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高智商的动物,彼此关系异常复杂,做人的艺术自然离不开察人之道。因此,做一个聪明人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很多人的梦想。就在大家都想把自己磨炼得更聪明时,郑板桥偏偏独树一帜,提出“难得糊涂”的口号,处于事事纷争中的人们才幡然醒悟,越是精明,反而越招人嫉恨,越是聪明,反而越不如意,相反,糊涂者却自有厚福。
诈巧不如拙诚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一个,尤其在某方面有所建树的人,更是目空一切,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针尖对麦芒,谁都不服谁。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很容易出现矛盾。
但是,诈巧不如拙诚。如果此时能够表现得糊涂一些,则不但不能抹杀你的真正的才华,反而会获得对方的敬重,有助于巩固你的地位。因为装糊涂有利于消除隔阂,融洽关系。糊涂的人老实憨厚,往往更易相处,也不会产生是非。
苏联卫国战争以苏联大获全胜而告终,这中间不但有老将们的心血,年青一代的军事家更是功不可没。
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形势非常紧迫。诸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一批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首先挑起指挥的重担。但面对新的形势,他们渐感力不从心。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在新陈更替的过程中,老将们思想上曾经有过很大的波动。
1964年2月,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一代新秀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长与他同行。什捷缅科是一个洞察时局的人,他早知道这位元帅对总参部的人抱怀疑态度,思想上有个疙瘩,但是命令终归是命令,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果然,在火车上,铁木辛哥的不满爆发了。吃晚饭时,铁木辛哥几乎是不假思索,先发出一通连珠炮:“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监督我们的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
铁木辛哥如此直白地近乎侮辱的训斥,已经让他周围的人坐立不安了。但什捷缅科却老老实实地听着,在铁木辛哥问出了最后一句不必回答的话之后,他认真地回答道:“那时候,我刚满十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气顺了一些,但是依然对这个小伙子充满了鄙夷,最后他打断谈话,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
令铁木辛哥想不到的是,“时间证明论”证明了他是错误的。一个月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就这样,两个人成了忘年交。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心里很舍不得和铁木辛哥分离。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求,调这个晚辈来共事。
什捷缅科在受辱之时装憨相,故意卖个糊涂关,让铁元帅先顺心顺气,体现了后生的谦卑及对前辈的尊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而后在真正的军事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智慧,让铁木辛哥改变了对自己的印象。
懂得装假者绝非傻子,显得木讷憨厚有时是最高智慧者才能为之。许多时候,要想受到别人的敬重,做个聪明者,不如先做个糊涂者。
智者说:“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一个憨厚诚实的人,总是容易被人们接受,哪怕是出于意见分歧的两端,对方也不会把你作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相反,很可能因为你的憨厚、拙诚,而快速接纳你。
马克·吐温年轻的时候喜欢上了少女莉薇。莉薇天生丽质,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很有教养。但是,马克·吐温要想娶莉薇,必须征得她家里的准许。马克·吐温找到莉薇的父亲,提出了自己的请求。莉薇的父亲没有立刻答应他,因为她对马克·吐温的为人很不了解,他要他拿出材料来证明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
这个条件并不苛刻,莉薇的父亲旨在看看与马克·吐温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马克·吐温从莉薇的家里出来后,很认真地去办这件事。马克·吐温深信:巧伪不如拙诚。他想让莉薇的父亲了解真实的自己,所以,他没有去找那些欣赏他的人,而是找到六位平时对他不屑一顾的人,请他们每人分别写出一份证明材料。自然,这六个人的证明材料里充满了嘲讽、批评之言,甚至对于这桩婚事也不认同,话里话外说的都是“此人不配令爱”的意思。
这六份证明材料可能不但不能帮助马克·吐温完成他求婚的夙愿,反而很可能获得莉薇的父亲的厌恶。虽然知道这个后果,马克·吐温还是把它们毫无保留地亲手交给了莉薇的父亲。莉薇的父亲仔细看完了六份证明材料就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才打破了沉默。他凝视着马克·吐温问道:“他们都是些什么人?难道在这个世界上你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吗?”马克·吐温心想,大概是没戏了,但没做任何辩解地回答说:“这样看来,的确是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
结局当然让人出乎意料,这个拙诚的表示赢得了未来岳父大人的赞赏,莉薇的父亲说:“首先,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不隐讳别人对你的不好看法。其次,你也算是一个勇敢的人,敢于拿对自己不利的材料来求婚。从现在起,我将成为你最真诚的好朋友。我喜欢你的真诚,决定同意你和我的女儿结婚,因为真诚可以使一个人的缺点或错误变得值得原谅。现在,我比他们更了解你。”
莉薇的父亲没有看错人,结婚后的莉薇与马克·吐温生活十分幸福、美满,正如她在写给姐姐的信中所说:“我们的生活充满明媚的阳光,看不到一丝一毫的阴影……”
很多人读了这个故事,都觉得不可思议,谁愿意往自己脸上抹黑呢?尤其是在未来的岳父大人面前,这样做未免太糊涂。可是“糊涂”的马克·吐温却轻松地过了这一关,因为他是真诚的,是憨厚的。真诚不是智慧,但它时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芒。有许多凭智慧冥思苦想得不到的东西,靠真诚却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它。
而马克·吐温此举同时又是智慧之举。因为岳父知道了他的弱点,就不会对他期望过高;从不高的期望中发现他的优点,就会为没有选错他而高兴和自豪。马克·吐温是在用真诚求爱。真诚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为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真诚是心胸开阔和充满自信的表现,是争取谅解、赢得人心和反败为胜的好办法。
诈巧不如拙诚,越是想显露聪明的人,反而容易被人贯上“巧言令色”的帽子,对方如不是糊涂之辈,一定会认为你很虚伪。相反,憨厚拙诚,对方能体会到你的诚意,就能被你的真诚打动。做一个糊涂的人,可能让你走得更远,让你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俗话说:聪明难,糊涂更难。谁都想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处处高人一等。结果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加利·赫特是美国前参议员。赫特曾被纽约时报誉为“当代美国政界最有智慧的人之一”。可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犯了一个幼稚的错误,结果自毁前程。
1987年初,他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胜望极浓。当时有传言说他有婚外情,他于是向新闻记者提出挑战:“跟踪我吧。”他们真的去跟踪他,结果发现他和29岁的模特当娜·莱斯在一起。一张小报刊出了赫特在游艇“胡闹”号上把莱斯抱在怀里的照片后,赫特想成为总统的美梦随即破灭了。这是他自己不顾后果的结果。
聪明人脑子里总是在想:“我的下一个高招……”由于他们老是觉得自己无所不知,喜欢行险招,结果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小路是文科毕业生,读书时就曾任校刊的副主编,同时在不少杂志上写稿。毕业后,她信心十足地参加一家大公司的招聘,结果却以意想不到的失败告终。
这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小路应聘的职位是内刊编辑,说实话,小路对内刊编辑的位子多少有些不屑,她只是看中了这家公司的知名度,并考虑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前景才去应聘的,因此她认为自己当个不对外发行刊物的编辑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也就没对面试进行过多准备。
面试时,小路才发现别的面试者都是有备而来,手里拿着包装非常精美的个人材料。相比之下,小路的材料就显得很黯淡。但小路依然满不在乎:“是金子就会发光,我的实力是很明显的。”
面试过程中,小路对于“你对本公司了解多少”、“个人有什么爱好”、“将来有什么打算”之类的问题,很不屑,她认为这一点也显示不出她的专业水平,所以她的回答非常迅速。在作自我介绍时,小路的别出心裁也确实赢来了考官关注的目光。小路暗自得意。
在回答提问中,对于公司的业务领域、特别是一些技术进步方面的问题,小路知之甚少,处于弱势。可是对于杂志编辑的专业知识,她却知之甚详,她的滔滔不绝,又一次引来了主考官的赞誉目光。
结果,小路未被录取,她愤愤不平,认为主考官太没水准!在她情绪低落之时,班主任和她谈了一次话。原来,他和那个公司的主考官是大学同学。主考官告诉他:小路未被录取的理由不是业务素质、个人能力不行,而是不合适他们招聘的职位。以小路的个性和自我期望值,她不会踏踏实实安心于本职工作。而且,她与他人的合作精神也欠佳。
小路后来总结说:“我认为自己去应聘一家公司内部刊物的编辑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没想到,我不知天高地厚的自负却害了我。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很多人对自己都充满了极度的自信,认为自己完成一些小事情简直是绰绰有余,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难以有充足的准备,结果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智慧(尤其反映的是智术)如果过于外露,仍然称不上高级的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多智则谋”,一个人过分地精于算计反而会被人算计。
另外,总是计较身边的小事,奉行决不吃亏的策略,贪小便宜,耍小聪明,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一种形式。
与聪明相对的自然是糊涂,而糊涂却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
一则可以把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减去。在我们的身边,无论是同学,邻里之间,还是萍水相逢,都不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引起一些气恼。若斤斤计较,往往会越想越气,这样既于事无补,又对身体无益。如果做到遇事糊涂些,烦恼自然也就少得多了。
二则可以使我们集中精力做某件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在个人待遇、名誉、地位上兜圈子,或把精力白白地花费在钩心斗角、玩弄权术上,就会对工作、学习和事业的发展不利。世上有所建树者,大都在某一方面有股糊涂劲。
三则遇事糊涂也可以算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对自己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可以用外界的不利因素来避免。
“难得糊涂”已经被无数现象论证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做人切忌聪明自傲,越是聪明,越容易遭嫉恨,越容易树敌。
人际交往,装傻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达成幽默,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你必须有好演技,才能傻得可爱,“疯”得恰到好处。谁不识个中真相谁就会被愚弄;谁不领会大智若愚之神韵,谁就是真正的傻瓜、笨蛋。
心计太多反误事
人生活在社会上,没有一点心计,就会处处碰壁,不仅做不出成绩,反而让人焦头烂额。但是心计过多,同样不是好事,因为行动可能为“心计”所累。处处设防,处处谨慎,会导致不能伸展手足,最后以“误事”告终。
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哲学寓言。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他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的偶像。在所有的倾慕者中,哲学家比较中意一个女子,因为这个女子总是让他有更多的顿悟。
一天,这个女子向哲学家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觉得自己得考虑一下,不能显得毫无心计。于是他说:“容我再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条罗列下来,结果发现好坏均等,这让他陷入了困境,他担心他选择的路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会让自己一生都生活在错误之中。于是,他决定再次细密考虑一下。
就这样经过长期的论证,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状况他是清楚的,但结婚后会是个怎样的情况,他还不知道。对!应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义无反顾地来找那个女人,可是他得到的答复是:“你来晚了十年,她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仰天长叹:心计太多反误事。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向来引以为傲的精明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
聪明人往往忘记了高贵的头颅也是由双脚来带动的,他们太自负太依赖于自己的思想,认为唯有心计才能成大事,这使他们忽略了其他的因素,比如行动,比如他人。有首耳熟能详的老歌叫“傻瓜力量大”,适当的“傻”如同恰到好处的“自卑”,那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如果漂流到一个荒岛,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有的人回答:一棵柠檬树,一只鸭子,一个傻瓜。为什么不带聪明人而带傻瓜?因为聪明人会砍掉柠檬树,吃掉鸭子,甚至最后害了主人。只有傻瓜,才能执著地拼命努力,最后能种瓜得瓜。傻瓜是一种天分,有傻瓜的地方才会发生奇迹。
电影《阿甘正传》就是最好的例证。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阿甘的美国青年的故事,他的智商只有75,进小学都困难,但是,他几乎做什么都成功:长跑、打乒乓球、捕虾,甚至爱情,最后,他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比他聪明的同学、战友却活得并不成功。这是对聪明的一种嘲弄。阿甘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妈说,要将上帝给你的恩赐发挥到极限。”
生活中,处处充斥着有心计的人,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但是这样的潇洒,却通常被塞车现象所阻塞,最后因心计过多而误事。现代企业管理中,无数次商场上的起起落落,似乎都证明了这个朴素的真理:很多人,他们有着最聪明的头脑,有着最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拍脑子,点子就来……但是,有了这些素质的人,却往往不是最后的成功者。而一些缺少算计、智力平平的人,却独占鳌头,稳稳地走进成功的领域。
中国企业界就有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们嗅觉灵敏,脑筋活络,工于心计,比如说,他们能够在美国的“伟哥”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之前率先抢注中文商标并推出号称功能相似的产品,以此赢得市场轰动;他们能够迅速洞察中国消费者的心理,精心包装各种概念性的保健产品并迅速形成市场规模,然后又迅速消失;他们也能够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会上豪情万丈,一掷亿金……时至今日,这些有心计的人又在哪里呢?有的失败了,有的很失意。
因为心计,这些人获得了成功的机遇,他们有了风光显赫的地位,但是过度工于心计,最后往往栽倒在自设的某个美丽的陷阱里。他们很容易自负、浮躁、急于求成,在变来变去中,连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了。
威廉是美国著名心理专家。他曾经是个极能算计的人,他知道城里哪家店的袜子最便宜;知道哪家快餐店能够多给顾客一张餐巾纸;知道什么时候电影门票最低等。后来,威廉得了一场病,30岁前,他经常上医院。那时他心里总是快乐不起来。32岁时,威廉心里想:心计太多反误事。于是,他开始了关于会算计者的研究。
威廉以多年的研究成果、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是对利益太会算计的人,实际上多数很不幸,他们90%以上患有心理疾病,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太能算计的人心率一般较快,睡眠不好;消化系统遭到破坏;免疫力下降;易患神经性、皮肤性疾病。
为什么会算计的人有这么多的麻烦呢?因为事事计较,所以,他们常处在焦虑状态;爱算计者易对人产生不满和愤恨,人际关系不佳,这常常让他们不能如意;爱算计者心胸常有被堵的感觉,如此积累便是忧患;太爱算计者常注重阴暗面,他总是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设防,内心是灰色的;太会算计者往往想得太多,很难轻松地生活,还会因为过分算计而引来祸患。
其实,精于算计原本没有什么错,做事没有个考虑,没有个谋划不行,但心计太多,则可能坏事。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把精于算计的这种“聪明”转变成智慧,因为智慧而促进实践,在智慧的基础上行动,才能够事半功倍。聪明地利用好自己的心计,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让它成为美丽的包袱。
查微知著未必是好事
查微知著才能防患于未然,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查微知著的本事,查微知著用得好,总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不会用,则可能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历史上,杨修可以说是一个查微知著的人。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因为他家学渊源,聪敏过人,起初曹操很看重他,但是杨修为人过于自傲,总是喜欢显露自己的聪明。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点心,曹操吃了一些,就又盖好,并在盖上写了一个“合”字。恰被杨修瞧见,他大大方方地拿起匙子和大家分吃,并说:“这‘合’字,是叫人各吃一口啊,有什么可怀疑的!”
又有一次,曹操建造相府,工匠们才造好大门的构架,曹操来察看,他对工程不太满意,但他什么也没说,只在门外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杨修一见,就令工人把门造窄。别人问为什么,他说门中加个“活”字不是“阔”吗?丞相是嫌门太大了。
相信这样喜欢卖弄聪明的人,谁都不喜欢,何况是对自己的聪明很自信的曹操呢?这两次事件,已经激起了曹操心中的不快,但是“查微知著”的杨修却显得很迟钝。
更让曹操不满的是,杨修不自觉地掺和其曹操的家事来,这使曹操对他的厌恶更加深了一层。
曹家的这场争斗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曹操的长子曹丕和三子曹植,曹丕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而曹植能诗赋,善应对,很得曹操欢心。从内心来说,曹操更想立曹植为太子。曹丕知道后,就秘密地请歌长(官名)吴质到府中来商议对策,但害怕曹操知道,就把吴质藏在大竹片箱内抬进府来,对外只说抬的是绸缎布匹。
杨修又一次发挥了“查微知著”的本领,他立刻去向曹操报告,于是曹操派人到曹丕府前盘查。曹丕得吴质授计,用大竹片箱装上绸缎布匹抬进府里,曹操什么也没查到,因此还怀疑杨修是帮助曹植来陷害曹丕的,十分气愤。
曹操每每拿军国大事来征询两个儿子的意见。自作聪明的杨修就替曹植写了十多条答案,曹操一有问题,曹植就根据条文来回答,因为杨修是相府主簿,深知军国内情,曹植按他写的回答当然事事中的。曹丕很是怀疑,通过曹植的随从,把杨修写的答案呈送给曹操,曹操气得两眼冒火,愤愤地说:“匹夫安敢欺我耶!”
有一次,曹操让曹丕、曹植出邺城的城门,却又暗地里告诉门官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第一个碰了钉子,只好乖乖回去,曹植又向杨修问计,杨修干脆告诉他:“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的,谁敢拦阻,杀掉就行了。”曹植领计而去,杀了门官,走出城去。曹操知道以后,先是惊奇,后来得知事情真相,愈加气愤。
查微知著的杨修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是大难临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他的大将黄忠杀死了曹操的爱将夏侯渊,曹操亲自率军到汉中来和刘备决战,但战事不利,要前进害怕刘备,要撤退又怕人耻笑。一天晚上,护军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鸡汤,就顺便说了:“鸡肋”,杨修听到以后,便又耍起自己的小聪明来,居然不等上级命令,只管教随从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知道以后,他竟说:“魏王传下的口令是‘鸡肋’,可鸡肋这玩意儿,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正如我们现在的处境一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久驻无益,不如早归,所以才先准备起来,免得临时慌乱。”曹操一听,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推出斩首。
统治者们有一句经典名言,那就是“坐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曹操志在统一天下,但有些事情只能自己知道,不能公之于众,如果身边有一个人处处能够猜中自己心思的人,则无异于安了颗定时炸弹。曹操又岂能安睡?这也许就是曹操杀杨修的原因。
齐国大夫隰斯弥与田成子一同登城台,向四周望去,三面都辽阔,只有隰子家的树遮住视野。田成子当时并没说什么,但隰子已经察觉到了他的心思。回去后,他立即命人将树砍掉。但刚砍了几下,隰子就叫人马上停下来。属下问隰子为什么这么快就改变主意。隰子说:“古人说:‘知道深水中有鱼的人,并不吉利。’田成子即将采取一些非比寻常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不能为人知晓的。如果我让他知道了我能察觉他的心意,那么我就会有危险。不砍树没啥过错。让别人懂得我知道了他的隐私,这样风险就大了。”
“察见渊鱼者不祥”,说的是能察知别人内心深处隐秘活动的人,必然处于危险的境地。事实上,别人的思想活动之所以会隐而为秘,必定是这一思想意念与社会的道德观念或外在的行为规范相抵触,如果有谁察知了他不愿公开的思想活动,就等于认定了他对社会要求的抗逆,把自己无意识地放置在了与他对立的境地,就必然遭到他的忌恨和报复。隰斯弥是深知这一道理的,他回家砍树,反映了他察人隐情的聪明;他砍而又止,则表现了他洞悉人情的世故。看来他是一个胆小软弱的人物,他要通过掩饰聪明、示人愚钝来显示自己对别人隐秘活动的无所知觉,借以脱离危险的境地。
查微知著而不表现出来与“难得糊涂”的处世方式一样,察别人隐秘而故示不见的行为模式,避免了人世的许多无谓的纷争,因此,明白人,即便他查微知著,也不会表现出来。
机关算尽反误命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写出了《呻吟语》这一千古处世奇书。书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需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红楼梦》里对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她算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了。
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何等的聪明绝顶,简直就是人中之龙凤,恐怕这世上没几个男人能比得上她。她八面玲珑,九面处世,外柔内刚;她表面向你微笑,心里却在给你下套子。一个看上她美色的贾瑞被她的计策整得一缕孤魂上青天;一个看上她老公的尤二姐被她的两面三刀给逼得吞金自尽;而她的“偷梁换柱调包计”李代桃僵,则送掉了颦儿脆弱的性命。
她想尽各种办法,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同时也积攒些家私。她的表现也的确不同凡响,整个荣宁两府在她的整治下服服帖帖,一个秦可卿出殡这样的大事到了她手里简直是小菜一碟。她能说会道,别说贾府,就是整个京城有名望的人家,没有不知道她琏二奶奶的。
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招来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死后甚至连女儿也保不住。凤姐比一般人更多地体验了痛苦的折磨,且不说她在背后遭骂挨骂劳心竭力,绞尽脑汁,就是死时的凄凉和死后的寂寞也使她备尝苦楚。
与之相反,李纨性格柔弱,却大智若愚,她没有王熙凤的心机,也没有那些阴险的手段,一切都顺其自然,不争不怒,却落得干净自在,人缘好,中年时儿子功成名就。的确,王熙凤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道厚道待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深藏于密。甚至连自己的丈夫也数落她,背叛她,她实在是活得辛苦,而这一切的根源,却在于她的聪明和爱耍小聪明。
但凡在生活中有了点成绩、做出点贡献的人,都自以为自己属于聪明、精明、人精行列,即使说不上绝顶聪明,也该是聪明绝伦的。毕竟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糊涂蛋呢?
当聪明人看见一个人做事不合常理,或者是有什么错误,总是不留情面地教训人家:“你糊涂了不成”或者“你怎么那么笨呢”,贬低了别人的同时,也抬高了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精明的人总是喜欢揪别人的辫子、抓别人的缺点,以为这样做显示出了自己比他人高明,实际上这种语言、行为上的丝毫不糊涂却是造成两个人关系疏远、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仇敌的根本原因。
两个大学生为争电视频道,如果一个糊涂一下,让着对方,对方看什么就跟着看,电视嘛,哪个频道不都是娱乐,大家就会继续看电视,而不会弄得两个人对打起来,一个恼羞成怒,用刀子捅另一个,结果造成了被捅者的死亡。
谁都不是傻子,没有人喜欢你的飞扬跋扈和自作聪明,你越是自作聪明,人们就越容易把矛头对准你,让你看到自己所做的“糊涂”事。
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如果我们采取难得糊涂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容易小事化了;而如果你一点都不糊涂,一是一,二是二,矛盾、纷争,甚至流血都有可能发生。
另外,更多的聪明人都会把心计放在算计别人身上,同样会上演“机关算尽反误命”的悲惨结局。
《孟子·尽心章句下》中说:只有点小聪明而不知道君子之道,那就足以伤害自身。盆成括做了官,孟子断言他的死期到了。盆成括果然被杀了。孟子的学生问孟子如何知道盆成括必死无疑,孟子说:盆成括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但却不懂得君子的大道。这样,小聪明也就可以伤害他自身了。
小聪明不能称为智,充其量只是知道一些小道末技。小道末技可以让人逞一时之能,但最终会祸及自身。只有大智才可使人伸展自如,只有大智才是人生的依凭。所谓的大智就是装点糊涂。
一个人在处事、生活中学会糊涂,对自己非常有好处:
首先,它可以使自己心态平和。与人交往、处世的关键是心情愉快,而心态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难得糊涂就可以使一个人心态平和。
如果你是一个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会发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会忘掉这些东西;而一旦你觉得自己无法不指出来,非要给他人一个昭示,既弄得他人满心不快活,恐怕你自己的心也难以平静下来。
其次,与己方便。人常说:“给人方便,与己方便。”难得糊涂无非就是给人方便,给人方便,人就会对你也难得糊涂。两个过于精明的人就像两只正在酣斗的公鸡一样,非要分出个你胜我败来,这于健康的身心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所以,明白人一定会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妄图做一个过于精明的人,既不自作聪明,对人指手画脚,横挑鼻子竖挑眼,也不圆睁双眼,提高警惕地生活,更不用算尽机关,占尽对方的便宜,而是能装糊涂,且装糊涂。用大智若愚赢得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