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稻盛和夫的经营法宝
4471600000012

第12章 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意志式经营(2)

京瓷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京瓷员工以每天24个小时,施行三班轮休的体制,将目标设定为月产100万个,全力以赴,超负荷地生产。京瓷接到IBM订单的第7个月时,IBM终于宣布京瓷产品合格。京瓷就在世界第一流公司的磨砺之下,不负使命地完成了任务,因此产生了无比的自信和成就感。之后订单源源不断地送到京瓷手中,京瓷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京瓷创业后的第12年,京都陶瓷在同行中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

有时不管如何想办法、进行过多少次反复的实验,工作都没有取得进展,四处碰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当你感觉已经没有任何办法的时候,其实暗中却隐藏着转机,这个时候,你首先应该恢复冷静,然后再想方设法地寻求机遇冲出重围。

稻盛和夫曾经和中坊公平律师见过一面,中坊公平律师因森永砒霜牛奶事件和丰田商会事件而一举成名。稻盛和夫问他:“您在为这些事件做辩护时,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中坊先生道:“事情的关键就在现场,因为现场最能发现问题:“虽然两人的专业领域有所不同,可是两人在这一点上却达成了共识,他们都彻底贯彻现场主义,认为仔细观察现场是相当重要的。

比如,就生产车间而言,不管是产品还是机械,不管是材料还是工具,甚至是工序,都要对其中每一个要素进行清理,而且必须要采取率真、谦虚的态度调整、修改其中的细枝末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推而广之,就是要以审视、体察、贴心、倾听的态度对待产品和现场。

陶瓷产品就是先将加工成粉末状的金属氧化物冲压成型,然后放人高温炉中烧烤而成的产品。它虽然跟陶瓷器同属一类,但是京瓷的陶瓷产品主要面向电子工业,因此精度要求非常高。哪怕是出现极小的尺寸差异,或者烧烤斑点、变形了都是达不到合格要求的。

京瓷公司创业不久,在对某种产品进行试制的时候,曾经放在实验炉中对其进行烧烤,得到的产品都是非常粗糙的,就像是烤鱿鱼似的,不是向这边翘曲,就是向那边翘曲。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审查,终于查出了问题:冲压的时候,压力大小的不同就会造成产品上面和下面的粉末密度也随之不同。但是,虽然将问题查清楚了,可是实际上,要想严格控制粉末的密度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后来京瓷技术人员又反复进行多次工艺改良,尝试过很多种办法,可是始终都没有成功。为此,稻盛和夫想亲眼看看陶瓷翘曲的原因,以及其中的变化过程。于是,他决定将炉上的窥视孔打开,仔细看看。经过观察,他发现如果温度逐渐升高,产品就像生物一样渐渐发生变化,这样反反复复地做了多次,每一次都发生翘曲变形。稻盛和夫再也不能忍耐了,竟然想将手从窥视孔伸到火炉之中,想要阻止它翘曲。对于一名技术人员来说,他对产品投入了浓厚的感情,而对于经营者而言,他会担心损失过大而感到焦虑。因此,稻盛和夫的这种做法并不难理解。

当时火炉中的温度高达1000多度,稻盛和夫是不可能将手放进去的。虽然很清楚这个道理,仍然不自觉地将手放进去。在他的心中,对产品的夙愿居然如此强烈!

由于稻盛和夫付出的感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终也获得了回报。因为当他想将手放入火炉中的时候,就已经联想到解决方案了。在以后烧制产品的时候,在产品上面加上了耐火镇石,终于制造出了合格的产品。

通过这件事,稻盛和夫得出了一个结论:解决问题的答案一定会出现在现场。但是,要想将事情的症结查个水落石出,你除了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热情之外,还要对这件事本身有浓厚的感情,而且,还要对现场有敏锐的洞察力。

4.竭尽全力度过萧条时期

【稻盛和夫箴言】

如果一个人不畏惧失败与挫折,并拥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就能获得成功。

在过去企业不景气的时候,报纸上经常报道说,一些综合性电器厂家向自己的员工发放本公司生产的产品,比如电视机、电冰箱等作为他们的年终奖。

经济的萧条使得库存增加,为了减少存货,有些厂家将产品发放给员工来代替奖金。有一个厂家动员工厂的员工:“现在库存积压到相当的数量,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来帮着卖,可以去推销给你们农村的亲戚朋友,价格优惠,只要能赚回成本就行。”结果库存很快就被一扫而光,原本积压在仓库里的冰箱、洗衣机、电饭锅等,全部由本厂员工推销给了他们的亲戚朋友。

这样的做法,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进行全员推销,让大家都明白,推销产品的时候要低头求人,推销工作是多么不容易、多么辛酸,这是很有意义的。

萧条时期,全体员工都应该走出工厂,出去推销。企业各个部门平时都应该积累一些好的想法和创意,这些想法和创意在萧条时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可以将这些想法和创意用到客户身上,唤起他们对自己产品的潜在需求,这件事全体员工都应该去做。

营销、制造、开发部门必须要参与,自不待言,间接部门同样应该参与进来,全体员工必须要团结一致,向客户提供服务,创造出商机。这样做,不仅能够满意于客户,而且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公司内部发展到整个企业。

就目前来看,萧条的趋势似乎更为严重。面对这样一个不景气的时代,公司首先就应该强调进行全员营销,“京瓷”在面对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京瓷”主要从事于制造业,公司的研究人员每天都在实验室里搞研究,技术开发人员进行技术开发实验,生产人员搞生产,营销人员搞销售,分工非常明晰。但是,由于1975年的那次石油危机,一个月的订单由27亿日元忽然降到不足3亿日元,由于生产的产品非常少,大家手里都没有什么活儿,一片冷清,出现了严重的萧条景象。

在这种情况下,稻盛和夫提出了全员营销的口号,包括有一点生产经验的现场生产人员在内,所有的员工都出去推销京瓷的产品。即便是连那些农民出身的老员工也去推销产品,流着汗向客户询问:“有什么工作可以做的吗?让我们干,我们什么都能干!”这样做最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一般而言,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往往是相互对立的,比如,生产部门会经常对营销部门抱怨:“你们找不到客户,我们没法生产。”可是假若由生产人员也去营销东西,他们就会知道营销的不容易。因为生产人员体会到了营销人员的辛劳,就会使两者更加和谐,都对对方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使双方可以更好地配合。全员营销可以使生产和营销营造出一种齐心协力的氛围。

如果所有人员都去搞营销,就会产生一种凝聚力:即便是制造业中的尖端产业,卖东西、销售产品依然是企业经营之本。

“京瓷”销售的产品,是用于工业上的新型陶瓷材料,靠普通的流通渠道是销售不出去的。必须要低三下四地跑到客户那里,低头恳求:“这样的新产品我们公司还可以做,希望能为贵公司效劳。”一边询问还一边进行推销,“即便是特殊产品,你们是否还可以有其他的用途呢?”这样一边提问,一边进行试探性的营销。

从某种角度上看,向客户讨订单就是最大的困难。但是,如果让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做企业的领导,公司恐怕就经营得很糟糕。让员工知道其中的苦楚,让他们了解要订单有多困难,经营企业有多困难,尤其是营销部门以外的领导,让他们有切身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萧条时期还可以对新产品进行全力开发。有的产品平时因工作忙碌而不能对产品进行重新研究,有的产品平时没有时间充分听取客户意见,全这些产品都要进行积极开发。不但是技术开发部门,就连营销、生产、市场调查等部门也要全身投入,积极参与,共同研发。

萧条时期客户也会非常空闲,也在考虑有没有新产品可卖。这时应该多去主动拜访客户,听听他们对新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指出老产品的不足之处,然后将意见带回来,在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开拓中发挥作用。

“京瓷”初期的产品主要是用在纺织机械上。因为纱线运转速度非常高,同纱线接触的零件的磨损度也比较大,不锈钢的零件一天之内就出现磨损和断裂。这些地方倘若使用耐磨的陶瓷零件,效果非常好。“京瓷”当时开发了许多种陶瓷零部件,以供纺织机械使用。

京瓷有一位营销员在静冈县一家渔具制造企业进行访问,无意中看到一种钓鱼的鱼竿上附带着卷线装置。这位营销员非常聪明,他就向对方提出说:“我们公司专门研究新型陶瓷,譬如纺织机械上和高速运转的纱线接触、容易产生磨损的地方,都是我们公司生产的陶瓷产品。你们的鱼竿上跟天蚕丝线接触的金属导向圈,非常适合用我们公司的陶瓷来做。”

可是鱼竿上的导向圈,跟纺织机械完全不同,由于纱线不停地高速运转而非常容易磨损。因此对方回答说:“陶瓷价格太高了,没必要。”

但这位营业员仍不死心,继续鼓动他说:“用陶瓷零件不仅可以解决磨损问题,而且能够减少和丝线之间的摩擦指数。”钓鱼时先应该挥舞着鱼竿,让鱼钩飞出去,倘若摩擦系数太大,钓线滑动阻力就一定会很大,鱼钩就很难飞远。还有一点,金属圈在钓到大鱼的时候,由于摩擦力过大,丝线会“啪”地一下断掉。

渔具企业的人听了他的一番话之后,就说:“既然你这么说,那就姑且试一一试吧。”于是营业员带上手套,先使用原先的金属圈,加上负荷用力拉,结果钓线果然发热断裂,随后用上陶瓷圈,结果效果非常好。

“就是它了!”渔具企业的人终于被说服了,从此使用陶瓷导向圈来代替金属圈。现在只要是高级鱼竿基本上都使用了陶瓷导向圈,而且从静冈渔具厂开始向全世界推广。有人可能会说,那么不起眼的产品,根本没什么了不起的,但这个零件每个月有500万的销量。

5.经营者要有强烈而长久的潜意识

【稻盛和夫箴言】

人们潜意识里对成功的渴望必须是强烈的,而不是随随便便想出来的,而且对成功的渴望必须有自身强烈意念的支撑。

稻盛和夫强调经营者应该怀有强烈而长久的潜意识,因为一旦将潜意识激发出来,—定更能有助于经营上的拓展。什么是潜意识?人的意识可以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显意识是指可以任意运用的意识,而潜意识往往是不显露出来,潜意识所持的容量远远大于显意识。在日常生活当中,就不乏驱动潜意识的事例,比如说当一个人在开车的时候,左手握着方向盘,右手持着排挡,我们是先运用大脑来进行理解,也就是应用于显意识,在开车的同时思考其他事,一样可以驾驶得平稳自如。

运用潜意识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办法是当一个人受到强烈的冲击性刺激的时候,这种强烈的刺激就会进入他的潜意识,并不断地返回到显意识中去。据说人在临终之时,过去的事情会迅速地在脑海中掠过,一生的经历都闪现在脑海中,这就是说,储存于潜意识中的记忆在人生终结的时候,就会跟显意识一同显现出来,可是我们不想要取得这样的经验。第二种办法就是反复地经验体验,通过反反复复的经验就可以将潜意识发挥出来,比如说要达到多少的销售额,达到多少的利润,这样的目标反反复复地在心中呼喊着,就可以不知不觉间进入潜意识。

把对成功的渴望灌输到潜意识中固然能带动一个人的成长,但并不是说在头脑中只要出现渴望就一定会达成自己的目标。在稻盛和夫看来,人们潜意识里对成功的渴望必须是强烈的,而不是随随便便想出来的,而且对成功的渴望必须有自身强烈意念的支撑。例如,“我一定要取得成绩”、“必须要取得阶段性进展”等强烈的意念。

一个人为了实现梦想在头脑中不停地想一件事儿,并能够做到念念不忘,这样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就已经形成了对该梦想的印记。这种印记会随着一个人成功欲望的强弱而发生变化——印记深的人,对成功的欲望就强烈;印记浅的人,随着时间的不断推延,对成功的欲望就会逐渐消退。

人们的潜意识大多隐藏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是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形成的。虽然潜意识平常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在时机成熟或特殊时刻它就会出现,而且还会发挥出其惊人的力量。

例如,一个登山爱好者想要实现攀登世界最高峰的梦想时,他就会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这个梦想,而且在他的头脑中也会出现攀登山峰的画面,于是在这种强烈意识的影响下,他会意识到想要攀登到世界最高峰不仅需要勇气,还要具有充足的体能,于是为了实现梦想,他便会训练起自己的体能并不断学习攀登的技巧,甚至还会学习一些自救的医务常识等——在他看来,他所做的这些准备工作都有利于他攀登山峰。更有甚者,睡觉时也不忘憧憬自己的梦想,经常梦到自己已经攀登到世界最高峰……而这就是潜意识使然。

在个人的工作过程中,潜意识同样也可以发挥其优势。比如工作中遇到一时解不开的难题时,可以用类似于“一个小时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督促自己尽快解决问题,而在这样强烈的意念下,往往就会有灵感闪现,使你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就是潜意识带来的魔力。

如果人们能够做到每时每刻苦苦思考,那么愿望就会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生根发芽”。这样,即使自己没有留意,它也将会给你带来启发,最终使你的理想“开花结果”。

而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潜意识带来的力量。当下,经常会听到一些企业管理者抱怨:“为什么产品生产出来后却找不到销路?”、“究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企业发展得更快些呢?”

对此,企业管理者直该自问:“对产品做没做过市场宣传?”、“广告宣传的力度如何?”、“让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决心和动力有多大?”如果企业管理者潜意识里的回答是:“我们一定要将产品投入到市场,然后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它推向国际市场……”“我们有足够的决心把企业做好,力争在年内实现其上市,通过不断引进科研技术以及大力培养人才的方式实现企业快速持续地增长。”当企业管理者的头脑中形成这样强烈的意识后,就一定会在潜意识的引领下做出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从而使企业发展得更加顺畅。

稻盛和夫在其企业管理中总会从自己的潜意识中获得启发,从而使企业发展得更加壮大。其实从京瓷公司的发展来看,每一次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京瓷公司都要向外引进掌握新技术的科研人员。虽然稻盛和夫对技术创新非常自信,但有时还是会遇到找不到相关技术人员的尴尬。可以说,这算得上是令稻盛和夫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但事情总不是绝对的,机会总能在无意间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