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说课听课
44919500000012

第12章 说课:拓宽教学研究的新视野(8)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发现,是不确定的教学情境出现了意外。这时我努力使教学决策产生引导的效果,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教学目标前进。也许这堂课的内容并不新鲜,执教也并不完美,但却让我真实地感受到:是师生的共同努力开拓了课堂教学新境界,是学生的思维火花给予了我灵感与启示。我真切地体验到:重建教师课堂角色的理想,是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解决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1.现代教师应该如何定位?

日新月异的社会、艰巨而光荣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对今天的教育、今天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变成一种流动的、生成的“生态环境”,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用锐意进取的心态、满怀信心地迎接新挑战,做一个不断成长过程中的有学识、有思想的积累者、反思者和决策者。

2.现代教师应该决策什么?

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就是在一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复杂环境中进行决策,最常用的就是在教室中随时做出决定。教师的决策在教师生涯中具有经常性与十分的必要性,它既是激励更是专业挑战。

现代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决策技能有:

(1)迅速判断、善于分辨、正确评估的技能。

(2)合理处理教学情境中所产生的信息,以及迅速决定下一步要做的事情的技能。

教师的每一个基本决策都是植根于师生的互动活动中的,的决策模型,具体如下。

(1)互动教学前:

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和背景知识等。在互动活动中深刻钻研教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关键等。合理设计教学原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

(2)互动教学时:

实行和调整教学的预设思路。组织和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评价和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

(3)互动教学后:

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反应。

追求专业成长和与同事交互探讨。

3.影响教师正确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的个体经验等因素影响着教师的认知与决策,现代教师要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考察。只有一个有头脑有准备的积累者和反思者,才有可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决策。

成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他人的理论成果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同时自我、同事、学生也是最真实的专业成长资源,因此我们还要善于发现、积累自己与他人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并及时记录反思。

(1)在积累理论时反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育学理论,是人们由教育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教育和教学的有系统的结论。我们要勤于吸收与积累。

对他人的理论如果只是被动地收录与堆积,那么知识始终是知识。随着皮亚杰对人的认识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建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知识是不断扩展的,是在学习者和文本或者教学者之间互动共同建构的”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共识。教师需要在学习他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把知识内化成完全个人的东西。继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信息中捕捉到真正能为我所用的、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2)在实践过程中反思

自己的实践经验如果只是简单地周而复始,那么经验始终是经验。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现代教师应该是一个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研究者。

教师长年累月地经历着上课、听课、批改作业等等实践活动,如果能用心观察,一定能收获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加以分类梳理、认真思索,就可以产生理论的升华。

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一堂课下来应该是百感于心的,可以反思许多问题: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哪些精彩的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学生的回答闪耀着创新的火花?哪些突发的问题使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于改进?有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没有体现新课程理念?

只要持之以恒地积累并反思,我相信,一个善于积累、善于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具有良好的教学决策能力,这些都是影响教师正确决策的内隐因素。而教师教学决策水平的提高又是教师由一般教师向优秀教师过渡的过程,它表明教师逐渐拥有了对复杂教学情境的正确灵活的驾驭能力。做一个决策者的现代教师一—我想,也许这就是教师课堂角色的新生。

厚积薄发,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学实践的积淀生成,终将使你成为一名善于决策的现代教师。专业化的提升,一方面说明教师工作的艰巨,另一方面又可以预见教育的一片光明。

[评述]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拜读了安镇中心小学教师撰写的发自内心的教学反思录,面对那一本本厚厚的教学反思日志,笔者深深地被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全身心投入课改的热情所打动,也为那一名与课改同行共同成长起来的教师而骄傲。新课程确实是教师成长的好机会,也是学校发展的好机遇。

教学反思,其实不是一件新鲜事,在传统课程体系中我们也一直强调和要求,只是在形式和要求上有所不同。安镇中心小学开展的教学反思型说课活动,为培养新课程背景下的反思型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这样一种活动中,无论是说课者个人,还是参与这项活动的其他教师,事实上都得到了一次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

说课是一种手段,是培养教师成长的载体,但绝不是评先评优的根本目的。大力开展教学反思活动,让教师在做前说、说后改、改后想、想后做,这本身就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事实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许多方面都体现了这一基本思路,可以想象,教育如果没有了反思过程,教育工作怎样改进,还会进步提高吗?教师如果没有了反思,还会有教师的健康成长吗?开展教育反思,也是适应新课程新形势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有效举措。

三、普适推广型说课

说课的范围扩大,就意味着教师视野的扩大,更能使说课的效能增值。普适推广型说课,主要是在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对教师的说课情况进行评价和提炼,得出经典的说课案例,形成有价值的说课经验,并通过教研员和科研院所的专家进行推广。这种说课类型,目的明确,主题集中,范围大,层次高。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对推进区域教学改革十分有效。

案例:“化学学科中的STS教学”课型研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型研讨活动①

背景介绍:

经过将近三年的课改实践,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课改实验工作小组深深地感到,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加快研究并构建适合不同教学内容需要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课型,这是引领广大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学方式的突破口,是整体提高澡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奠定我区基础教育继续保持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的关键所在。

为此,我们先后组织了多次全区性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课型研究”研讨活动,旨在引领全区教师深化此项研究。以下展示的是一次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为载体、探讨化学中有关社会科技生活内容教学的课型研讨记录.

研讨主题:化学学科中的S丁S教学课型

活动形式:听课、说课、评课、研讨

主持人:吴洪明(教研员),记录员:顾丽娅(教师)

参加活动对象:锡山区八士片(5所学校)教学骨干,共lo人

活动内容记录:

1.听课(全体参加研讨活动的成员听课,执教者为锡山区初中化学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张亚娟老师)

2.研讨与交流

吴洪明:从2002年秋季我区启动并实施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以来,短短的2年时间,全区化学教学发生了喜人变化。加强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已成为化学教师的自觉行为,也从中产生了一批优秀教师。然而,对比化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深深地感到: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尚有时日。如何使我区化学教师尽快成长,以适应不断深入推进的课程改革,这是当前化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我以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开展化学课型研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教学程式,供全体教师参考。

这次研讨活动的主要议题就是要通过大家的参与,发挥集体智慧来构建“化学学科中的STS教学”课型。实际上,我们在前一阶段的学科专题研讨中,已经围绕这一内容进行了多次研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例如,就张亚娟老师来说,已经先后在东亭片、鸿声片和区评优课中开设了3次类似课。今天请张亚娟老师开课,目的之一是展示她在这一种课型方面的思考,目的之二是为我们今天的研讨提供素材,提供借鉴。

下面,我们先请张亚娟老师“说课”。

张亚娟:从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来看,教材充分体现了“密切联系实际、紧贴学生生活、体现科际综合”的特点。由于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要求都比较低,因此,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设法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而又真实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即通过让学生先回忆头天所吃的食物,从生物学角度来认识营养物质,自己归纳得出人类重要的六大营养物质);然后逐步深入课堂教学内容,介绍蛋白质及造成蛋白质损害的原因,借助课本呈现的吸烟对人体肺器官危害的两幅对比图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确立健康第一的意识;糖类、油脂、维生素等知识比较简单,可采用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和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己解决。最后结合1天的食谱的分析,引导学生如何关注营养的全面合理平衡,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有关蛋白质的学习

教学难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价值

课时建议:1l课时

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吴洪明:刚才,张亚娟老师围绕“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课题的教学,主要从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方面阐述了她自己的安排。下面,请在座各位老师结合刚才的说课和自己的听课,谈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结合你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这类课的教学思路。

孙丽敏:在以前的教材中,很少有这一内容。现在的教材变化真的很大,上下两册化学教材中出现了相当多的类似内容。教学中感觉很难把握重点,特别是如何贯彻三维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听了张老师这节课,似乎有点感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可能是这种课的基本特点和思路。

顾建中:我想谈三点意见。(1)本节课中出现了较多的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这种课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很高,而张老师都能较灵活地处理好,说明新课程教学中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十分重要,它直接制约了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益。(2)张老师在这一节课中所设置的“读一读”、“议一议”、“练一练”等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学习心态。可见,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还得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入手。(3)从学生的活动反馈来看,我觉得有一个环节需要关注,就是学生在讨论膳食结构问题后,学生非常踊跃,很希望自己能发表观点,但限于时间,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机会,作为课型研讨活动,如何正确引导并保护学生的这种学习积极性,应值得关注。

顾丽娅:本节课的整体构思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化学教学要求,学生参与面广,但还是有个别学生在讨论时游离于小组外,既不讨论,也不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掉队。

曹东:教材中很多知识其实在初一生物学中已经学过,能否在学生复习生物知识后再展开教学;本节课出现了许多新的知识,能否先让学生上网查找,再用课堂交流的方式完成本课的教学。

周艳华:张老师的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引导也很好,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建议:在蛋白质的功能教学时,能否再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感受,可能会理解得更透彻一些。

……

吴洪明:刚才,在座各位老师都对张老师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实际上,这种意见和建议本身就是课型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内容,也是课型研究的一部分。下面,我想再请张老师谈谈这类课的一般设计思路。

张亚娟:我在设计这类课时,一般关注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丰富并拓展教学资源,既要关注教材内容又尽可能多引入一些课外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三是注重学法指导,多设置一些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四是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其他老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