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建立在现代教学论基础上的教研活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基于课堂,研究教学,遴选课题,策划活动,反思提高。改进学校教研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方法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开展学校教研活动的目的之一。
1.教研活动的现代意蕴
教研活动的含义包含着下面几层意思:
(1)教研活动普遍存在于教学工作中
为了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少花费时间,少付出精力,却要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这就势必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总是不停地思考、分析、改进,这里边就有研究的成分。广义地说,教研活动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追寻的教学现象,潜在于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和任意时空里,与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相伴随。
(2)教研活动有比较强的探索性
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一个问题,按照各种假设的方案,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积极尝试,以便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活动。为此,它得克服思维定式,杜绝先入之见,摒弃牢固程序,突破原有框架。由于这种探索性的活动有较强的目的性,所以它要求我们不是做好了再想,而是想好了再做。
教研活动的有效探索,其目的是为了向人们提供最佳教学方案的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高质量、高效益地落实教育教学的任务,达成目标。这就要求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要着眼于探索新方法、新方案,而且要着眼于探索问题解决的效果,集中表现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研活动要揭示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反映着课堂教学过程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时间维度上,由于它揭示的是事物的稳定联系,来源于对以前教学活动的认识和概括,对现实教学活动的现象能够解释,对今后的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能够做出预期,表现出规律的延续性。在空间维度上,它在此地区的学校运用,出现某一规律性的现象特征,而在彼地区的学校运用,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依然具有类似规律性的现象特征,表现出普适性。教学规律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和在空间上的普适性,就构成了教学规律的可重复性。
人们只能发现、认识和遵循教学规律,而不能随意违背教学规律,这就是规律的客观性。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在教学活动中的“少慢差费”、辛勤地教育学生而结果却“事与愿违”,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学规律。
课堂教学研究是为了寻求课堂教学中各种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4)教研活动要对已有认识规律不断进行检验
教学研究并不应该在已经取得的教育认识面前止步不前,也不应该被某一时空条件下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所陶醉其中。
从这一意义上说,任何被实践证明有用、被教学研究概括出来形成的教学规律,都只能是一种“假说”,它必须检验这些教学规律能否应用于解决新的问题,是否能够“移步换景”,对彼时、彼地学校和教师的教学依然具有概括、指导作用,探索这些规律如何才能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时得以综合运用,以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因此,教学研究是一种不断进行检验的认识活动,不可能将揭示出来的规律当作“绝对真理”来认识,通过不断的“检验”而走向完善,成为揭示、展开新的教学活动的引发点。
(5)教研活动是在某一背景下的连续展开
这里的“连续展开”包括三层意思:
一是基于活动展开的连续性,从最初的困惑、问题产生、课题研究、最后结论(成果)形成等,都是一环套一环地连续进行,一般情况下不应该中断。
二是基于时间-效益的连续性研究,既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就需要全神贯注,集中时间和精力,专心致志地思考一个教学细节问题、一类教学现象,进入“久思不得其解”的境地,从而捕捉“一闪即逝”的思维灵感,形成独到的感悟或顿悟,如此,才可能获得比较高的科研效率。
三是群体劳动的连续性。教学研究往往是一代接一代进行的,都是以前人的成果为起点,将他们探索过但没有完成的事业继续下去,构成一个连续展开的活动链。这说明,只有那些经过长期训练和刻苦学习,系统地继承了前人已有经验和成果(科学思想、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经验事实材料)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教学研究的新认识、新发现。
2.基本属性
(1)针对性
有最初的认识困惑,遇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这即是教研活动得以成立的原始基础。问题的提出,必然要求针对学校、教师自身的工作,有的放矢。
这一属性表明了教研活动和课题选题首先要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的立场,一切活动的开展都应该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即学生素质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实现过程中,必然会引起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身发展,也必将带来学校的发展。
要克服那种单纯追求“时髦”、“时尚”的教研活动倾向,事实上,“追风赶浪”式的活动、选题、立项,都不可能成就人的发展,也不能实现人的本质需要。在研究中,过多的机会主义色彩和行为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必将后患很多。需要学校领导、教师沉静下来,针对本校教师自身的实际问题,不偏离教育教学现实,力求做到远近兼顾,时代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尽可能研究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学校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可行性
可行性,是强调教研活动、选题、立项都必须建立在事实根据或理论根据的基础上,如此,才具有很好的操作性,也才能够取得效果。
概括地说,理论研究课题要有事实依据,应用研究课题要有理论依据,这是对可行性的直接理解。选题时遵循可行性,使选题方向正确,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操作,能够顺利进行,这就保证了教研活动能够取得效果。所谓“可行”,主要反映在活动、选题、立项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要切合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主、客观条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可行性不仅仅是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现实的可以操作实施,还要进一步考虑到条件变化、新的环境下的研究状况,在制订规划时要考虑活动与目标所能达到的限度,要留有余地。
(3)创造性
创造性是教研活动开展的一个基本属性,是教学研究的灵魂,教研活动、选题、立项都需要遵循这一属性。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与课题,是前人没有提出来的,或是前人已经提出来、并有所工作,但却没有解决以及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创造性的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所取得的认识成果和经验成果,在理论研究中表现为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在应用研究中表现为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新教材、新的教育评价技术等。
重复原有理论,沿用固有方法途径的教研活动、课题,没有多少价值,不具有创造性。事实上,就是对于应用研究类型的课题,在运用他人的方法模式中必然会遇到新问题,有不同于他人实践的条件和新环境,这就势必要进行变革他人的方法模式,形成适合于自己教育教学特点的认识和方法,这里边就有创造、有出新的成分。
所以,创造性原则体现了教学研究的价值,即能够保证预期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的成果,就需要教师、校长有自己的创见,产生自己的东西,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3.组织管理
附:西昌市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工作管理办法
西昌市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和管理,根据凉山州教科所对教研、科研的文件精神,结合西昌市教育教学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提供给各学校参照执行。
一、地位和作用
学科教研组是在学校教导处(教务处)、科研处(教科室)的协调管理下,学科教师集体进行教学业务学习与研究的组织,是现阶段学校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的基本单位。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学生、分析教材、钻研教法、运用教学规律探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对学校本学科的教学日常工作落实管理措施。学科教研组的健全程度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学校年级组、年级备课组与教研组构成交叉、平行的关系。
二、组织机构
1.教研组的设置要便于开展教学研究和进行教学业务的组织管理。一般的,各学校都必须分科设置教研组。部分学校可以根据各学科情况,设置联合教研组。教师人数较多的学科,可在教研组内设立初、高中教研组或分年级的年级备课组。
2.每个教研组应设组长1人,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组织者。其主要职责是:指导教师钻研教学业务和进行教学研究;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制订学科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本组教学研究活动及学科课外活动;协助学校检查和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工作内容
1.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年级的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制订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分析教学对象和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认真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2.组织备课。教师在个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讨论,教学设计应每周进行。
3.教研活动。组织本学科的听课、上课、批阅作业等活动;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与学科有关的课外活动。
4.命题阅卷。研究和确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命题原则,按要求做好有关考试的命题组织和阅卷,进行试卷命题的质量分析工作。
5.校本教研。落实教研组、年级组以及教师个人学期或学年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开展相互听课和教学观摩活动,总结、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加强基础文化知识教学,正确处理教学中发展能力和培养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关系。
6.进修提高。根据本组教师实际情况,制订教师进修的规划和措施,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知识、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关心培养青年教师,帮助教学有困难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7.信息技术。制作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积极使用电教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理科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指导实验室提高管理水平。
8.资料积累。做好资料积累工作。教研组应积累的资料包括: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及工作小结,各年级试题及质量分析资料,研究课教案及记录,各级教研机构下发的有关教学指导和教学要求的资料等。
四、考核管理
1.学校应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每个教研组必须有一位领导同志经常深入指导工作,参与教研活动,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2.学校每学年(期)都应对教研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考核评估的标准,可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内容,结合学校实际,自行制定。
3.学校应明确教研组长职责,支持教研组长的工作,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有关学科教学的重大决策应听取教研组长的意见。
4.学校应重视对教研组长的培养,不断提高教研组长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5.年级教育组(年级组)是一种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和开展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对发挥全年级各科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教育集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科教研组与年级教育组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好各自的功能。
二、从问题引出课题
在众多的课题中,并不是每个课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也不是所有课题我们都能研究得了的。我们必须对课题进行选择。被选中的课题称为选题。
应当研究什么课题,不应当研究什么课题,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但是都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我们必须依据这些基本原则,对待定的课题进行比较、分析和筛选,通过综合考虑,择优选取。
1.源于教学问题
(1)提出问题
确定选题,先要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想象力,而且这种活动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些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想搞教育科学研究,也常常为提不出问题而苦恼,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习惯成自然,使这些老师对身边的问题熟视无睹。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入暴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二是忙于教育工作,缺少理论学习,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发现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广大教师抽出宝贵的时间去钻研教育理论。这样,我们的面前就会展现出一个新天地。
当我们既学习了教育理论又深入了解课堂教学实际以后,只要敞开思想,就有可能产生新知与旧知的矛盾,这就有了问题。怎样敞开思想呢?一要排除思维定式的障碍,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二是消除从众心理的影响,从人云亦云中摆脱出来;三要破除对权威的迷信,敢于对他们的论断进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