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44971200000039

第39章 博采众长,少碰钉子

如果你希望在说话的时候少碰钉子,少出现失误,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养成博采众长的好习惯,多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在与人交流时,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说话习惯。它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开拓思维,还可以达到整合资源的效果,把自身不完善的想法,变得完美化。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岛屿,总是要和外界接触,如果你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会在自己身上产生一股“合力”,产生这种“合力”的方法就是博采众长。

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是一条足智多谋的蹊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便是这个道理,要集思广益,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于自身是大有裨益的。有许多意见,常常是别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换得的经验之谈,而你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归纳为了自己的意见,这岂不是高明之举吗?

古今中外的伟人中,善于使用“博采众长”这一成功秘诀的,不胜枚举。

汉初,刘邦、项羽争霸,楚汉战争中项羽被逼得乌江畔横剑自刎。究其败因和刘邦取胜之道,不能不承认,刘邦用人之术高于项羽一筹,刘邦善于听取部下意见,能够做到虚心接受,正确采纳。当时,刘邦手下有萧何、张良、韩信辅佑。刘邦善于用人,广泛听取手下谋臣武将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帮自己排除异己,一统天下。

而项羽则不会用人。其手下也绝非没有良才,其亚父范增老谋深算,精干老练,项羽却不能虚心接受他的意见,我行我素,固执己见,终至四面楚歌,功亏一篑。

罗斯福在当美国总统时就最喜欢博采众议,每遇到一件要事他都会召集与该事有关的人组成智囊团开会,对事件进行详细商议,听取他人意见。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德·莫利、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和小阿道夫·伯利,以及休·约翰逊将军等,他们都在不同时期为罗斯福提出过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一所大学的公法学教授莫利在罗斯福的智囊团中也扮演过主要的角色,为罗斯福提出了不少政策方略。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是一位英俊的经济学教授,在美国农业部工作的几年里,也常被罗斯福以经济哲理家和排难解纷的行家身份而被召请。哥伦比亚法学院才思敏捷的阿道夫·伯利教授,在新政初期末也在财政、经济分析与国际关系等问题上提出过可贵的咨询意见。

在任美国总统期间,罗斯福周围还有一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担任过不同职务的总统顾问,他们任职时间虽长短不一,但对罗斯福施行新政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罗斯福的新政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观点,大部分来自他那乐于兼收并蓄三教九流的人才的胸怀。这些人才不少出身于学术界,他们都在各自的事务中发挥了合理的思维与分析的才能,并在特定的领域里施展了他们的专门知识。

一个人应该学会善于博采众长。从周围人们的议论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智谋,开阔视野、丰富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才能。善于集思广益,不仅有助于弥补自己智力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自己对复杂多变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人总有自大的毛病,往往表现为对别人不自觉的贬斥,总喜欢吹毛求疵,不愿承认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会有长处也有缺陷,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有各的长处,又各有各的短处。正如太阳也有黑子,月亮也有圆缺,哪怕再精美的璧玉也会有瑕疵一样,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人应该克服这种坏习惯,转而养成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的好习惯,纳人所长,忘人所短。

一个人能否接受外人的意见,对于他的成功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凡是那些聪明的、有所作为的人,大多都能利用种种方法使人自动地向他提供宝贵意见,并且善于审查这些意见,从中撷取有益于自己的信息加以利用。反之,那些庸碌无为的人,往往不懂得征询他人意见,即使获取了别人的意见,也不能正确地加以选择和适当地利用。

荀子说:“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之所以成为大智大巧者,就因为扬其长而避其短。其实,世界上再没有比听取他人意见更容易做到的事了,之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关键就在于这些人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不懂得博采众长的真实含义。所以,也由此造成了成功与失败的差异。

在语言交流中,一个善于博采众长的人,往往说出的话都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因为懂得博采众长的人,已经把大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并中和了,所以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个人的见闻必定是有限的,每个人也都不可能是一部百科书,但将众人意见综合在一起,使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见识更加广博,必将自身能力提升到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一个博采众长的人,必定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他能集众人智慧于一身,熔各家之见于一炉,多谋善断,运筹自如,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更加多姿,所需要的消息会从四面八方向他涌来,这样的人也必定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