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历史
4430500000042

第42章 “善”

你认为什么才算是“善”?

日耳曼人认为“善”就是要勇敢。

雅典人认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漂亮、美观就是“善”。

斯多噶学派认为承受困苦而“不在乎”就是“善”。

伊壁鸠鲁派则认为开心、享受就是“善”。

为基督教献身的殉教者认为,坚定对耶稣的信念,受苦乃至牺牲,就是“善”。

自从出现以身殉教的先例之后,那些想寻求宗教完满的基督徒开始从事一种特殊的修行方式:他们离开城镇,专门挑选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荒山野岭,跑到这些地方去独自生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远离人群,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在自己独居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精神更加集中地祈祷和进行冥想。这种隐修的方式,在他们看来就是“善”。

在这些狂热的隐修士当中,有一位名叫圣西蒙·斯泰莱特的。他修建了一个柱子,足有十五米高,柱子顶端的空间很小,人在上面只能坐着,而没法平躺下来。柱子修好后,圣西蒙爬到上面去坐了下来,这一坐就是好多年。在这多年的岁月中,寒来暑往,刮风下雪,风吹日晒,圣西蒙都从来没有从柱子上下来过。除了他的朋友用一架梯子爬到柱子顶端给他送饭外,他断绝了同人群和社会的所有联系。圣西蒙认为,只有在离地面如此高的地方,他才能最好地过他所向往的“神圣”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心目中的“善”。当然,我们觉得这样的行为还是稍微显得古怪了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想要过“神圣”生活的人们逐渐改变了做法。起初,他们是像圣西蒙那样远离人群,自己独处。后来,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开始聚集在了一起。他们找到一个地方,在那儿修建屋子,共同修行。这些人慢慢地就成了专职宗教事务的人员,男的叫修道士,女的叫修女,而他们共同居住的房子,就是所谓的修道院。每个修道院都有一位主持大小事务的修道院院长,他同时也是这所修道院里的领袖。他像父亲一样管教他下面的全部修道士,对他们的生活和修行提出要求,如果他们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修道院院长有权力处罚他们。女修道院也是如此。

在公元500年左右,在意大利出了一位修道士,名叫圣本笃。他非常坚定地认为,所谓“神圣”的生活,一定是勤勉工作的生活。换句话说,工作是保持人生神圣性的重要内容。他还认为,修道士不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因为基督在圣经里面清楚地说过,“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为了宣扬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圣本笃创立了一套修道士应当依从的教规。愿意听信他的修道士,都应当遵守下面这三条最基本的规范:

第一条就是放弃个人财产。

第二条是服从修道院院长。

第三条是不结婚。

所有认可和遵循圣本笃教规的修道士自然形成了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就叫作“本笃会”。

你也许会认为,不可能有谁会愿意拿自己的一生去遵守这样三条奇怪的规范:不要个人的钱财,服从修道院院长——不论修道院院长说什么你都得去做,还有不结婚。可是,在欧洲各国,还真就有很大一批人愿意接受这三条教规,成了本笃会的成员。

本笃会的修道士或修女不讲究豪华的生活,他们住在非常简陋的房子里,每个房间都小得好像监狱里的囚室。他们每天吃的东西也都非常简单。到了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聚集到修道院的饭堂里集体用餐。在修道院里,祈祷是最基本的生活内容,每天的日升日落之时,是两次固定的祈祷时间,除此之外,一天当中还要祈祷很多次。有些信念坚定的修道士,还会在午夜时分醒来,再做一次祈祷。除了祈祷之外,修道院生活中还有一项内容,就是劳动。本笃会修道士愿意做任何劳动,无论是擦洗地板,还是在田里耕作,所有这些活儿,他们都高高兴兴地去做。

通常情况下,修道院都坐落在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这些地方要么土地贫瘠,要么沼泽密布。好的土地自然人人都想要,可本笃会没有钱,因此落到他们手里的都是不好的,甚至是非常糟糕的土地。可是本笃会的修道士通过勤勉的劳动改变了一切。他们排干沼泽里的污水,精心耕耘土地,渐渐地,这些没人要的地方变成了可以种植农作物的良田。修道士们种植蔬菜,丰富了自己的餐桌,还积累起饲料来养马、养牛和养羊等。本笃会需要的所有食物、用具,都是靠他们自己的双手生产出来的。

更让人敬佩的是,修道士们不仅仅从事农业、手工业这些笨重的活儿,他们还有一项非常重要、非常精细的工作,这就是抄写整理书籍。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印刷技术,因此,所有的书籍都是靠人手抄写出来的。他们把拉丁文或者希腊文写成的古籍重新抄写出来,这样一本书就有了更多的摹本。为了增加效率,有时一位修道士慢慢地读原书上的字句,其他若干修道士边听边记,这样就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做出若干复制本来。

那时候的书不是纸质的,而是用小牛皮或者羊皮做的。牛皮或羊皮比我们今天的纸张更加坚韧,能够保存更长的时间。

修道士们抄写下的书籍也叫作“手抄本”。今天,像这样的手抄本可以在博物馆或图书馆里见到。这些书是修道士和修女们以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抄写出来的,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般来讲,每章节的首字母以及边框部分,都会用特别的花纹和图案来进行装饰,这些图案有花朵、藤蔓和鸟儿,用红色、金色或者别的颜色画出来。如果没有这些修道士和修女们的抄写工作,那么很多古老的书籍就有可能会遗失在历史长河中,再也不可能让今天的人读到了。

修道士们还记日记。这些日记不是记他们自己的饮食起居,而是记每天发生的重大事情。他们这样记录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古老的日记,或者称为“编年记”,成了我们今天了解当时历史的最好材料。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报纸,如果没有修道士们写下的这些日记,我们是很难了解当时所发生的事情的。

修道士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受过教育,因此也给别人当老师,把他们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别人。修道院同时也是旅行者的旅店,无论是谁来到修道院,不管他有没有钱付给修道院,只要他希望借宿,都可以在那里得到食物和床铺。

修道士乐意帮助穷苦的人。很多生了病的人也来到修道院里,希望得到治疗。修道士们也确实有懂得医术的人,能给病人治病。所以有时候,修道院也同今天的医院类似,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地方。很多得到过修道院帮助的人,心怀感激,于是向修道院捐赠财物作为答谢,逐渐地修道院变得富有起来。只是,这些财产是修道院的公有财产,修道士自己并不拥有哪怕是一只勺子的个人财产。

现在你看到了吧,修道士们并不仅仅是向往和实践“神圣”生活的人,他们还是一群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公民。换句话说,修道士是“有其价值的好人”,这就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