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一位“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圆舞曲,其中最为著名的圆舞曲就是《蓝色多瑙河》。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了。也就是这一年的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地利军队一败涂地。在普鲁士的压迫下,沉闷的气势笼罩着整个维也纳。为了扭转维也纳市民低沉的情绪,有人委托约翰·施特劳斯写一首声乐曲。但是,约翰·施特劳斯当时对于声乐创作,尤其对于写合唱作品信心不足。因此,他只好先写出没有歌词的音乐,然后由词作者填上歌词来加以完成。1867年,《蓝色多瑙河》得以完成,但在维也纳初演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更多注意,反应一般。同年7月30日,在巴黎的万国博览会上,作曲家本人指挥乐队再次演奏了《蓝色多瑙河》,这一次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首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以及结尾构成的《蓝色多瑙河》从此走红整个世界。多瑙河是流经维也纳的一条大河,作为奥地利的象征,在这首圆舞曲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乐曲的序奏——小提琴的震音使人联想到多瑙河的微波荡漾;圆号徐徐奏出的主题音调,与管乐器在高音区的下行音调相呼应,似乎就是多瑙河的缓缓流动。整个序奏音乐形象鲜明生动,优美的音乐感人至深,令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哦,这就是多瑙河!这就是维也纳!由于《蓝色多瑙河》与这条牵动着奥地利人民的大河的关系,也由于这首乐曲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它常被称做是奥地利“非正式的第二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