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44971200000024

第24章 关系亲密也要保持距离

物极必反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之间,交往应该很好地把握亲密度,不可太过;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使人反目成仇。

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两人能够彼此遇到,能够彼此认识,相互了解,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但是,在亲密无间中,我们也应学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非常需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保守秘密的东西,都有不想让别人知道某些事的权利。如果他人不想让你知道的事情而你知道了,反而会惹出是非。从而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过多参与别人的生活,就让别人感到与你交往是种负担。正所谓:“距离产生美。”人与人之间距离太大,就是隔膜、障碍;距离太小又仿佛失去了神秘感,失去了吸引力。就像一些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我们往往不懂得去珍惜;而对得不到又有机会得到的东西,我们才会期待着去争取。所以,掌握距离也是一门学问。掌握好了,我们就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和谐友善中走向辉煌。

当然,保持距离并不是要你在心灵上设置一道屏障或戒备防线。这个距离是物理距离也好,是心理距离也罢,但绝不能是感情距离。所以,与人交往时,必须把握好交往过程中主客体间的空间距离以及心理距离,要考虑到双方彼此间的关系、客观环境等因素,不要随便去了解对方。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与人之间,淡与浓把握得好就是挚友,把握不好很有可能就是敌人了。人从小到大,都会交一些朋友,这些朋友有的只是普通朋友,但有的则是可称为“死党”的好朋友。但是,我们也常发现,一些“死党”到后来还是散了;有的是“缘尽情了”;有的则是“不欢而散”,这就是由于过于亲密导致的结果。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大都较为前卫。但有些人特别注意捍卫自己的隐私权,所以你可别轻易侵入对方的这个“领地”,除非对方自己主动向你说起。再好的朋友,某些方面还是要保持必要的距离。

有不少人认为过分关心别人隐私是无聊、没有修养的低素质行为。这就意味着你与这类同事、朋友在一起时,得掌握交往的尺度。工作或是信息上的交流、生活上的互助,或是一起游玩,都会让双方感到高兴。可是千万别介入他们的隐私,不然对方会讨厌你、鄙视你,把你看做是无聊的人。

人一辈子都不断在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所以,“死党”一散尤其那种“不欢而散”,要想再重新组合“复党”就相当不容易了,有的甚至根本再无见面的可能。失去友情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我们要强调——关系亲密也要“保持距离”!

特别是比自己职位高的人,我们更需要学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比自己职位高的人,之所以不愿意与比自己职位低的人关系太密切。首先,他所顾忌的就是怕私人关系、私人感情超过了工作关系,因为这种关系会对他的职位和身份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他担心你对他的思想感情,包括个人隐私过分了解,这样他就会降低威信。因此,与比自己职位高的人交往,更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讲究一些措施和手段,如果你不把这一切的方法、措施和手段都弄清楚,不久的将来就可能是你的失败。

那么,与比自己职位高的人交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首先,要把握好的距离就是要把工作和感情分开。你与他可以保持工作上的沟通、信息上的沟通,但感情上的沟通一定要暂且放一边。更不要窥视他的家庭秘密和个人隐私。

这个时候,你可以去了解他在工作中的性格、作风和习惯,但对他个人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则不必过多了解。还要注意,了解领导的主要意图和主张。但不要事无巨细,了解他每一个行动步骤和方法措施的意图是什么。这样做会使他感到你的眼睛太亮了,什么事都瞒不过你。这样他工作起来就会觉得很不方便。

和这样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注意时间、地点。有时在私下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所收敛。要多接受他对你的批评,或对你的独特看法。当然,你也不要人云亦云,他说一你就是一,他说二你就是二,毫无自己的主观判断和个性特色。

另外,你也要明白,一般职位高的人,都会害怕下属对他背叛,或是得了他的好处却不知报答。所以,他们大多都不太敢对人推心置腹的表明自己。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往往害怕比自己能力强的属下。因此,要让他们觉得属下永远比自己差一截,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相反,一旦发现属下的能力高于自己,他们便会立刻显得坐立不安,最后,就会对属下施加压力。因此,当你的才能高于上司时,不可过于锋芒毕露,以免引发上司的猜忌之心。

人际关系不要过分亲密,一则影响双方的工作、学习和家庭;二则会影响感情的持久。人之交往也应重在以心相交、来往有节,这样人与人的感情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