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稻盛和夫的经营法宝
4471600000011

第11章 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意志式经营(1)

经营就是经营者意志的表达。一旦确定目标,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也非要实现不可。

——稻盛和夫

1.成功的经营者,都胸怀强烈的愿望

【稻盛和夫箴言】

经营就是经营者意志的表达。一旦确定目标,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也非要实现不可。

米南德说:“只要一个人有不怕千辛万苦的毅力,他就能达到他的目的。”意志是一种不屈服的韧性,能给人带来一股振作的力量;意志是一个人在奔向成功的路途上势不可挡的决心,不管遭遇怎样的苦难和挫折;意志是决意要做一件事并且能够坚持到底的恒心;意志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坚强的力量!

坚定的意志对于一个经营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能给你带来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更可以让你做起事情来更加高效,使你尽快达到你所期许的成就!

稻盛和夫认为境由心生,心中只要怀有抱负,再加上自身坚定的意志,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理想,换句话说,不管怎样也要达到目标,而这一愿望的强烈程度就决定了你做这件事情的成败。作为一个经营者,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有时甚至陷入苦闷、彷徨和无助的时候,能否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能不能日日夜夜废寝忘食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是否可以持续将思维专注于一点,直到有所突破,这是决定事业成功的重要分水岭。就这个意义上而言,稻盛和夫将胸怀强烈的愿望归纳为他经营哲学中的第三条。

1959年,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创建京瓷时,公司仅有28名员工,稻盛和夫总是重复这样的话:“让我们尽情地努力吧,我们要将公司发展为京都第一的公司,继而发展成日本第一的公司。”他每天晚上都加班到深夜,当时在京瓷的门口总有叫卖面条的小商贩。稻盛和夫和员工们总是一边吃着夜宵,一边畅谈着对未来的远景,那情景直到现在稻盛和夫仍历历在目。在缺乏资金、缺乏设备、缺乏技术、缺乏人才的情况下,稻盛和夫却喜欢对员工畅想未来之梦,从而使员工的立场冷静、能够坚强地直面现状。稻盛和夫明白自己的话未必会有足够的说服力,但是他不停地给员工打气,一遍又一遍,员工们和稻盛本人也在不知不觉间相信了,而且朝着那个目标去拼搏奋斗,努力去实现。

稻盛和夫指出,要想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他首先应该胸怀强烈的愿望。

创业伊始的俞敏洪是一介“怯生生、嫩乎乎的北大书生”,如今的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坚毅、老练和成熟的董事长,变得勇于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能够运筹帷幄、轻松应付各种复杂局面。

回首自己的成长史,俞敏洪说:“一个男人的生命意志是怎样长成的?起先,年轻的时候,人就像一堆面粉,洁白、纯净、好看,但没有黏性、韧劲和分量,一阵风过来,就能把你给吹散了。后来,公司内外、社会各方、黑白善恶、雅俗圆钝、各路神仙、各种力量都加入进来,就像往面粉堆里掺水,使劲搅和、揉捏一样,反复这般,纯洁的面粉就慢慢地被揉成面团了。这时候,开始有了韧劲、弹性、张力和分量。继续揉下去,就可成拉面了。一旦成了拉面,那么,用开水煮都不容易把它给煮烂了。一个男人的成长,从面粉到面团最后到拉面,不过如此而已!”

俞敏洪不断被社会各种各样的苦难所搓揉,揉到最后,他变得越来越有韧性,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2000年,新东方面临转型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公司必须按照正规的公司章程来运营,不能再像“草莽”阶段时一样,你干你的,我干我的。

2000年5月,新东方公司化改造正式启动。公司成立后,无论是内部结构还是利益分配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结果让新东方的元老们很不满意,于是,矛盾开始频频出现。

这让俞敏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友谊和利益纷争的夹击下,俞敏洪几次面临绝境,现在的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用了“很多次都差一点崩溃”来形容他当时痛苦而复杂的心境。

俞敏洪意识到了现代体制的重要性。他想,如果这一次矛盾冲突处理得好,新东方也许能获得一种更清晰、更有力的发展模式,朝着一个更健康的未来前进;一旦处理不好,新东方将可能面临盛极而衰、瞬间就分崩离析的结局。

在当时连“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都分不清楚的情况下,余敏洪下狠劲攻读了几十本企业经营管理的书,到处请教专家学者,为的是找到一个打破僵局的好办法。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俞敏洪不仅找到了一个打破改制僵局的好办法。而且显示出超人般的魄力。俞敏洪重掌新东方,以令众人刮目相看的魄力结束了这次内部争斗。他重新梳理了新东方的权力结构,重新定位了新东方的发展方向,以“打碎一切,从头再来”的举措迅速建立起一套新的薪酬体系和组织结构,从而稳定了军心,力挽狂澜,将新东方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或企业首先是内心的强大,当心灵强大了,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而内心的强大,也许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自信,但更重要的,或者说是更难以做到的,其实是屡战屡败后还能屡败屡战。其实我们需要的就是俞敏洪的这种不怕折磨的坚强心态。

成功的高度取决于目标的高度,而目标的制定取决于管理者的胆识。具有卓越的胆识,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管理者获得非凡成就的基础和条件。事业的发展靠的就是胆识,没有胆识,事业就会停滞不前。胆识不仅决定了目标的高度,也决定着成就的高度。

1997年李书福开始造汽车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被大众、通用、标致、丰田这样的跨国巨头蚕食鲸吞,根本没有国产自主品牌的立足之地。1991年11月25日,中国硕果仅存的国产轿车——上海轿车宣告停产。在此之前,国人曾经引以为傲的红旗轿车已经停产。至此,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大轿车品牌均告消亡。

李书福不甘心中国汽车市场被外资企业蚕食。1997年,他不顾亲友反对,决意投资5亿元资金进军汽车行业,并抛出“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疯话。1996年,李书福改装两辆奔驰造车的故事在当地更是引起轰动,甚至有人去问他这两台改装车的价格。

李书福要打造一家百年汽车公司,要让吉利的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为了实现他的造车梦,他还曾到国家各部门游说,当某官员曾告诉他“民营企业干汽车无异于自杀”时,他说,那你就给我一次跳楼的机会吧,由此可见他对自己梦想的执著。

“蚂蚁要避免与大象正面竞争。我可以制造那些大企业认为利润少、不想制造的产品。”李书福是有策略的,他分析过,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近20年,从夏利到大众,从广州标致到别克、雅阁,从低档到高档,排量愈造愈高,级别也愈造愈高,价格越来越贵。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需要三四万元价位的车,因为他们口袋里只有那么多钱,买不起十几万元的车。“我的售价也就三四万元,只要成本比别人低,质量比别人好,价格比别人低,薄利多销,我就会有机会。而中国恰恰有这样一块市场没人去开发。”

李书福成竹在胸,一方面,他认为自己的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培养起来一大批高级专家、实用型管理人才,他们在控制成本、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质量上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在他造小客车,也是在为3~5年后进入轿车市场积累资金和技术。

李书福认为,汽车制造厂与国内汽车巨头、国际老牌公司相比,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体内没有脂肪堆积。那些老牌公司时间长了,体内堆积了厚厚的脂肪,成本就高了。自己的产品质量不比别人差,但价格可以比别人更低,这是自己的优势。对于这一点他很自信。他深知那些大企业是不愿意生产这种利润极薄的经济型轿车的。这就为吉利的生产留出了空间。

李书福正在将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地变为现实。无论时空如何转换、环境如何变迁,这位中国民营汽车业的先驱人物,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梦想。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他领导的吉利集团连续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汽车行业十强。

李书福不是那种用商学院里的教科书可以定义的经营者,有许多人说他是“汽车疯子”。其实“疯子”是一种精神、一种战略,更是卓越胆识的体现。正是这样的“疯子”精神,不仅让竞争对手和业界折服,也让许多年轻人视李书福为榜样和传奇。

2.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

【稻盛和夫箴言】

热情是一种状态——你24小时不断地思考一件事,甚至在睡梦中仍念念不忘。事实上,一天24小时意识清楚地思考是不可能的。然而,有这种专注却很重要。如果真这么做,你的欲望就会进到潜意识中,使你或醒、或睡时都能集中心志。

稻盛和夫先生说:“热情是一种状态——你24小时不断地思考一件事,甚至在睡梦中仍念念不忘。事实上,一天24小时意识清楚地思考是不可能的。然而,有这种专注却很重要。如果真这么做,你的欲望就会进到潜意识中,使你或醒、或睡时都能集中心志。”因此,他也曾提出自燃性的人、可燃性的人、不燃性的人这三种类型的人。其意要让自己做一个自燃性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如果一个人没有起码的进取心,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经常抱怨他的下属对待工作没有激情,每天都是死气沉沉的。团队成员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对于企业的生存状况没有任何危机感。无论哪一个团队在“一潭死水”的情况下,都会逐渐失去斗志,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整个团队也会逐渐地丧失战斗力。

作为管理者,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应该产生消极失望的情绪,而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因为没有一个员工会信任消极的上级。即使管理者也有苦闷、痛苦和无助的时候,但是,这些都应该深埋在心里,绝不能在下属面前显示出来。当然,在有需要的时候,不得已会让员工看到,但那是故意显露给下属的,是一种管理上的手段。

稻盛和夫告诉公司的主管们:“你们在开车前,一定要发动引擎。”同样地,在进行一项大计划的时候,你同样需要富有热情的主管,并将这股热情传染给手下的员工。

京都半导体公司建立第二座厂房的时候,稻盛和夫有点担心。虽然公司才刚刚起步,却因为对企业充满热情使得公司迅速成长起来。稻盛和夫最担心的是公司最后会像其他大企业一样,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变得不思进取,失去那份向前迈进的热情。然而,稻盛和夫仍然希望在京都半导体公司培养出一批出色的企业家来。

因此,他将公司分作几个叫做“阿米巴”的小中心,每个“阿米巴”都是一个小企业体,在这些独立的小企业体中都有其领导和成员。典型的阿米巴团体从公司外或是向其他“阿米巴”买来他们需要的物品,而且自己将产品销售出去以获取利润,同时还要服务于顾客。每个阿米巴成员和领导者都充满着热情,并自行对“小时效率”进行评估——也就是成员平均每个工时所增加的价值。

几个小阿米巴团体可以组成一个较大的阿米巴,以此类推。京都半导体公司就是个由许许多多的小型阿米巴组成的超大型阿米巴,而小型阿米巴则分布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有数千个之多。

用你的热情让主管也充满激情活力,从而进一步再点燃部下心中的热情。

因此,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应该向稻盛和夫学习,倘若不想让团队“疲软”,就应该让那些对工作没有激情的员工充满激情,因此,首先自己就要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这样才能使团队保持持久的活力。

稻盛和夫把一家只有28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了拥有几万名员工的跨国大企业——京瓷公司。他说:“说什么没办法,做不下去了,现在只不过是中途站罢了。只要大家使出全力撑到最后,一定会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把它当成自己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是否将精力全都贯注其中,是否有那种不达目的死不休的精神。

稻盛和夫先生还说:“从事一项工作需要相当大的能量。能量能激励自我,燃烧激情。燃烧自我的最佳方法是热爱本职工作。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干,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的反复中你会更加热爱工作。这样,无论怎样的努力,都不会觉得艰苦,最终能够取得优秀的成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他最终将京瓷带向了世界这个大舞台上。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自燃性产生的根源在于“喜欢”。一旦喜炊上了,自然而然会产生努力的意念,也会在最短时间内把事情做好。旁人眼里看来以为你辛苦不堪,其实你根本浑然不觉,甚至乐在其中。他讲述了一个自己忘我工作的事情,说自己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很少待在家里,为此,其邻居关切地问他的夫人:“您家先生都是什么时候才回到家的啊?”他的双亲也写信来劝他别那么拼命工作,小心把身体累垮了。但他并没有觉得累,也并没有觉得苦,他将此归功于“喜欢”。

由喜欢而做的力量是无限的。正因为稻盛和夫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工作,才会自觉投入喜欢的工作,才会自燃起热情。拥有了自发性的热情,离成功也就不远了。稻盛和夫先生还要求其他管理阶层也要有自燃性的激情,并以自己的影响力去带动所有员工的热情。而这也就需要公司有一个以“激情”为核心的经营原则,对此,所有的管理阶层也必须率先要做到这些。

3.方法总比问题多

【稻盛和夫箴言】

解决问题的答案一定会出现在现场。

在英文里有句话,是说上帝每制造一个困难,就会同时制造3个解决它的方法来。所以,世上只要有困难,就会有解决的方法。而且“方法总比困难多”,只是你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而已。

一天深夜两点多钟,稻盛和夫到车间去巡视,看到一名技术员工正站在炉前,双肩微微耸动着,似乎在低泣。稻盛和夫走过去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电炉内温度不能保持平衡,因此产品的尺寸总是不合标准,稻盛和夫劝他先回家睡觉,然而他却仍然站着不动。

于是稻盛和夫就问他:“这次请务必让我们成功——你在烧结的时候,这样祈求过上天吗?”其实稻盛和夫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你已经尽了你的最大努力了,那就只有向神祈求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了。那名员工将这句话在嘴中念叨了几遍,然后点头说:“我明白了!让我再尝试一次吧!”于是他又投入了战斗,最后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