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性格,改变一生
44971000000018

第18章 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某种性格的形成绝非是一种戏剧的偶然。婴儿早期的生活环境和作用方式决定了他对环境、周围世界的看法。于是往往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性格。

对于性格的形成最关键的时期是什么时候呢?这是一个很严肃的科学问题,很多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他们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生命的前五年是性格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

研究者认为,人的性格是在遗传的基础上,从出生到5岁左右由其生存的环境塑造出来的,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到了5岁左右,其性格的塑造已大致完成了80%,其余的部分,要在后天的生活经历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所以,5岁前是对个体的核心性格塑造的关键期。

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称他为“亚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的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爱读书、会读书、对人有礼貌的性格,似乎是从小就具有的,而且,由于母亲对他不断地鼓励和培养,才使他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学者。

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孟母教育孟子最好的例子。那时候的孟母就已经知道在小时候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她一定要让孟子拥有一个形成良好性格的最好童年。

由于孟子幼年丧父。当初,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块坟地,孟子经常看到埋葬死人的事,几乎天天都有人到那儿去上坟、烧纸、摆供品,孟子看什么学什么,便和小朋友一起,玩起了挖坟坑、抬棺材、埋死人一类的游戏。孟母觉得这样对孟子的成长和发展没有益处,于是搬到了一处新的地方居住。

他们住到了一个靠近集市的地方,那里都是些竞相牟利的商人,讨价还价作买卖,邻居家是整天杀猪宰羊的屠户,街口上卖假货的小贩满嘴谎言……孟子又对商人的那一套赚钱的办法有了兴趣,便学着商人的样子做起了经营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这样也很不好,于是就又搬了家。

这一次,他们的家靠近一所学堂。这次,看到的是读书人,听到的是读书声。小小的孟子也开始学习礼仪,渐渐懂得礼貌并要求上进了。孟母觉得这样才能对孟子的成长有益处,就在这儿长住下去了。

从此以后的孟子才开始了自己勤学与内外兼修,可以说,如果不是幼年时期学堂环境的影响、母亲对自己的鼓励和培养,就不会有那么博学的孟子,和如此灿烂的中国文化。

在生命早期的五年中,性格的塑造和形成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经过很多的研究发现,那些性格扭曲或变态的人,其童年一定是受过极大的精神创伤或打击。在这些人的童年中,在他们的记忆和性格中,都留下了童年的烙印,留下了不能磨灭的痕迹和记忆。

关于以上的言论,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是很正确的,因为对于个体的性格、情感、思维的形成来说,情感体验的记忆和烙印就是一个基础。一个孩子,可能对5岁以前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但是,他的种种行为和性格都会体现早期所处的环境。

某种性格的形成绝非是一种戏剧的偶然。婴儿早期的生活环境和作用方式决定了他对环境、周围世界的看法。于是往往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性格。比如,一个易怒的人,他不一定是先天就很容易生气,或许就是因为他从小就与一个爱生气、爱发脾气的人生活在一起,天天在一个爱生气的人的身边,天天生活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中,天长日久,他自然也就形成了生气易怒的习惯。

为什么生命的前五年对于性格的形成如此重要呢?我们知道,一个孩子,从出生到5岁左右,个体性格的形成和塑造是很容易的。因为在这五年中,孩子对父母或其他的抚养人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个时候的他们,心智和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也可以说,这时的他们可以完全拷贝父母的性格。

所以,孩子在生命的前五年,孩子的父母或其他抚养人在孩子的生活中,承担着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塑造的极其重要的责任。所以,如果你拥有一个良好的性格,那么你的孩子也会因为你的影响而获得良好的性格,如果你的性格不够完美,或者是有不良的性格,那么你就要小心了,你的孩子或许也会传染到你的不良性格。

即便是5岁左右已经形成了八成左右的性格,性格的形成已经基本的定了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性格是无法改变的。在以后的成长中,即便是两成左右性格的改变,也能助你更接近成功,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同时,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在塑造孩子性格的过程中,也能让自己的性格得到更多的塑造,让自己的性格逐步得到完善,这其中,包括原谅孩子错误的宽容性格、同孩子一起成长的学习型性格、向成功进发的进取型性格……这不仅仅只是在培养孩子的性格,这是一个连自己也一同成长、社会也一起进步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所以,如何让孩子在敏感的时期塑造出良好的性格,是一项很有意义但是却很难完成的事情,让自己孩子的性格得到更好地塑造和发展,就是让他在今后的人生中能更容易的取得成功,获得更完美的生活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