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忍耐皆学问,事事忍耐成文章。“忍”字头上一把刀,但是退后一步却可以海阔天空。做人的气度大小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生活的幸福。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活得舒畅,就不要计较眼前的一得一失,而要用一种平静的心态看待天下大事和小事,学会忍让,做到适时进退,能屈能伸。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聪明人深谙进退屈伸的道理,他们懂得忍让,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委屈妥协,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反退为进。
动物界的刺猬可以说是能伸能屈的智慧化身了。你看它身处顺境时拱着小脑袋,凭借着满身的硬刺,横冲直撞,当它身处险境时,则缩回脑袋,把自己滚成一个刺球,让敌人无隙可击。
能伸能屈,与其说是生物界的一种智慧,不如说是一种生存本能。作家冯梦龙在其著作《智囊》中,写道:人与动物一样,当形势不利时,应当暂时退却,以屈为伸,否则,必将倾覆以至灭亡。蠖会缩身体,鸷会伏在地上,都是一种会屈伸的表现。动物都有这样的智慧,以此来保全自身,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吗?
冯梦龙的屈伸分寸之说,通俗易懂,古今结合,事理结合,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人生在世,是在反复进退伸屈的状态中走过来的。伸是进取的方式,屈是保全自己的手段。让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像体育运动中的跳远一样,为了跳出好成绩,退几步是必然的。
在生活事业处于困难、低潮或逆境、失败时,若去运用“屈、退”的智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该屈时不屈,该退时不退,则必然遭到沉重打击,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那样,还有什么资格去谈人生、谈事业、谈未来、谈理想呢?
纵观历史,有多少像勾践一样的人物,为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必要的时候,使用了屈伸之术,从而保存自己,待时机一到,便东山再起。所以,历史同时也说明,善于使用屈伸之术,该屈则屈,该伸则伸,较好地掌握其分寸,是许多历史人物成功的重要途径。
俄国十月革命时,苏维埃刚刚夺取政权,德国就有向东侵略的倾向。很多人主张组织军队与德国宣战,而列宁却不同意这样做,专门派人去德国进行和谈,签订了对苏维埃不利的条约。
这是一种妥协,这种行动并不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革命立场不坚定,而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不得不这样做。否则,新生的革命政权就会很快被推翻。
西汉初年,匈奴首领冒顿刚刚自立,尚处于弱势。与之相邻的东胡国不断向其发出挑衅,企图找借口灭掉匈奴。
匈奴人国中有一匹千里马,毛油黑发亮如软缎,全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它能日行千里,为匈奴国立下过汗马功劳,被视为国宝。东胡知道后,便派使者向匈奴索要这匹宝马,匈奴群臣都认为东胡太无理取闹了,一致反对。
冒顿却看穿了东胡的用意,料定他此举乃是要发兵的由头,如果自己不答应,那么就种了他们的圈套,因为现在自己没有实力可以打垮对方。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冒顿决定忍痛割爱来满足东胡的要求。他告诉臣下:“东胡之所以要我们的宝马,是因为与我们是友好国家。我们哪能因为区区一匹千里马而伤害与边邻的关系呢?这样太不合算了?”这样,他就把宝马拱手送给了东胡。
冒顿表面上对东胡敬若上宾,但暗地里壮大实力,希望有朝一日将丢的脸找回来。
东胡国王得到千里马以后,果然小看起冒顿来,他认为冒顿胆小怕事,就更加狂妄。他听说冒顿的妻子很漂亮,就动了邪念,派人去匈奴说要纳冒顿之妻为妃。
冒顿的妻子年轻貌美,端庄贤惠,深得民心。匈奴群臣一听东胡国王如此羞辱他们尊敬的王后,都气得摩拳擦掌,欲与东胡决一死战。冒顿更是气得牙齿咬得吱吱响,连妻子都保护不了,还算个男人?况且还是个国王!然而他转念一想,东胡之所以三番五次使自己丢脸,是因为东胡的力量还比匈奴强大,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旦发生战争,自己的实力不济,很可能会战败,还是再忍让一回,等以后有了合适的时机,再与东胡算总账。
如此打算一番,冒顿又重新换上笑脸,劝告群臣:“天下女子多的是,而东胡却只有一个啊!岂能因为区区一个女人伤害与邻国的友谊?”这样,他又把爱妻送给了东胡国王。
之后,他召集群臣,指明东胡气焰嚣张的原因,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鼓励大臣们内修实力,外修政治,以壮大自己的实力。群臣听冒顿分析得有道理,于是也按照冒顿的要求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以图日后能够雪国耻,报仇恨。
再说东胡国王那面,轻而易举地得到千里马与美女,得意至极,把冒顿视若无物,更加骄奢淫逸起来。又第三次派人到匈奴去索要两国交界处的方圆千里的土地。而此时匈奴经过冒顿及群臣多年卧薪尝胆的治理,政治精明、实力雄厚、兵精粮足,老百姓安居乐业,已远远超出了东胡。
东胡的使臣来后,气焰嚣张地开口索要土地。冒顿一改往日低声下气的做法,他怒发冲冠,拍案而起,振振有词道:“土地乃社稷之根本,岂可割予他人!东胡国王霸我王后,索我土地,实在是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我们要灭掉东胡,以雪国耻!”他亲自披挂上阵,众人同仇敌忾,一举消灭了毫无防备的东胡。
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在形势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时候,必须要采取以屈求全的策略,耐心等待时机,千万不要急躁。不要与别人争一日之短长,看就看长远的目标。
能屈能伸是一种战术,只要掌握技巧与分寸,便会无往而不胜。明白人懂得适时忍让,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绝不可肆意伸张自己的触角,为自己找麻烦。
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们都知道跳高时,退得远,可跳得更高。同样的道理,在事件中突然退却,不代表你认输。退却是为了转变形势,积蓄力量,调整策略,再度出击,只求必胜无疑。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就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有人怀疑他那么年轻是不是能胜任大学校长的职位,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的多。”就这短短一句话,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人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往往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袖是不会自吹自擂的,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
让步其实只是暂时的退却,为了进一尺有时候就必须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为了避免吃大亏就不应计较吃点小亏。美国第一届总统华盛顿在任时,身边的副总统是德雷斯顿。这是个闲差,可是德雷斯顿却把它变成具有实权的职位,他常常在演说时讲一些他做副总统闹出的笑话,这样做的结果非但没有降低自己,反而赢得了敬佩和拥护。
林肯说得好:“与其为争路而被狗咬,不如将路让狗。即使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受伤的伤口。”
而现在的人却是越来越不讲究忍让了,为了一句话或是芝麻大点儿的蝇头小利,就会争个你死我活,甚至闹上法庭,而这种做法,只会使双方终日处在乱不可及的状态,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不能忍让是最害人害己的。看看那些因一时冲动而损害了他人和自己的人,哪个不是由于自己的不善忍让而造成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权势的人习惯去欺凌弱势的人,而弱势的人又不肯屈从于人下,往往导致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以致双方抱恨终身。
世上需要一个人去做的事情太多了,何必为了一件不值得的事情而去大动干戈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说来容易却做来难。这是由于人们的心理在作怪。只有先克服了自身心理上的障碍,才能使自己真正学会宽容和忍让,也唯有如此才能为自己开辟出一条好人缘的道路。
除“退却”外,还有“后来居上”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能是恐吓,可能是声东击西,会让人恐惧,若不服他便会损失更大,从而马上答应他,满足其要求。
美国一家大航空公司要在纽约建立一座航空站,为了降低成本,他们要求爱迪生电力公司能以低价优惠供应电力。这个提议立刻得到回馈,该公司委婉地说这是公共服务,委员会不批准,他们爱莫能助,因此谈判陷入僵局。
很明显,这是托词,公共服务委员会并不能完全左右电力公司的业务来往,公共服务委员会不同意低价优惠供应航空公司电力。这说明因为客户多,电力供不应求,爱迪生公司对接纳航空公司这一新客户兴趣不浓。航空公司意识到,再谈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航空公司索性不谈了,同时放出风来,声称自己建发电厂更划得来,决定不依靠电力公司供电而由自己建设发电厂。电力公司听到这一消息,立刻改变了态度,主动请求公共服务委员会出面,从中说情,表示愿意给予这个新用户优惠价格,而且还考虑给予这一类的所有新用户以优惠价格。结果,不仅航空公司以优惠价格与电力公司达成协议,而且从此以后,这类大量用电的客户,都享受到相同的优待价格。
航空公司采取的策略就是“以退为进”,表面上,声称自己建厂,也就是“退”了一步,并放出假消息“虚张声势”,给电力公司施加压力。因为如果对方知道自己建电厂,意味着损失的不仅是一笔生意,所以电力公司急忙改变态度,不得不压价供电,表明愿意以优惠价格供电。这样,航空公司先退一步,然后进了两步,轻松掌握了主动权。
假退以进,化被动为主动,可助你赢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
奥本海默是如今美国非常有名的矿冶工程师。她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又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可是这样一位学富五车的工程师,在找工作之初,却受到了相当不公平的礼遇。
奥本海默带齐了所有的文凭去找美国西部的大矿主赫斯特的时候,几乎被赫斯特嗤之以鼻。他很不礼貌地对奥本海默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这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奥本海默立刻看出,他不相信有文凭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
聪明的奥本海默立刻有了主意,她回答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于是奥本海默对赫斯特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三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一样。”想不到赫斯特听了笑嘻嘻地说;“好,那明天你就来上班吧。”就这样,奥本海默运用了必要时不妨退一步的策略轻易地在一个非常顽固的人面前通过了面试。
人际关系中暂时的忍让吃亏,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奥本海默成功的关键是要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需要,即以对方的利益为重,同时又为自己的利益开道。
忍让并非懦弱,更不是害怕。心里容下几个小人,放下几件不合心意的事情,这也是对自己心胸度量的一次考验。同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你退后一步,让对方获得了某种满足,而你在视线拓宽的同时,也找到了进步的阶梯。
该放弃时就要放弃
不会放弃的人,不会拥有全新的自我,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明天。只能在苦苦坚持中痛苦,在踯躅徘徊中迷失自己的本能。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谴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它的意思是:始终保持丰盈的状态,不若停止它;不停地磨砺锋芒,欲使之光锐,却难保其锋永久锐利;满屋的金银珠宝,很难永恒地守护住它;人富贵了就会产生骄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错误。功成名就则应隐退,此乃天理。
一般来说,功成名就、官显位赫后,人们会思想惰怠,停滞不前,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放弃高位,退而赋闲,让心灵“归零”,否则,说不定会因芝麻小事而被问罪,遭到晚节不保的厄运。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了晚年范雎的退让,让我们时刻保持警醒。
战国时代的范雎本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因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的策略,深得昭王赏识,被升为宰相。他在相位上兢兢业业,力图有所建树,但因为他所推荐的郑安平与赵国作战失败,他很受打击。按秦国法律,只要被推荐人出了纰漏,推荐者也要受连坐处分。但昭王并没问罪范雎,这使他心情更为沉重。
一日,秦昭王对范雎叹气道:“现在内无良相,外无勇将,秦国的前途实在令人焦虑呀!”此话实是昭王为刺激范雎再振作起来,为国效力,不想,正触痛了范雎的心病,他误会了秦王的意思,感到非常恐惧。
范雎整日忧心忡忡,才华更不得施展。一日,辩士蔡泽来拜访他,对他说道:“四季的变化是周而复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万物的任务后就让位给夏;夏天结束养育万物的责任后就让位与秋;秋天完成成熟的任务后就让位与冬;冬把万物收藏起来又让位与春天……这便是四季的循环法则。如今你的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子已久,恐有不测,而应让位他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此话正中范雎下怀,他立刻决定引退。
范雎引退的同时,推荐蔡泽继任宰相。蔡泽就职后,也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劝范雎引退的智者在位时,听到有人责难他后,也明智地舍弃了宰相宝座,做了范雎第二,保全了自己的晚节,表现出大公无私的精神风貌。
由此可见,凡有高尚气节的君子,都不会一味地贪图富贵安逸,在适当时机,都能主动退出舞台,为后来者提供大展宏图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的放弃不但是一种坦荡的心境,也是一种大度的气概,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既是遍历归来的路,又是重登旅程的路;既是对过去反省三思的路,又是对未来满怀憧憬的路。
漫漫人生路并非一马平川,难免有磕磕绊绊。我们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占有,而少有人真正学会了放弃。此路不通,换一条走走,总有一条会适合自己,总有一条可以通向成功。当你以一副义无反顾的架势艰辛地在一条路上跋涉的时候,也许,另一条路上正在鲜花开放,笙歌四起。
有一位名叫麦克的英国青年非常热衷于诗歌,虽然一直默默无闻,但他发誓要成为一名最伟大的诗人。
有一天,麦克在自家的花园里散步,一阵强风吹过树梢,树上的鸟窝被纷纷吹落在地上。正当他对着地上的鸟窝伤感沉思时,却发现两只小鸟已经开始在枝头另筑新巢了。
麦克顿时喜上眉头,刹那间悟透了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就必须学会放弃,一个“窝”被毁了,我们要做的只是再建一个。
于是,麦克不再执迷不悟,开始投身企业。几年后他成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当上了英国成功者协会的主席。
这样想来,获取成功,不仅仅在于对理想的执著,更多是在于果断而及时地放弃。
学会了放弃,才是真正地学会了占有,学会了竞争,学会了生存。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腐败的封建官场,这是洁身自爱的放弃;毛泽东“挥了挥手”,毅然离开苦心经营的井冈山根据地,这是战略抉择的放弃。
放弃,是意志的升华,是精神的超脱,是一种高深的境界。学会了放弃的人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人生其实只是一段路,从这头走到那头,可以哭,可以笑,却没有停止的理由。经历了重重磨难,经过了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才会真正明白放弃的内涵。学会放弃,放弃对名利的追求,放弃对金钱的索取,退一步,不会是永远的失败,却可能是海阔天空、柳暗花明。
把握好自己的情绪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让,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
阿兰·德拉克罗瓦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本来生活安定,可是却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成为阶下囚。
那天晚上,德拉克罗瓦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间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保罗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德拉克罗瓦说他正要去买烟。保罗认为德拉克罗瓦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德拉克罗瓦出来时,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德拉克罗瓦很瞧不起他,执意不给,那个流浪汉开始咒骂德拉克罗瓦。德拉克罗瓦很气愤,一个流浪汉居然敢对自己如此无礼,于是回骂了一句,就这样,两个人互相谩骂和嘲讽,情绪越来越激动。德拉克罗瓦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给你一些颜色看。”保罗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德拉克罗瓦拔出枪,冲过去,朝保罗连开四枪,保罗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德拉克罗瓦作出判决,他将服刑三十年。
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是失控的激动情绪。
生活中很多人因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在一些小事发生的开端,就采取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策略,硬碰硬,谁也不让谁,结果由争吵、打架开始,逐渐升级到流血冲突,实在不值得。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一句话说得不恰当。在乘地铁时争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而发生的。
《孙子兵法》指出:“主不可以怒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认为国君不可以因一时的愤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因为一个人愤怒过后可以转变为高兴,怨愤过后可以转变为喜悦,但国家灭亡了就再也难以恢复了,人死了就再也无法变活了。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为转移,合于利则动,不利则止,这才是理智的行为。
洛克菲勒曾经在法庭上接受过一个律师的挑衅,但是在受审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冷静的状态,而对方律师则显得怒不可遏、粗暴无礼。
一开始,律师的态度就带着明显的恶意,他不惜使用各种羞辱的言辞,企图激怒洛克菲勒,如果洛克菲勒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则势必掉入对方设计的陷阱之中。好在洛克菲勒很聪明,他显得非常平和。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写给你的那封信拿出来。”对方律师很粗暴地对他说。那一封信的内容涉及美孚石油公司的一些内幕,而这些事情那个律师在法律上并没有权力去质问。对此,洛克菲勒并没有表示抗议。
“洛克菲勒先生,这封信是你接收的吗?”法官开始发问。
“我想是的,法官先生。”
“那么你回那封信了吗?”
“我想没有。”洛克菲勒显得异常平静。
这时法官又拿出许多别的信件来,当场宣读。读完后,他问道:“洛克菲勒先生,你能确定这些信都是你接收的吗?”
“我想是的,法官。”
“那你说你有没有回复那些信件呢?”
“我想我没有,法官。”
“你为何不回那些信呢,你认识我,不是吗?”对方律师开始插嘴。
“是的,当然,我想我从前是认识你的。”洛克菲勒看着那个想激怒自己的律师,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的言语里充满了不屑。
律师果然中计,他心情已经坏到了极点,甚至有点开始暴跳如雷了,而洛克菲勒却还是坐在那里丝毫不动,似乎眼前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全庭寂静无声,除了对方律师的咆哮声。
就在这时,律师因为情绪的激动失控,把真相说漏了嘴,被法官听到,最终结果可想而知,而洛克菲勒不仅赢得了官司,还在美国人眼中,留下了一个很优雅的形象。
事实上,这个律师的辩论技巧并没有多糟,他之所以输,就在于它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律师最重要的是要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各种问题,即便出现了自己不可控制的局面,也不能一时情急而把重要的事实泄漏了,这样不仅给委托人带来重大的损失,也给自己的声誉抹黑。试想,如果对方的律师也能像洛克菲勒一样冷静而客观地应对这些场面,那么他手上所掌握的资料绝对能够使他获得胜诉。
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如果你忍不住别人的刺激就快要如火山一样爆发,就试试美国前总统杰弗逊所教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如果没有控制住,发了火,生了气,失了态,怎么办?那就必须赶快降温灭火。你的火来得快去得也快。人做不到无过无咎,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将错就错,变本加厉,讳疾忌医。
反过来说,假如我们能刻意地表现某种情绪或某种行为,那么你就能利用这种感情使其产生变化。正如你有意让态度变得积极,情绪就会跟着开朗起来,再配合雄壮有力的歌曲,精神饱满地踏着步伐,本来心情还是很低沉,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这是以行动来影响心理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个人的情绪调控。
无论如何,不能控制情绪的人,势必被情绪所控制。能屈能伸,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你才能让大局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