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44839400000045

第45章 感染性疾病(3)

(3)清开灵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任选一种,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于湿热蒸盛证热毒偏重者。

警示

1流行期间,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对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10天,并给板蓝根颗粒冲服。

2防止挠抓疱疹,以防皮肤溃破感染,如破溃者,可用金黄散或青黛散麻油调敷。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应积极运用综合措施抢救治疗。

§§§第六节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感受风温邪毒(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传染性强,可造成小范围流行。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可获持久性免疫。本病多发生于3岁以上儿童,以学龄期和青少年发病率较高。预后大多良好。年龄较大的男孩易并发睾丸炎,女孩易并发卵巢炎。极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腮腺炎脑炎。中医学称为“痄腮”、“蛤蟆瘟”、“搭腮肿”。

诊断要点

1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等为主证。

3发生变证者,可见高热,抽搐,头痛,昏迷;或睾丸肿痛;或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4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较多;血清和尿淀粉酶活性增高;病原学检查可从患儿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辨治原则

本病以经络辨证为主,凡发热、耳下腮肿,但无神志障碍,无抽搐,无睾丸肿痛或少腹疼痛者为常证,病在少阳经为主;若高热不退、神志不清、反复抽搐,或睾丸肿痛、少腹疼痛者为变证,病在少阳、厥阴二经。治疗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法则。应结合外治方药,或选用草药鲜品捣烂敷贴等方法,有利于消肿散结,提高疗效。

处方

一、常证

1邪犯少阳证:发热不高,微恶风寒,一侧或两侧腮部漫肿,局部灼热而不红,张口疼痛,咀嚼不便,咽红口渴,舌质偏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基本处方银翘散加减。银花10g,连翘10g,牛蒡子8g,薄荷10g(后下),板蓝根12g,夏枯草10g,僵蚕8g,桔梗5g,生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柴胡葛根汤加减:柴胡10g,葛根10g,黄芩10g,连翘10g,牛蒡子10g,薄荷10g(后下),蚤休10g,夏枯草10g,板蓝根10g,玄参10g。加水煎服。用于邪犯少阳证。

(2)金银花、板蓝根各30g,夏枯草20g,柴胡10g,蝉蜕6g。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4天。用于痄腮初起轻证。

(3)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口服。用于痄腮初起轻证。

(4)青黛散以醋调糊,涂搽患处,每日3~4次,用于痄腮初起局部肿胀者。

(5)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芙蓉花叶,任选一种,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连续3~4天。用于痄腮肿痛。

(6)活蚯蚓数条(洗净),白糖适量,拌在一起,不久即化为水液,以此液涂搽局部,每日数次,连续3~4天。用于痄腮肿痛。

2热毒壅结证:壮热不退,头痛呕吐,口渴引饮,腮部漫肿,张口疼痛,咀嚼困难,腮肿坚硬拒按,咽喉红肿,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基本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10g,黄连5g,连翘10g,玄参10g,板蓝根15g,牛蒡子10g,僵蚕10g,柴胡10g,升麻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蒲公英、板蓝根、夏枯草、紫花地丁各30g,柴胡10g。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4天。用于热毒壅结证腮肿疼痛重者。

(2)赛金化毒散:每次0.25~0.5g,每日2次。口服。用于热毒壅结证。

(3)如意金黄散:适量,以醋或茶水调,外敷患处,每日1~2次。用于腮部肿痛。

(4)新鲜仙人掌,除刺剖开,以切面(亦可捣泥)外敷患处,每日数次,连续3~4天。用于痄腮肿痛。

(5)清开灵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任选一种,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于热毒壅结证。

二、变证

1邪陷心肝证:高热不退,头痛呕吐,神识昏迷或嗜睡,颈项强硬,反复抽搐,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基本处方黄连解毒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黄芩10g,黄连5g,大黄5g(后下),羚羊角粉2g(冲服),钩藤9g,浙贝母12g,竹沥10g(冲服),板蓝根10g,夏枯草10g,玄参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安宫牛黄丸:蜜丸,每丸3g。每次7岁以下1/2丸,7岁以上1丸,每日1~2次。溶化后灌服。用于邪陷心肝证神昏抽搐者。

2毒窜睾腹证:发热不退,腮肿渐消,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疼痛,或伴少腹疼痛,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泻肝胆,散结止痛。

基本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6g,延胡索10g,郁金10g,川楝子10g,当归10g,赤芍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g,黄芩10g,半夏6g,延胡索10g,郁金10g,川楝子10g,荔枝核10g,蒲公英15g,橘核6g。加水煎服。用于毒窜睾腹证。

警示

1发现痄腮患儿后,应立即隔离,直到腮腺肿胀消退后3天。流行季节,应经常检查儿童腮部,有可疑病人及时隔离观察。

2应用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三联疫苗进行预防,除皮下接种方法外,还可用喷鼻和气雾吸入方法,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3若并发脑炎、脑膜炎,应积极运用西医药抢救治疗。

§§§第七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于感受暑温邪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起病急,高热,昏迷,抽搐,甚至内闭外脱为主要特征。病毒以蚊虫为传播媒介,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7、8、9月盛夏时节,南方发病早于北方。因其发于夏日,多见于10岁以下小儿,尤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故中医学称为“小儿暑温”。因临床证候特点不同,又有“暑风”、“暑痉”、“暑厥”等病名。

本病轻症治疗及时,预后良好;重症常可出现内闭外脱、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甚至造成终生残疾。由于大规模推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其发病率明显下降,已基本无流行趋势,多以散发为主。

诊断要点

1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多发生在7、8、9三个月。常见于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易感儿。

2本病以起病急骤、高热、嗜睡、昏迷、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为特征。根据病程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初期起病急骤,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或烦躁,惊跳或抽搐。婴儿前囟紧张或饱满,颈项有抵抗感或强直。病程1~3天。极期高热持续,烦躁不安,谵语或嗜睡、昏迷,反复抽搐,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婴幼儿可有尖叫,凝视。严重者出现肢冷汗出,皮肤发花,呼吸浅促或节律不整等内闭外脱的变证。病程一般10天左右,有并发症者可延长。恢复期体温渐降,神志渐清,体征渐消失。仅少数病例可见肢体瘫痪,失语,痴呆,精神或行为异常等,若发病1年后仍不能恢复者为后遗症期。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一般在(10~20)×109/L,重者30×109/L,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脑脊液检查外观无色透明,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在(50~500)×106/L,分类中病初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阳性,早期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辨治原则

本病以热、痰、风及卫气营血传变规律进行辨证。初期,邪在卫,发热多在38~39℃左右;神志模糊或嗜睡,唤之能应;抽搐多呈阵发性发作,常与发热并存。极期,暑入气营,发热可达40℃以上,多呈稽留不退;神昏谵妄,或神昏嗜睡,喉间痰鸣;抽搐多表现为肢体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或呈憋气样呼吸,或阵发肢体抽动,甚则可见反复强直性抽搐。恢复期,发热渐退或低热不退,倦怠无力;抽搐无力或震颤样抖动,或不自主的动作。“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必先解热”,是本病的治疗原则。在急性期治以清热解毒、镇惊熄风、豁痰开窍;恢复期治以养阴清热、清泄余邪、柔肝熄风。

处方

一、初期、极期(急性期)

1邪在卫气证:突然高热,微恶风寒,或但热不寒,无汗或少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甚则抽搐,舌红苔黄,脉象浮数。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基本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10g(后下),菊花10g,板蓝根12g,葛根8g,僵蚕8g,竹叶10g,芦根10g,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新加香薷饮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香薷10g,厚朴6g,扁豆花10g,葛根10g,僵蚕8g,豆卷10g。加水煎服。用于初期暑湿袭表偏卫分证。

(2)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20g(先煎),知母10g,板蓝根12g,寒水石10g,芦根10g,葛根10g,茯苓10g,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初期暑热炽盛证。

(3)清瘟辟秽方加减:大青叶10g,鲜藿香15g,鲜佩兰15g,连翘10g,青蒿10g,银花10g,黄芩10g,茯苓10g,玉枢丹1粒(另服)。加水煎服。用于邪在卫气证偏于暑湿者。

(4)板蓝根500g,加水2000ml,煎成1000ml。4岁以下每次10~15ml,5~10岁每次15~20ml,每隔2小时服药1次,直至体温正常2天后停药。用于乙脑急性期邪在卫气者。

(5)清开灵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任选一种,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于邪在卫气证、邪炽气营证。

2邪炽气营证:壮热不退,头痛剧烈,呕吐频繁,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口渴引饮,或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甚则喉间痰鸣,呼吸不利,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绛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气凉营,泻火涤痰。

基本处方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0g(先煎),生地10g,水牛角15g(先煎),知母10g,黄连6g,黄芩10g,丹皮10g,大青叶10g,石菖蒲10g,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清营汤加减:水牛角15g(先煎),生地10g,玄参10g,竹叶心10g,麦冬10g,丹参10g,黄连6g,金银花10g,连翘10g。加水煎服。用于乙脑急性期邪炽气营证。

(2)大青叶15g,板蓝根15g,生石膏30g(先煎),金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鲜芦根50g,生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乙脑急性期昏迷抽搐者。

(3)紫雪丹:周岁小儿每次0.3g,以后每增1岁递增0.3g,每日1次;5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最多不超过1.5g,每日2次。口服。用于乙脑急性期昏迷抽搐者。

(4)安宫牛黄丸:每次1~3g,每日2~3次。口服。用于乙脑极期热毒炽盛者。

(5)醒脑静注射液:每次2~4ml加入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于乙脑急性期昏迷者。

3邪入营血证:身热起伏不退,朝轻暮重,神志迷糊,反复抽搐,两目上视,口噤项强,四肢厥冷,胸腹灼热,二便失禁,或见吐衄,皮肤斑疹,舌绛少津,脉沉细数。治宜凉血清心,增液潜阳。

基本处方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加减。水牛角15g(先煎),鲜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玄参10g,麦冬10g,竹叶心10g,连翘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犀角大青汤加减:水牛角15g(先煎),大青叶10g,玄参10g,栀子6g,黄连6g,黄芩10g,升麻6g,丹皮10g,生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邪入营血证。

(2)化斑汤加减:生石膏20g(先煎),知母10g,生甘草6g,玄参10g,水牛角15g(先煎),赤芍10g,丹参10g。加水煎服。用于邪入营血证。

(3)至宝丹:每次1~3g,每日2次。口服。用于乙脑极期昏迷较重者。

二、恢复期、后遗症期

1阴虚内热证:低热稽留不退或呈不规则发热,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虚烦少宁,偶有惊惕,咽干口渴,小便短少,舌质红绛,舌苔光剥,脉象细数。治宜养阴清热。

基本处方青蒿鳖甲汤合清络饮加减。青蒿10g,鳖甲15g(先煎),生地10g,地骨皮10g,鲜芦根10g,丝瓜络10g,西瓜翠衣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秦艽鳖甲汤:秦艽10g,鳖甲15g(先煎),柴胡10g,地骨皮10g,当归10g,知母10g。加水煎服。用于阴虚内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