则——让孩子把作文“用”起来,在“用”中兴趣盎然

传统的作文练习,除了个别孩子的作文能被当众阅读或刊登外,绝大多数孩子的作文都是写了之后让老师或几个学生互相改过之后就完事了,成了一个封闭的没被“用”起来的东西。如何刺激孩子对写作感兴趣,使他们都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呢?这就必须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上努力。比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登出来,让大家互相评赏;并且定期将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念给自己圈内的好朋友听,听其修改及评语;同学之间多互相写信,给亲朋好友寄作文;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言妙句”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生活在于体验,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孩子有机会和兴趣去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