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掌握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因为它很容易被忽视,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因此,妈妈应掌握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随时调节孩子不佳的情绪,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家教案例
张海瑞高中时成绩很好,老师都说他能考上重点大学。但张海瑞在高考时却因发挥失常,没有被大学录取,为此他十分痛苦,心里的压力也很大,不知道应该怎样面对老师、同学,一连几天都睡不着觉,话少了,吃饭也只是应付。
妈妈以为张海瑞没考好,情绪差一些是正常反应,所以也没有太多关注,并打算让孩子暑假过后复读。但她没有想到,张海瑞在假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因压力太大,已经患上了抑郁症,不能再正常学习了。张海瑞的妈妈后悔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专家解析
孩子心理健康,才能快乐地成长,才会得到全面发展,将来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因此,妈妈首先要掌握孩子心理健康都有哪些标准,同时还需要妈妈改变自己的态度,改进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孩子。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由不同专家研究制订,因为侧重点不同,所以标准也不尽一样。
第一种说法有四条:一是良好的自信心;二是强烈的责任心等;三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四是独立自主精神。第二种说法有六条:一是正常的生活习惯;二是良好的个性特征;三是正常的智力水平;四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五是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六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两种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孩子健康心理的表现,是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参考以上标准,改正自己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用合适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使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能够茁壮、快乐地成长。
给妈妈的建议
有的妈妈对孩子期望很大,不顾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结果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导致孩子心绪不佳,对学习失去兴趣;还有些妈妈天天对孩子用命令的口气呼来唤去,使孩子很容易胆小、自卑等。
因此说,孩子之所出现心理不健康的行为,主要是受妈妈不良心理影响所致。所以,妈妈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孩子。
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在打骂中形成,而是在妈妈的不断鼓励、夸奖中建立。
陶陶从农村转到城市上学,因为在农村英语教学比较晚,所以陶陶现在一直跟不上班里的英语课,陶陶因此很自卑,情绪也不佳。妈妈觉察出了陶陶的情绪,就开导他说:“虽然你现在的英语比别的同学差一点,但你却知道很多农作物方面的常识,这些城里的孩子也会自愧不如的。”
陶陶听妈妈如此说,脸上露出了笑容。妈妈于是接着引导儿子说:“自卑是没有用的,以后我每天给你补习英语,你的成绩很快就会提高。”陶陶高兴地点了点头,自信心顿时高涨起来。
妈妈平时对孩子多夸奖,少批评,并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发现孩子有了自卑的心理要及时鼓励,这样孩子的自信就会逐渐建立。
孩子调控情绪的能力,与妈妈是否能够控制情绪有关。
小源这次考试的成绩不太好,他知道妈妈的暴躁脾气,但老师要求家长签字,于是小源胆战心惊地把试卷递给了妈妈,结果妈妈非但不签字,还把小源狠揍了一顿。
第二天老师问小源,为什么没有家长的签名,小源想起昨天挨揍的情况,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着老师吼道:“没签就没有签,没有为什么!”老师被小源突如其来的情绪失控震住了,就打电话给小源的妈妈,才知道小源昨天因签名挨了揍,明白了小源情绪失控的原因。
如果妈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孩子受妈妈的影响,自控能力也会降低。因此,妈妈要学会善于克制自己,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先坐下来思索一下,让情绪平静之后,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这样的做法,也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平时妈妈给孩子安排一定的任务,比如家务劳动,或者让孩子收拾自己的物品,并让孩子一直负责下去。这样,孩子慢慢地就会培养出责任心,自己如果没有做好,也会主动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并会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怨天尤人,或郁闷自闭。
孩子不管在哪方面取得进步,都需要妈妈情感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科学的方法精心引导。妈妈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了安慰,又教给孩子事半功倍的科学方法,必然能极大地帮助孩子,让孩子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并有进取的勇气,使孩子身心全方面得到发展、完善。
◎细节
指导孩子战胜消极情绪
每个人做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消极的情绪会时常出现,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调整,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妈妈要指导孩子学会战胜消极情绪。
家教案例
云云在班里成绩一直不错,每次竞赛考试她都参加了,但此次竞赛名额里却没有她。云云因此十分生气,认为班主任偏心,不愿意听班主任说话,不想看见班主任这个人,还央求妈妈给自己转班,那几天情绪一直都很消极。
妈妈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引导云云去想,自己这段时间是否成绩下降了,以前参加竞赛考试发挥得好不好等问题。云云仔细想了一下,自己这几次考试成绩确实有些退步了,班主任选择别的同学参加竞赛考试也理所应当。于是,云云不再生气了。
专家解析
消极的情绪是由于客观事物不符合自身的愿望,或者需要没有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因此每个人时刻都有可能出现消极的情绪。这些灰色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会危害心理健康,产生心身疾病。
很多人感觉到头痛、胸闷、背痛甚至全身都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却没有躯体上的病状,就是因为长时期的消极情绪导致。科学实验证明,人处于消极情绪超过正常生理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导致心身疾病产生。不仅如此,长期的消极情绪还会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阻碍将来事业的发展。
因此,孩子出现消极情绪的时候,妈妈要尽早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一般来说,孩子产生消极情绪有主体内部的因素,也有客体外部的原因。主体方面的原因有孩子性格内向、心理不成熟、不会调节转移消极情绪、有身体缺陷等等,外部因素主要是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目标没能实现等等。
妈妈找到孩子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后,应提高孩子的认识,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让孩子把消极的情绪发泄出来等等,及时帮助孩子把消极的情绪清理出去,孩子才能转悲为喜,开始快乐地生活、学习。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要教孩子: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发生了,就首先接受这个现实,因为不管如何伤心或者痛苦,事实已不可更改。同时,妈妈还要教孩子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从对自己不利中发现有利的一面,在“山重水复”的迷茫中,找到“柳暗花明”的解决途径,这样可以及时扭转或缓解孩子的消极情绪。
孩子如果对自己的期望值高于实际能力,那么期望就很难实现,孩子容易因此受挫,心情也会随之不佳。
小凤十分要强,看到好朋友考试在班里排第三名,于是也下决心要考进前三名。但因为小凤的基础没有好朋友扎实,因此不管她如何努力,考试的成绩还是在前五名之外,为此小凤心情一直都不好。
妈妈知道了孩子的心事,她首先表扬了小凤最近成绩的进步,然后又开导孩子,不要与好朋友作这种不正确的比较,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定下合理的目标,这样更容易实现。小凤听了妈妈的话,及时调整了目标,很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妈妈要让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合理订立自己的期望目标,这样经过努力容易达到,才能使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孩子有了消极的情绪时,妈妈要引导孩子学着释放,如让孩子去找好朋友倾诉一下,在朋友的信任与安慰里,孩子心情就会舒畅很多;或者教孩子把心情不好的原委写在日记里,以这种方式释放出消极的情绪,孩子的心情也会由阴转晴。
孩子情绪不佳时,妈妈可以带孩子去野外锻炼身体,这样有助改善孩子不良的情绪。
孙月梅这次成绩考得很糟糕,老师也说她退步了。自尊心很强的孙月梅内心十分难受,妈妈见女儿情绪低落,星期天就带女儿去爬山,两人一路说笑着观看自然景物,比赛着往山上攀登,结果玩了一天下来,孙月梅不佳的情绪消失了。
在野外,自然的优美景色,以及运动带来的快感,都能帮助孩子缓解不佳的情绪。
孩子压力大,或者负担过重,就会感觉到莫名的烦躁。妈妈教孩子在心情不好时,要学会放松,比如做几次深呼吸,听听轻音乐,或者做瑜伽练习等,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放松紧张的心情,使孩子快速地恢复到良好的状态。
现在的孩子因为大多都是独生子,家人给予的关爱多,因此自我优越感强,受不得半点委屈,这种不成熟的心理,很容易使孩子情绪消极,孩子遇到一点不满意之事,就有可能心情郁闷,并且还不会自我调解。
因此,妈妈平时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关注,孩子有了不佳的情绪,让孩子自己学着调节等,这样孩子的心理成熟度提高了,承受能力增强了,学会了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细节
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孩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妈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使孩子轻松快乐地生活。
家教案例
田洪亮的妈妈对孩子期望很高,总希望孩子中考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上重点高中,为考上名牌大学打下基础,为此不顾家里经济条件,给孩子买了很多补品。每晚还不顾白天的劳累,坐在孩子身边,陪伴着孩子写作业。看妈妈如此,田洪亮的心理压力更大。
结果,田洪亮中考时由于焦虑过度,没有发挥好,只考取一所普通高中,他感觉到没有达到妈妈的心愿,因此情绪一直都很消极。妈妈知道后,有意识地不再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也不再特意给孩子去买营养补品。慢慢地,田洪亮心情舒畅了很多。
专家解析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加速,人与人之间竞争激烈,人们普遍感觉到压力增大。为了使孩子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很多妈妈开始对孩子严格要求,提出很高的期望,经常拿孩子与别人进行不正确的比较等,这些都给孩子的心理增加无形的压力。
孩子担心达不到妈妈的要求,想玩但不敢玩,再加上有时候受到老师的批评,与同学的关系不太和谐等缘故,也经常处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之中。而孩子因为人小经验少,不会缓解心理压力,如果妈妈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重视的话,孩子压力过大,持续时间太长,会严重影响其身心的健康。
适度的压力是一种动力,能够调动孩子的全部精力,朝着目标奋进。但压力如果过大,持续的时间过长,就会使孩子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不仅不利于做事,还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妈妈要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主观体验,相同的刺激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的压力大小不一样。因此,妈妈可以通过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来减小孩子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妈妈注意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这样外界的刺激才不会使孩子形成过大的压力。
压力总是伴随紧张的情绪,妈妈可以通过教孩子放松来减轻压力,同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与要求,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等,都是减轻孩子心理压力的有效办法。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对孩子期望高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如果目标太高,孩子永远都难以达到,这不仅使孩子的压力增大,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所以,妈妈要根据孩子的能力,给孩子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实现,这样才能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才有利于孩子的进步。
娱乐能够减轻压力,充足的休息时间是孩子高效学习的保证。
珑珑下周期末考试,妈妈为了让孩子考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不仅限制了孩子白天玩的时间,还让孩子晚上加班学习。结果珑珑白天没有一点精神,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妈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给珑珑留出充足的休息时间,有空闲时,就与珑珑一起做游戏,结果孩子的压力减轻了,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
无论孩子学习多么紧张,妈妈都要为孩子留出娱乐、休息的时间,让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这样孩子才会有高效率。
有时候很多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压力对孩子的影响,妈妈就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因为有着坚强意志品质的人,能够顶住任何压力前进,不怕困难,越挫越勇,直到最后成功。妈妈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或者拓展训练等方式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
压力存在既然是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妈妈就要教孩子学会摆脱心理压力。比如让孩子听听轻音乐,对着空旷处大喊、大哭、大笑,找好朋友倾诉,或者做一些放松肌肉训练等,这些方式都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
孩子压力大,没法做事情的时候,妈妈要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
小山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马上要高考了,他想考一个好成绩,所以心理压力很大。妈妈知道这样会影响孩子心情,不利于孩子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每周日,她都带着小山到体育馆去游泳。
小山特别喜欢游泳这项运动,一天下来,身体虽然疲惫,但心情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小山坚持游泳,学习效果也得到提高,最后如愿地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妈妈带孩子去锻炼身体,或者让孩子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能够快速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轻松下来。
孩子有了压力,妈妈要在弄清楚成因之后,及时为孩子疏导,或者做角色互换的游戏,让孩子把压力变成动力,这样能够提高孩子对压力的正确认识,帮助孩子把压力变为动力,从而有利于孩子的进步。
◎细节
妈妈的怀抱是平息孩子暴躁脾气的港湾孩子脾气暴躁由多种原因造成。暴躁容易形成不良习惯,影响正常的生活,因此,妈妈要给予孩子充分理解,并用爱的怀抱接纳孩子,孩子暴躁的情绪才会得到有效缓解。
家教案例
乐乐随妈妈一起去商场,他看见一个好玩的机器人,吵嚷着让妈妈给自己买。妈妈看玩具价钱很高,而且家里也有,就拒绝了乐乐的要求,没想到乐乐当时就大哭大闹,还摔了手里妈妈刚给自己买的衣服。
妈妈上前抱住孩子,声音坚定且带着关爱对儿子说:“孩子,你知道妈妈心疼你,但你现在这个样子,让妈妈很烦恼。不是妈妈不愿意满足你,而是你要求得不合理。再说,妈妈也没有那么多钱去买,你能理解吗?”
乐乐还在哭,但声音已经逐渐低了下来,最后随妈妈一起离开了商场。
专家解析
每个人遇到不高兴的事情,都会心情不好,有时候会用发脾气来表达这种内心的不满,这样就会显得暴躁。成人有脾气暴躁的时候,孩子也有。如果孩子是有原因地发脾气,而且不是经常出现,又能自主控制,这都属于正常,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孩子如果经常烦躁不安,大哭大闹,或者有意与妈妈作对,并且无法控制的话,这时候就需要妈妈尽快了解孩子暴躁的成因,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及时疏导、平息孩子的激烈情绪。切忌用暴躁的态度与孩子对峙,否则孩子暴躁的脾气会愈演愈烈。
孩子发脾气,往往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与朋友发生了矛盾心情不好,或生病了身体难受,或认为妈妈对自己没有足够的关注、重视,或妈妈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导致自己压力太大,无法达到妈妈的要求等原因所导致。
因此,妈妈要找到孩子暴躁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如果孩子是通过发脾气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孩子要求得又合理,妈妈就应该满足孩子;如果孩子是无理取闹发脾气,妈妈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他这样做没有效果。
同时,妈妈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对他的爱护、关心,让孩子有什么事情与自己积极地沟通,并向孩子明确表达暴躁的孩子不受人欢迎,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而孩子的暴躁脾气也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给妈妈的建议
孩子发脾气,一般都会存在一定的原因,只有弄清楚孩子为什么暴躁,才能运用合适的方式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妈妈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看见孩子发脾气,自己也跟着冒火,对孩子进行打骂、指责,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助长孩子的坏脾气。
孩子有时候发脾气,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如果孩子提出的是合理要求,妈妈就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心愿,并且明确给孩子指出,以后有什么事情,要与妈妈好好说,不许用发脾气来引人注意,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不受人欢迎。
孩子知道了用更好的方式也能满足自己合理的要求,就不会再采用发脾气的方式了。
孩子有时候身体不舒服,或者感觉没有受到关注,也会用发脾气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小玲上午在学校的时候,就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回到家之后,她也没精打采,喊了妈妈几声,因为声音比较低,妈妈又正在忙,所以就没有回应孩子,这时候,小玲突然感觉特别委屈,把书包一扔,大哭了起来。
妈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看孩子如此伤心,就走过去把小玲揽在怀里,小玲的哭声渐渐平息下来。她告诉妈妈,自己有些不舒服。妈妈摸摸孩子的额头,有些发烧,急忙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小玲感到了妈妈的关爱,心里好受多了。
孩子发脾气时,妈妈把孩子揽在怀里,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的关爱之情,孩子的暴躁脾气就会在妈妈的怀抱里得到平息。
妞妞是个脾气暴躁的女孩,如果父母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她就会发脾气。妈妈觉得这样下去,孩子会变得更加蛮横,于是在生活中刻意地用很多方法去平息妞妞的暴躁。
这一天,妈妈下班回来很累,就坐在沙发上看一会儿电视。正在一边玩积木的妞妞非要妈妈去给她帮忙垒积木。妈妈轻声对妞妞说:“妈妈今天很累,想坐着休息一会儿,你自己玩好吗?”
没想到,妞妞开始大哭,还将积木扔得满地都是。妈妈看妞妞撒泼,就索性没有理她。过了几分钟,妞妞看到妈妈是真的不想理自己,也感到自己的哭闹很无趣,就捡回积木,自己玩了起来。
对待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妈妈运用冷处理或者转移其注意力的方式,都能有效控制孩子的哭闹,并且能够使孩子认识到自己发脾气无效,孩子以后就不会再采用此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了。
妈妈要教孩子学会对人宽容大度,让孩子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学着为别人着想,这样孩子就不再自私自利,对什么事情不会斤斤计较,因此能够减少很多摩擦。与同学关系和谐,与父母关系和睦,也就减少了暴躁行为的发生。
◎细节
帮助孩子走出焦虑的阴影
持久的焦虑情绪,会妨碍孩子的正常生活,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发挥。所以,妈妈要帮助孩子尽快走出焦虑的阴影。
家教案例
马上要高考了,江宁静吃睡不安,害怕考试不理想,担心考差了让妈妈失望。于是她每晚加班学习,希望能考一个好成绩。但因为晚上休息不好,再加上心情紧张、焦虑,江宁静白天学习也没有精神,记不住东西,这越发使她焦虑。
最后,江宁静因焦虑过度,出现了睡眠障碍,眼看就不能参加考试。妈妈及时告诉女儿:自己不在乎她高考的成绩,只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江宁静明白了妈妈的心意,不再为考试担心,焦虑的情绪也随之得到缓解。
专家解析
焦虑,是因为个人感觉完不成当前任务,达不到所定的目标,或者不能适应环境,克服不了障碍,遭遇了不幸等等原因引发的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的恐惧情绪。每个人遇到特定的情况,都可能产生焦虑的情绪。
适度的焦虑,能够调动全身的精力与能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事件,属于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人的正常情绪之一,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但是,如果这种焦虑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缓解与疏导,焦虑过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产生焦虑症。
不仅如此,焦虑还会伴随其他心身疾病,如抑郁、自卑等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此时如果得不到专业方面的治疗,自己很难恢复到正常。因此,孩子出现了焦虑的情绪,妈妈需要及时找出孩子焦虑的原因,帮助孩子尽早走出焦虑的阴影。
一般来说,具有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敏感多疑、优柔寡断、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等个性特质的孩子,容易出现焦虑症状,而孩子一旦出现焦虑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会使孩子丧失自信,对其成长十分不利。
因此,妈妈要使孩子不受焦虑情绪的影响,就要提高孩子自身的素质,教孩子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独立果断的性格,教孩子学会释放焦虑情绪等等,以帮助孩子尽早走出焦虑的阴影,避免孩子患上焦虑症。
给妈妈的建议
孩子的焦虑情绪,与妈妈的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妈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过高,孩子如何努力都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进而感觉到焦虑不安。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调整,就可能患上焦虑症。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要切合实际,让孩子只要稍加努力,就能达到,这样既避免了孩子产生焦虑情绪,还容易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有遇到挫折的时候。对于一些自尊心强、成就感高的孩子来说,失败是一个很大打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从而陷入焦虑情绪之中;当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也会记在心里,结果造成情绪不好,心情紧张等。
这时候,妈妈需要开导孩子,不要把失败都归咎于自己,也不要使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教孩子学会合理归因,提高对自己的认知,以减少焦虑的产生。
胆小自卑的孩子,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妈妈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勇气。
谢敏良从小胆小,上课时,老师找她回答问题,她就会紧张得两腿发抖,为此她常常焦虑。虽然她唱歌方面很有天赋,但却没有勇气参加元旦晚会,更没有自信去报名进行歌咏比赛。
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妈妈开始有意识地对敏良多夸奖,并且让敏良唱歌给家人或者客人听。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妈妈帮孩子报名参加了歌咏比赛,结果谢敏良获得了三等奖。从此后,谢敏良的自信心提高了,胆量也增加了。
妈妈从孩子擅长的方面入手,让孩子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了别人的认可,自信与胆量就会随之提高,焦虑的情况就会减少。
妈妈平时对孩子要采取温和的态度,不要过于严厉,孩子有了焦虑的情绪,才会与妈妈沟通,这样妈妈能够及时找到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有时候,孩子的焦虑妈妈无法排解,此时,妈妈可以让孩子找朋友倾诉,或者带着孩子出去锻炼身体,教孩子学会做深呼吸来缓解压力等等,这样也能有效缓解孩子的焦虑。
娱乐活动能够缓解压力,使心情开朗,因此能够有效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
小婷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有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不愿意与人诉说。有次她考试成绩不好,一天都没有吃饭。妈妈看小婷这个样子,担心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事情而产生焦虑,就给她报了一个舞蹈班。
小婷自从学习了舞蹈,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性格开朗了,心情也好了。妈妈看到女儿这么大的变化,十分高兴。
妈妈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或者培养孩子一些兴趣,这样孩子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还能结交一些朋友,从而减少焦虑产生的几率。
◎细节
不要助长孩子的虚荣心
孩子有了虚荣心,就会为了面子,或者为了让人羡慕而不惜弄虚作假。如果妈妈不及时引导、制止,孩子就会愈演愈烈,走入歧途。所以,妈妈不要助长孩子的虚荣心。
家教案例
马成运的父母都是农民,但他怕同学看不起,又为了让同学羡慕,就撒谎说自己的爸爸是某大学的教授,妈妈是某医院的主治大夫,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优越等。
此话说出后,虽然同学们都因此向马成运伸大拇指,使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同时却令马成运非常苦恼。因为天天要圆谎,生怕哪一天谎言被揭穿,觉得很心累。更令他不安的是,妈妈来看自己时,他对同学谎称那是家里的佣人。这些谎言折磨得马成运不能专心学习,开始为自己的虚荣和撒谎后悔不已。
专家解析
虚荣心是被扭曲了的自尊,俗称打肿脸充胖子。有其两面性,一是自信不足,自我贬低;二是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因此,有虚荣心的人就用虚假的外在东西伪装自己,以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与羡慕,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虚荣心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喜欢被人夸奖,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到处炫耀自己的特长,看别人时却只盯着他人的短处;没钱却大手大脚,以显示自己的阔绰;父母地位低下,却编造高贵的身份来抬高自己;别人表现得出色,就产生嫉妒心理,为此搬弄是非等。
因为虚荣心强的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愿意虚心向别人学习,而且攻击性强,因此很难取得进步,人际关系也不和谐。更可怕的是,虚荣心强的人总是用虚假的、外在东西包装自己,每天不得不去圆谎,还担心谎言被人揭穿,因此天天惴惴不安,不能安心学习,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而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虚荣心,与妈妈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孩子成长中自我认识出现偏颇有一定的联系。小时候如果妈妈一直围绕着孩子转悠,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不管多么糟糕的表现,妈妈都大加夸赞等等,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比谁都强,长此以往就会滋生虚荣心。
因此,首先妈妈要客观地评价孩子,使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其次,妈妈要让孩子认识到虚荣心的害处,并且及时采用有效的办法纠正。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平时要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也要教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避免孩子因身上的缺点而自卑,但内心深处又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用虚假、外在的东西吸引别人的注意。同时,也不要让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产生自大自负。
妈妈教孩子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并且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才能防止孩子因虚荣心而做出种种阻碍自己进步的行为。
妈妈让孩子认识到虚荣心的各种危害,或者使孩子亲身体验虚荣心带给自己的烦恼,孩子就会自觉地抵制虚荣的行为。
小强家里没钱,但虚荣心很强,所以他看班里一名男同学过生日请人到饭店,就决定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也请同学们到一家更好的饭店就餐。
生日的那天,小强偷偷地拿了妈妈几百元钱去请客,虽然为自己争得了面子,但回家听妈妈说那几百元钱是全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之后,心里懊恼不已,向妈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妈妈看这几百元钱使孩子明白了虚荣心的害处,感觉也值得,也就没有再批评孩子。
虚荣心会浪费无谓的时间,阻碍自己的进步,还会被人看不起等。妈妈告诉孩子虚荣心的这些危害,有助于减少孩子虚荣的行为。
妈妈要让孩子知道,用虚假的东西虽然能够换来一时的荣誉或者关注,但最终会现出原形,结果是自取其辱。
满山花为了争得考试成绩第一,在考试时作了弊,被老师发现了,满山花羞得无地自容。老师怎么也想不通,平时满山花的成绩已经很好,每次成绩都在前三名之内,为什么还想着弄虚作假,就把此事告诉了满山花的妈妈。
满山花的妈妈找孩子谈话,了解到是虚荣心作怪孩子才如此。满山花考试作弊丢了丑不说,以前的成绩也被人误认为是抄袭得来,结果得不偿失,于是下决心以后再也不受虚荣心的驱使,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
妈妈告诉孩子,用自己实际能力换来的成绩,才是真正的荣誉,用虚假的东西伪装自己,即便得逞一时,也不光彩,自欺欺人的同时,还会阻碍自己的进步。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虚荣的行为就会减少。
孩子的虚荣心,归根结底是对自己不自信,没有足够的实力,但却又不服输。根据虚荣心的这些特点,妈妈可以指导孩子把虚荣心变成前进的动力,使孩子努力学习,时刻保持进步,让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能力换来荣誉,这样孩子才真正维护了自尊。
◎细节
用母爱温暖孩子冷漠的心
感情冷漠的孩子对别人缺乏同情心,同时自己也不会感觉到快乐,容易发展成情感障碍,还导致人际关系不良。因此,妈妈要用母爱温暖孩子冷漠的心,让孩子学会热心待人。
家教案例
白雪燕人长得漂亮,成绩也很好,但身边就是缺少朋友。原来,白雪燕自小在家里娇生惯养,因此处处只想着自己,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上学后努力上进,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所以从来不主动帮助落后的同学。
不仅对同学这样,白雪燕对妈妈也是如此。有次妈妈上班累了,让女儿给自己倒杯水,白雪燕面无表情地说:“我正在写作业呢,你自己倒吧。”看着女儿冷漠的态度,听着女儿无情的言语,妈妈后悔当初太娇惯孩子。
专家解析
孩子对人冷漠,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去付出,对父母不知道疼爱,对同学不会关心,看不见世界中很多美好的东西,体验不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传递,内心孤寂、空虚,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阻碍孩子与他人形成和谐的关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冷漠实质上是正常情感的萎缩,其产生的原因,与妈妈的关系很大。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妈妈对孩子大都是宠爱有加,让孩子吃最好的、穿最贵的,还怕照顾不周,对孩子不住地嘘寒问暖。这样的结果导致孩子认为,妈妈为自己这样付出是应该的,因此稍有感觉不如意之处,就会冲着妈妈发些小脾气。在家里不知道心疼妈妈,到了外面也不知道关心朋友。别人帮助了自己,也认为是应该的,不知道感恩,不明白应该回报。
还有的孩子之所以为人冷漠,是由于妈妈为人冷淡、自私,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这样孩子体验不到妈妈的温情,又耳濡目染习惯了妈妈的行为,结果也会变得对人麻木、冷漠。
所以,妈妈要改变孩子的冷漠,首先需要从自己做起,既让孩子体验到妈妈的爱护,又不能过于溺爱,同时还要让孩子明白感恩,教孩子学会关爱亲人,愿意与人分享,知道帮助有困难之人。这样,孩子的冷漠态度自然就会消失。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处处以孩子为中心,什么都替孩子去做,从来不要求孩子的回报,这样看表面是爱孩子,实则会害了孩子。因为受妈妈过度关爱的孩子,会想当然地认为妈妈就应该这样对自己,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心理,不会关心别人。
因此,妈妈爱孩子要有理智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让孩子学着去爱父母,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形成对人冷漠的态度。
不管是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还是别人给予孩子的帮助,妈妈都要让孩子学着感恩。
妈妈带凯凯去商场买东西,凯凯在后面不小心摔倒,被一个叔叔扶了起来。凯凯站起后,只是冷漠地看了那位叔叔一眼,就朝妈妈走去。这个过程被凯凯的妈妈看在了眼里,她急忙走过来,向扶起孩子的人说“谢谢”,并拉着孩子叫他向那位叔叔致谢,凯凯就学着妈妈的样子,也说了声“谢谢!”
以后不管家人或者是外人,只要对凯凯提供了帮助,妈妈都引导着孩子说谢谢,并且告诉孩子要从内心真正去感激别人。
就这样,凯凯冷漠的态度慢慢转变了过来。
妈妈要让孩子知道,不管是对有义务照顾自己的父母,还是对无私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从内心里感恩,并体现在行动上,即首先要学会道谢。
冷漠的孩子如果学会了分享,就能感受到分享的喜悦,改变冷漠的态度。
孙中景周末回到家,说自己与宿舍同学的关系不好。妈妈知道孩子平时自私自利,对别人很冷漠,就明白了孩子与别人不和的原因。于是,妈妈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分成了六份,让孩子到宿舍之后,把其他的五份分给宿舍成员。
虽然孙中景感觉妈妈这样做有些多余,但还是按照妈妈的吩咐去做了。结果周末回家的时候,孙中景十分高兴地告诉妈妈,宿舍其他的同学,也把吃的东西分给了自己,彼此的关系融洽了许多。
妈妈教孩子学着分享,是改变孩子冷漠的最佳方式。因为孩子把东西拿给别人分享的同时,别人也会与孩子分享他的东西,这样孩子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冷漠之情自然就会消失。
妈妈如果有时间,可以带着孩子去募捐,让孩子感受爱心活动的热烈氛围;或者让孩子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孩子主动帮助别人之后,妈妈要对孩子进行奖励,以强化孩子的热心行为,避免孩子冷漠态度的产生。
◎细节
帮助孩子驱除啃噬心灵的嫉妒毒虫
有着嫉妒心的孩子,不仅内心痛苦,有可能还会做出伤害嫉妒对象的行为,既损伤了自己,也毁了别人。因此,妈妈一定要帮助孩子驱除啃噬心灵的嫉妒毒虫。
家教案例
杨成飞放学回家,嘴里还在嘟囔着:“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爱拍老师马屁和喜欢跟同学鬼混的本事吗?就这样选为班长了,真丢人!以后再也不与你玩了。”妈妈从孩子的自言自语中,已经明白孩子因没有选上班长而产生了嫉妒心理。
于是,她把杨成飞叫到面前,问他是不是落选了,杨成飞点了点头,说自己心里很难受。妈妈规劝孩子说:“既然别人当选了,他身上就有你没有的优点,你应该向别人虚心学习才是啊!”杨成飞仔细想了一会说:“你讲得对,我应该向他学习,争取下次当选班干部。”妈妈看着孩子笑了。
专家解析
嫉妒心是看到别人优于自己,而产生的一种复杂情绪体验,包括羞愧、不满、怨恨、恐惧等成分。有着强烈嫉妒心的人,看不得别人任何方面强过自己,希望别人倒霉,甚至造谣中伤,或者直接攻击,因此很容易出现不可收拾的结局。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看到别人超过自己,都有可能会产生嫉妒,这种心理属于正常心理,如果加以正确引导,还可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但是,如果任嫉妒心理发展下去,不加以克制的话,就会害人又害己。
因此,孩子一旦出现嫉妒心理,妈妈需要及时引导孩子。否则孩子年龄小,控制能力差,不仅自己沉浸于嫉妒带来的痛苦之中,还可能会做出对他人不利的事情,导致孩子人际关系失和,甚至会给别人带去不必要的伤害,从而阻碍孩子前进的脚步。
孩子嫉妒的原因与对象,没有确定性。一般比自己强的人,都有可能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比如别人先天的容貌漂亮,家庭富有,或者别人通过后天的努力,成绩比自己强,人缘比自己好等,只要具备这些条件,都可能成为孩子嫉妒的对象。
孩子之所以产生嫉妒心理,是由于自私、思想狭隘,再加上没有正确认识别人和客观评价自己,虚荣心严重等造成的。所以,妈妈驱除啃噬孩子心灵的嫉妒毒虫,就需要从以上方面入手,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告诉孩子,嫉妒心理会让自己痛苦,长期处于此种不良情绪下,会造成免疫功能降低,出现身体、心理的疾病;不仅如此,还可能导致自己与别人关系不和,不利于今后的发展;有可能还会造成对别人的伤害,结果会害人害己等。
同时,妈妈通过讲解古今中外嫉贤妒能的例子,让孩子知道,嫉妒百害而无一利,并教孩子拥有宽容博大的胸怀,这样孩子就会容纳别人超过自己,不产生嫉妒心理。
妈妈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优点,每个人也都有缺点与不足之处。
殷江霞是个聪明的女孩子,成绩很好,但人长得不漂亮,殷江霞就对比自己好看的同学产生了嫉妒的心理,总是不自觉地说那些漂亮女同学的坏话。
妈妈知道女儿嫉妒别人的容貌,就引导着孩子去与那些漂亮女同学比成绩,殷江霞看自己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她们,心情快乐了许多。妈妈又及时给孩子讲了“人无完人”的道理,并教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对待他人,殷江霞渐渐摆正了自己的心态。
孩子的眼光如果只盯在别人比自己强的那个点上,就容易对别人产生嫉妒心理。妈妈如能教孩子全面正确认识自己、对待他人,孩子的嫉妒行为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竞争在这个社会里几乎无所不在。妈妈引导孩子学会正确与人竞争,首先就要教孩子摆正竞争心态,通过自己的实力去战胜别人,而不是弄虚作假;其次,妈妈还要让孩子去做有益的竞争,与别人比学习、能力、品质等,而不是比虚荣、比享受;再次,竞争失败后,要教孩子不气馁,不嫉妒,而是努力争取下次超过。
孩子的嫉妒,源于不服输的心理。因此,妈妈可以教孩子把嫉妒心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之所以落后于别人,原因在于自己,而不在别人身上。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就会赶上甚至超过别人。孩子把嫉妒心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嫉妒的行为自然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