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44613300000001

第1章 都市文化研究论丛总序

杨剑龙

早在2002年,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就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由我填写申报的表格。当年因为都市文化研究没有学科的落脚点而未获批准。2003年,由我领衔再次申报,填写申请表格,组织相关人员,搜集有关资料,进京修改表格,迎接专家组现场考核,甚至当场背诵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4年底,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归入学术综合类基地。地方院校获得这样的基地是十分不易的。在学校的支持下,在诸多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有序地开展了起来。

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有当代都市文化、国际都市文化比较、都市文化史三个研究方向,聘请了三十余位专职与兼职的研究人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采取项目管理的模式,每年申报两个重大项目。2004年以来,中心已设立了18项重大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基地人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项,另有上海市教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及其他横向项目几十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三十余项。中心积极承担政府和社会的决策咨询任务,主持了多项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并多次获得政府决策咨询奖。自2009年始,我被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为市政府的决策出谋划策。

按规定重点研究基地每年要主办国际或全国性的学术会议,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诸多国际都市文化比较的学术会议,如上海与首尔、上海与东京、上海与纽约、上海与温哥华、上海与巴黎、上海与博茨瓦纳、上海与日本神奈川大学、韩国首尔市立大学等,还举办了不少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小型的学术沙龙等。中心积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及相关活动,并得到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执委会的表彰。中心有《都市文化研究》学术刊物(CSSCI类集刊)和都市文化研究网站。中心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熊月之领衔的基地项目“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出版“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25本(上海辞书出版社),苏智良领衔的基地项目“上海都市文化及其对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出版《上海城区史》上下卷(学林出版社),杨剑龙领衔的基地项目“上海文化与都市文学的发展与嬗变”出版“上海文化与上海文学丛书”8本(上海文化出版社)等,中心研究人员出版学术著作、研究译丛,发表学术论文,仅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论文就有14篇。中心主持的“城市与社会译丛”、“都市文化研究译丛”、“都市与文化译丛”对于国外城市理论的引进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2010年5月,都市文化研究中心顺利通过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次评估,在学术综合片25个基地中名列前茅。

基地建成以来,教育部社科司领导袁振国、张东刚等多次亲临基地视察与指导,研究中心也得到了上海市教委历任领导的扶植和指教,以及上海师范大学领导的关心和帮助。2007年9月6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秘书长丁薛祥、副市长杨定华,在市科教委党委书记李宣海、市教委主任沈晓明的陪同下视察都市文化中心。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上海市高教学会会长张伟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炜、中共奉贤区委书记时光辉、区长庄少勤等,都曾到研究中心考察指导。

都市文化是一个颇为宽泛的概念,是人们在都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物质形态的城市建筑、园林、教堂、公共文化娱乐设施、交通工具等,也包含精神形态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艺术、宗教、法律、习俗及市民的生活方式等。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是中国都市文化的典型。在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呈现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心的研究人员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尽心尽力,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呈现了基地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丛书包括杨剑龙的《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郑崇选的《都市文化生产与文化形态转型》、王琪森的《海派书画艺术研究论》、程郁和朱易安的《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钱智的《长三角都市文化:演进与体验》、施晔的《清末民初小说中的城市书写与社会变革》、杨剑龙的《坐而论道:当代文化文学对话录》、朱鸿召的《文化民生论》8部,涉及了文化批评、文化生产、书画艺术、职业妇女、区域文化、城市小说、文化文学、文化民生等诸多方面,呈现出都市文化研究丰富与复杂的多重面相。

自2004年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已走过近十个年头了,上海师范大学的都市文化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在研究中心体制欠完善的境况下,作为基地主任的我虽任劳任怨、竭力支撑,每年策划两个重大项目的申报,每年主办国际会议,每季度撰写基地汇报,每年呈送基地年度总结报告,等等,却常有独木难支、力不从心之憾。在中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下,我仍将会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尽心尽力。

2013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