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设良好氛围
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民主的情境、激励的情境、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探究的情境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感受教师的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是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标志。要通过恰当、灵活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单元、课时学习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强化教学的反馈和调控:重视对目标的回应和小结,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
(3)突出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培养思维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
——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要引导学生作探研知识的尝试,在尝试中了解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思维的展开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凡是应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得包办代替。
——教给思维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从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中得出结论,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和批判性)。
(4)坚持启发式教学
课堂教学必须废止注入式,实行启发式。教师循循善诱,相机引导,启迪学生思维,要善于设疑,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可能让学生自求得之。
(5)促进主体参与
——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形式和有效性决定。学生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阅读、讨论、练习、实验、表演等,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一般应不少于课时的1/3,并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
——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全班教学、分组活动和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与之相应的学习活动内容,创造与之相应的学习活动条件,落实分类教学、分层推进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或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目标——活动——发展”,即“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
参与互动的含义
参与互动(the intersected activities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强调教学的双边活动,要求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包括情境诱导、课堂讲授、讲练配合、分组讨论、小节评价等环节。在一级互动指标下面,还有二级互动指标。
参与互动包括两层含义:重视教师的讲;重视学生的练。
——关于教师的讲:课堂讲授可以有许多的类型,例如,通常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有:情境诱导讲解、重点式讲解、对比式讲解、串联式讲解、问题式讲解、层级式讲解、习题式讲解、阅读式讲解、观点式讲解等。其中,情境诱导讲解可以区分为:问题举隅、生活感知、话题设置、故事导入、复习旧知、温故知新、作业评讲等。
——关于学生的练:练的形式提倡:一读、二问、三思、四练。
一读:布置学生读书,包括读公式,读法则,读例题,读图示,读练习;读课文,读课外材料,读自己的提纲笔记。
二问:激疑为先,讨论在后,点拨思路在最后;激疑一定不要忙着解惑,要掌握好时间,把握好学生认知心理矛盾发生变化转折、产生质变的时机。
三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求有足够的思考力度,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的“焦头烂额”、“一筹莫展”、“百思不得其解”,这便是课堂学习思维的最佳境界。
四练:课堂上的作业练习要多,课外的作业布置要少。
(摘自《自主参与教学:目参巩导学阶段总结报告》,西昌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2000年6月)
(6)综合运用方法策略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能力,应坚持多法结合,优化组合。熟悉常用教学媒体的性能,熟练操作常用教学媒体,逐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对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要使用恰当,讲求实效。
(7)规范课堂行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上好课的又一作用因素是:规范教师自己的课堂行为,以教师自己的人格力量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尊重学生人格,以民主、平等的思维看待学生,任何情况下不得羞辱学生,不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板书要工整、规范,科学合理。教态要亲切自然。
3.批阅作业:教学目标的“反馈-矫正”环节
课后的工作,主要是教学评价。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功课辅导等方式,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搞好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和教学小结,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1)认真批改作业,搞好个别辅导
——学生作业情况是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一种反映。作业批改是教与学的双向反馈。教师要按时收作业,及时批改和返还作业,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作业批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作业中反映出的倾向性问题应有记载,并及时讲评。
——个别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教学针对性、实施分类指导的重要方式。个别辅导的要求:
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加深所学内容,发展特长。
辅导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知识方面的疑难,还要指导学习方法。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给予鼓励,使之增强学习信心。
对各类学生的辅导都应主动热情,诲人不倦。
(2)认真进行教学评价,搞好教学小结
——教师应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反馈调控,总结经验。提倡教师写“教学后记”。教师要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及时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得出正确的归因。
——在每一个教学单元或每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应及时总结教学的心得体会,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审视自己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按学校规定写出阶段(或学期)教学小结。
4.教学反思:走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1)反思的阶段
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2)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
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
(3)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发展专业的过程
——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教师要自觉地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如通过写反思日记、自传等方法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等做出评价,界定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了解问题为何事(what)、为何(why)以及如何(how)。并通过集体的讨论,明确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帮助教师善于从无问题处发现问题。
——进行目的与手段分析。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明确通过问题的解决要达到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从已有的知识、其他教师、各种文献中去收集相关的信息,找出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手段,然后对各种能实现目的的手段进行评估,从中择优选取最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充分调动自己各方面的潜能,掌握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行动。选取行动方案后,反思性教学进入实施阶段。要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实施的时候还要不断观察和反思实施效果,并随时对行动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
——总结评估。反思性教学计划实施一个周期或阶段之后,教师要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一个专业判断并得出一个暂时性的结论。其中着重要对反思性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的评估。这次的总结和评估,是前一段行动的终结,也是新一轮反思性教学的前奏。
以上各个步骤的划分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
七、编制目标管理的课堂量表
1.课堂量表的内容
课堂教学实施的内容便是课堂教学量表的基本内容,包括一级指标内容、二级指标内容、三级指标内容等。
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实施来选取量化评价内容,有助于推进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过程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一般的,要求把握好各项内容的权重,设置好权重系数。合理地设置一级指标内容,科学地选取二级指标内容和三级指标内容,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的主题,突出具体问题的针对性。
反映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量表的一级指标内容、二级指标内容、三级指标内容的分布与权重,需要教师在把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体系的前提下,精心设计。
资料:课堂教学目标量表的各级指标内容、分布与权重
——教学目标(10分)。
——教学基本功(15分)。包括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板书表达、活动设计、体态语等。
——教学思想及教学特色(15分):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教学过程设计(20分):①科学地处理教材。②重视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巩固、深化、应用。③教学程序能揭示知识(概念)的本质。④能在适当的认知层次上揭示思维矛盾,恰当处理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及教师的引导作用(15分):①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的发展及发散思维、创造精神、运算和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③能及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信息的输出量,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15分):①能使学生兴趣浓厚,大胆质疑。②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效果(10分):①达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②教学过程和谐。
(摘自《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报告》,西昌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2006年3月)
不难看出,此量化体系的根本变化:倡导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由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结果为中心变为以过程为中心;由以单纯的“知识”为主变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并重。
2.量表的编拟
为方便使用,《课堂教学量表》一般设计为一页。在表格前面,要列出的项目还有:
授课教师姓名;教师的基本业务信息(例如性别、年龄、民族、学历、所学专业、教龄、任职情况等);所在学校;任教学科;讲授标题和内容;授课班级与学生人数;授课时间;得分;评阅者签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