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技巧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练习而成的。和许多其他技能一样,沟通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非凡的,它也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培养。只有从这些日常功课中不断地练习、总结并改善,你才能成为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的沟通高手。
有些人由于缺少社交经历,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总是产生一种恐慌害怕的心理。比如,不少人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讲话或在公共场合讲话。不愿意接触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害怕与人共事,这就是一种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疾病。这种心理疾病对于渴望沟通的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要克服这种心理疾病,使自己从社交恐惧的阴影中走出来,应从两个方面去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首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恐惧什么,它构成什么威胁。社交恐惧者一遇到交往就感到恐惧或忐忑不安,直接反应就是想回避交往对象,实际上他们很少正视自己所恐惧的东西,仅是下意识地要回避。要改变这一点,就得说服自己正视要回避要恐惧的到底是什么。
通常来说,造成这种恐惧不仅仅是害怕别人笑话,也有可能是其他许多原因:
(1)可能是因为从小缺乏集体生活,孤独惯了,对人不太了解,也不作努力去了解;
(2)可能是因为在某个场合说话产生了不好的效果,便吸取“经验教训”,因噎废食,酷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也可能是自己觉得口才较“笨”,往往词不达意,言不中的,因而产生了少说为佳或者干脆不开口的想法。
其次,排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也就是改变不利于交往的气质因素。例如,有些人特别敏感,生怕在交往中失态,遭人品评、嘲笑,因而在交往前就受到自己所构想的外界压力,这就自然使自己在交往中异常紧张,导致口齿不清、逻辑混乱、手足无措。
只要能克服社交恐惧症,在开始交往时,就能够在心理上居于主动地位,有利于形成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良性循环。
那么,要克服社交恐惧,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呢?心理学家史华兹博士认为,对于那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恐惧、羞怯心理的人来说,克服这些弱点的训练要做在平常的与人接触中。他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建立自信的五种方法。
第一,练习正视别人。
一方面,一个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可能会问自己:“他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想对我不利吗?”另一方面,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也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了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
交谈时,大方坦诚地正视对方,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要让你的眼睛为你工作,也就是专注别人的眼神。这不但能给你信心,也能让你赢得别人的信任。
第二,练习当众发言。
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都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通常会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不让他们知道我是怎样的无知。”
如果尽量发言,就能增强信心。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生素”。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而且,不要等到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显得愚蠢,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
第三,练习咧嘴大笑。
咧嘴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一定要记得是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没有用的,露齿大笑才能见功效。当然,你可能笑不出来,但窍门就在你强迫自己说:“我开始笑了。”然后,你就放松地大笑。你不妨试试看。
第四,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不论在教堂、教室各种聚会中,后面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要“太醒目”,而他们怕受人注意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在前座能建立信心。把它当成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知道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很显眼的。
第五,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许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态与速度,可以改变心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很散漫,完全没有自信。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是在短跑,他们的步伐好像在告诉这个世界:“我要去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使用这种“加快走路速度25%”的技术,可助你建立信心。抬头挺胸走快一点儿,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增强。
总之,任何心理疾病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对症下药”,你总有机会从社交恐惧的阴霾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