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好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44975900000011

第11章  正视你的工作

把工作搁置一边也就避免了因工作而带来的寂寞,不然,也许就得孤独地追求自己的工作理想了。

但很有讽刺意味地,当他们和人交际时,寂寞却不期然地涌上心头,令他们苦恼万分。

与其抱怨薪水太低,不如好好干

我们可以把很多职场年轻人的经历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们开始工作后,立刻就明白他们需要钱才能过理想的生活,在以前他们并不是如此。

学生时代他们采取的方式和大多数学生相同:设法以手边能动用的钱过活,有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生活。

那时候,收入的差距并不会使彼此之间产生太大的隔阂。但开始工作后则不然,收入的差距使人的距离愈拉愈大。

学生的娱乐及服装都很便宜,而且同伴们对于金钱也都只有起码的要求,因此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拥有较多钱财是改善社交生活及性生活最好的办法。

他们承认手边有现钱的确有助益,但并不像外表或其他事情那么有用。

一旦他们开始工作,看法就马上改变。

起初两年中,他们发现了要打入适合的社交圈,最急需的就是钱。很多员工在就业第二年说:“我租的房子实在大简陋了,每一次想带较有身份地位的客人回家,都会觉得很难为情,但我现在就是没有能力改善。”

追求完美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然而至少他们现在了解为什么失败——并非他们没花时间或没有兴趣,他们已尽一切可能也愿更进一步去寻求。

事实很明显,罪魁祸首就是“钱”。

显然他们并不是很富有,这要怪谁呢?

又是什么阻挠了他们取得发展声望所需要的资金呢?

那当然是他们的工作。他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工作,于是就进入了危机的第二阶段。至此,他们不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存在,同时也知道原因所在了。

这个发现自然影响了他们对公司的态度——加倍扩大了对公司的不满。

也就是说,他们对工作缺乏激励性和吸引力这件事,已经无法再保持客观的立场了。他们将工作视为追求一切理想的阻碍,最后终于变得憎恨公司了。

很多员工在开始第二份工作后4年时将工作形容为“陷阱”、“监狱”和“一个使我无法享受自我成就的苦差事”。

若把这种抱怨的现象归咎于选错了工作,只要换换公司或甚至另选行业就能弥补过来的话,那是根本没抓住问题的重心。

事实上,他们换工作的次数远比正常人频繁。

我们当然不是有意责难换工作这件事。

有的时候,改变工作是相当值得的。

但是,除非我们了解这些人对于工作的态度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态度,否则无法明白改变工作为什么对他们毫无作用。

其实他们自己也了解,不管换过多少工作,问题似乎一直紧跟着他们。

[想一想]你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工作和事业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你是想做工作还是想做事业?

工作和事业的区别

很多员工把工作本身与工作环境搅浑了,因此他们开始编造许多妙语来讽刺公司。

很多人抱怨:“这公司根本不懂得使用人才!”

他们以此来解释减弱了他尽力做好工作的动机。

4个月后,他们又换了一家公司。

其实,这些员工刚开始工作时,都没有能够和工作真正融合在一起。

几年下来,疏离的程度渐渐扩大。

虽然他们起初都说希望有个事业并且也有心要发展事业,但最后他们所有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他们与工作之间的距离(他们认为是与公司之间的距离)倒使他们产生一种或许有用的观点。不像那些一味埋首工作的人那样见木不见林,看不清全局,很多员工却是远远置身于工作之外,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远景上。

“我有个伟大的计划!”很多员工常常这样说。

他们常为一个他认为能使他一夜成名的计划而费心费力。

基本上,他们视工作为麻烦事,希望能尽快地解决掉,并且认为:唯有找出一个能战胜制度的方法才能同时解决所有的问题。

事实上他们是置身于工作之外的,而且与一般局外人一样,特别注意工作的目的。在他们的眼里,努力工作毫无目的可言;至于全神贯注于工作的乐趣他们是体会不到的。因为,事实上,他们错了,与其抱怨薪水太低,不如好好干才是真理。

[想一想]是否曾经因为自己是小人物而自怨自艾?

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很重要?

上帝在每个人身上都埋了伟大的种子

每个人都很特殊!

一个成功人士有这样的深切体会:

每个人都希望觉得自己很棒,不过对我来说,让别人有同样的感觉也很重要。每当我遇见别人,我都会假想他身上挂着一块看不见的牌子,上面写着:

让我觉得很重要!

我立刻对这个牌子作回应,结果好得不得了。

然而有一些人只在意自己,不知道别人也想受到重视。

我曾经排队等着和一个业务经理握手,终于轮到我的时候,他当我好像不存在一样。我想他一定不记得这件事,他大概永远也不知道他伤了我多深。

许多年前我想买一部汽车。

那个时候进口汽车还比较少,我看上了一部奥迪的黑白两色车。

买不起的东西我从来不会去买,我一向都是存够了钱直接付现金。

我想买那部车作为我的生日礼物。

我带着钱包就往奥迪汽车展示场去了。

那个业务员显然没把我当一回事。

他看见我穿着不是太讲究,就断定我买不起进口的车。我们不是业务员眼中的“大爷”。那位奥迪业务员一点也不想花时间在我身上。

如果他让我觉得不受重视,他也办不成什么好事。

中午时候,他找借口说有个午餐约会,便走了。

我想买车却遭到如此的待遇,所以我要求见业务经理。

他不在,要1点以后才回来。

因为我还是想买那部黑白车,便决定等到1点。

为了消磨时间,我在附近随便地看着。

对面是通用汽车经销商的展示场。他们展示了一部黄色车,虽然我很喜欢,不过标价却比我预计的消费要高。

然而他们的业务员彬彬有礼,让我觉得他真的很在意我。

当他知道那天是我的生日时,他离开了一下。

15分钟后,有位秘书捧来一束玫瑰花,原来是业务员专程订给我庆祝生日的。

刹那间我仿佛有百万身价!

不用说,我买了那辆黄色通用车。

那位业务员之所以会谈成这笔交易,是因为他让我觉得受到了重视。

他不在乎我是否穿着讲究。

我是个人——在他的眼中,我是个重要的人。

他看见了那块隐形牌子。

每位员工都应该明白上帝在每个人身上埋了伟大的种子。

人人都很重要,一位好的员工会让这些种子开花结果!

[想一想]你觉得上帝在你的身上埋了什么样的种子呢?

你有没有发觉这些种子神奇的力量呢?

别让自己成为孤岛

正确地对待工作,我们不光要努力勤奋,还要搞好和同事的关系,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一座孤岛。

道理很简单,你要和公司风雨同舟,其实就是和同事、老板风雨同舟。

也就是说,我们要合群。

合群就是与别人合得来。

合群作为一种性格特征,具有既能够接受别人,同时也能被人接受的社会适应性特点。合群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他们不封闭自己,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同时,合群的人往往是善解人意、热情友好的,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多于反面的态度。

因此,合群的员工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较多知心的朋友。

但是,工作中也确实常有些人过于自我封闭,或自命清高,不善于交往;或过于自卑,缺乏积极从事交往活动的勇气,总以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因而孤僻内向,离群索居。

其实,这种自我封闭的性格有碍于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因而不适应现代职场的需要,同时还会使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退缩感和孤独感,从而也有碍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想一想]你必须仔细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自闭的坏习惯?

在你的四周,是不是荒芜一片?

你是一座孤岛吗?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自我封闭的性格呢?

如果你期望被同事关心和喜爱,你首先得关心同事和喜爱同事。

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克服困难,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而且,由于你的关心引起了别人的积极反应,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并增强你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如果你在与同事交往时总是失败,那么由此而引起的消极情绪当然会影响你的合群性格。

如果你能多学习一点交往的艺术,自然有助于交往的成功。

《礼记》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与同事相处时,当然不应苛求别人,而应当采取随和的态度,但那是有限度的。

因为随和不是放弃原则,迁就亦非予取予求。

如果那样,根本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自然也就无从使自己合群了。

最后,经常找机会与同事谈谈话、聊聊天,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是十分必要的。

卓越员工思想清单:

◆与其抱怨薪水太低,不如好好干

◆上帝在每个人身上都埋了伟大的种子,人人都很重要

◆每个人都希望觉得自己很棒,让别人有同样的感觉也很重要

◆不论你多忙,你都得挪出时间让别人觉得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