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走向人本主义教育的学校管理
44848400000033

第33章 基于人本主义的教育评价(4)

——在具体实施上,尝试进行了小学考试取消百分数,实行等级制的探索,把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结合起来,部分学科还试行实验技能考查,加入口试、面试等超越简单的纸笔考试的改革措施等。

2.问题表现

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于促进学校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探索是实验性的,还没有获得一个稳定的、长效的运行机制,并且,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并没有对当前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评价目的: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由此可见,现阶段学生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对进一步深入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谐调性。因此,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探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学校管理的评价方式,依然是今天的教育所必须直面的问题。

3.人本倾向

在操作层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价值判断

以人为本的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出的价值性判断,是一种深层次的认识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原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在正确的课程观、质量观、学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

(2)过程性

评价体系的建立要探索适合学习活动和学习者本身的评价活动,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学中评、评中学,做中评、评中做,使学、做、评一体化,使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相互交融,从而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更有效地对学生的发展予以激励和导向。

(3)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二要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

三要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要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五要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将质性评价方法与量化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反思记录、情景测量、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要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七要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让终结性的评价结果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的发展进程中。

4.评价改革的探索

(1)对考试的认识

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改变纸笔测量作为考试的唯一手段的做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减轻学生压力,促进学生发展。

关于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积极、稳重的态度。因此,在初期,适宜于作为专题研究来进行,在研究实验取得进展后,再在更大范围内推开。基于此,在方法和把握属性上,应该有自身的倾向性。

(2)探索的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自然观察法、因素观察法、行为比较法、经验总结法、专题调查法、条件实验法、查新法等。

——查新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占有,了解国内外关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学生评价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条件实验法:可以采用“等组实验”的研究方法,中小学各选择两所学校确定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作用。

(3)探索的属性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运用先进的教育评价理论和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工具的设计和评价实验的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遵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论规律。

——科学性:在工作中,要坚持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要采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验的开展要符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规律。

——创新性: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这是一项创新性、研究性的工作,要在先进正确理论指导下,解放思想,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大胆实践,取得创新。

——可操作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应用性的实践探索,可操作性强。要求评价指标的建立和实验的开展便于把握,便于操作。这涉及学校管理,涉及中小学各门学科教学,要求学科教研员、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协调一致,确保评价实验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