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历史
4430500000008

第8章 没有金钱的富饶之乡

你一定在童话故事里读到过这么一个地方,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摘到蛋糕、糖果和蜜饯,想吃多少有多少。嗯,不过,这个地方只存在在童话故事里。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倒是真的相信有这么一个富饶之乡。你猜猜看,人们认为这个地方在哪儿?你还记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吧?这些名字可真奇怪,是不是?不过,古时候的人们相信,这个富饶之乡就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附近的某个地方。他们管这个富饶之乡叫作“伊甸园”。古人描绘的伊甸园美好得不得了。可是,到今天,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伊甸园究竟在哪儿。

埃及只有一条河,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所在的两河流域,则有几个不同的名字。

让我们又来想象一下坐着飞机在天上往地面看的情形。我们先找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然后看两条河之间的那片地方,这个地方的名字叫作“美索不达米亚”。这个词来源于两个希腊单词,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河流与河流之间”。

我们继续看。你看到底格里斯河上游的那片土地了没有?那个地方叫“亚述”。你又看到两条河汇合的那块地方了没有?那儿叫“巴比伦”。再看两条河流入地中海的地方,那儿是“迦勒底”。再往远一点的地方看,有座山,叫“亚拉腊山”。今天还有不少人相信,挪亚方舟最终就搁浅在这座山上。

哇哦!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的新名字。我们怎么来记住这些名字呢?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他有好多辆玩具汽车,有一次他去坐火车的时候发现他坐的那节火车车厢有个神气的名字,所以他回家以后,就给自己的玩具汽车也都取上了名字,用的就是上面我们说的这些地名。这些地名由玩具汽车排成一排,就像这样:

亚述 美索不达米亚

巴比伦 亚拉腊

迦勒底 幼发拉底

巴比伦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国家。因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给这个地方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泥土,跟尼罗河给埃及带来的好处是一样的。面包是人们每天吃的主食,它是用小麦磨成粉以后做成的,所以小麦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而最早种植小麦的地方,据说就是巴比伦。除了小麦,另一种对古巴比伦人极为重要的食物是椰枣。在巴比伦,椰枣是随处可见的农作物。今天你一定是把枣子当作零食来吃的,可是在古巴比伦,椰枣就是人们每天吃的饭。古巴比伦人还捉鱼。因为两条大河都从那儿流过,河里面的鱼又多又大,有时候人们捉鱼甚至只是为了好玩儿而已。你看,古巴比伦人的生活是不是很幸福?他们住的地方食物充足,人们不用怎么干活儿,就能吃得很不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不需要、也没有钱。人们养牛养羊,如果一个人的牛羊多,那他就是个富人。如果一个人想买或者卖什么东西,那他就得用自己有的东西和别人交换。

巴比伦人修建了一座极为宏伟的高塔,叫作“巴别塔”。你可能听说过有关这座塔的故事。尽管我们管巴别塔叫作“塔”,可是实际上巴别塔更像是一座小山。像巴别塔这样的人造的山,在巴比伦还有一些。那么,巴比伦人为什么造这样奇怪的东西呢?有人说,这是为了躲避洪水,当发洪水时人们就可以爬到巴别塔或者其他那些塔上去避难。可是另有一些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修建这些“塔”的人是从北方迁徙到巴比伦来的,他们喜欢把祭坛修在山顶上,这样祭坛离天更近。巴比伦在平原地区,没有山,这些迁徙过来的人原先生活在北方,而北方是有很多山的。当这些人迁徙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比伦地区这样的平原时,依然希望保留他们从前的习惯。所以他们专门在平地上修起一座座山来,以便依然可以把他们的祭坛放在山顶。我们今天爬山也好,登塔也好,都是踩着一级一级的阶梯上去,可修这些“塔”的古巴比伦人不这么干。他们在山的外围开出一个盘旋上升的斜坡,斜坡顺着山势旋转着向上,直至山顶。

你一定还记得,古埃及人用石头修建他们的神庙。可是,在巴比伦及其附近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岩石,所以古巴比伦人住的房子也好,巴别塔这样的建筑也好,都是用砖砌起来的。他们那时候的砖,其实就是把泥土做成块状,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变硬制成的。可是,我们都玩过泥巴,你也应该知道,泥土堆成的东西,无论当时多么结实,一旦时间久了肯定会干裂碎掉。巴比伦的那些泥砖砌成的建筑也是这样。现在上千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建筑早就坍塌变成了黄土。这就是我们今天几乎看不到巴别塔和其他巴比伦时代的建筑的原因。

古埃及人在莎草纸上写字,也把他们的历史刻在石头上。可是古巴比伦人既没有莎草纸也没有石头,他们只有泥土,所以他们就只好在还没有干透的湿泥板上写字。古巴比伦人的笔也很简单,就是一根削尖了头的细棍子。他们用棍子的尖头在湿泥板上划出文字来,这种文字我们今天叫作“楔形文字”。因为用棍子在泥板上不容易划出圆弧,所以楔形文字的笔画都是直愣愣的横竖折,看上去就像鸡爪印。我见过有些小男孩儿写的字,一笔一画都是愣头愣脑的,看上去不像英文倒很像古巴比伦人写的楔形文字。

前面我们说了,古巴比伦人养牛养羊。在放牧的时候,牛羊吃草,人无事可做,抬头能见的,就只有日月星辰在天际起落。这样日复一日,古巴比伦人对天体的了解越来越丰富。

我来问你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你有没有在白天见过月亮?

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嘿,这怎么可能!可是,别急,听我说,你可以的。

我们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围绕着我们居住的地球转。而每过一段时间,月亮一定会走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在我们看来,月亮就把太阳给“挡住了”。打个比方,你用一张纸板放到灯前面,那挡住一面的灯光就会被遮住,遮住了灯光的那面的光线也就变暗。这盏灯就是太阳,你举着的纸板就是月亮。下面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大约上午十点钟的样子,阳光照得地球上一切都亮堂堂的,突然月亮走到了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位置,挡住了太阳光,就好像你举着的纸板挡住了灯光一样。此时一切都暗了下来,天空变得像夜晚一样黑;星星也都亮了起来;鸡以为晚上到了,于是回巢睡觉。可是,月亮并不是就停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不动了啊,它只是打那经过,所以过不了多久,月亮移开了,阳光又重新照到了地球上。这样的场面是不是很神奇?我们管这种天体现象叫“日食”。

也许你还从来没有见过日食,不过总有一天你会有机会见到的。你现在懂得了日食发生的原因,可是古代巴比伦人,甚至包括今天不懂日食出现的原因的人,他们会很恐惧日食。他们以为日食会预示灾难——比如世界末日即将降临。他们不明白这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随着月亮在天上的运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次日食,并不会有危害。

尽管古巴比伦人对日食心怀恐惧,但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计算,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够预测出下一次日食发生的时间。他们首先观察月亮通过整个天际的时间,然后根据这个时间计算出它和地球、太阳下一次重合的时间。你看,古代巴比伦人对于天体运行很了解吧!我们把研究星星和其他天体的人叫作天文学家,这样看来,古巴比伦人应该是很杰出的天文学家了。

古埃及人崇拜动物,而古巴比伦人热衷于天体研究,所以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对象自然也是这些天体。他们崇拜太阳、星星和月亮。关于古巴比伦的第一个国王我们了解得不多,只知道他叫萨尔贡一世,他生活的时代大约等同于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1770年的时候,巴比伦出现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国王汉谟拉比。而他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颁布了一部有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一块石板上,一直保存至今。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块石板,只是上面的法律条文我们不再遵守了,因为今天我们有自己的法律。萨尔贡和汉谟拉比是不是都是挺奇怪的名字?

你肯定从来没有听过谁叫这样的名字。可是这些人确实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他们统治的国家和人民在历史上真真正正地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