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社会环境与自我保护(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44865700000009

第9章 莫让黄色染纯情(1)

——精神污染与青少年身心呵护

不知从何时起,一股黄色的迷雾已充斥中国的各个角落,它更像一场瘟疫,使许多人虽生犹死。

然而更难于幸免的,却是一群不谙世事,心地单纯,富有浪漫理想的少男少女们。他们不断被这种恶劣的环境腐蚀着吞蚀着,而又由于他们自身的小环境出了问题,结果不是使他们精神堕落,就是一个个被推进了在劫难逃的深渊。然而良知在告诉人们: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接班人,如果他们出了问题,那么,这国家,这民族……所以,救救孩子们,救救我们的明天,这是时代的一声呐喊。

不可忽视的环境影响

一本哲学书告诉了我们若干年,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内因。但是,在当今对青少年心灵污染的问题上,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倒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大环境的剧变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之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又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处于社会转轨时期的人们在道德水准、法制观念上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

也正是这些变化,使社会出现了从前没有接触过的一些社会性问题。一些家庭的不良环境,造成了子女心理的畸变,以致诱发犯罪。家庭生活中有下列情况,往往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一是父母一方死亡,或父母离异,子女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严格教育,在被放纵不管的情况下,由沾染恶习到走向违法犯罪。二是父母过分溺爱,一味娇宠,使子女的欲望不断升级,一旦满足不了,便以非法手段获取,走上犯罪道路。三是父母对待子女粗暴,方式简单,望子成龙心切。置子女的感情于不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子女稍有过错,拳脚相加,甚至撵出家门,使其流浪社会,结识有恶行的人,也开始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四是父母忙于工作或经商,放弃对子女的管理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不能明辨是非。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检点,不规范,不能为子女做出好的表率,从而影响到子女。家庭教育的缺陷,使少年儿童在社会化进程早期就存在了偏离社会规范的基础。青少年在这种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再加上接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其人格很快就发生畸变,因而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抑制不住冲动而实施犯罪行为。

学校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理想、法制教育十分薄弱。虽然目前也有这些方面的课程,但在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其收效甚微。从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情况分析,这些人中的80%以上在小学到初一年级时是学校里“双差生”,学校和教师对这些学生基本上持歧视态度,导致学生的自暴自弃。由于教育界当前的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缺陷,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中,也有一些人自恃高人一等,处处颐指气使,个人私欲、名利欲和表现欲恶性膨胀,得不到满足便不惜采用各种手段甚至包括违法犯罪手段加以满足。可以说,在校生中的犯罪率上升,就是学校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割裂,使青少年染上恶习而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种种影响,若从方式和手段来看,大众传播媒介恐怕是独领风骚的了。而其他的方式和手段,诸如思想政治工作、老师的训导、父母的劝戒等等之类,是难以同大众传媒相抗衡的。无论是信息量,还是吸引力;无论是影响的深度还是广度,以及所涵盖的内容的多方面性、多层次性,甚至从教学艺术要求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来衡量,大众传播媒介的优势都可以说是遥遥领先的。

电视、电台、报纸三大媒介又是其中的主力军。如今的电视台,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都有。甚至有的乡镇也有自办的插转台,乡镇的大小事情都作为本地新闻,跟在《新闻联播》之后播出。各地的有线电视,更是日以继夜地转播香港的电视节目或港台录像片,间或插进自己的广告。打开电视机,从专栏到广告,从电视剧到综艺节目,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许多中小学生,特别是在节假日,长时间“泡”在电视里,乐此不疲。与电视相似的遍布城乡的录像室,特别以各类“少儿不宜”的片子吸引人。但身着学生服的少年儿童常常出入,并不见有人阻拦。少儿不宜变成了“掏钱就宜”。在双休日下午和晚上,某些城市一些中低档的录像厅成了不少在校中学生光顾的场所,而所放映的录像片绝大多数是宣扬暴力和男女私情的内容。在星期日深夜,有些中学生还在观看不健康的片子,根本不考虑第二天就要参加的紧张学习。某些城市不少出租图书的小书店也成了许多中学生热衷的去处。这些租书点一到双休日、生意特别兴隆,来租书的顾客许多是中学生,但架上的可租之书几乎全是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真正能使中学生开阔知识面、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很少。

无线电台的节目,则更是不受限制,无孔不入。一般的中波、短波、调频三功能收音机,可以任意收听国际国内的电台节目。而收音机或收录机,在中学生手中已是同钢笔一般属于文具用品了。

某市经济广播有个收听率很高的节目《今夜不设防》,解决热心听众难以启齿的私事隐衷。前来咨询的除了成年人,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节目临近午夜播出,但一些学生却以惊人的毅力耐心相候,甚至把电话打进直播室。他们询问的多是关于性文化的话题。电台考虑到舆论导向和社会影响,婉言劝阻,但每月电台还是接收到不少学生的咨询信或冒充成人打来的电话。

在市场上,报纸、刊物及各类印刷品更是多如牛毛。其中对学生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各种下流、低级的非法出版物和黄色书籍。在大街小巷各类书报摊档,甚至一些正式的书店,都常常能发现各种充满着暴力、色情、荒诞、迷信、教唆犯罪及各种观念误导的东西,这些均属于打非扫黄之列。

二、泛滥的黄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污泥也乘隙而入,与国内的各种丑恶现象相汇合。这首先表现在黄色文化的流入和泛滥上。

我们说,文化既是宣传品,又是商品,因此,以牟利为目的之一的商品文化便能够客观存在,黄色文化自然也就有存在的土壤和条件,且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生产现象,无孔不入地流向四面八方,腐蚀人们的思想,成为诱发卖淫嫖娼活动的媒介。

据有关调查表明,卖淫嫖娼中有46%的人员是直接受黄色文化的毒害所致。尽管国家对黄色刊物、淫秽物品不间断地进行查封、收缴,且开展了若干次专项斗争,但仍有大量的淫秽物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在群众中暗地里传播,大量的黄色出版物充斥街头,大有屡禁不止之势。

改革开放的实践,还使现代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冲击着本土文化,引起了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产生了良莠互现的结果,其中以在性观念的变化上表现最为突出。性本是人的自然本能,要正确引导,才可能健康发展,封锁政策只能是抽刀断水。

我国几千年来恰恰是性封闭和性禁锢,从反面强化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性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使得一些人缺乏起码的性道德和性知识,对性诱惑的抵制能力减弱。当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浸入后,许多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性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些人不再有“万恶首为淫”的观念,反而形成了“笑贫不笑娼”的意识,不愿在性问题上受任何约束,向往性自由的生活。这种畸形的性观念被一部分法盲或文化素质低、精神极端空虚的青年男女所崇拜并付诸实践,从而使卖淫嫖娼活动肆无忌惮。可以从侧面映证这一现实的事实是,近年来,人们对早婚、婚外性行为、未婚先孕等越来越多的情况不再大惊小怪,而是采取了从未有过的宽容态度。

黄色淫秽物对青少年的危害

一、黄色淫秽物让青少年自毁

在汽车站买的盗版淫秽书刊和光碟使得一个17岁的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下降、花钱如流水、嫖娼、染上性病……残酷的现实使得少年的父亲伤心不已,他同时向徐荣凯省长和章振国市长写了饱含心痛和愤怒的请求信:请求有关部门铲除这一丑恶社会现象。

向徐省长和章市长发出请求信的是昆明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他目前正在读高二的17岁独生子曾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是班上的班干部,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近一年来,他的学习成绩却急剧下降、用钱也特别凶。细心的父亲经过观察发现,儿子常等父母睡后起床偷看黄色录像、书柜里也藏着淫秽书刊。其原因是去年底儿子在新南站等车时,有一个卖书人极力向他推销淫秽书刊和光碟,于是儿子买了十盘光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出外嫖娼,最后患上了性病。这位品学兼优的高二学生因沉迷淫秽物走向堕落。还青少年一片洁净的天空,人人有责,从我做起。淫秽物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非常大的危害,许多不谙时事的青少年抵制不了其中的诱惑而迷失自己。黄贩子的非法兜售,他人的诱惑等都是其中的原因。一定要打击这种人,遇到黄贩子,立马上报公安机关或打电话报警,让他们绳之以法,受到相应的惩罚。

二、黄色淫秽物诱导青少年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