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44971200000071

第71章 人要吃好才能不吃药

人生的各个要素:金钱、地位、财富、事业、家庭、子女都是“0”,只有身体健康才是“1”。拥有健康就有希望,就拥有未来;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钟道恒博士说过一句话:“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吃药、打针治疗疾病已普遍地成为人们治疗疾病的方式和自然习惯。所以,人们都“爱”吃药,小病小吃药,大病大吃药,病急了就会乱吃药。到最后,带给人们的结果是另一种痛苦,得不偿失。

其实,人类的健康主要由四大元素组成,即父母遗传15%,环境17%,医疗条件8%,生活方式60%。所以,光靠医疗技术治疗疾病,是不能带来完全的健康的,真正健康的身心应是躯体、心理、社会和道德都良好以及完满的最佳状态。因此,人们应有这样的观念:“治病不如防病,吃药不如吃好。”只有疾病在它不发生、可避免时就已止住,才是最科学、最理想的养生方法。

近些年来,药物不良反应的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次次都在提示着人们对用药安全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很多药品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稍不注意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因滥用药物造成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大有人在,死于不合理用药的人更不在少数。比如,对抗菌药物的滥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的中毒,还有不恰当地使用链霉素等,这些都会导致过敏、耳聋等,而这些疾病也都是错误用药、盲目用药导致的结果。

有句老话说:“民以食为天。”早在古代,药王孙思邈就曾强调过以预防为主的养生思想。他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其意思就是说,一个高明的医生应在人没病时就把病止住,只有那些不高明的医生才会在生病时去治病。

同样,1999年11月,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召开第72届美国心脏学会年会时,大会主席在开幕式上致词也说:“等病人得病后找医生,医生能给予病人的帮助已经很有限了。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复到和病前完全一样。”正所谓: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预防胜于治疗,生命重于泰山,最大的愚昧就是靠高科技和新药物来保命。要想做到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因此,在我国自古医家就有“寓医于食,寓药于食,药食同源”的养生思想。

要做到身体健康,就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平衡膳食,只吃健康的不吃不健康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平衡膳食是第一原则。

世上没有一种食物可提供人体的全部需要,因此食物越杂,种类越多,互补作用越强就越好,不偏食才可避免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什么病都少。挑嘴、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很容易造成营养素不足,严重时还会出现营养缺乏症,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特别是对于女性,要健康美丽就必须懂得营养的摄取和搭配。为了自己的身体,每一餐都认真摄取均衡的营养,一定要跟那些“方便的”、“好吃的”食物划清界线。这样的人的体质才会发育正常,变得更加匀称,更加健康美丽。

——不贪食,只吃七八分饱。

贪食所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肥胖,而肥胖正是绝大多数的慢性病的诱因之一。所以,做到不贪食,只吃七八分饱,不吃得太好,做到细嚼慢咽,充分分泌唾液,才可以提高营养吸收率,减轻胃的负担,甚至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

——三餐合理,比例适当。

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是有讲究的,正确的方法应该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而不是暴饮暴食。一般来讲,三餐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0.也就是说,如果你一天吃2斤食物,那么早晚各吃6两,中午吃8两就比较合适了。

——饮食不要太单一。

许多人都非常喜欢某一类食物,而对其他的食物则不闻不问,这样就会造成摄取的营养过于单一。而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如果某种营养过多,而其他营养过少则很容易会引起疾病。所以,饮食要多元化。

——喝百水不如喝白水。

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碳酸饮料,看上去很美,但都没有白水美。

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饮水质量是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白开水才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新鲜的白开水不但无菌,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几种矿物质,而且与其他饮品相比,白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另外,白开水还有润滑的作用,它可以润滑组织和关节,使眼睛、鼻子、嘴巴保持湿润,使皮肤柔软有弹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喝白开水一定要烧沸,并且不能长时间的让它沸腾,烧开三分钟为佳;另外,超过24小时的水千万不能喝;最好是喝温开水。

——少吃不健康的,多吃健康的。

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人的嘌呤摄入量一般多达600~1000毫克/日。因此,我们心里应该有一个“谱”:哪些食物的嘌呤量多,尽量少吃;哪些食物含嘌呤少,多吃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