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是这样练成的
44975700000003

第3章 妈妈必须掌握的有效教子技巧

◎细节

尊重孩子,妈妈也会赢得孩子尊敬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最起码的准则,没有这个前提,正常的交往就无法进行。妈妈对待孩子也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家教案例

张扬正在玩积木游戏,妈妈想让他先去做作业,叫了两遍,张扬没动,还是聚精会神地垒着宝塔。妈妈这下急了,一下把积木推倒,大声呵斥道:“让你先做作业没听见啊!”

张扬吓了一跳,狠狠地瞪了妈妈一眼,打开门跑了出去。妈妈赶紧追出来,问:“你去哪里?”孩子哭着说:“你是个坏妈妈,我不要你了。”妈妈听后很诧异。

专家解析

作为家庭的一员,孩子在家庭中应该有和父母平等的地位。妈妈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不懂事,什么事情都是父母说了算,把孩子当成服从的工具,这不仅会使孩子丧失被尊重的权利,也会让妈妈和孩子产生隔阂。

家里遇到的事情,有些是不需要孩子知道的,但在关涉到孩子的事情上,就应该让他们知晓,并且参与到讨论决策中来。父母应该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的机会,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妈妈对孩子采取什么态度,孩子就会对妈妈回馈什么态度。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独立的人,孩子也会把自己当成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与妈妈合作,这是两代人良好沟通的前提。

所以,妈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要什么事都自己来决定,而是要以认真的态度征询孩子的意见,大家以民主的方式来决定事情,这样孩子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能更好发展自己的能力,也避免了孩子一意孤行,走向极端的可能。

给妈妈的建议

孩子小时候,在许多事上妈妈可能会替孩子做主,但到孩子稍微懂事之后,很多事就会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时妈妈应该适当放手了。

敏敏刚上小学一年级,一天吃完晚饭,想要帮妈妈洗碗。妈妈认为她还小,怕她洗不干净,或者把碗打碎了,就不同意她洗。敏敏自己拿起碗,学妈妈的样子开始洗起来。妈妈看她做得还像个样子,就出去看电视了。

刚刚坐下,就听见“啪”的一声,敏敏打碎了一只碗。妈妈对敏敏吼道:“说不让你洗,你偏洗,看到了吧。”敏敏很委屈地哭着说:“老师说家长上班很累,应该帮助父母做家务,可是……”

孩子的行为可能会有所失误,可是孩子有了一种行动的思想,并且是正确的,妈妈就应该鼓励、尊重,而不是打击、呵斥。

没有人喜欢别人用高高在上命令的口气对自己说话,孩子也一样。妈妈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语气要温和,语调要轻柔,让孩子去做事时要用商量的口气。

齐馨的妈妈是个音乐老师,唱歌的声音很优美,可是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就让人感觉特别刺耳。一天小馨在给自己的洋娃娃梳头,妈妈说:“别玩了,马上穿上鞋跟我一起出门。”齐馨还没给洋娃娃梳好头,所以没有动。

妈妈马上就发火了:“你没听见吗?再梳我给你扔了!”齐馨吓了一跳,生气地说:“我不去。”妈妈硬拉她穿鞋,她立刻把鞋子扔了,两个人就这样僵持了半天。

妈妈对孩子说话时语气要缓和,不能强迫命令。特别是对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孩子,要和他商量,孩子有权决定是否配合妈妈的要求。

妈妈对于关系到孩子的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是自己行为的主体,只有孩子自己决定要干什么,他才会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否则,有违孩子的意愿,孩子不但不会配合把事情做好,反而可能把事情做得更糟。

征求孩子的意见是民主的一种表现,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积极应对妈妈提出的问题,想出最适合的对策,从而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妈妈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即使这个意见不实际,也一定要对孩子的意见表现出兴趣。这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思想是被重视的,会激发孩子遇事开动大脑,积极想办法。

如果妈妈不尊重孩子的意见,把孩子的意见批得一文不值,就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以后即使有想法也不会说了,并且会越来越懒于思考,因为他潜意识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想法妈妈都会否定的”。

现在很多妈妈对孩子的事情会“越俎代庖”,认为孩子的事自己不过问就会出问题,很不放心。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事孩子都能自己做出合理的选择、决定。孩子能做的事妈妈就不应该再过问,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妈妈如果事事过问,甚至替孩子拿主意,就会丧失孩子的自主性,并且使他感觉自己不被尊重。在孩子自己能做主的事情上,妈妈应该学会放手。

◎细节

能说会听,做善于了解孩子的妈妈

说和听是人和人沟通的基本方法,听、说没有人不会,可是会听、会说就没那么简单了。妈妈只有在听、说上下工夫,才能做到很好地了解孩子。

家教案例

李亚迪的妈妈和亚迪说话的时候,总是微笑着与她平视,这让亚迪感觉妈妈和自己就像朋友一样,非常乐于和妈妈聊天、做游戏。

一天,妈妈心情不好,亚迪想要妈妈陪她一起做游戏,就问妈妈可以和她一起玩吗,妈妈微笑着说:“宝贝先玩,妈妈有点事要处理一下。”亚迪说:“我愿意和你一起处理,这样就会尽快处理完了,妈妈的心情就好了。”妈妈感觉孩子真懂事,一下子心情就开朗了。

专家解析

妈妈对孩子说话、听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能说会听的妈妈,能够很好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因此能够在快乐的气氛中教育出“听话”的好孩子。

妈妈首先要会听。能听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懂得孩子的需要,明白孩子思想和内心深处的声音。常言道“听话要听音”,有时候孩子说话意在言外,妈妈也要能够理解。

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态度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妈妈要到达同样的目的,一种语气能够使孩子乖乖按你说的去做,另一种语气可能使孩子无动于衷,甚至逆反。这其中就包含着说话的艺术,妈妈要做一个会说话的母亲,孩子自然会乐意听从。

要想培养出听话的好孩子,妈妈要练的一项基本功就是听和说,只有会听,妈妈才能接受到来自孩子的有效信息;只有会说,妈妈才能很好传递出自己的意思。妈妈要建立起母子良好交流的平台,把自己融进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独特的世界和思维逻辑去思考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给妈妈的建议

孩子为什么喜欢和同龄的小朋友玩,是因为小朋友和自己是对等的,他们有着共同的思维模式。妈妈要想更好地了解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思维角度去看问题。妈妈只有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问题,才能找到孩子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恰当的方法去解决。

要让孩子听话,妈妈的视线最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平行,看着孩子的眼睛对他讲话,这样他就会知道妈妈认真地在听。因为眼睛是一个人最能传递信息的窗口,在同一高度和孩子说话,孩子没有距离感,能够很好地接收信息。

如果妈妈高高在上,孩子需要仰着头才能看到妈妈的脸,这样孩子会很费劲,而且也不愿意,妈妈的话当然也不能很好地进入耳朵,更别说去认真理解和执行了。因此妈妈一定要保持和孩子同样的高度,并且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眼睛,这样说出的话才最有分量。

由于生活节奏的紧张,工作的繁忙,妈妈可能对孩子变得没有耐心,经常会把孩子讲到一半的话打断,把需要和孩子详细解释的话,直接变成简洁的命令。这样做会使孩子丧失表达意愿的机会,容易造成孩子的误解。

于小凡放学回家,对正在电脑前的妈妈说:“妈妈,你给我50块钱吧,我想……”“又要钱,你想,你想干什么啊?”孩子的话还没说完,妈妈就大声地打断了,使孩子的另一半话噎在嘴里。

看到妈妈这个态度,孩子没再说什么,只是很失望地看了妈妈一眼,转身走开了。其实她是想给快要过生日的奶奶买件生日礼物。

妈妈对待孩子要有耐心,一定要认真听完孩子的话后,再发表意见,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最好途径。

孩子说话有时候也不是直接的,他们也会耍一些小聪明,试探地提出要求。

小茜做完作业,问妈妈:“今天你还去买菜吗?”妈妈知道她也想跟着去,就说:“去啊,你要一起去吗?”这正是小茜希望的回答。

妈妈要清楚孩子的想法,满足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在理解的快乐里成长。

妈妈和孩子说话要有一定的技巧,用一种引导的方式,把孩子带入到自己愿意说的情景中,而不是让孩子无从回答或不想回答。

范文轩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每当孩子回到家里,妈妈就会问:“你今天在幼儿园都学了什么啊?”“中午吃的什么?”孩子的回答往往是“学了字母”“吃饭”。

妈妈感觉这样问答的方式不行,后来换了一种问法:“今天有什么快乐的事发生吗,妈妈看你现在嘴还没合拢呢!”文轩说:“今天和一个小朋友垒了长城,还在上面放了几门大炮,可长呢……”

掌握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的话就会多起来,有时候还会绘声绘色地形容情景,同时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得到了锻炼。

◎细节

做现代“孟母”,给孩子营造好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命运,妈妈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教案例

徐冉的妈妈很喜欢打麻将,家里经常会有很多人,闹哄哄地玩上半天,有时甚至到深夜。嘈杂的声音让徐冉睡不好觉,她给妈妈说过让他们小声点,可是他们玩得高兴或不高兴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地大声吵嚷。

在这样的环境中,徐冉的学习和休息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成绩总是不理想。妈妈虽然在其他方面很能满足小冉的要求,可是这个坏习惯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有时候小冉劝妈妈别玩了,妈妈还骂她不能体谅自己,自己辛辛苦苦地挣钱,连一点娱乐都不能有了。

专家解析

对于没有上学的孩子,家庭几乎是生活的全部范围;对于读书的孩子,家庭则是学校之外的重心。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人格品德的培育、学习成绩的优劣,可见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妈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这样不仅能保证孩子的学习不被打扰,还能引发孩子的主动探索精神。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环境影响孩子成长的事例,最为典型的就是“孟母三迁”的典故。孩子的自我分辨能力不强,具有随众心理,周围的人和事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如果周围的人品行不端,就可能使孩子以为整个世界都是这样,也养成不良品行。

外部环境无法改变,但是妈妈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家庭环境。妈妈应该提高这种认识,不断改进自己家庭的氛围,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一个学习的家庭,一个友爱的家庭,一个孝敬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会懂得与人为善、追求知识、付出关爱、孝敬父母等。

妈妈一定要以身作则,把家庭环境管理好,把家庭氛围维护好,把学习环境创造好,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和谐、友爱、向上的氛围中。

给妈妈的建议

中国家庭模式中,大多是女主内男主外,妈妈在家庭中的责任显得尤为突出。造就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大多取决于妈妈。妈妈要给孩子一个干净、整洁、有条理的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成长会更健康。

妈妈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家里到处都很乱,孩子也会养成邋遢、做事没有条理的坏习惯,不会整理自己的书包、课桌等。乱糟糟的环境,也影响孩子学习的注意力,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妈妈应注意收拾家务,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条。

和睦温馨的家庭,会使孩子感觉到温暖,家对他有一种吸引力,让他愿意在家里待着。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心理发展会更健康。

黄子明的父母有段时间爱吵架,两个人都是意气用事,吵过就忘了。可是,一天,妈妈无意中看到了儿子的私人日记。才知道他俩吵架的一些话,让儿子很受伤。儿子有一次听到父母吵着要离婚,躲在被子里哭了一个小时,第二天一整天都没心思听课。

妈妈看后,心里很难受。从那天起,她再也没和爸爸当着黄子明的面争吵。有什么事情,也都是关上门在卧室里讨论。妈妈还常对儿子说:“我和你爸,偶尔争争嘴,可感情还是很好的。”黄子明看到父母这样恩爱,觉得自己的天空又变得晴朗了,学习起来也不再分心了。

家庭和睦美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在友爱和谐的环境中,孩子感觉幸福的同时,也能学会付出爱与和谐。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外在条件外,内在氛围也很重要。如果父母都爱玩,喜欢打牌,恐怕孩子很小也会成为打牌“高手”。如果父母都爱学习,经常与书籍为伴,孩子也会受到感染,愿意和书结缘。

程成的妈妈很喜欢读书,家里书柜就有两排,里面各种书籍都有。一有空,妈妈就会拿本书来看。程成3岁的时候,妈妈教会他识很多字。所以,在妈妈不能陪他玩的时候,他也会找几本小人书看。

到5岁的时候,程成已经看了不少书,还经常提醒妈妈:我们该去看书了。

什么样的家庭气氛,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一定会造就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好孩子。

安静的环境,才能使孩子的思绪不被干扰,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家庭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营地。孩子在课堂上接收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回到家进行消化和吸收。孩子在家里回味老师的讲课内容,在家里做练习巩固知识。只有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才能很好地去做这些事。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妈妈不要弄太大的声响,电视声音也不要让孩子听到,最好保证孩子的小屋与外界是隔音的,使孩子在思考时不受任何干扰。

好的家庭环境需要家庭成员共同维护。妈妈可以通过制订一个人人遵守的规章制度,来维护家庭秩序,约束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例如:当家里有人在休息的时候,其他人不要大声喧哗;当有人在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其他人不要打扰他等。

每个人都要遵守制度,父母、孩子都不例外。这样坚持下来,每个人都会养成一种良好习惯,习惯养成以后,就算没有了规章,大家也能很好地维护家庭环境。

◎细节

以身垂范,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妈妈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榜样。妈妈要以身垂范,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召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来启发孩子。

家教案例

今天是周末,石静跟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

到奶奶家后,妈妈帮着奶奶准备了一桌好吃的饭菜,其中有奶奶最爱吃的八宝饭。吃完饭,妈妈抢着去刷锅洗碗。忙活完了,妈妈就坐下和奶奶聊天。看到奶奶的头发很乱,妈妈就拿起梳子给奶奶梳头,奶奶喜笑颜开。

看到妈妈的行为,小静的心里就记下了。晚上回到家,小静也拿起梳子要给妈妈梳头,妈妈笑着说:“等我像奶奶这么老了,你再帮我梳吧!”

专家解析

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妈妈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亲近的榜样,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被孩子记住并模仿。所以妈妈一定要明白“以身垂范”的重要性,认真为孩子做一个好的范本。

孩子的习惯和个性养成,主要在家庭完成。妈妈不要以为到了学校,老师会重新塑造孩子。实际上,学校在孩子行为模式、性格培养上只起辅助作用,这些应该是家庭的主要责任,是妈妈的首要责任。因此,妈妈要担当起对孩子品格、道德、习惯培养的责任。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对错意识,没有好坏之分,妈妈的行为对他来说都是对的,自己也应该照妈妈那样去做。所以当自己处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孩子也会表现出妈妈那样的言行。这一旦形成一种固定的认识,是很难改变的。

妈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记住孩子在看着自己,不能给孩子纯真的心灵造成任何污点。要把一切好的品行表现给孩子,让孩子看到世界最美好的一面,把正直、善良、坚强、勇敢、乐观、积极进取、守信用等良好品行传递给孩子。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的行为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妈妈要意识到自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妈妈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李斌的妈妈平时做事很马虎,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带钥匙了,就是把文件、钱包等弄丢了,经常要麻烦爸爸帮忙。小斌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什么事都不太放在心上,出问题了就找妈妈。

妈妈看到孩子这个毛病,反省了一下自己的行为,认为孩子可能都是跟自己学的,决定改掉自己的毛病。每次逛街、办事等,妈妈都要什么事都考虑清楚了,东西检查带全了才离开,有意识改掉自己马虎的毛病。在妈妈的影响下,李斌也逐渐不再马虎了。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妈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妈妈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妈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不当之处马上改正。

做一个善于倾听、和蔼可亲、品行端正、认真负责、幽默乐观的妈妈,才是一个合格的典范,才是值得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如果妈妈不具备这些素质,就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家庭应该是开放的,妈妈的行为处事,特别是一些好的、对孩子品德有启发的行为,要让孩子看到,这样孩子才能接收到这方面的信息,并且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妈妈的良好品行,可以在生活中自然地展现出来。对于急需孩子明白的道理,妈妈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场景,自己去做,让孩子看到,从而达到不教之教的目的。

孩子由于年龄小,心智还不够成熟,不可能用理性去分析,妈妈讲一些大道理,孩子是很难理解和接纳的,仍然会按自己的一套去做。

王小惠特别爱美,常让妈妈给她买漂亮的衣服、鞋子等。小学五年级时,小惠开始学大人化妆。妈妈发现,她很在意外在形象,不怎么用心学习了。

妈妈给她讲大道理,申明学习的重要性,提醒她别太关注服饰化妆。但妈妈的说教,小惠完全没放在心上。一天,妈妈问她:“你的理想是什么?”小惠说:“我想上北京服装学院,学服装设计。”妈妈知道,她是羡慕做时装设计的表姐。

第二天,妈妈请来了表姐,也暗示了女儿的毛病。表姐领会后,和小惠谈了一次心,讲述了她当年努力学习的事。小惠听后,马上惭愧了。表姐告诉她,如果文化课成绩不好,要想考上服装学院,肯定不行。这次谈心后,小惠变了,虽然她还是爱打扮,但是她更爱学习了。

妈妈对孩子一些不当行为,应该及时发现,加强引导。命令、说教通常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深入孩子的心里,用一种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妈妈的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细节

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特点教育孩子妈妈根据孩子的特点,发挥他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才可能使孩子取得突出的成就,否则很可能埋没某个领域的天才。

家教案例

秀儿的妈妈是个音乐教师,她希望把女儿培养成一个歌唱家,所以从小就经常给她放音乐,并亲自唱歌给她听。可是秀儿却对音乐一点感觉都没有,妈妈教她各种儿歌,她都唱得跑了调,而且也不喜欢去唱。

妈妈觉得很无奈。一天,她看到女儿拿着笔在画画,旁边是妈妈的照片,原来是在画妈妈的肖像。她很专注的样子让妈妈感动,她画的还真是那么回事。从此,妈妈就有意买回一些画册、画笔等。秀儿每天放学回来,都会去涂鸦一番,还要妈妈给她买一个画板,逐渐地显示出绘画方面的天赋。

专家解析

两千多年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就已经被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发现并实施。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来教育孩子,不能生搬硬套。就像做木工,要根据木头的纹理进行修理,才能做出精美的器物,妈妈对孩子的培养也一样,只有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妈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性格特点、行为特点、爱好特长,根据孩子的个性,选择培养孩子的适当方式。孩子的特长与遗传、身体素质和生活环境等都有关。如:喜欢跑跳的可能善于体育活动,手指灵活的擅长键盘型乐器,手指长的能处理好管弦乐器等等。妈妈根据孩子的特性来进行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在某一方面具有的天赋,可能不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显露痕迹。妈妈就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懂得推理,然后尝试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把孩子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再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孩子就有可能在某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教育重要因材施教。如果强迫孩子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也可能掌握一些技巧,能够基本完成操作。但这样不是出于主动,不是对它感兴趣,孩子就不会产生灵感,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性,也就培养不出真正的才干。

给妈妈的建议

每个孩子都具有不同的特质,也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妈妈应该善于观察,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发现他们的擅长处,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他的学习门类和方法。妈妈只有找对点,才能让孩子将这个点发挥开来,形成自己的特长、专长,为孩子打下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点。所以,孩子兴奋点、擅长处的发现,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对妈妈的要求就更高。找准了,就是找到了开启成功的一把钥匙。

性格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形成的,不同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所以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选择培养孩子的特长。

小莫从小就很羞涩,很文静,不太爱说话,因此也不喜欢和很多人一起玩,而是喜欢一个人看书、思考、幻想。看到女儿这种性格,妈妈一是想让她活泼一些,二是希望孩子有个特长,就思考着让她学点什么。

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发现女儿作文写得很好,构思奇特,语言生动,突然茅塞顿开:写作不正是适合女儿的特长吗?于是,妈妈经常买来各种文学作品让女儿阅读,鼓励女儿写作时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尝试多种文章形式,如散文、诗歌、幻想小说等,更是鼓励女儿勇敢投稿。结果孩子的作品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上,在当地小有名气。

根据孩子的性格、兴趣去培养孩子,能挖掘孩子最大的潜力,发挥孩子最大的积极性,使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由于每个孩子的生物钟和喜好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也因人而异,妈妈不要自以为是地给孩子安排学习时间,而要孩子根据自身特点,自己决定适宜的学习方式。

有的孩子喜欢早起看书,有的孩子喜欢晚上学习;有的孩子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有的却喜欢大家一起学习;有的要午休,有的却不要;每个孩子记忆最好的时间段不同……妈妈让孩子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不要武断地强求孩子必须怎样做。

孩子没有那么多规范教条的束缚,思想比较自由、开放,所以孩子是最有创造力的。妈妈不要阻止孩子漫无边际的想象和自由自主的行动,而要孩子在想象和行动中,训练和完善自己的思维。

晓晓脑子里整天有许多奇异的想法。一天,她拿出妈妈教学用的彩色粉笔,在墙上涂鸦起来。妈妈看到她对洁白墙壁的破坏,开始想阻止,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过了一会,妈妈走过来观看晓晓的“杰作”,问女儿:你画的是什么啊?女儿指着图画说:“这是妈妈、爸爸和我,我们一起坐飞船去月亮旅游。”妈妈不禁被逗乐了,惊异和赞叹女儿想象力真丰富。

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提供满足他们的表达手法,从中观察孩子的思维和行为,妈妈就能很好地发现孩子的特点,因材而施教了。

◎细节

妈妈的赏识是孩子成长最温暖的阳光孩子是妈妈手心里的宝,妈妈用一双欣赏的眼睛去看他,他就会努力表现自己。没有比赏识更有效的方式促使孩子健康成长了。

家教案例

方紫烟今年5岁,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聪明懂事,并且能弹一手优美的电子琴。这些成就与妈妈对她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妈妈的认可和赞赏,使紫烟更加努力,并且在各方面都尽量做好,以博取妈妈的赏识。

紫烟在开始学琴的时候,总是找不准音,手法也总是记不住,因此弹得总是跑调。妈妈听了没有责怪她,而是说:“好宝贝,弹得真好,比前几天进步多了,如果能区分开“咪”和“啦”这两个音就更好了。”妈妈赞赏中的提醒,使紫烟既开心又惭愧,决定一定要注意那两个音。在妈妈的不断赏识下,紫烟也在不断的进步当中提高着。

专家解析

赏识,特别是自己最重要、最亲近的人给予的赏识,更能激发人的上进心。妈妈给予孩子赏识,会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感受到更加温暖的力量,促使他更好地去学习和表现自己,这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就像一种催发剂,能把孩子内心深处潜藏的力量发掘出来,从而表现得更加优秀。赏识是一种积极的刺激,妈妈可以用它去激发孩子的信心和能力,从而达到成就孩子的目的。

赏识不需要太多言语和行动,有时一个肯定的眼光,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佩服的手势,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让孩子感到鼓舞。妈妈应该大方表现这种赏识的行为,要向孩子慷慨地表达自己的赏识,有力地促进孩子的进步。

表达赏识不需要太多代价,只要妈妈感受到孩子向上的心理,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认可,孩子都会马上接收到这个信息,并且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力求在学习或其他行动上更好地表现自己。

做一个积极的、理解孩子的好妈妈,把爱变成滋润的雨露洒向孩子的心田,一定会收到孩子赠与的丰硕果实。

给妈妈的建议

孩子是敏感的,妈妈用微笑面对孩子,用赞扬激励孩子,用赏识肯定孩子,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喜欢、被爱。这样孩子会觉得很幸福,也愿意让妈妈开心,做一些妈妈期望看到的事。

没有人希望被别人说成是失败的、没用的,这会使人丧失勇气和信心,并且感到生活的无望。妈妈面对孩子,一定不能给予否定,特别是一个满怀期望的孩子,无论他事情做得好坏,妈妈都应该满足他一种被认可、被肯定的期望心理。

美美在练习书法,她认真地写了半天,自己感觉很满意,然后兴冲冲地拿去给妈妈看,一心希望得到妈妈的赞扬,可是妈妈看后却说:“没什么长进,还差得远呢,你慢慢练吧!”

美美听了很失望,感觉自己真的很努力了,却还是没长进,于是不想再练了。

孩子的心是脆弱的,妈妈一句无意的话,可能伤害到那颗稚嫩的心。所以,妈妈一定要做个善解孩子心意的妈妈,不要让孩子满怀期望的心理受到打击。

孩子都有表现欲,他们希望自己被肯定。妈妈应该知道,这是提高孩子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特别是刚开始时,即使进步很小,妈妈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肯定和赞扬会使孩子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愿意更积极地努力,去取得更大的成绩。妈妈不要忽视孩子小小的进步和成绩,孩子生活在被肯定的状态下,才能形成良好的心态,才能具有自信和不断前进的勇气。

孩子的自我评判性,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基本来自于外界。积极的评判对孩子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而消极的评判则会使孩子丧失信心,消极抵抗。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积极的评判,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这是他成就未来学业和事业的基础。

妈妈应该经常对孩子说“你很棒”“你能做到”“你很聪明”等正面的肯定的语句,这些积极的价值评判,会使孩子满怀信心地去做任何事,这是他未来成功的起始。

孩子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开始时不可能什么都做得很好,在无法完成妈妈的预期和任务的情况下,妈妈不要批评孩子,而是首先对他的付出表示肯定,然后,再教他改进做事的方法,让他不断尝试,直至成功。

习习上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学习英语。妈妈对她英语学习很关注,希望从一开始就打牢基础。于是,每天习习回到家,妈妈都向她提问,让她默写英语单词。刚开始时,习习默写10个会错5个,妈妈没有批评她,而是对她默写对的表示肯定,然后教她练习和记住单词的方法。

通过妈妈正确方法的指导,习习很有信心,在后来的默写中,差不多都能写对了。

当孩子完不成任务、做不好事情时,批评只能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妈妈应该鼓励孩子和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

◎细节

亲近孩子,妈妈要每天陪伴孩子

没有什么比妈妈陪伴在身边更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和被爱。妈妈要尽可能每天陪伴孩子,让孩子在妈妈爱的沐浴中健康成长。

家教案例

刘柳的妈妈由于工作的原因,需要经常出差,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现在刘柳5岁了,有时候一个礼拜都见不到妈妈一面,因此对妈妈有点陌生,感觉像是被妈妈抛弃的孩子,所以总是郁郁寡欢,看到别的孩子在妈妈身边撒娇,她就特别羡慕。

渐渐地,刘柳变得不爱和小朋友们玩,也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发呆。即使有时妈妈在家,也不愿意去和她亲近。

专家解析

妈妈是孩子第一需要的人。妈妈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养育,知识上的教育,更是心灵上的依托。妈妈的爱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

孩子对妈妈有种天然的依赖。婴幼儿时,孩子看到妈妈就会感到安全、满足。长大后,孩子有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妈妈要通过亲近孩子、陪伴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得到孩子的信任和接纳,从而很好地与孩子沟通,否则很容易产生隔膜感,妨碍亲子之间的交流。

妈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孩子的身体发育,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和妈妈息息相关。妈妈要自觉担当起这个重任,不断亲近孩子,多陪伴孩子,使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温暖。

妈妈要一直保持和孩子亲近的态度。妈妈可以改变接触孩子的方法,但不能变的是关爱孩子的心。即使妈妈再忙,也不要忘记和孩子接触、交流,及时疏导和解决孩子生活中的困惑、学习中的问题,做个亲近孩子、了解孩子、引导帮助孩子的好妈妈。

给妈妈的建议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很多妈妈都要工作,甚至工作会很忙,但是妈妈要记住,再忙也一定不要忘记抽出时间陪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的存在和关爱。

楚楚的妈妈上班比较忙,而且总是早出晚归。楚楚睡得很早,平时几乎一整天都见不着妈妈。

妈妈把每周周六一整天定为和女儿的“亲密时光”。她推掉应酬和加班,无论多忙也要把这天留出来,陪女儿做游戏、玩耍,抱着女儿给她讲故事。楚楚真切地感受到妈妈的爱抚,也很享受这段宝贵时光。

妈妈和孩子保持亲密接触,是形成孩子良好心理的最佳方式。

妈妈要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就应该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才会把妈妈当成亲密的伙伴,什么事都向妈妈说,让妈妈走进自己的世界。

如果妈妈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对孩子老是命令、指挥的态度,就必然遭到孩子的排斥,用孩子的话说:“我们不是一伙的。”这样孩子怎能和妈妈无话不谈呢?因此,妈妈一定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让孩子把自己当成亲密的朋友。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整天黏着妈妈了。他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并且有了性别倾向,可能和妈妈的关系会有所疏远,不愿意什么事都告诉妈妈,即使遇到难为情的事,也不愿和妈妈说。

当孩子长大了,不愿意和妈妈分享心事的时候。妈妈可以变着法和孩子交流,以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和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可以通过写信、发邮件等间接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思想。

在生活中,为了加强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妈妈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参与某项活动,在活动中和孩子一起交流心得体会,来实现相互激励,获得交流乐趣。

由于种种原因,小希特别喜欢和爸爸玩,总是和妈妈作对。这天,小希学校要举行运动会,她报了一个中跑项目。妈妈为了接近和孩子的距离,就利用这个机会对她说:“正好妈妈想每天早晨起来跑步,锻炼身体加减肥。我们一起去跑步吧,你正好为运动会做做准备。”

妈妈和小希约好,每天到约定的时间,谁还没起床,另一个人就负责把她从床上拉起来,并相互激励坚持下去。于是每天早上,人们会看到在公园小路上有两个跑步的身影,母女俩的感情也随之与日俱增。

通过一个共同参与的项目,可以激发孩子与妈妈有意识的协作感,加强两代人的沟通和理解,是增强亲子关系的好办法。

妈妈要经常拥抱孩子,一个小小的动作,会让两个人产生很多美好的感情,妈妈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孩子走出家门去上学的时候,妈妈给他一个拥抱,让他走路小心点,他会带着微笑愉快地走向学校,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效果当然会更好;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妈妈给孩子一个拥抱,是鼓励,是安慰,会带给孩子无穷的勇气;当孩子成功时,妈妈给孩子一个拥抱,是赞扬,是肯定,会激起孩子继续前行的热情和信心……多给孩子拥抱吧,让孩子在拥抱中深切体会到妈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