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44839400000044

第44章 感染性疾病(2)

(7)冬桑叶10g,粳米50g。先将冬桑叶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另将粳米煮成粥后再加冬桑叶药液,再煮数沸即可。每日乘温分食2~3次,直至痊愈。用于风疹轻证。

2邪炽气营证: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饮冷,皮疹稠密,疹色红赤或紫暗,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气凉营,解毒透疹。

基本处方透疹凉解汤加减。桑叶10g,菊花10g,仙鹤草10g,连翘10g,赤芍8g,紫花地丁10g,板蓝根10g,丹皮8g,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大青汤加减:大青叶10g,黄芩10g,牛蒡子10g,连翘10g,杏仁10g,生石膏20g(先煎),麻黄5g,紫草10g,甘草5g。加水煎服。用于邪炽气营证。

(2)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牡丹皮、连翘、淡竹叶、黄芩、栀子、重楼、柴胡、白薇。将诸药制成冲剂,每袋10g。5岁以下小儿每次10g,5~10岁小儿每次20~30g,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用于风疹热毒炽盛,壮热不退,咽喉肿痛者。

(3)清开灵颗粒:每次1包,1日2~3次。用于邪入炽气营证。

(4)小儿羚羊散:每次1岁0.3g,2岁0.375g,3岁0.5g,每日3次。用于邪炽气营证。

警示

1隔离患儿,隔离期从起病至出疹后5天。

2风疹流行期间,尽量不带易感儿到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病儿接触。

3保护孕妇,尤其在妊娠早期(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

§§§第三节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由感受风热时邪(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突然高热,持续3~4天后热退疹出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6个月~1岁婴儿发病率最高,3岁以后少见。本病预后良好,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因其形似麻疹,且多发于乳婴儿,故中医称为“假麻”或“奶麻”。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尤以6~12个月婴儿多见。

2起病急骤,常突然高热,持续3~4天后热退疹出,皮疹呈玫瑰红色,以躯干、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较少。皮疹出现1~2天后消退,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3发热时除个别患儿可出现高热惊厥外,全身症状轻微。

4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分类淋巴细胞增高。

辨治原则

本病辨证以辨轻重为主。本病病位以卫气为主,一般不深入营血,多为邪郁肌表之轻证;个别邪毒深重,可内陷心肝,出现神昏惊厥之重证。治疗以疏风解表清热为主。

处方

1邪郁肌表证:骤发高热,持续3~4天,精神如常,或稍有烦躁,饮食尚可,舌质红,舌苔薄黄,指纹浮紫。治宜解表清热。

基本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桑叶6g,菊花10g,牛蒡子10g,桔梗3g,竹叶6g,紫草10g,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每次;1岁2.5~5ml,1~3岁5~1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邪郁肌表证。

(2)小儿金丹片:每次;1岁1片,1~3岁2片。每日2次。口服。用于邪郁肌表证及兼见抽风者。

(3)银黄口服液:每次5~1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邪郁肌表证兼见咽喉红肿疼痛者。

(4)板蓝根冲剂:每次1/2包,每日2~3次。口服。用于邪郁肌表证。

(5)桑叶、板蓝根各15g,连翘、牛蒡子各10g,加水煎煮,去渣取液,以药液熏洗,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连续1~2天。用于邪郁肌表证。

(6)紫浮萍30g,白鲜皮10g,蝉蜕10g,紫草10g,加水煎煮去渣,以药液洗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续1~2天。用于热蕴肺胃,皮疹稠密者。

(7)金银花10g,粳米50g。先将银花加水煎汁,去药渣后加入粳米煮成稀粥,酌加食盐调味,日食2~3次,连续2~3天。用于邪郁肌表证。

2毒透肌肤证:热退疹出,肌肤出现玫瑰红色小丘疹,皮疹始见于颈部、躯干,很快延及全身,经1~2天,皮疹消退,无痒感、无脱屑、无色素沉着,舌红苔薄,指纹淡紫。治宜解毒透疹。

基本处方化斑解毒汤加减:玄参10g,生地10g,丹皮6g,大青叶6g,连翘10g,知母10g,淡竹叶6g,牛蒡子10g,生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解毒防风汤:防风10g,地骨皮10g,黄芩6g,赤芍10g,荆芥6g,枳壳6g,牛蒡子10g,紫草10g,玄参10g。加水煎服。用于毒透肌肤证。

警示

1持续高热者,可作物理降温,用冷毛巾敷头部,或用30%~50%酒精擦浴,或服用退热剂,防止高热引起惊厥。

2及时隔离患孩至出疹后5天,在婴幼儿集体场所,如托儿所、幼儿园等,发现可疑患儿应隔离观察7~10天。

§§§第四节水痘

水痘是由外感水痘时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瘙痒性皮疹,斑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因其疱疹内含水液,形态椭圆,状如豆粒,故中西医均称为水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最多。水痘多见于儿童,以2~6岁为高峰。本病在病前1~2天至疱疹全部结痂为止有很强的传染性,易在幼托机构引起流行。预后大多良好,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仅少数患儿因邪毒炽盛而出现内陷厥阴或邪毒闭肺之变证,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病前2~3周有水痘或带状疱疹接触史。

2发病之初常有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等症,一般热势不高。

3皮疹常在发病1天内出现,开始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变为疱疹,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常伴瘙痒,继之疱疹干枯结痂,脱落后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在同一时期斑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在口腔、眼结膜及外阴等处黏膜亦可见皮疹,且易破形成溃疡而疼痛。

4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疱浆液病毒分离阳性,检测双份血清抗体4倍以上升高可明确诊断。

辨治原则

本病辨证重在辨轻重。一般病初邪伤肺卫者属轻证;病邪入里,邪炽气营者属重证。重证可累及他脏而出现变证。若邪陷心肝,则见神昏、抽搐等;邪毒闭肺,则见咳喘、气急等。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基本原则。

处方

1邪伤肺卫证: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1~2天即可见出疹,疹色红润,疱液清亮,根盘处红晕,皮疹瘙痒,分布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红,舌苔薄白,脉象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基本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10g(后下),桑叶10g,菊花10g,牛蒡子10g,竹叶6g,紫草10g,桔梗3g,甘草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10g,扁豆10g,厚朴10g,银花10g,蝉蜕6g,连翘10g,薏苡仁20g,甘草5g。加水煎服。用于邪伤肺卫证。

(2)板蓝根冲剂:每次6岁以下1/2包,6岁以上1包,每日3次。口服。用于水痘疾病初起,邪郁肺卫证。

(3)银花、连翘、六一散、车前子各10g,紫花地丁15g,加水1000ml,煮煎去药渣,将药液倒入盆中待凉,让患儿沐浴20~30分钟,每日1次,连续2~3次。用于水痘疱疹稠密,疱液清亮,肤痒不舒者。

2邪炽气营证: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皮疹分布较密,疹色紫暗,疱浆混浊,甚至可见出血性皮疹、紫癜,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糙,脉数有力。治宜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基本处方清胃解毒汤加减:升麻10g,黄连5g,黄芩8g,石膏20g(先煎),牡丹皮10g,生地10g,紫草10g,栀子6g,碧玉散10g(包煎)。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清营汤加减:水牛角片15g(先煎),银花10g,连翘10g,玄参10g,生地10g,竹叶6g,赤芍10g,丹皮10g,黄连3g,丹参10g。加水煎服。用于邪炽气营证。

(2)仙方活命饮加减:银花10g,当归尾10g,赤芍10g,乳香10g,没药10g,黄芩10g,天花粉10g,穿山甲10g(先煎),皂角刺10g,甘草6g。加水煎服。用于水痘继发细菌性感染者。

(3)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生薏仁、车前草各20g,赤芍、生甘草各10g,土茯苓30g,黄柏15g,加水2000~3000ml煎沸去渣,药液倒入盆中待凉,让患儿沐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连用2~3日。用于水痘疱疹稠密,疱液混浊,肤痒不舒者。

(4)清开灵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任选一种,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于邪炽气营证。

警示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当出现内陷厥阴或邪毒闭肺之变证、出血性水痘时,应立即运用西医药积极抢救治疗。

2水痘流行期间,易感儿应少去公共场所;水痘的传染性很强,患儿应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

3水痘患儿禁用激素(包括含激素类软膏),对已长期应用激素而感染的患儿应及时减少至维持量。

§§§第五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成年人极少罹患,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本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一般预后较好,极少数重证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则危及生命。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中医古籍中没有相应的病名。

诊断要点

1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

2多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可伴头痛、咳嗽、流涕、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3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疱疹。口腔疱疹多发生在唇、舌、颊、咽及硬腭处,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在口腔疱疹后1~2天可见皮肤疱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少数可波及肛周、臀部和四肢。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不易破溃,内有混浊浆液,周围绕以红晕,数目多少不等。疱疹长轴与指、趾皮纹走向一致。一般持续7~10天消退,疹退后不留瘢痕及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增高。有条件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辨治原则

手足口病以脏腑辨证为纲,根据病程、发病情况及临床伴随症状区分轻证、重证。病程短,疱疹仅现于手掌足底及口腔部,疹色红润,稀疏散在,根盘红晕不著,疱浆清亮,全身症状不著,属轻证;若病程长,疱疹除手足掌心及口腔外,四肢、臀部等其他部位亦可累及,疹色紫暗,分布稠密,根盘红晕显著,疱浆混浊,全身症状重,甚而出现邪陷厥阴、邪毒犯心等证候,属重证。手足口病的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基本原则。

处方

1邪犯肺脾证:发热轻微,或无发热。或流涕、咳嗽、恶心、呕吐、泄泻,约1~2天或同时出现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流涎,拒食,随之手足心出现米粒大至豌豆大斑丘疹,迅速转为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治宜宣肺解表,利湿解毒。

基本处方甘露消毒丹加减。茵陈10g,滑石10g(包煎),藿香10g,石菖蒲10g,金银花10g,牛蒡子10g,蚤休10g,板蓝根12g,射干10g,浙贝母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茵陈蒿10g,石菖蒲10g,黄芩10g,藿香10g,牛蒡子10g,大青叶10g,薄荷10g(后下)。加水煎服。用于邪犯肺脾证偏于卫气热重者。

(2)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5~10ml,每日2~3次。口服。用于邪犯肺脾证。

(3)金黄散、青黛散,任选一种,麻油调敷于手足患处,每日2次。用于本病各个证型。

(4)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任选一种涂搽口腔患处,每日2次。用于本病各个证型。

2湿热蒸盛证:持续发热、烦躁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手足、口部及四肢、臀部疱疹,痛痒剧烈,甚而拒食,疱疹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色泽紫暗,根盘红晕显著,疱液混浊,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治宜清气凉营,解毒祛湿。

基本处方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0g(先煎),知母10g,黄连3g,黄芩10g,栀子6g,连翘10g,赤芍10g,丹皮10g,板蓝根12g,紫草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清胃黄连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湿热蒸盛证。

(2)吴茱萸10g研末,与面粉适量,用食醋调做成1元硬币大小的药饼,贴在脚底涌泉穴,睡前贴上,晨起撕掉。连用3日,以缩短口腔溃疡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