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曹操的故事
44847000000021

第21章 扬州兵倒戈

带着对同盟军的极度失望,曹操带着曹洪和夏侯惇离开了酸枣,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南下扬州招募士兵,以求重振旗鼓,完成讨伐董卓的事业。

此时的曹操,已经在诸侯间名声鹊起,再加上他身边还有曹洪这样的猛将,所以当他到达扬州之后,扬州刺史陈温和丹阳太守周昕给他调拨了一些兵力,再加上曹操自己征兵所得,不久他又有了四千兵士。

有了这四千兵士之后,曹操和堂弟曹洪一商量,既然讨伐董卓的战场主要是在北方,而且自己的老家也在北方,所以还是决定将根据地建立在北方某地比较妥当,而征兵工作的重点也应该放到北方才对。商量好了之后,曹洪先行北上,一边征兵,也算一边给曹操开路。

曹洪走后不久,曹操也带着募集来的四千多兵士开始北上。渐渐地,随着大军越来越靠近北方,军队里大部分扬州士兵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当军队行至今安徽怀远西北一个叫龙亢集的地方时,扬州士兵再也忍受不住北方的恶劣天气和干燥气候了,想到以后要长期在北方作战,他们便有了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为了自己的出路,扬州士兵们悄悄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如果说逃走,那样就是一辈子的逃兵,非常不光彩,唯今之计,只有杀掉主帅曹操,发动兵变,才能得以解脱。

士兵们商量好细节之后,便于当晚放火将营帐烧了,并逼近曹操要索其性命。

曹操在一片嘈杂声中被惊醒了,他的亲信匆忙跑入帐中来报,说那些扬州士兵火烧营帐,集体造反啦!

曹操被吓了一身冷汗,但是他马上冷静下来,粗略估计了一下形势,大约有几百人是沿途招募,和那些扬州兵不是一伙的。于是,曹操让亲信冒死将自己的千里马牵到帐前,而自己则身穿盔甲,手握大刀,走出营帐。

待亲信将战马牵来,扬州兵也突破了曹操的亲兵防线,正朝他攻击而来。

曹操跃上战马,大刀一挥,当即将两个冲在前头的反兵脑袋削了下来,如此阵势,倒让扬州兵一时不敢上前,曹操趁机大声喝道:“我曹孟德自问待你们不薄,你们今晚为何要倒戈相向!”

扬州兵也有头领,这时便和曹操答话道:“我们统统乃扬州人士,家中有老有小,不想跟你去北方打仗,无奈刺史硬将我们调拨给你,如果做逃兵,岂不是给刺史丢脸,所以我们也只好取你项上人头,做一次反兵!”

原来是这么回事,曹操心中略一沉吟,便道:“你们想走,为何不和我明说,我曹孟德难道是那种蛮横不讲理的人吗?”说完,他吩咐亲信从自己帐中拿来一包碎银子,然后举在手上,冲这些个扬州兵说道:“今日我曹孟德广征义士,只为讨伐反贼,保卫汉室江山,但是人各有志,你等不想与我共谋大业,我也绝不勉强。”说完,他将手中的碎银子丢落在地,大声道:“要走的,拿着这里的银子做个路费要留的我曹孟德热情欢迎。”

曹操的举动让扬州兵大为惊奇,当下各自心里做了选择,虽然大部分还是选择要走,但都非常老实没有再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

送走扬州兵之后,曹操无比疲惫地回到营帐之中,亲信还在一旁赞叹:“多亏曹公处事机警,否则扬州兵人多势众,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苦笑了一声,什么话也没说。

第二天一早,清点兵士,居然只剩下了五百余人,曹操无奈地跨上战马,指挥剩余的兵士继续前行。

虽然感觉无奈,但曹操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这件事让他更加坚定了在北方招募将士的想法,于是,他快马加鞭,督促军队加快了往北方开进的速度。

等到天色即将变黑之时,他们已经离开了龙亢集数十里,曹操察看了一下地形,便让士兵们找了块平地安营扎寨。

帐篷扎好后,正准备生火造饭,曹操忽然听到一阵脚步声临近,听这脚步声密集有序,正是一只军队在赶路,而且正朝自己这个方向赶来。

曹操心中奇怪,这会是谁的军队呢?正疑惑间,却已看清了那军队的帅旗,写着大大的一个曹字。

夏侯惇不禁喜出望外:“莫不是曹洪来啦!”

曹操一听,也是喜不自胜,两人赶紧上前迎接,果然是曹洪带着招募到的士兵前来和曹操汇合来了。

三人见面,心中都非常高兴,特别是曹操,昨晚才又经历了一番生死,失去了大部分兵力,今天曹洪就带着自己招募的1000兵士赶来了,曹操的心里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便把昨晚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弟弟。

自从曹洪带兵打仗以来,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想来曹操既不克扣军饷,也不虐待士兵,只为了水土不服这个原由,扬州士兵居然也起兵造反,曹洪实在有些无法理解。不过,他还是宽慰哥哥说道:“此去北上,到了我们自己的家乡,一定会招募到不少赤诚忠胆的兵士。”

就在这时,曹操收到了袁绍的一封信。虽然他已听说各路盟军已在酸奉自行解散,但是袁绍对这个自己亲自任命的“行武奋将军”还念念不忘。

袁绍在信中说,为了彻底地反对董卓老贼,他打算另立刘虞为帝,将董卓和所谓的汉献帝彻底孤立,这样更容易达到消灭董卓的目的。他真诚地邀请曹操一同来和他完成这项大业。

昔日同盟军内,袁绍只顾玩乐,不思讨伐的模样到现在还清晰地映在曹操的脑海里,他是不会再和袁绍这样的人合作了。曹操将这封信拿给曹洪和夏侯惇看。

曹洪看过后说道:“袁绍此人心胸狭窄,不讲信义,如果哥哥你真去参与此事,假若事成,功劳一定早早被他抢了过去;如果事情失败了,那他一定会让哥哥做替罪羔羊。”夏侯惇也是这个意思。曹操淡淡一笑,道:“我曹孟德岂会做这等毫无意义的事情?现在天下都知道有个献帝,大家虽然暗地里你争我夺,但表面上对这个皇帝还是恭恭敬敬,有了这个皇上,至少还能维持表面的平静,如果另立新君,天下就会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那不是我想要看到的。”

于是,曹操立即给袁绍写下一封回信,信中言简意赅地说道:“诸君北面,我自西向。”意思是说,袁绍你如果要立新君,你只管立好了,但是在我心底,始终只会承认现在在长安的那个皇帝。

不仅曹操如此,天下诸侯大多不同意袁绍的意见,加上刘虞他自己也没有答应袁绍的计划,所以袁绍想另立新君的事情刚刚被提起,就完全结束了。

见自己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为求更大的权势,袁绍开始大鱼吃小鱼,将矛头对准了同盟军里的人,尽可能地多收地,多收银子,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

公元191年7月,在袁绍的强势政策下,本身也没有什么才能的韩馥只好将自己的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得到了别人地盘的袁绍,并没有就此罢休,为了以绝后患,不久后他又想尽办法逼迫韩馥自杀了。

韩馥是袁家的老部下,一直对袁家忠心耿耿,当年袁绍被董卓排挤到渤海,韩馥马上帮他招兵买马,让他坐上了盟军首领的位置,但现在袁绍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居然将对自己如此忠心的部下给杀掉了。

曹操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对袁绍失望到了极点,同时,也不把希望放在同盟军上面了。

面对未知的前途,曹操的好友鲍信给了他一些建议:“现在天下这么乱,曹公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保全自身,并且扩张自己的力量,所以在乱世之中找到一个根据地非常重要,曹公现在想的应该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根据地,然后自立门户。”

曹操觉得鲍信说得非常有道理,简直是看穿了自己的心思,所以这之后他对鲍信非常信任。

采取了鲍信“自立门户”的建议,曹操便将目标定在了黄河以南,接下来,他要等一个绝好的机会,在大目标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