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不可放弃的努力
43943700000006

第6章 靠自己

有一天,大仲马得知自己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接连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倔强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那些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屡败屡战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

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地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望重的编辑。这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仲马的地址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这位编辑带着兴奋和疑问,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名不见经传的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

“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这位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

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这位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的评论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靠自己的力量攀登到文坛的高峰。

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是家中12个男孩中最小的。由于家境贫寒,他12岁就到哥哥开的小印刷所去当学徒。他把排字当作学习写作的好机会,从不叫苦。

不久,富兰克林认识了几个在书店当学徒的小伙伴,经常通过他们借书看。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他逐渐能学着写些小文章了。

在富兰克林15岁时,他哥哥筹办了一份报纸《新英格兰新闻》。报上常登载一些文学小品,很受读者欢迎。

富兰克林也想试一试文笔,但又不想通过哥哥来采用自己的文章。为此,富兰克林化名写了一篇小品,趁半夜没人时把稿子悄悄地放在印刷所的门口。

第二天一早,他哥哥看到那篇稿件,便请来一些经常写作的朋友审阅评论。那些人一致称赞是篇好文章。有一位诗人竟断定,这是出自名家的手笔。

从此,富兰克林的文章经常在报上发表,但他的哥哥一直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后来,他哥哥决心要识破这个谜,在半夜时藏在印刷所门口。他哥哥做梦也没想到,这位“名家”竟是自己的弟弟小富兰克林。

…………

毋庸讳言,以人取言,人微言轻,近水楼台先得月,老子英雄儿好汉等等不公平的现象,目前还是比较常见的,就是在将来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与其怨天尤人哀叹自己的命运,倒不如脚踏实地增强自己的实力。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最可依靠的不是任何人的权力和威望,而是自己的力量。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郑板桥的这些话,当然不是主张可以忽视前进中可以借用的力量,而是强调千靠万靠不如自靠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