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第一政绩
44854700000042

第42章 权衡利弊

从现场回来,马跃进把吴中友叫到自己办公室,他想听听吴中友的意见。因为市四套班子中除书记兼人大主任的郝为民在中央党校学习外,吴中友事实上是白水三巨头之一,遇事当然要听听他的意见。马跃进气得像头红眼斗牛,呼呼喘粗气。他把今天的事情给吴中友通报了一下,又长叹一声,说:“唉,吴主席,你是我老大哥,帮我一把吧。我想派公安进驻,查办殴打丁小卫的凶手,怎样?”“不妥,”吴中友直摆手,“此时下手,他们一定有防备,不如等等再说。”“但不惩治几个,他们再闹起来怎么办?”马跃进力主公安进驻。吴中友却认为千万使不得,理由有三:一是那样会激化干群矛盾,弄不好引起更大规模的越级上访;二是不利于下一步工作;三是法不责众,上千号人,大海捞针,你能查到是谁打了丁小卫?“那丁小卫不能白白挨打呀?”马跃进知道吴中友比他更爱护丁小卫,把话说得声情并茂。吴中友居然说:“他自己扛着吧,谁叫他当那个管委会主任的。”吴中友似乎毫不心疼。“那么,大道汽车工业城是停还是不停?”马跃进放下为丁小卫出气的打算后,继续请教吴中友。这是一个烫手山芋。吴中友深知马跃进眼下的难处,不停,在老百姓面前的承诺放屁一样,失信于民;停,在上级面前的表态一纸空文。作为自认为职业政治家的吴中友此时设身处地为马跃进着想,他这样表述自己的观点:“你要是对下负责,就停,官不扰民,相安无事,平平安安,你做你的太平官,不过对你的政治前途不利。你要是对上负责,就不能停,停了上级会查你欺骗组织,阳奉阴违,政治上无作为。”马跃进频频点头,但他还是不明白吴中友是什么态度,继续问:“你的看法呢?”“我要是处在你的位置,我就不停。”“那如何向老百姓解释呢?”吴中友笑笑说:“你怕出尔反尔?搞政治的哪有说话算话的,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承诺。

这个你比我更清楚。”马跃进用一阵哈哈大笑感谢吴中友对自己决策的支持和点拨,他情不自禁站起来上去握住吴中友的手,一方面表示感激,另一方面也是下逐客令,说:“有你老哥的支持,我就放心大胆地干。”送走吴中友,机要员送来一份省领导批示。马跃进一看就火上脑门,抓起电话打给左逢源,命令他:“过来!”左逢源跑进马跃进办公室,一脸严阵以待的样子。“这是谁叫报上去的?!”马跃进咆哮着,重重地摔了机要员送来的文件夹。左逢源拾起文件,看一眼来文,是市委办的信息直报,一名分管政法的地级市委副书记在上面有一段龙飞凤舞的批示。左逢源没有回答马跃进的问话,恭恭敬敬把文件夹顺着马跃进看的方向放到他桌子上,自己退到一边站着。按照省里和市里规定,事关社会稳定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必须在六小时内上报,但是,马跃进主持工作以来,就这个问题三令五申,不准上报,谁报谁负责,确有必要上报必须经他本人亲自签发。然而,今天大规模农民闹事的信息居然人不知鬼不觉地捅了上去,而且引起了地级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马跃进没有理由不歇斯底里,不可能不大发雷霆。出了这种事情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信息工作人员急功近利抢报上去,要么有人暗中操纵,火上浇油,把水搅浑,浑水摸鱼。看来,前者已不可能,因为马跃进已经为此惩罚过一个信息工作人员,把那名没有政治头脑的小青年赶出办公室。前车之鉴,谁敢重蹈覆辙?那么,肯定背后有人借刀杀人。是谁?马跃进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他对上报的内容已经不感兴趣,单刀直入地要揪出背后那双黑手,口头交待左逢源:“查一查,谁叫报的?”左逢源非常理智冷静地回答:“是我同意上报的。我负领导责任。请马市长处理我吧。”马跃进直直看着左逢源好一会儿,嘴角扯出一丝笑容说:“只要不是别有用心,失误总是难免的,今后在政治上要靠得住,可别东倒西歪的。好了,到此为止,下不为例。”左逢源没想到马跃进这次这么大度,联想起别人对马跃进的评价和议论,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为所欲为,但在他看来,有时在是非曲直面前,还是很通人情世故,从谏如流的嘛。

马跃进边看文件边漫不经心问:“最近郝书记有什么指示呀?”左逢源敏感地意识到这是马跃进探听他与郝为民的关系,他回答:“自从到北京就没联系了,他有指示会先对你说的,我哪知道。”“郝书记是个政治家的料子,他的处世哲学很值得我们学习,你要多向他汇报,有空打电话代我向他问好,有机会到北京一定去看他。”左逢源笑笑说:“我只向你汇报工作,郝书记那儿管不了这么多。”“好。”有马跃进的既往不咎,左逢源心存感激。他一直对大道汽车工业城保留着自己的看法,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他对那次南下招商会上关明雷的印象越来越怀疑,特别是对项目的可信度更不相信。八亿美元是七十多亿人民币呀,关明雷能有那么多钱?即使他有那么多钱,投到哪儿不好,上海、北京、深圳、南京,哪儿不比白水市好,非得投到穷乡僻壤的白水来?既没有便利的交通,又没有关联的配套产业,既没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又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摆一摆,哪一条都摆不上桌面,怎么关明雷就能情有独钟地看上白水了呢?真是白日见鬼的事了。左逢源一直首鼠两端的是,说出丁小卫深夜去抓两条腿人是受了他的启发,那不等于与丁小卫串通一气欺骗组织?不说出来,岂不是对组织的更大欺骗?为了对组织负责,更为马市长着想,当然,也不排除对丁小卫在马跃进心目中的地位的动摇,左逢源想向马跃进汇报一下自己的实际想法。好在马跃进在城郊群众面前宣布过,大道汽车工业城停建。但左逢源心想,马跃进的话未必当真,说不定是糊弄老百姓的临时托辞。况且,丁小卫如今已经是大道汽车工业城管委会的主任了,要是停建,他那个主任岂不是徒有虚名,孤家寡人了吗?

因此,丁小卫肯定坚决反对停建大道工业城。但马跃进一直没给他这样的机会。当晚,马跃进要求左逢源跟着吴中友去陪关明雷喝酒,而且要陪好玩好,马跃进本人接待地级市里一个局长,估计没法再去陪关明雷,请左逢源向关老板说声对不起。晚宴上,吴中友主陪,左逢源副主陪。吴中友当然嘻嘻哈哈,反把气氛搅和得热热闹闹,左逢源则始终作壁上观,时不时不阴不阳地说上几句一语双关的话,当然,对关明雷一点震荡没有,白白煞费苦心。喝完酒,吴中友带关明雷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找个新鲜好玩的地方去潇洒了,左逢源借口有个会议材料要看,脱身又到班上。左逢源打开电脑上网看看新闻。在办公室工作十多年了,左逢源一天也没忘掉关心国家大事,与时俱进地保持着吃透下情,了解上情,几乎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过去看报纸,现在报纸看得少了,有空就上网,偶尔写写微博,抒发一下个人情感。网上新闻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但左逢源只找国际国内新闻看,至于那些社会和娱乐新闻,他不屑一顾。

这天晚上,胃里有点酒,头脑却格外清醒,思绪纷飞,浮想联翩。因为大道汽车工业城项目,丁小卫政治前景蒸蒸日上,他只能釜底抽薪,不能为他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心有所想,眼睛看到的就没法进入心里,因此看的新闻一条也没记住。他想方设法让大道汽车工业城偃旗息鼓,思前想后,郝为民远水不解近渴,只能靠马跃进。左逢源想向马跃进进言,揭开大道汽车工业城这场骗局。证据在哪?难道只凭主观臆断?当然要找到证据。左逢源学会在网上搜索资料,寻找证据。还是在当秘书时经常为棘手的材料抓耳挠腮,特别是领导别出心裁要开的会议,上面没材料可套,那就更憋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后来到省里开会,发现那里的大秘们对弄材料毫不畏惧,三下五除二,材料出手。讨教秘诀,人家毫无保留,说材料全在网上呢。搜索一下,要什么有什么。回来一试,果不其然,打上一两个中心词,关于那一方面的材料滔滔洪水似的涌来,下载下来,剪剪贴贴,果真省时省力。再遇上什么材料,再也不那么手忙脚乱,坐立不安了。当然,想找谁,在网上来个人肉搜索,只要有点名头的,准能搜出来。如今,这一方法在秘书界广为运用。

网络真够神奇的,什么都有。面对神奇的网络,左逢源想到搜索一下关明雷。关明雷,他在一家最大的搜索网站上打上两个字,一按回车,电脑显示器上立即有了与关明雷有关的信息。左逢源一阵失望。本来他以为关明雷这个古怪的名字不可能搜到的,但居然真的搜到了。那么,这就说明关明雷确有其人。但是且慢,他盯着电脑屏幕仔细在看。关明雷名下内容不是很多,只有几十个。左逢源又一阵高兴,他希望从中找出一个在白水投资的关明雷。他一条一条点击,一条一条浏览,一个杀人犯关明雷被绳之以法了,不可能投资;一个是被资助的失学儿童关明雷,不可能投资;一个是某部通讯员笔名关明雷,不可能投资。有两条是可能眼下在白水的关明雷,可那是本市报纸发的两篇报道。左逢源很失望,没能把关明雷的身份弄清楚。

然而,转念一想,他又欣喜若狂了。对呀,关明雷要是真正的大老板,到内地来投资,网上会没有报道?他要真的是大公司的老板,他的公司会没有网站?啊,关明雷是个无名小卒。多么荒唐,多么可笑,抓住一个异地人就当大老板奉为上宾,以此类推,岂不遍地客商,正如一地鸡毛?关明雷什么也不是,这是最有力的一条证据,他要向马跃进报告。很多时候,思维方式决定着人的命运。左逢源发现新内地一般发现了关明雷是一个连网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小人物,他以为足以说明关明雷无力投资。可是,他错了,在他激动得一夜耿耿难眠,第二天上班就向马跃进报告这一惊天发现时,结果遭到马跃进的嘲笑和奚落。马跃进手指他的脑门说:“你脑子有病吧,网上没名就不是大老板了?你算是白水的名人了吧,你上网搜索一下,看看有没有你?”左逢源搜过,网上的确没有关于他的信息。但是:“真的,马市长,我搜索一下你看看。”左逢源还不识相,站着弯腰在马跃进桌上的电脑调出那家最有名的搜索网站,打上关明雷两字,按了回车,结果和他看到的一样。但马跃进并没心思看那些无聊的消息,只是说:“你再搜索左逢源。”左逢源无可奈何,打了自己的名字搜索。电脑像一个反应迟钝的老人对一个十分陌生的人进行回忆,眨巴眨巴一会儿,跳出来一行字:没有找到与你要求相匹配的信息。左逢源头上急出汗来,怎么会没有左逢源的名字呢?难道泱泱中国没第二个叫左逢源的吗?“有没有你呀?”马跃进明知故问。“没有。”左逢源像犯错的中学生一样理屈词穷。

“网络不是包罗万象的,”马跃进循循善诱说,“相信网络,不相信人,是你们这些长期坐办公室人的通病。左主任,要求个人进步是好事,但是,不要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更不能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呀。”左逢源脸上红一阵青一阵,急忙解释说:“我是对组织负责,才,才,才——”变得结结巴巴说不出来了,让人踩着尾巴似的。马跃进打断他的话说:“我明白,对组织的决定一时理解不了,要在执行中理解,可不能有什么三心二意,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不过,兼听则明,我倒想听听不同的声音。

你说说看,你怎么看大道汽车工业城项目的?”机会来了,左逢源想了想,很策略地说:“项目的确是个好项目,只是大得让人害怕。我记得你在南下招商时对丁小卫说,越大越假,千真万确。大道汽车工业城,我不想说它,事在人为,只要有条件,大道汽车工业城不是不能建成。我只想说关明雷这个人。从到白水这些天来看,这人来历不明,言行不一。你看,他说只给我们一天考察时间,结果十五六天过去了,再也不提西部某省王市长邀请他的事。我担心,我们要的是他投资的结果,他要的是在过程中享受。”马跃进很认真地在听左逢源的分析,有些细节是他没注意到的,比如关明雷说过的只有两天时间的话,西部某省王市长邀请他的话,经左逢源一提醒,马跃进想起来了,虽不觉得关明雷破绽百出,疑窦丛生,但也的确觉得左逢源分析得不无道理。可能是马跃进神情太专注,竟吓得左逢源不敢说了。他及时鼓励左逢源:“继续说下去。”“没有了。”“这么说,你认为停建大道汽车工业城是明智之举,否则就可能走进别人的骗局?”“我敢说这可能是一场骗局,停建非常及时。马市长,如果关明雷他有能力投资,他会在白水呆这么长时间,如果他没能力投资,仅仅靠我们白水一厢情愿,造成的损失就大了。劳民伤财,寒了民心,丢了宗旨,坏了你的政声。”“你反对大道汽车工业城继续下去喽?”马跃进迫不及待问。“我反对。不光我反对,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反对的。”“有意见可以保留,好了,不要再争论了,你准备一下,我马上去看丁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