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历史
4430500000060

第60章 追逐财富的人

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还没有名字。

大家就简简单单地叫它“新大陆”,就像才生下来的婴儿被人们叫作“新生儿”是一样的。

可这样显然不行,这片新大陆应当有个名字。叫它什么好呢?

当然,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名字,我们可以用哥伦布的名字来给它命名,叫它“哥伦比亚”。可是,人们最终还是给这片新大陆找到了另一个合适的名字。下面就是其得名的经过。

有一个意大利人,名叫亚美利哥。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这位亚美利哥也驾船来到了这里,并在新大陆的南部登陆。之后他写了一本书,讲述他的航海经历和到达新大陆的过程。在书中,亚美利哥把他到达的地方称为“亚美利哥的国土”。他的这本书读者很多,一时间大家谈论的话题都是“亚美利哥的国土”。就这样,新大陆就以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了,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美洲。不过,要是依据谁发现谁命名的原则,那我觉得这片新大陆还是应该被称为“哥伦比亚”更恰当,你认为呢?孩子们的名字都是父母给取的,可是有时候他们在长大以后,会想给自己另外取一个名字,但是那个时候已经太迟了。所以你会看到,美洲人在歌颂自己的祖国时会唱“哥伦比亚”,也有很多城市、地区或者街道都叫作“哥伦比亚”或“哥伦布”。

哥伦布证明了地球不是平的,一直往西边航行也并不会坠落到深渊里去;走出地中海往西,还有新的陆地。在建立起了这样的地理观念之后,所有想到印度去发财的人,都沿着哥伦布开发出来的航向转而向西。这些永远只会追随他人脚步的跟风者啊!天才只有一个,他负责创新;成千上万的平庸者跟在后面效仿。现在,每一位船长都争先恐后地驾船往西,希望自己也能发现新的陆地。在这样的热潮下,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绝大多数出海的人最终的目的地是印度,他们希望能够找到黄金和珠宝,还有重要的商品——香料。那时候的欧洲人以为,印度大量出产这些东西。

我们可以理解人们对于黄金和珠宝的热衷和追求。可是为什么人们也那么需要香料呢?比如说丁香或胡椒。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在菜里放胡椒,可能你连丁香也不一定喜欢。但是,在那个时代的欧洲,这些香料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为那时没有冰箱,吃不完的肉类或别的食物很容易腐烂变质。如果食物腐烂了,我们一定不会再吃了。可是在那时,食物来得不像现在这么容易,所以变质的食物人们也不会轻易扔掉。为了能把味道变糟的食物吃下去,人们就在上面大量地撒上气味浓烈的香料,来掩盖腐败的味道。因为这个原因,那时候的人们对于香料的需求巨大,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在欧洲,除了气候温暖的国家,其他地方都不产香料,所以人们得花大价钱从国外进口。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到印度去寻找香料。

在所有那些想要到达印度去的人中间有一位葡萄牙船长,名叫达·伽马。不过他没有采取哥伦布开发出来的路线,往西去印度,而是向南走,借道非洲,绕过非洲的最南端去印度。在达·伽马之前,不是没有人想到这一点,只是所有的人走到一半就放弃了。这些半途而废的人回到欧洲之后,把这段旅程描述得非常恐怖,这些故事听上去像《航海家辛巴达》中才有的历险。比如,他们说遇到海面像煮沸的水一样炽热;又遇到一座有磁性的魔山,会把船上所有的铁制品都吸走,这样船就解体沉了。另外,海面上还有一个巨大的漩涡,经过的船只无一例外地都会被漩涡扯进去,然后就一直沉到大海的深渊里去;大海中还有巨大的海蛇和怪兽,它们能一口就把船给吞到肚子里去。非洲的最南端有一个地方最初被称作“风暴角”,这个名字听上去可一点儿也不好,于是后来人们把它改称为“好望角”。

尽管向南的航程有这么多吓人的故事,达·伽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南驶去。最终,在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和惊险奇遇之后,他成功地绕过了好望角,并最终抵达了印度。他在印度购买了香料,然后安全地返回了葡萄牙。这些香料在欧洲卖出了好价钱。达·伽马的这次航行发生在1497年,刚好是哥伦布首次航行之后的五年。达·伽马成为首个全部走海路到达印度的欧洲人。西班牙因为资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获得荣耀,葡萄牙因为达·伽马首次从海路抵达印度,而同样历史留名。

英格兰也在这一波地理大发现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就在达·伽马到达印度的同一年,一个叫约翰·卡伯特的英国人也从英国扬帆出发。他的首航失败了,但是他又组织了第二次航行。这一次他成功地到达了今天的加拿大,并且沿着海岸线向南,进入了今天的美国国境,他把所有到达之地都归为英国的辖地。可是随后他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回到了家中。而英格兰此后也并没有对他的发现采取任何行动。英国对北美洲主张权利,要再过一百年去了。

另一位探索了中南美洲的人,是个西班牙人,叫巴尔沃亚。他登陆的地方是连接南北美洲的那一小块地方,今天我们把这里叫作“巴拿马地峡”。他跨过了巴拿马地峡,来到了另一片广大的海洋,巴尔沃亚把这一片海洋叫作“南海”。因为尽管巴拿马地峡连接南北美洲,但是它的地势是弯曲的,所以看上去这片新的海域是在巴拿马地峡以南。

接着,地理大发现时代最长的航行开始了。一位叫麦哲伦的葡萄牙人希望能够穿过新大陆,继续往西,找到印度。他认为,在这片陆地上,一定在某处有个缺口,可以让船通过。一开始他试图说服他的祖国葡萄牙资助他,可是葡萄牙再一次犯了同样的错误,就像当年没有资助哥伦布一样,这一次葡萄牙也不愿意资助麦哲伦。于是麦哲伦只好去了西班牙,而西班牙给了麦哲伦五艘船。

就这样,麦哲伦带领着这五艘船的船队出海了。当他来到南美洲后,他继续向南前进,沿着南美洲的海岸线一路南下,希望找到能够穿过这片大陆的地方。他倒是找到了很多通往内陆的水路,但是每一次探索都发现,这些不过是河流的入海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一艘船还失事了,五艘船现在只剩下了四艘。

麦哲伦带着剩下的四艘船继续南下,最终他来到了南美洲的最南端——合恩角。合恩角这里的水流情况复杂,是个危险的水域,但是麦哲伦还是战胜了这个地方,终于进入了太平洋。此后,合恩角通往太平洋的这个海峡,就叫作“麦哲伦海峡”。可是在这里,又有一艘船出了故障,只好从来路返回欧洲。现在,麦哲伦只剩三艘船了。

这三艘船继续前行,来到了一片新的海洋,这片巴尔沃亚称为“南海”的海域。麦哲伦给这里重新起名,叫作“太平洋”,寄予它风平浪静的含义。因为在渡过了狂暴的合恩角之后,太平洋确实看起来非常平静。可是,进入太平洋之后,麦哲伦和他的船员遭遇了新的危机,他们储备的食物和水都用完了。麦哲伦的船员们饥渴难耐,几乎要发狂。他们把船上能抓到的老鼠都吃光了。船员们相继生病死去,而麦哲伦依然坚持向西航行。就这样,严酷的海上冒险使麦哲伦损失了绝大多数跟随他出航的船员。最后,他来到了今天的菲律宾群岛。当时,岛上的土著还都是些未开化的野蛮人。在这里,麦哲伦和他的船员同当地土著人发生了冲突,麦哲伦在冲突中不幸丟了性命。冲突还使得整个船队的水手减员,剩下来的人不足以驾驶三艘船,所以他们只好烧掉一艘船,驾驶着另外的两艘离开。

麦哲伦出发时的五艘船,现在只剩下了两艘。这两艘船继续向西,其中一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故失踪了,后来也再也没有听到这艘船的消息。最后剩下的那艘船,叫“维多利亚号”。面对茫茫的大海,这一艘船似乎也前途未卜。照这样下去,也许麦哲伦的这趟航程,最终不会有一艘船、一个人完成航行。

“维多利亚号”还得绕过非洲。这又是一趟异常艰苦的行程,船上的水手们忍受着饥饿、寒冷和疲劳,依然不断地同风浪斗争。最终,这艘全身破烂漏水的船,载着十八名水手回到了当年他们出海的那个港口。而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这艘“维多利亚号”,胜利地完成了人类首个环球航行。可惜的是,它的船长麦哲伦已经不在了。这一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平的”完全是谬论。因为终于有一艘船环绕整个地球走了一圈!不过,尽管有了这么一个坚实的证据,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依然有人冥顽不灵地认为地球就是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