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上)
44240200000057

第57章 做人处世故事(19)

春秋时代,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一年年底去观看群众性的祭神活动,回来后,孔子问子贡道:“你看,那些人高兴么?”子贡回答说:“那些人欣喜若狂,又是叫,又是跳,又是喝酒,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样高兴?”孔子说:“老百姓一年到头都在干活,只有这么一天的娱乐,这里头的道理还不清楚吗?叫老百姓只干活不休息,周文王和周武王是不会那样做的;叫老百姓只休息而不干活,周文王和周武王也不会干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意思是:叫老百姓有劳有逸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根本办法)”

妄自尊大

“妄自尊大”讽刺自己狂妄地抬高自己的行为;也常用它形容狂妄自大的人。

此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公元25年,刘秀称皇帝(东汉光武帝)。不久,占据西南益州的豪强公孙述也在蜀地自称皇帝。占据西方天水等郡的豪强隗嚣想知道公孙述的动向和实力,就派自己手下的绥德将军马援前去打探情况。马援奉命到益州去求见公孙述。他想,自己与公孙述是同乡好友,见面之后,握手言欢,叙谈友谊,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谁知公孙述警卫森严。履行一套繁琐的礼仪,让马援像觐见皇帝那样觐见他。最后,公孙述要拜马援为大将军,并封以侯位。

听到这个消息,马援的宾客都劝他留下来。马援向他们解释道:“现在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像周公那样招揽天下的贤士,唯恐失去天下士人之心。与他谈论天下成败大事,他却修饰衣服的边幅,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木偶一样,空有躯壳,没有灵魂。这个人怎能留住天下的能人呢?”于是马援辞别公孙述,回到天水,对隗嚣说:“公孙述如井底之蛙,没有见过大世面,却狂妄地自以为是。这个人靠不住,不如全心投靠刘秀为好。”隗嚣没有听从马援的劝告,发兵攻打东汉军。结果,他一败涂地。

五斗解酲

“五斗解酲”本来的意思是,用五斗酒解酒病。后来,人们用“五斗解酲”形容纵情饮酒,放浪不羁。

此典出自《晋书·刘伶传》。

晋代名士刘伶狂放不羁,喜欢饮酒。有一次,他感到口渴难忍,就可怜巴巴地向妻子要酒喝。妻子很生气,反而将酒倒掉,毁掉酒器,痛哭流涕地劝丈夫说:“你喝酒太多,这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戒掉。”刘伶说:“好!可是我自己没有能力戒掉,只有祈求鬼神,我亲自在鬼神面前赌咒发誓才行。你快去准备酒肉,我马上就要祈祷了。”妻子依照他的吩咐去做了。刘伶跪着祈祷说:“老天生我刘伶,爱喝美酒出名。一次喝上一斛,五斗才解酒病。妇人说的话,千万不要听从。”于是饮酒吃肉,又喝得酩酊大醉了。

望尘而拜

“望尘而拜”用以讥讽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人。

此典出自《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潘岳(公元247~300年,晋代文学家),字安仁,晋代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祖父潘瑾,曾任安平太守。父亲潘芘(pí),曾任琅琊内史,潘岳自幼聪颖有才华,父老乡亲们把他称为“神童”。他年纪很轻时就被征召到司空太尉府任职,成为优秀的秀才。西晋泰始(公元265~274年)年间,晋武帝(司马炎)带着皇后妃子亲自耕田,潘岳作赋极力称赞这件事,因此名气更大,受到一些人的嫉妒,潘岳在十年之内未能升迁。后来,他被派任河阳县令,觉得郁郁不得志。当时,尚书仆射山涛和吏部官员王济、裴楷等人都得到皇帝的重视,他心里非常不满。不久,潘岳转任怀县令。他在治理河阳、怀县期间,政绩卓著,被任做尚书度支郎,后任太傅主簿,又任给事黄门侍郎。

潘岳性情轻狂浮躁,追名逐利,与石崇等人奉承权贵贾谧。每当贾谧出门时,潘岳与石崇二人总是早早就等在门外,贾谧的车马走远了,他们还向着贾谧车马扬起的尘土下拜。

未能免俗

“未能免俗”表示按照世俗风习不得不做的应付。

此典出自《晋书·阮籍传》:“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粲日。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晋朝人阮咸,是著名的文学家阮籍的侄儿。他们二人都是当时的名士,被人称为“大小阮”,是“竹林七贤”里的主要人物。

阮咸和他的叔父阮籍性情相似,不愿做官,鄙视礼教,看不起世俗的人情、民习,宁可自己喝酒、弹琴消愁解闷,也不肯与普通人交往。阮咸善于弹琵琶,而且对音律很精通,有时一个人边弹、边唱、边饮酒,从来不顾及别人的议论。有一回他与阮家兄弟们一块喝酒,别人用杯盏盛酒,他却用大盆。酒宴间忽然跑过来一群猪,猪嘴巴伸向酒坛子。众人都急忙高喊着把猪赶跑,阮咸却奔过去,伸腿骑在猪背上,照样饮酒。堂兄堂弟们看到了这个情景,都笑他太不庄重,一点也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然而阮咸却毫不放在心上。有时他还和婢女共骑一匹马奔跑着玩,邻里、族人常常指责他不守礼法,说他行为不端。

阮咸与阮籍性情相投,两家住在道南,其他阮家人住在道北。道北的阮家人都非常富裕,吃穿很讲究,衣物很多;道南的阮咸和阮籍,比较贫困,衣服什物不多,对穿戴也不大在乎。每年的七月七日民间有晾晒衣服的习惯。这一天,道北的阮家都把箱子里的衣服、被子挂出来,晾晒在太阳下面。绫罗锦缎,五颜六色,都是些华丽昂贵的东西。可是道南的阮咸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晾晒的。他想出一个办法。七月七日这天,他用竹竿挑起一条粗布做的裤衩,高高地飘在门楣上。邻居们都来看热闹,好心的老年人劝他说:“别挂这东西呀,让人见了多难为情呀!”可阮咸却毫不在乎,笑嘻嘻地说:

“民间习俗嘛,我也不能免俗啊,略微表示一点意思吧!”

说完,他提起酒壶,又钻进竹林饮酒去了。

魏人钻火

这则寓言讽刺那些自己糊涂可笑,反而埋怨别人不讲道理的人。

此典出自《笑林》。

某甲晚上突然得了急病,命令看门的人为他钻木点火。那天夜里昏暗幽黑,看门的人一时找不到钻火工具,可主人又拼命地催促他。

看门人气愤地说:“您责怪人太没有道理了!今天夜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您为什么不拿火把来给我照亮?我必须找到钻火工具,然后才能点起火来。”

孔文举听说了这件事,说道:“责怪人应该有他的道理才对呀!”

畏鬼致盗

这个故事说明:疑心生暗鬼。

此典出自《郁离子·麋虎篇》。

郁离子曰:“……谗不自来,因疑而来;间不自人,乘隙而入。由其明之先蔽也。”

有一个怕鬼的楚国人,他听到枯叶落地与蛇鼠爬行的声音,都认为是鬼来了的声音。小偷了解到这一点,便乘着夜晚潜伏在这个人家的墙边装鬼叫。那个楚人恐惧不已,连瞟一眼都不敢。小偷像这样弄了四五次,看到没有动静,便进入他的房间,偷光了他家收藏的财物。有人骗他说:“你的财物确实是被鬼拿去了。”他虽然有些疑惑,但心里却认为说得对。没多久,他的住宅中果然有了鬼。因此,即使财物从小偷的住处拿了出来也总认为是鬼偷了给他的,不相信是小偷的。

郁离子说:“谗言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总是先有疑心才会相信它;离间、挑拨也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总是因为有空子可钻才会发生作用。这都是由于聪明早已被蒙蔽住了的缘故。”

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表示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此典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有一次,孔子给他的学生讲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共事时说:“不要同品质低劣、庸俗鄙陋的人共事,因为这种人利欲熏心,贪得无厌,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个人的得失绞尽脑汁。‘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意思是: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担心自己得不到;得到了职位后,又怕失掉;如果他怕失掉,就会无所不用其极,想方设法来保住已得的职位。孔子说完之后,稍停了一下,然后告诫学生们:“像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一定不要与他们共事。”

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比喻人们用虚假的现象,满足实际的欲望。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三国时刘备被吕布抢走徐州,又攻占了小沛,逼得走投无路,只好跑到许昌去投靠曹操。有一天,曹操叫武将许褚请刘备到丞相府去,一见面便拉住他的手说:“我刚才看见后园里树梢上的梅子已经青熟,忽然想起了去年征伐张肃时行军的路上,由于没有水喝,将士们都口渴难忍,当时我想出了一个计策:举起马鞭子指着前面骗他们说:‘前面有个大梅林,树上的梅子又酸又甜,可以解渴。’将士听到这话,想起梅子的酸味,禁不住垂涎欲滴,于是再不感觉渴了,不久就走到了有水的地方。今天园里有这样好的青梅,实在应该赏玩一番,所以特地请你来园里喝酒。”

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比喻人们微不足道毫无作用的名声。

此典出自《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遂北旬五日,而后反。”

战国时,魏惠王与齐国田侯牟签订了盟约,后来田侯牟背叛了盟约,魏惠王勃然大怒,打算派人去刺杀田侯牟,以发泄心头的愤怒。公孙衍听说后对魏惠王说:“大王身为一国之君,却采取普通百姓的报复手段,我真替大王感到惭愧。不如给我二十万兵马,攻打齐国,活捉他的老百姓,抢走他们的牛羊,让田侯牟想起这件事就浑身冒汗。此后再攻占他的国家,捉住他,鞭打他,折断他的骨头。”

季子在一旁听了公孙衍的话,嘲笑他说:“修筑一道十丈高的城墙,已经筑了七丈,又把它毁坏,岂不是故意劳累百姓吗?魏国有七年不打仗了,这是一件好事,是大王立国之本。公孙衍无端挑动战争,大王不要听他的。”

魏国朝廷的这场争论,被一个叫惠子的人知道了,他弄不清到底哪一种观点才对,就请教一个叫戴晋人的读书人。戴晋人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说:“蜗牛的左角有一个国家叫触氏,右角上有一个国家叫蛮氏。有一次两国为了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双方大战了半个月,死亡好几万,尸横遍野。后来触氏国打胜,乘胜追击,占领了蛮氏国不少的地方。”

惠子听后,笑着说:“哎,你也太夸张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载晋人解释说:“事情虽然有些夸张,但道理是完全相同的。蜗角两国所争夺的地盘,在一个真正完美的人看来,也不过针尖大。他们完全是为了虚名在进行战争!”

惠子佩服地说:“你的见解太高明了!”

希世之珍

这则典故说明拘泥于盲目崇古的人,缺乏现实感,因而也往往是最愚蠢可笑的。

此典出自《郁离子》。

工之侨得到了一块质地优良的梧桐木,把它削制成一张琴,安上丝弦弹奏,好像金玉的声音一样和谐动听。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了,便把它献给朝廷的乐官太常。太常请宫中的乐工来查看,乐工说:“并不古老。”就把琴还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把琴拿回家,先和油漆匠商议,在琴的漆上造了很多花纹,又和雕刻工商议,刻镂了古字题款。这一切都做好后,工之侨把琴装在匣子里,埋在地底下。一年后,工之侨把那把琴取了出来,抱着它到市场上去卖。一个有钱的人路过看见了,用一百两金子买下来,把它献给朝廷,乐官们争相传看,都赞不绝口地说:“这真是世上少见的宝物呀!”

虚词招谤

这则典故说明“虚词招谤”,“诳亦何益”。这对任何人都有十分积极的教诲意义。

此典出自《阅微草堂笔记》“是非之公,人心俱在,人即可诳,自问已惭。况公论具存,诳亦何益?荣亲当在显扬,何必以虚词招谤乎?不谓后起胜流,所见皆如是也!”

有一个世家的子弟,夜间行走在深山里,迷失了方向,看到前面有一个岩洞,想暂且进去休息一下,发现已死的老前辈某公在里面,内心恐惧不敢进去。但是,前辈某公却殷切地邀他进洞,他估计不会有什么祸害,就上前行礼拜见。老人问寒问暖、起居劳苦像活着时一样,又略问了他家中的事,共感悲伤慨叹。士人接着问:“您的墓地在其他地方,为什么一个人游逛到这里来?”

老人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在世时没有犯过错误,读书时只是跟随着别人作计议,做官时只是安分守己地工作,也没有什么建树。没想到我死了几年之后,在我的坟墓前面忽然树起了一块大石碑,在螭首上刻着一些篆文,写的是我的姓字和官阶,碑上文字所叙述的却是我根本不知道的事情。其中稍微有些符合的,又都言过其实。我一生质朴直率,心里感到不安,再加上游人过路诵读,时常说出讽刺的评语;那些鬼魂围着观看,常常讥笑声不绝于耳。我实在受不了这些嘈杂的声音,就避居在这里。只是到了年终祭祀扫墓的时候,我才回到坟地里去,看看自己的子孙后代而已!”这位士人委婉地安慰老人说:“仁人孝子,不这样做就感到不能荣耀自己的亲人。像恭喜中朗这样的名人,也免不了写些于心有愧的碑文;像韩吏部这样的名家也曾写过阿谈的墓志铭。自古以来已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您又何必介意呢?”老人严肃地说:“是非公论都在人们心里;人们即使可以被欺骗一时,但我扪心自问已觉得非常惭愧。何况公论俱在,欺骗又有什么益处呢?要想光耀祖宗,应当看他的昭著事迹,何必用虚伪的言词招惹诽谤呢?难道不知道后起的名流,他们的见解也都是这个样子吗?”老人说罢拂袖而起,士人若有所思地回家去了。

袖手旁观

“袖手旁观”形容置身于外,不参与不过问,对事情采取消极、被动、坐观成败的冷漠态度。

此典出自唐代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唐朝时候,有一位大文学家名叫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人,贞元(唐德宗)时中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后来因受到连累,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做司马(官名),最后在去柳州刺史的任上去世。

柳宗元写的文章既雅健而又雄深,发表的议论像风势般奋发而深远,是一位博学而有才能的人。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在柳宗元死后写了一篇非常著名的《祭柳子厚文》,其中有这样几句:“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善于砍木的人,弄得满头大汗,指破血流;而巧熟的大匠往往拢着双手,站在一旁观看。韩愈对柳中元的文采才华之美,颇为赏识,看到他不被重用,成为一个袖手旁观的巧匠,最终默默无闻地死去,为他感到非常不平,所以说了上面那几句颇有牢骚味的话。一个有学问、有本领的人没有发挥才能的机会,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事情呀!

雄鸡断尾

“雄鸡断尾”比喻某人担心谗言,决心自我隐晦,甘心做平庸无用的人。

此典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春秋时期,周景王有一个长庶子,人们都称他为王子朝。王子朝的师傅叫宾起,是周王朝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