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31

第31章 东丹属国

扶持傀儡政权,以华制华、以战养战,这个政策不光是日本人侵华时,倭寇们会运用这套手段,早在1000年前,契丹人在治理被征服的渤海国时,就成功运用这个策略了。

早在阿保机刚攻下渤海重镇扶余城时,他就急于派遣官吏,准备检查扶余城里的户口,征收渤海百姓的赋税。面对父亲的做法,皇长子耶律倍,毕竟是读过许多汉书的人,他非常有远见,认为如果当前实行这种搜刮政策很不妥当,就劝阻父亲阿保机道:父王您刚破了扶余城,现在城里百姓们的人心还没有稳定,您要是着急对他们征税,恐怕老百姓会产生怨恨情绪,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您的目标是夺取渤海国江山社稷,这样做,恐怕也对您长期管理渤海不利。见大儿子这么说,阿保机原来狂热的头脑也凉快了下来,他想了想,觉得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缓和与渤海人的矛盾,因此,阿保机接受了这个正确的意见。

在阿保机统治下的契丹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它的本质还是落后的奴隶制国家,它的行政管辖单位是游牧民族的部落,内部是部族制管理制度,而不是像中原先进文明那样,运行的是州县管理制度,它有点类似于中国最早期的三皇五帝时代的行政特征,在部族管理制度下,各部落都有固定的领地,各部落里的人都是比较亲近的血缘的亲族组成的。

阿保机征服的渤海国,则是一个封建制文明国家,渤海人民的文化水平比契丹人要高的多,生活习惯和习俗也和契丹差别很大,如果现在硬生生地把契丹奴隶制制度强行嫁接到渤海国来,那无疑是开历史的倒车,这里肯定会遇到很大抵触,乃是会发生大规模叛乱的可能。

阿保机对如何治理渤海国这件大事,他早就有自己的深思熟虑,对于给渤海国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给渤海百姓派个什么样的当家人,这些都成为摆在阿保机面前的头号任务。此时,他将目光放到了自己的长子耶律倍身上,在阿保机这位父亲眼里,长子耶律倍性情温和,汉化很深,作为契丹族人,他不是一位能征惯战的军事人才,但是他却是一位爱好儒学、有知识的学者,他会写契丹字和汉字文章,善画本国人物,又写一手好字,这对于治理文化程度较高的渤海国最合适不过了。

阿保机毅然决定将新接手过来的渤海国旧地,暂不划入契丹的地方行政范围,而是建立一个特区,类似于国中之国。

特区,这个词最初指我国大陆在1979年后,被划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厦门、珠海、汕头4个城市及海南省。中央政府赋予经济特区引进项目审批权、人员因公出国出港审批权、外贸出口权、外汇管理权及许多其它经济管理权限,并且在包括税收、外汇管理、银行信贷、劳动用工以及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

在一个国家内,建立特区的模式,也不是邓先生的首创,早在1000多年前,阿保机治下的旧渤海国就是一个广义上的特区,当然,当时还只是没有特区这个名字罢了。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公元926年,将渤海国更名为东丹王国,东丹即为东契丹国的意思,除有部分渤海州县民众被西迁之外,渤海的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等都保持不变,其统辖范围仍同于原渤海国时的区域,

东丹王国对外是属于大契丹国建立的藩属,相当于一个二级封国,就像现在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按规定,它可以不奉契丹正朔,可以自行建元称制,它的国王耶律倍经父亲阿保机允许,日常出行可以坐皇帝做的车辆,穿着天子的服装,东丹王其实就是东丹国的皇帝。

另外,东丹王国还有自己独立的司法行政权,它按照渤海制度治理国家,国王以下置中台省,采取契丹贵族与渤海贵族共同参政的方式,任命阿保机的皇弟迭剌为左大相,渤海老相为右大相,渤海司徒大素贤为左次相,任命堂弟耶律羽之为右次相,阿保机这样安排,也是为了缓和渤海人与契丹人的矛盾,让渤海百姓看看,自己的国家还是由自己的民族来管理,削弱东丹国百姓的抵抗意志。

改原渤海国首都忽汗城为天福城,宰相以下,百官都由东丹王任命。东丹国还有自己独立的财政权,国家只需每年向契丹贡纳细布五万匹、粗布十万匹、马一千匹。东丹国还有自己独立的外交权,在五代时,东丹王耶律倍曾经让人带大批的牛、羊,乘坐海船,与南唐和后唐进行贸易。

太祖阿保机这么做,可以说是契丹历史上因俗而治的典范,也为后来辽太宗耶律德光制定契丹的南北官制度,开创了一个好的先例和借鉴经验,同时,阿保机让长子耶律倍当东丹王,也是为了儿子成长有利,这些做法对稳定东丹国的社会秩序起到了决定作用。

但是,凡事都是两面性的,有好事也有坏事,东丹王耶律倍掌握着这个独立的国家,拥有自己独立的军队,这些情况也让有心做契丹皇帝的二弟耶律德光和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寝食难安,他们视耶律倍为眼中钉肉中刺,以后,百般迫害耶律倍,这是太祖阿保机所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