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师德修养
44876000000004

第4章 教师道德修养概述(4)

1.和谐幸福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家庭主要是家庭成员休养生息的场所,作为家庭生产或经营单位的角色正渐趋减弱。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将逐渐使家庭退出生产领域,而紧张多变的生活节奏,复杂尖锐的人际关系,使得家庭作为一个避风港、安乐窝的价值更为突出,以使疲惫的身心有个喘息的地方,精神有个栖息的场所。歌曲《我想有个家》和《常回家看看》就唱出了这种需求,也唱出了家的价值所在。可见,和谐幸福成了现代家庭的首要的伦理价值。和谐幸福的家庭为家庭成员从事社会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家庭和谐幸福使人的精力、体力得到休息和恢复,乃至提高,从而使人以更大的创造热情和力量投入到工作中去。教师家庭的和谐幸福,促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学习的榜样。现实生活中,家庭不和,离婚率增高,婚外恋增多,甚至“包二奶”、“养情人”等丑恶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婚姻危机和家庭矛盾,败坏了社会风气,又从反面说明了家庭和谐幸福的价值是何等重要。

2.教育人格的价值。家庭承担着婚姻双方的人格再造和培养下一代合格公民的重任。婚姻双方作为最初的家庭关系,既是自身人格自我教育的新阶段,又是对子女人格教育的起点。传统社会中,婚姻家庭关系中片面强调女性对男性的绝对服从,晚辈对长辈的绝对服从,女性和晚辈是没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而在今天的婚姻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长幼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丈夫也可以服从妻子,长辈也可以服从晚辈。这种服从是对知识、能力和品德的信服,而不是对夫权和父权、年龄和资历的服从。男女双方、长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新的、开放的、民主的“家风”和“家法”,彼此承担教育人的责任。由于家庭成员间的特殊关系,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能更直接、更有效地起到学校教育所难以起到的作用。社会上有目共睹的教师家庭子女成才的较多、修养较好,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安宁归宿的价值。随着大家庭逐渐分化为各自独立的小家庭,家庭的核心也已由长者转变为家中挑大梁的中年人。随着小家庭、核心家庭的增多,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权威减弱,个别老人由于失去了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能力,晚景凄惨。因此,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健全、社会还不能完全承担起养老的责任的时候,家庭仍然是老人安度晚年的场所,是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归宿所在。

(二)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家庭伦理道德旨在调节家庭伦理关系,实现家庭伦理价值。家庭伦理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邻里之间的关系。因此提高家庭伦理,形成家庭美德,必须把握好“四个统一”。

1.爱情和义务的统一。夫妻关系上的伦理要求是爱情与义务的统一。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它包含着彼此间的义务和责任,只有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与爱情统一起来,家庭才能和谐幸福。这就要求双方忠实于有爱情的婚姻,不断巩固彼此的爱情,平等地履行家庭义务。那种视婚姻为儿戏,认为“结婚是错误,离婚是觉悟,再婚是执迷不悟,独身才是大彻大悟”,追求性自由、性解放是极为错误和非常有害的,必须坚决予以遏制。

2.严慈与孝敬的统一。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上的伦理要求,它要求父母做到严慈有度,子女做到孝敬有加。亲子关系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同时也含有义务和责任。亲子关系上的伦理要求是亲情和义务的统一。

3.谦让与友爱的统一。兄弟姐妹之间的伦理关系要求互相谦让、友爱相处,家庭才会充满和谐幸福的气氛。兄弟姐妹之爱,手足之情,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流露,但是他们之间同样有矛盾和利害冲突。这就要求兄弟姐妹,在权利上要相互谦让,在履行义务上争先恐后,友爱相处。这不仅能化解矛盾,而且能使兄弟姐妹情深义重,家庭和谐幸福。见利必争,推诿义务,那样的家庭就不会有和谐安定和幸福。

4.情与理的统一。既适用于家庭内部,也适用家庭外围的邻里关系。在家庭内部,情感是第一位的,但即使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也要讲道理、讲公理,无理取闹、刁钻蛮横,只会众叛亲离。同时,要坚决反对和预防“家庭暴力”,维护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邻里关系是隔着一堵墙的家庭间的关系,但又完全不同于家庭间的关系,它是一种依靠友情和公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殊关系。“邻里不和说是非,家庭不和邻里欺”。处好邻里关系既要讲道理,又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相互帮助,真心真意去相处。

三、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的内容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教养有方等。人民教师在营造良好的家庭美德社会氛围中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

(一)尊老爱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和法律义务。尊老就应该做到:(1)在家对老人不仅要从物质生活上给予赡养和照顾,还要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以体贴和安慰,不许嫌弃老人、虐待老人,要依照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2)在社会上积极倡导敬老、尊老、助老的道德风尚,热心为老人办好事、办实事。(3)在公共场所尽量为老人提供方便,帮助老人上下车、过马路、搬重物等。爱幼就应该做到:(1)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要承担起抚养教育的责任,既要从生活上关心和照顾子女,又要用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子女。(2)在社会上要热心儿童福利事业,关心、爱护和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反对推残、迫害、遗弃儿童的行为。(3)优生、优养、优育。

(二)男女平等

《宪法》、《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在各方面平等权利。侵害妇女合法权益,歧视、虐待、残害妇女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大力倡导尊重妇女的社会公德。尊重妇女包括尊重妇女的人格、劳动、感情及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现实生活中,我国妇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地位已明显提高,她们与男子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社会的普遍尊重。家庭中,妇女在经济上、人格上已真正独立,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三)夫妻和睦

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可以说是最根本的关系。没有夫妻,就没有家庭的成立。夫妻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是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在处理具体事情时,双方要坦率真诚、宽容大度、相互尊重、互相谅解。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夫妻关系的协调,是家庭美德建设的关键。夫妻和睦,相亲相爱,就能很好地处理生活中出现的矛盾,战胜各种困难,保证家庭生活美满幸福。这一点,中国社会自古至今,流传不少人间佳话和美好动人的故事。人民教师不仅要发扬这种良好美德,更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受考验,为人榜样。

(四)勤俭持家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由节俭败由奢”的观念已深深印入人们的心中。勤俭要求人们合理安排家庭开支,朴素节俭,珍惜财富,合理使用财富,反对挥霍浪费行为。勤俭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法则,而且是—个维护家庭发展和处理好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对于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不断繁荣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在当今社会,勤俭持家愈显重要。

总之,要大力加强和提高教师家庭美德修养,必须在教师中持续开展建文明家庭、树社会新风的活动,抓好教师住宅文明小区建设,促进教师家庭美德修养上新的台阶,使教师家庭成为人人称羡的温馨的港湾和社会邻里效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