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治原则
哮喘临床分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主要辨寒哮、热哮,缓解期主要辨肺虚、脾虚和肾虚。发作时气息短粗,痰黄而黏,口渴欲饮,咳喘痰黄,身热面赤,口干舌红为热痰壅肺之热哮;咳喘时痰涎稀薄,色白起泡沫,且有畏寒肢冷,则为水寒射肺之寒哮。发作时胸满苦闷不安,喘鸣声高,痰质浓稠,口干便秘,则属实证;喘鸣声低息短,动则气乏,身凉易汗,脉弱无力,多属虚证。哮喘反复发作,肺气耗散,故缓解期可见面色淡白无华,气短懒言,声低乏力,四肢不温,反复感冒的肺虚证;若脾虚不运,停湿生痰,则见食少脘痞,咳嗽痰多,面色萎黄之脾虚证;若病久肾虚,摄纳失职,气逆于上,可见动则气喘,形寒怕冷,大便清冷之肾虚证。治疗按发作期、缓解期分别施治。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哮喘属于顽疾,宜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敷贴、西药等均可选择应用。
处方
1寒性哮喘: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液清稀泡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或指纹红。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基本处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炙麻黄5g,桂枝5g,细辛2g,干姜4g,半夏5g,白芥子5g,苏子10g,莱菔子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炙麻黄5g,杏仁10g,石苇10g,僵蚕10g,地龙8g。加水煎服。用于寒性哮喘。
(2)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9g,干姜4g,细辛2g,甘草4g,五味子4g。加水煎服。用于寒性哮喘。
(3)蠲哮片:每次3岁以内1~2片,4~9岁3~4片,10岁以上5~6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寒性哮喘。
(4)寒喘丸:每次1~3岁1g,4~6岁2g,7~9岁3g,10~14岁4g,每日2次。口服。用于寒性哮喘。
(5)桂龙咳喘宁胶囊:每次1~3岁1粒,4~6岁2粒,7~9岁3粒,10~14岁4粒,每日3次。口服。用于寒性哮喘。
(6)麻黄15g,细辛15g,干姜15g,莱菔子15g,白芥子30g。共研细粉,用香油调成糊状。用时将适量药膏置于伤湿膏上,贴于双侧肺俞穴,2日1次,连用3次。用于寒性哮喘。
2热性哮喘:咳嗽喘息,声高息涌,喉间痰吼哮鸣,咯痰黄稠,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治宜清肺涤痰,平喘止咳。
基本处方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炙麻黄5g,生石膏20g(先煎),黄芩10g,杏仁10g,葶苈子10g,苏子10g,瓜蒌皮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葶苈子10g,炙麻黄3g,贝母3g,炙甘草3g,杏仁3g。加水煎服。用于热性哮喘。
(2)哮喘片:每次1~3岁1片,4~6岁2片,7~9岁3片,10~14岁4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热性哮喘。
(3)止嗽定喘丸:每次1~3岁1~2g,4~6岁3g,7~9岁5g,10~14岁6~9g,每日2次。口服。用于热性哮喘。
(4)桃仁10g,杏仁10g,栀子10g,白胡椒2g,糯米7粒,上药混合共研细粉。用时将鸡蛋清调和药粉,摊在纱布上,敷于双侧涌泉穴,12~24小时取下,可连用1~3次。用于热性哮喘。
(5)白丑20g,黑丑20g,大黄粉30g,槟榔粉7.5g,木香粉7.5g,轻粉(甘汞)0.3g。将黑、白丑炒至半生半熟,研为细粉。用时取二丑粉20g,与其他诸药混匀,加入适量蜂蜜调和均匀,捏成圆形小饼,以盖满脐孔为度,外敷纱布包扎固定。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用于热性哮喘。
3虚实夹杂证:咳喘持续不已,动则喘甚,喘促胸满,或咳嗽痰多,喉中痰鸣,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治宜化痰降气,纳气平喘。
基本处方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加减。射干6g,炙麻黄5g,山茱萸10g,熟地10g,苏子10g,半夏6g,细辛2g,五味子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苏子降气汤:苏子10g,前胡10g,半夏6g,厚朴6g,陈皮5g,肉桂3g,当归10g,甘草3g。加水煎服。用于虚实夹杂证。
(2)苏子降气丸:每次1~3岁1g,4~6岁2g,7~9岁3g,10~14岁4g,每日2次。口服。用于虚实夹杂证。
(3)补肺丸:每次1~3岁1/3丸,4~7岁1丸,8岁以上1~2丸,每日2~3次。口服。用于虚实夹杂证。
(4)蛤蚧定喘丸:每次3~7岁1/3丸,7岁以上1/2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虚实夹杂证。
(5)蛤蚧养肺丸:每次3~7岁1/3丸,7岁以上1/2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虚实夹杂证。
(6)固肾定喘丸:每次1~3岁1~2g,4~6岁3~4g,7~9岁5~6g,10~14岁7~8g,每日3次。口服。用于虚实夹杂证。
(7)定喘丸:每次1~3岁1~3g,4~6岁5g,7~9岁6g,10~14岁6~9g,每日2次。口服。用于虚实夹杂证。
(8)麻黄5g,白芥子4g,半夏3g,桂枝3g,丁香0.5g,砒石(信石)0.3g。上药共为细粉,用时先以鲜生姜1片擦脐部,趁湿将药粉撒于脐中,外用纱布覆盖,敷2小时即可。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用于虚实夹杂证。
4肺气虚弱证:面白少华,气短懒言,咳嗽无力,易出汗,易感冒,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宜补肺固表。
基本处方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人参5g(另煎),五味子5g,茯苓10g,白术10g,黄芪10g,防风3g,百部10g,橘红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黄芪8g,乌梅4g,五味子3g,甘草3g,大枣5枚。加水煎服。用于肺气虚弱证。
(2)小儿肺宝散:每次1岁以下0.3g,1~3岁0.5g,4~6岁0.75g,7岁以上1g,每日3次。口服。用于肺气虚弱证。
(3)黄芪生脉饮:每次6岁以下5ml,7岁以上1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肺气虚弱证。
(4)玉屏风颗粒剂:每次6岁以下1/2袋,7岁以上1袋,每日3次。口服。用于肺气虚弱证。
(5)白芥子3g,细辛0.6g,胡椒1g,白附子1g。上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外敷双侧肺俞穴,每于夜间睡前敷上,次日取下,如局部反应重时,亦可敷1~2小时取下,1~2日敷贴1次,7次为1疗程。用于肺气虚弱证。
5脾气虚弱证:面色萎黄,虚浮少华,倦怠无力,晨起咳嗽,时有痰鸣,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细缓。治宜健脾化痰。
基本处方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半夏6g,陈皮6g,杏仁10g,苏子10g,炒薏苡仁15g,甘草3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黄豆50g,玉竹10g,山药15g,黄芪20g,白梨1枚。上药加水适量,煎至黄豆熟,煎成药汁约100ml。每次服15ml,每日3次。用于脾气虚弱证。
(2)七味白术散:人参5g(另煎),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葛根10g,藿香5g,木香3g。加水煎服。用于脾气虚弱证。
(3)参苓白术口服液:每次6岁以下5ml,7岁以上10ml,每日2~3次。口服。用于脾气虚弱证。
(4)复方胎盘片:每次3~7岁1~2片,7岁以上2~3片,每日2次。口服。用于脾气虚弱证。
(5)槐杞黄颗粒:每次1~3岁半袋,3~12岁1袋,每日2次。口服。用于脾气虚弱证。
6肾气虚弱证:面色淡白无华,畏寒肢冷,动则气短,神疲乏力,大便清稀,遗尿或夜尿增多,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治宜补肾固本。
基本处方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5g(先煎30分钟),肉桂3g,山茱萸10g,熟地黄10g,淫羊藿10g,怀山药10g,茯苓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何首乌10g,熟地黄10g,煅牡蛎15g,核桃仁15g,补骨脂15g。共为细粉,每次6g,每日3次。口服。用于肾气虚弱证。
(2)金水宝片:每次6岁以下1~2片,7~9岁3~4片,10~14岁5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肾气虚弱证。
(3)胚宝胶囊:每次6岁以下1粒,7~10岁2粒,11~14岁3粒,每日3次。口服。用于肾气虚弱证。
(4)金匮肾气丸:每次6岁以下3g,7~10岁6g,11~14岁9g,每日2~3次。口服。用于肾气虚弱证。
(5)炙白芥子7g,玄胡7g,甘遂4g,细辛4g。上药共研细末加生姜汁调成糊状,摊在6块油纸上,贴敷双侧肺俞、心俞、膈俞。贴4~6小时,如局部有烧灼感,可提前取下。夏季三伏时每伏贴1次,连贴3年。用于肺气虚弱、脾气虚弱、肾气虚弱证。
警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主要用解痉和抗炎治疗控制发作,用药物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和炎症,减少黏痰分泌。目前认为吸入疗法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哮喘持续状态(危重状态)时,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抢救治疗。
§§§第九节肺炎
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感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过敏等)所致之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临床表现。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尽管绝大多数肺炎患儿经及时治疗都能完全恢复健康,预后良好,但肺炎仍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小儿肺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预后取决于患儿年龄大小,肺部炎症是否及时控制,感染细菌的数量、毒力强弱及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患儿机体免疫状况,是否有严重并发症等。近年来由于诊断及时、采用呼吸支持和使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肺炎病死率已明显下降,合并症也显著减少。本节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的支气管肺炎,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
诊断要点
1有外感风邪的病史或传染病史。
2起病较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轻度发绀,重者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或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惊厥昏迷。新生儿患本病时,可见不吮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
3胸部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如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辨治原则
本病初起辨证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发热重,咳痰黏稠。极期痰阻肺闭时应辨清热重还是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便秘尿黄;痰重者喉中痰声辘辘,胸高气急。若出现心阳虚衰或热陷厥阴,见肢厥脉微或神昏抽搐,为邪毒炽盛,正气不支的危重症。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
处方
1风寒闭肺证:发热轻,恶寒重,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治宜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基本处方华盖散加减。麻黄5g,杏仁10g,荆芥10g,防风10g,桔梗6g,白前6g,苏子10g,陈皮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射干6g,桂枝6g,五味子6g,法半夏8g,麻黄3g,细辛3g,白芥子9g。加水煎服。用于风寒闭肺证。
(2)大青龙汤:麻黄5g,桂枝3g,炙甘草5g,杏仁10g,生姜6g,大枣7枚,生石膏15g(先煎)。加水煎服。用于表寒里热证。
(3)小青龙合剂:每次1~3岁5ml,4~6岁10ml,7~9岁15ml,10~14岁2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风寒闭肺证。
(4)麻黄止嗽丸:每次1~3岁1g,4~6岁2g,7~9岁3~4g,10~14岁5~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风寒闭肺证。
(5)止嗽定喘丸:每次1~3岁1~2g,4~6岁3g,7~9岁5g,10~14岁6~9g,每日2次。口服。用于表寒里热证。
2风热闭肺证:发热重,恶寒轻,咳嗽,气促,痰液黏稠,鼻塞流浊涕,咽红,喉核赤肿,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治宜辛凉宣肺,化痰止咳。
基本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15g(先煎),甘草3g,金银花10g,连翘10g,桑叶10g,桔梗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板蓝根15g,大青叶15g,银花10g,百部6g,桑白皮6g,甘草3g。加水煎服。用于风热闭肺证。
(2)桑菊饮:桑叶10g,菊花10g,杏仁6g,连翘10g,薄荷6g(后下),桔梗5g,甘草5g,芦根10g。加水煎服。用于风热闭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