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岁以后一定要上的88堂成功课
44969200000041

第41章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很多人总是在羡慕他人,羡慕他人的事业成功,羡慕他人能够住大房子,羡慕他人能开好车,羡慕他人的家庭幸福……他们总是在仰望着他人的成功,却从不思考自己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

从0到1的距离,常常大于从1到1000的距离。许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往往是因为他们在门外徘徊太久。他们不懂得,不管做任何事,勇于开始最为重要。所以,差不多就去做,别在起点上耽搁。

小李与小刘都是很有梦想并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同时进了一家公司,分在不同的分公司工作。

这是一家特别重视创造性的公司,公司的董事长总是在各种场合强调“员工的创造性是公司最大的财富”。两位年轻人能进这样的公司,真的是如鱼得水,应该能大展宏图、创造非凡的业绩了。

然而一年后,在进行工作总结时,两人却受到了不同的待遇。小刘因为成绩突出受到了高度表扬,小李却因为业绩平平,受到了批评。

其实,刚进公司时,小李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更好一些。因为他脑子比小刘更活,思维更敏捷,学识更广博,但为什么到头来做得却不如小刘好呢?

人事部的领导对两位员工进行了研究分析后发现:一年来,两人都想把自己的创造性贡献给公司,也都很努力。两人唯一的区别是:小刘有了一个好的想法,就会立即行动起来,即使要实现这一想法的条件不具备、会遇到困难,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做。而小李尽管脑子里有很多的想法,但总是停留在构思的阶段,或者一与现实结合,遇到条件不具备等情况,他就立刻放弃,改换另一个想法。这样一来,尽管好想法不少,却没有一个付诸实践。

分析出这点之后,人事部的领导与小李认真地谈了一回心,说:“小李,一旦有好的想法,就应该尽快付诸实践。现在不做,就等于永远不做啊!”

人生是短暂的,要做就得立即做。早一点儿动手,就早一点儿起步,早一点儿向成功迈进。

日本企业家吉田忠雄,其人生观是“70分主义”。他认为“100分主义无法再发挥潜能,若以70分为起点,则成就当不止100分”。对此,他在一篇演讲中阐述:“只要能成功,失败无所谓。谨慎行事可能没有失误,但充其量最多只能有50%的效果。如果对每件事只有70%的把握就去做,则集合各件事的成果,成就就不止50%了。”

爱默生说得好:“要去某一地点,可以有20条道路,其中有一条是捷径,不过还是立刻踏上其中的一条吧!”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由于我们的犹豫和摇摆而加大了难度。但实际上,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只要我们马上去做,就可能产生出乎意料的奇迹。

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创始人史东觉得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妈妈让他遵守的一个行为习惯——立即就做。从卖报纸的时候起,他就一直遵守“立即就做”的准则,后来他通过推销保险,训练了一支非常优秀的保险队伍,并成为百万富翁。

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曾经生意兴隆的宾夕法尼亚伤亡保险公司,因为经济大萧条发生了危机,已经停业。该公司为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所有,他们决定以160万美元将这家保险公司出售。

史东想了一个不花一分钱就得到这家保险公司的主意,但又觉得过于冒险,曾经一度想放弃,但最终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他马上带领自己的律师,与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进行谈判。

下面就是那场精彩的对话:

“我想购买你们的保险公司。”

“可以,一共需要160万美元。请问你有这么多的钱吗?”

“没有,但是我可以向你们借。”

“什么?”对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史东进一步说:“你们商业信用公司不是向外放贷吗?我有把握将保险公司经营好,但我得向你们借钱来经营。”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十分荒谬的想法:商业信用公司出售自己的公司,不但拿不到钱,还得借钱给购买者经营。而购买者借钱的唯一理由,就是自己拥有出色的保险推销员,一定能经营好这家保险公司。

史东最终成功了,他没有花一分钱就购买了这家保险公司,当然,他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只要有好的想法,哪怕看起来它很荒谬,都应该立即付诸实践,说不定奇迹就会出现。

让我们记住福布斯的名言:“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立即做!”二十几岁的你,正处在人生的最好阶段,你为什么要站在那里羡慕他人的成功呢?其实,只要你立即行动起来,你就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