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44971200000093

第93章 投资从熟悉的领域开始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让钱灵活地滚动起来的人;另一种是被前一种人在无形中把钱滚走的人。富人,就是让钱灵活地滚动起来的人。

为了消费而去努力工作,这真的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要想成为富人,就要有投资的思想。

但是,在投资创业初期很多人由于不熟悉市场,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看到别人做什么生意赚了钱,盲目仿效跟风,也不考虑自身情况。这样,往往因为市场供过于求,或不适合做这项经营,结果血本无归。

美国有一位富翁名叫辛普洛特,他的发家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是围绕平常的土豆作文章,而且都取得了成功。

第一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辛普洛特获知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脱水蔬菜。他认准了这是一个绝好的赚钱机会,便买下当时美国最大的一家蔬菜脱水工厂,专门加工脱水土豆供应军队。

第二阶段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有家公司第一个研制出了冻炸土豆条,但许多人都轻视这种产品,有人说:“土豆中水分占整个土豆的3/4还多,假如把它冷冻起来,就会变成软乎乎的东西。”辛普洛特却认准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产品,组织大量生产。果然不出所料,“冻炸土豆条”在市场上很畅销,很快成为他赢利的主要来源。

后来,辛普洛特发现,“炸土豆条”并没有把土豆的潜力彻底挖掘出来。因为经过炸土豆条的精选工序——分类、去皮、切条和光传感器去掉斑点,每个土豆大概只有一半得到利用,余下的通常都被扔掉。辛普洛特想,为什么不能把土豆的剩余部分再加以利用呢?不久,他把这些土豆的剩余部分掺入谷物用来做牲口饲料。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成就了辛普洛特的第三次创业。他瞄准替代能源发展的大好时机,用土豆制造出以酒精为主要成分的燃料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提高辛烷燃烧值和降低汽油的污染程度,颇受用户欢迎。为了做到物尽其用,辛普洛特又利用土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糖丰富的废水灌溉农田,还把牛粪收集起来作为沼气发电厂的用料。

就这样,辛普洛特利用土豆构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每年销售15亿磅经过加工的土豆,通过土豆的综合利用每年取得的利润高达12亿美元。

辛普洛特的发家经历诠释了“不熟不做”的成功之道。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此言不假。若是在其他场所,仅仅是不懂而已,也没什么。但在生意场上,就意味着血本无归了。

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商人,你要学会放弃,对那些不熟悉的行业千万不要轻易进入。如果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去跟不熟悉的对手竞争,无疑是自寻死路。

巴菲特,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富翁。他就有一个不外传的秘密,那就是,他从不做自己不熟悉的生意。在股市上,他永远只对自己熟悉的股票感兴趣。他错过了不熟悉的电脑生意,错过了造就无数富翁的网络行业。但是,他依然当之无愧的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

“做熟不做生”一直也是在中国生意人不外传的法宝之一。但是,现在的很多人,在理财时却相当一部分人喜欢“跟风”。看别人炒房挣了钱,自己也准备炒房;听说别人炒股赚了,赶紧也去买股票;发现了买基金的人不少,也拿出老本去当一回“基民”。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赚赚赔赔,到最后还是一场空。

常言说:“隔行如隔山。”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在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定。看到别人炒股是赚钱的,等到自己做了,却发现只有赔钱的份儿。因为每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如果你不熟悉他们是难以掌握这些东西的。

李嘉诚的投资思想模式即讲究“不为最先”,通常情况下,最新的、最热的时候先不进入。等待一段时间后,市场气候往往更为明朗、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判断决策也会比较准确,这时候采用收购的办法介入,成本最低。“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是李嘉诚的投资心得。

记住:“不要做自己不熟愁的行业。”这样才会减小风险,自己才会有信心,自己才能做好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