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历史
4430500000033

第33章 最高贵的一个罗马人

出个题目考考你:假设有一个人发现了一块非常非常古老的硬币,上面刻的日期是,“公元前100年”。你觉得这里有没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我说有,是在日期上。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说过,公元纪年是以耶稣诞生那一年为公元元年。

而如果一枚硬币是在耶稣诞生之前的时代被制造出来的,那当时的人们不会知道耶稣是谁,更不可能在硬币上使用公元纪年。然而,就是在公元前100年,在罗马诞生了一位名叫尤利乌斯·恺撒的男孩。不过,如果你问他,他是在哪一年出生的,他一定会告诉你,他出生的年份是653年。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罗马人生活的那个时候耶稣还没有出生,所以就像古代的硬币上面不可能用公元纪年一样,罗马人也不可能使用公元纪年。对于罗马人来讲,罗马城建立的那一年就是罗马历法的元年。这一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就是公元前753年。而恺撒是在罗马城建立之后的第653年出生的,如果换算成我们的纪年的话,刚好就是公元前100年。明白了吗?

在恺撒生活的那个时代,地中海沿岸到处都有海盗出没。是的,没错,就是海盗。庞大的罗马威震四海,各地的贡赋都要上缴罗马,所以有很多运送金银财宝的船从四面八方航行到罗马。而海盗就埋伏在这些船的航线上,伺机抢掠这些船上的财宝。

恺撒年轻的时候,曾经被派到海上去剿灭海盗。可是他不但没能成功剿灭海盗,自己反而被海盗给捉了去。海盗把恺撒作为人质,向罗马政府索要一大笔赎金。恺撒心里很清楚,海盗只有得到这笔钱,才会放掉自己。同时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被海盗给杀掉。可是,即使这样,恺撒在海盗面前依然表现得毫不畏惧,他甚至还向凶恶的海盗发誓说,只要他能活着回到罗马,他一定会再次率领舰队来消灭掉每一个海盗。海盗们对恺撒的决心和勇气不屑一顾,所以,当罗马政府送钱来赎恺撒的时候,海盗们把恺撒给放走了。因为他们不相信这样一个毛头小伙子有那么大的勇气敢再来挑战,他们觉得恺撒只不过是在吹牛罢了。说到底,海盗们是不相信这个手下败将有本事能抓住自己。可是,恺撒实现了他的誓言。他回到罗马之后,重新组织了一只舰队,又再次出海。这次,他成功地将海盗一网打尽,并把这些海盗全部送上十字架处死了。在罗马,对于强盗、小偷的惩罚,就是让他们上十字架。

幅员辽阔的古罗马边境地区,总是有属国不断地寻找机会想要脱离罗马的统治。所以罗马政府需要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可以带兵镇压反叛。恺撒在对海盗的战斗中表现出的勇气深得罗马政府的赏识,于是他们任命恺撒为将军,给了他一支队伍,命他去边疆平叛。当时对罗马政府有异心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西班牙,另一个是西班牙北边的高卢,也就是现在的法国。

恺撒果然马到成功,顺利地平息了西班牙和高卢的反抗力量。有意思的是,恺撒把他攻城拔寨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我们今天称之为《高卢战记》。恺撒是罗马人,所以他写书使用的自然是拉丁语,而这本《高卢战记》已经成了今天学习拉丁语的入门书籍。

恺撒卓越的军事才能在随后的岁月中继续展现出来。公元前55年,他带军在大不列颠岛登陆,只用了一年就征服了这个地方,并在公元前54年回到罗马。大不列颠岛就是今天英国的所在地。

恺撒在罗马帝国西部这些成功的军事行动为他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同时他还深受士兵们的爱戴。

可是,就在恺撒如日中天的时候,罗马又出了另外一个很有本事的将军——庞培。当恺撒在古罗马西边征伐的时候,庞培在古罗马东边建立起他的势力。曾经,这两个人关系不错,庞培和恺撒英雄相惜,两人是很好的朋友。可是,当庞培看到恺撒征服的土地越来越多,在军队中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心里的妒火变得越来越盛。想想看,人类历史上有多少战争的起因是嫉妒吧!那引起特洛伊战争的金苹果,再加上庞培的嫉妒心,我们至少已经知道两个因为嫉妒而导致战争的例子了。

于是,趁恺撒带兵不在罗马的时候,庞培偷偷地来到罗马元老院,向元老们进言,说恺撒拥兵自重,应当夺取他的军权,召他回罗马。

元老院的元老们听信了庞培的谗言,于是发布命令,收回了恺撒的军权,要求他马上回罗马听候发落。恺撒接到这个命令之后,心中暗暗盘算,最终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回罗马,但是不放弃兵权。他要干的事是,废除元老院,自己当罗马的统治者!

在意大利北方有一条河,叫作卢比孔河。这条河以北,是恺撒势力控制的地盘,以南,则是首都罗马城的行政范围。根据罗马的法律,任何军事将领都不得带兵跨过卢比孔河——卢比孔河相当于是一条军事禁区线。罗马人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手握军权的将领起兵造反,自立为王。

然而,当恺撒打定主意要废除元老院之后,他毫不犹豫地率军跨过了卢比孔河,向罗马城扑来。

今天,在英语中人们还用“卢比孔河”来代指分界线,而用“跨过卢比孔河”来形容一个人破釜沉舟,下定决心做一件没有退路的事情。

当庞培听说恺撒拥兵向罗马城开来的消息,他预感到事情不妙,于是立即逃向希腊。果然,恺撒的军队势如破竹,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不但拿下了罗马城,还迅速控制了整个意大利。这之后,恺撒转向希腊,追上了庞培,与庞培痛快地打了一仗。这一仗,恺撒把庞培打得落花流水。

经过这一场直接较量,庞培的势力受到了极大地打击,再也没法同恺撒平起平坐了。恺撒成了整个罗马事实上的统治者。

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埃及在当时还不属于古罗马。所以,当恺撒全权掌握了帝国的政治之后,他将征服埃及作为了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在罗马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埃及不堪一击,很快被罗马给吞掉了。当时埃及的统治者是一位女王,名字叫克利奥帕特拉。克利奥帕特拉是一位美丽高贵的王后,她有本事让每一位见到她的男人都不由自主地坠入爱河。当恺撒攻入埃及的时候,克利奥帕特拉向恺撒大献殷勤,诱惑得恺撒忘记了一切,只想成天跟她缠绵在一起。所以,尽管最终恺撒征服了埃及这片土地,可是他还是让克利奥帕特拉继续做埃及的王后。

而就在恺撒南征埃及的时候,在古罗马东边的边疆地区发生了叛乱。恺撒反应极为迅速,他马上离开埃及,即刻赶到发生叛乱的地区,一举摧毁了叛军,并立即将胜利的消息传回罗马城。这条胜利的消息是恺撒亲自撰写的,这是恺撒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总共就七个字:“我来,我见,我征服。”这句话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斯巴达勇士所崇尚的那种简洁的文风。对于从恺撒营中到罗马城去的信使来说,即使要送一封六千字长的信也不是什么问题,可是恺撒偏偏就有本事用如此简明有力的七个字说明一切。

当恺撒平息了叛乱回到罗马城,他在罗马人之中的声望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罗马人一致同意让恺撒当罗马国王。事实上,恺撒这时候的权力已经等同于或者超过国王了,因为他已经把罗马这个庞大国家的方方面面都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不过,当时的罗马对于帝国的统治者并不使用“国王”这个称谓,因为罗马人害怕国王。自从公元前509年塔克文被放逐之后,罗马就再也没有国王了。

而对于当时权倾一时的恺撒来说,尽管他没有国王的名义,可是他的权势已经大到没有人能左右了。在意大利,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对这样的情形非常担心,害怕终有一天恺撒会变成独裁者。于是,这部分人密谋打算阻止恺撒进一步扩大他的权力。在这些人中间,有一个叫布鲁特斯的人,他曾经是恺撒最要好的朋友。

终于有一天,这群人收买了刺客,决定对恺撒动手。这天,按照日程,恺撒应当到元老院去同元老们议事,刺客们知道这个安排,于是就悄悄地埋伏在元老院的门口。这情形有点像小学生们打算欺负某个同学的时候,就在他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偷偷地等着他自投罗网。

果然,恺撒出现在了元老院门前,而且他一反常态地没有带卫兵,只身一人,这给了这些刺客极好的机会。他们一拥而上,把恺撒团团围住,掏出匕首,捅向恺撒!

恺撒完全没有想到在这里会中埋伏,在大惊之下,他试图反击。可是这天他来元老院是来商议国家大事的,他随身携带的全部东西,就只有一支笔而已。尽管人们说,“犀利的文笔胜过锋利的刀剑”,可是真正打起来的话,一支笔实在是敌不过刺客们的匕首。

而且,更让人伤心的是,当恺撒看到袭击他的人中间竟然有他的好朋友布鲁特斯时,那一瞬间,他的心都要碎了。他放弃了抵抗,只留下了最后的一句话:“哦,还有你吗,布鲁特斯?”这之后,他倒在地上,死了。这一年,是公元前44年。

恺撒的另一位真心朋友,名叫安东尼。当安东尼赶到恺撒被刺的现场时,恺撒已经死去了。安东尼当下怒斥这群谋杀了恺撒的刺客。他讲得非常动情,极富感染力,让闻讯赶来的人们义愤填膺,简直恨不得马上就撕了这群刺客。当然,当时那些刺客早已逃之夭夭了。

后来,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专门为恺撒写了一部剧,剧名就叫《尤利乌斯·恺撒》。而英文中的七月(July)这个单词,也是从恺撒的名字“尤利乌斯”(Julius)转写过来的。

“最高贵的一个罗马人”是安东尼在这次讲话中说的。你认为“最高贵的一个罗马人”是指的谁?

是尤利乌斯·恺撒吗?

恰恰不是!安东尼说,布鲁特斯——刺杀恺撒的这位“好朋友”,才是“最高贵的一个罗马人”。

那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去读读莎士比亚的那部戏剧,就会明白了。在这部戏的最后,安东尼那篇动人的演说会告诉你答案。

恺撒这个名字的读音后来在欧洲国家的语言中出现了不少变体。比如德语中“皇帝”这个词的读音就是“恺撒”;而俄语中“沙皇”的读音也是从“恺撒”这个名字的发音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