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44971200000085

第85章 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

凡是没有时间休养的人,迟早会有时间生病。在你努力工作的同时,一定要给自己空出点时间来休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要知道,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其实,除了时间,还有精力。

精力是一个人唯一的靠山,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爱护它。我们应该学会常常休息,不要等到非休息不可的时候才去休息,一定要在疲惫到来之前休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精力一直保持旺盛,能够让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高效率地做事。

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意思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量做到张弛有度,既不能过于放松,也不能过于紧张。

日本《朝日新闻》等各大媒体曾发表过一组由厚生劳动省披露的数据:2001年度,日本已认定的过劳死案件达143件,是日本国内将“过劳死”作为劳动灾害处理以来数目最高的一年,比前一年上升了70起;由劳动部门认定的忧郁症及精神障碍案例则翻了一番。

什么是“过劳死”?“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导致死亡,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从事劳动的人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了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这样的案例绝非少数,据有关调查显示,每周的工作时间都超过60个小时,甚至有的人达到80个小时。正是因为高强度的工作使许多人年纪轻轻便结束了生命。正如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所说“弓弦不能老绷紧了不放,人是个软弱的东西,没一点适当的松散,是支持不住的”。所以,我们要养成一个学会释放压力的工作习惯,要明白只有休息得好,才能工作得好。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脑的最佳状态自然要依赖于健康的身体。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大脑的工作效率和对疲劳的耐受能力也强。如果有一个工程师只因为要省一点儿润滑油,而任凭他的机器和发动机损坏,你一定要嘲笑他是一个大笨蛋。可是,我们的社会中到处都有这样的大笨蛋,他们舍不得用舒适、休息、运动的油来润滑自己那架宝贵的身体机器。他们不知道,舒适、休息、运动对于身体,正如润滑油对于机器一样重要。

只有得到充足的休息,将压力暂时抛开,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来,才能“真正地、不休息地进行工作”。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工作,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一个注意调整自己的状态,释放压力的好习惯。工作的时候便努力工作,放松的时候便完全放松,这就是效率、快乐和健康三者合一的最好的公式。

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很晚了,又累又烦,他发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一小时能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的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元。”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元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玩具的话,那就给我回房间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这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的回自己房间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过了一会儿,他平静下来,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在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

“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该发脾气,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谢谢你。”孩子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的数。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在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说,“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饭。”

时间可以换取金钱,也可以换取家庭的亲情和快乐。但有些东西是拿钱买不到的!放松就要抛开一切——如你的工作、你的未来、你的兴趣、你内心的冲突、你的失望、你的野心等等。家是最舒服、最安全、最稳定、最快乐的地方,同样也是最能休养人的地方。可以这么说,一个经常带着工作回家的人,他的工作必定做得不怎么样,因为他不能在八小时之内完成老板交待的任务,可见他的能力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回家最好不要带着工作。

家是人生的港湾、快乐的源地、休息的场所。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快乐来经营家庭,进家门时脱去烦恼,放下工作,把快乐带回家。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休息,第二天才会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做工作。

在劳碌中放松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休息必不可少,它是保证生活与工作质量的重要支柱。养成会休息的习惯虽然不容易,这些休息却是恢复精神最好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调整时间去休息,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极好的投资。

人生的最大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太少,而在于自己希望得到的太多。但是,每个人的体力与耐力都是有限的,到了该休息的时候,就应该毫不迟疑地放下工作。这就是效率的真谛:适可而止,学会休息,不会休息的人就甭想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