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有时我们心里知道是自己错了,但嘴上却不肯承认,因为承认自己错了,就太没面子了。而这时如果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就会不以为然,甚至对指出错误的人心生怨恨。
由己推人,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比如一个轻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人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错误”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
有的人知识丰富,善于讲话,在社交场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这种雄辩也容易伤害到他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别人有一点儿错误的时候,他会毫不顾忌地说出来,根本不考虑别人的脸面问题。假若口无遮拦,说错了话,说走了嘴,更是很难补救的。所以说话应讲究三思而后行,特别是在指出别人的错误之前要先三思。否则,若因言行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是不礼貌的,也是不明智的。
在人际交往中,你如果对对方说:“你错了。”事情就会变得不妙了,对方不但不会承认错误,而且还要极力地为自己申辩。因此,沟通中破坏力最强的莫过于这三个字:你错了。它通常不会造成任何好的效果,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甚至能使朋友变成对手,使情人变成怨偶。
有一位年轻律师就是因为自己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而尝到了教训。他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六年,对吗?”
这位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你错了,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这位律师后来对别人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了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我如实地指了出来,虽然我是对的,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后来对我讲话也是冷冰冰的,真是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渊博的人的错误。”
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没想到这样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呢?
“你错了”这三个字破坏力为什么这么大呢?这是因为没有几个人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我们多数人都具有武断、固执、嫉妒、猜忌、恐惧和傲慢等缺点,所以我们都不愿意向别人承认自己错了。而且,一个人说错话或做错事,总是有原因的,就像我们自己,即使明知自己错了,也会强调客观原因,认为错得有理。
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并非意识不到犯了错误,只是顽固地不肯承认而已。所以,当你对一个人说“你错了”时,必然撞在他固执的墙上。
比如,有一位先生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他的居所布置一些窗帘。当账单送来时,他大吃一惊,意识到在价钱上吃了很大的亏。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问起那些窗帘时说:“什么?太过分了。我看你是有些大意了,被他占了便宜。”这位先生却不肯面对朋友承认自己做了一桩错误的交易,他辩解说:“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用便宜的价钱买到高品质又有艺术品位的东西……”结果,他们为此事争论了一个下午,最后不欢而散。
当我们不愿承认自己错了时,完全是情绪作用,跟事情本身已经没有关系。当我们错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对方处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那我们是决不肯接受的。
既然我们自己是这种习性,那么也可以理解别人也具有同样的习性,所以就不要把所谓“正确”的硬塞给他。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或者做了一件你认为错误的事,这时,你告诉他正确的应该是什么,无形中将对方摆在学生的地位,而自居为老师。除非你真的是他的老师,否则他必然不服气。
总之,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对方高明,“你错了”三个字无疑是在跟人们自尊自大的共同心理作对,且暴露了自己好为人师的优越心理,岂不令人反感?
以上分析说明了一个事实,大多数人都是自负的,自己出现了错误,只有自己暗中承认,却不容许他人说一小点儿自己的不对。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种事情呢?
有一位汽车代理商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常常冷酷无情,决不肯承认产品质量与服务的问题是自己这方面的问题,总想证明问题的根源是顾客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结果,他每天陷身于争吵和官司纠纷中,心情一天比一天坏,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
后来,他改变了处理办法。当顾客投诉时,他首先说:“我们确实犯了不少错误,真是不好意思。关于你的车子,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合理的地方,请你告诉我。”这个办法很快使顾客解除武装,由情绪对抗变成理智协商,于是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如此一来,这位代理商能轻松处理每一件事情,生意也越来越好。
当我们说对方错了时,他的反应常让我们头疼;而当我们承认自己也许错了时,就绝不会有这样的麻烦。这样做不但会避免所有的争执,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地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弄错。
永远不要这样做:你的确错了,不信我证明给你看。这等于是说“我比你更聪明。我要告诉你一些事,使你改变看法”。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证明对方错了,都无疑是一种挑战。这样会揭起战端,在你尚未开始之前,对方已经准备迎战了。
假如对方真的错了,你必须让他承认并纠正错误,也应该回避“你错了”或类似的词语。即使你站在真理这一边,用最温和的态度说“你错了”,这样要改变别人的主意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你有必要运用一些技巧,使对方察觉不到“你错了”这三个字。一位人际关系学家说过:“必须用若无实有的方式教导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他忘记的或者是一时疏忽造成的错误。”
我们在和他人交流时也不要因为自己善于言谈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在很想指出别人的错误时先三思,然后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不要当众揭对方的隐私和错处。
有人喜欢当众谈及对方的隐私、错处,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而恼怒。因此在交往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敏感区,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采用委婉的话,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让他感到有压力而不得不改。知趣的、会权衡的人只需“点到即止”,一般人是会顾全自己的脸面而悄悄收场的。
当面揭短,让对方出丑,说不定会使对方恼羞成怒,或者干脆耍赖,出现很难堪的局面。至于一些纯属隐私、非原则性的错处,最好的办法是装聋作哑,千万别去追究。
第二,不要故意渲染和张扬对方的失误。
在社交场上,人们常会碰到这类情况,讲了一句外行话,念错了一个字,搞错了一个人的名字,被人抢白了两句等等。作为知情者,一般说来,只要这种失误无关大局,就不必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更不要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以为“这下可抓住你的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来做笑料。因为这样做不仅对事情的成功无益,而且由于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你将结下怨敌。同时,也有损于你的社交形象,人们会认为你是个刻薄饶舌的人,会对你反感、有戒心,因而敬而远之。所以渲染他人的失误,实在是一件损人而又不利己的事。
第三,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提醒别人。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是错误的话,而你又想提醒别人,此时你这样说就会比较好:“唔,我倒有另外一种想法,也许不对。我常常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得到纠正。”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无论什么场合,试问,谁会反对你说“我也许不对”呢?
第四,用建议的方式委婉地提醒。
想要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使自己的意思暗暗转移到那些无可争辩的事实上。站在朋友的立场,你应当给予恳切正确的指正使他知过而改,而不需要严厉的责问。
纠正对方时,最好用委婉的、商量的语气来做建议,用命令的口吻则效果不好。“你不应该用红色!”就不如说:“你觉得如果不用红色是否会好看一点呢?”这种商量口吻的建议可以维护对方的自尊心。
总之,不要对别人的错误过于敏感,不要执著于所谓正确的意见,不要轻易刺激任何人,这会让你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