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师德修养
44876000000022

第22章 团结协作关心集体(3)

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矛盾虽然不可避免,但不能习以为常,任其发展。因为教师集体中所产生的人际矛盾,不仅仅是教师间关系好不好的问题,而且是涉及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问题,甚至决定教育的成败。实践证明,教师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一个人如果身处在相互关心爱护,关系密切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一定心情舒畅,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心境轻松平稳,态度乐观,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戴尔·卡耐基在《成功之路》一书中有一个公式: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这个公式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人们共同协作。现在许多社会工作任务,越来越不能再靠个人单枪匹马来完成,要通过众多人的共同协作来完成。例如,通过合作研究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比率不断增加。据统计,1901-1925年为41%,1926-1950为65%,1951-1972年为79%。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学校集体的凝聚力,使人生活工作愉快,干劲倍增,提高工作效率。人际关系中,如出现人与人之间猜忌、摩擦、冲突,冷嘲热讽,甚至公开指责,互相拆台等恶劣的人际关系,人们将心理不安,情绪紧张。其结果,或者是关系疏远,组织涣散;或者各不相让,互相决裂;或者彼此敌视,互相攻击。小则不利于身心健康,大则不利于育人。

调节好人际关系,从教师来说,要加强自身的人际修养,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做改善人际关系的模范。在实践中,一切言行要有利于增进团结协作,有利于教书育人。与同事相处,要真心相交,真情相待,在平常时相敬,在困难时相帮。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妄议他人是非短长,善以他人之长补己所短,不以己长非人所短。善于心理沟通,勇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坦诚持重,平等待人……总之,良好的修养和良好的品德,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根本,也是实现团结协作有效育人的根本。

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

一、谦虚谨慎相互尊重

二、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一、谦虚谨慎相互尊重

谦虚谨慎、相互尊重是团结协作的基础和出发点。谦虚是教师的美德。所谓谦虚就是虚心,不自满,虚心接受正确的批评。教师为人师表,要养成谦虚的品格,虚心向别人学习。特别是在取得成就时,不能自满,不能孤芳自赏,目中无人,甚至尾巴翘到天上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样才能增进教师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否则,既不能很好与别人协作,也不会赢得别人的真诚合作,不利于搞好育人工作。

作为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必须懂得尊重别人,特别是对同行的尊重,要在教师之间形成“同行相尊”的风气。这对于形成团结协作的教师群体是至关重要的。相互尊重包括自尊和尊人。尊重人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尊重是人类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感情。只有尊重别人、尊重同行,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教师要做到真正尊重他人必须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对老教师,要看到他们经验丰富;对新教师,要看到他们思想活跃,锐气十足。如果大家都这样,那么相互尊重就能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

尊重别人,要注意维护教师群体的威信,教师的个人威信是从事教育劳动所不可缺少的。教师之间倡导谦虚谨慎,互相尊重,克服以邻为壑,更不能互相嫉妒,互相拆台,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不同学科的教师,尤其是教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科的教师,更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门学科,都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各学科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每个教师都不应该为了使学生重视自己的学科,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为了突出自己而有意无意地贬低其他学科的重要性。否则会引起其他学科教师的反感和不满,造成同事间的隔阂和矛盾。各门学科有各自的科学体系和内容,也都有各自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通过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不要在学生面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事实上,教师维护他人的威信,无形中会提高自己的威信。

总之,在教师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彼此信任、共同育人的教育合力,增强育人效果。

二、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是“团结协作”这一总要求的中心一环。

首先,它要求教师在谦虚谨慎的前提下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一般来说,老年教师教龄较长,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知识比较渊博,教学方法比较纯熟。青年教师思想敏锐,富有朝气,较少保守思想,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经验等等方面较欠缺,因此,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拜他们为师,遇到教学中的疑难总是要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吸收他们的教学经验。老教师要热情关怀青年教师的成长,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以诲人不倦的精神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他们。同时,老教师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注意学习青年教师的长处。

其次,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互相帮助。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依照分工,优质高效地去完成,以便为他人的工作创造条件;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也要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地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扮演通天晓的角色,如在教学中遇到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或学生问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而自己不甚了解时,应虚心向其他学科教师学习。

第三,做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克服“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的错误观念。这些观念是历史上出现的一种不良现象,是指知识分子之间相互看不起,彼此不尊重。这种不良观念至今在教师之间还有所表现,对团结协作共同育人风气的形成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它会导致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冷淡、封闭,甚至对垒,影响团结。当代教师不应再犯这些错误。

三、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是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做到:

第一,校荣我荣,爱校护校,把个人和集体融合在一起。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教师劳动的实质是一种集体活动。办好一所学校,培养一个学生,是教师集体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二,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利益。良好的教师集体,会使教师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保证学校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保证。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集体的支援和激励。没有教师集体,就没有个人的教育成功。良好的教师集体是每个教师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第三,教师要维护集体的荣誉。荣誉是一定社会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只有忠实地履行自己对社会的义务,才能获得真正的荣誉。关心学校和集体的荣誉,实际上就是关心社会对自己学校和集体工作的评价,也是关心自己学校对教育事业和社会建设的贡献。集体荣誉是推动教师履行道德义务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要让每个教师都为自己是这个光荣集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维护集体的荣誉、珍惜集体的荣誉,并用自己的实际行为,为集体创造荣誉。

第四,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对待集体中的矛盾。教师集体的团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每个教师都应为维护集体的团结贡献力量。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互相谅解,消除误会和隔阂;教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信息,包括知识信息,教育信息,学生信息等,以形成统一的认识,达到团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