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伴随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看着美丽的校园、绿色的操场,心情会温馨舒畅。可以说,大多数孩子对于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深深的感情,都会用自己的努力来爱护学校里的公物。
可是总会有一些让人备感遗憾的场景出现:有的同学拿着铅笔刀在课桌上刻字;有的同学在花园小径上走路的时候,故意折断两旁的花草;有的同学故意把篮球往干净的雪白墙面上投掷……凡此种种,都是不爱护公物的表现,而类似的情况或多或少地都会在校园中出现。
每当看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没素质!的确,这些孩子正是由于个人素质没有得到良好塑造和培养才导致出现这样的行为,他们不讲社会公德,不遵守纪律。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没有意识到公物是公用的东西,没有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义务。
在一本育儿类书籍中,有这样一个关于爱护公物的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所小学的操场旁边有两个秋千,一个是小老鼠的造型,另一个是小兔子的样子,非常可爱。每天课间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小朋友来这里荡秋千、做游戏。
然而有一天,“小兔子”却伤心地哭了起来。断了一头吊绳、整个身体斜倒在地上的“小兔子”哭着说道:“呜呜……我的身体受伤了,好痛啊!”
这时候,一旁的“小老鼠”既焦急又难过,它说:“小兔子,你别哭了,你哭得连我也想哭了。都怪那个淘气的小男孩,是他把你的绳子弄断的。”
“小兔子”擦着眼泪说:“我这个样子,明天就不能和其他的小朋友玩了。”“小老鼠”拍拍胸膛说:“没关系,有我呢!可是,你受伤了,这可怎么办?”
就这样,“小老鼠”陪着“小兔子”一直聊天,“小兔子”也觉得伤口没那么疼了。
“喔喔——”公鸡叫了,天亮了,小朋友们纷纷来到了学校的角落里,大家都是来找“小兔子”和“小老鼠”的。
小朋友们来到秋千跟前,发现“小兔子”受伤了,都很着急,赶紧想办法给“小兔子”疗伤,有的托着秋千的板子,有的系着绳子。一个穿着粉红色裙子的小姑娘还轻轻地给“小兔子”吹着气:“不疼,不疼,一会儿就好了。”在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小兔子断掉的绳子很快就接好了,而且又结实又美观。
“小兔子”和“小老鼠”非常高兴,载着小朋友们开心地荡了起来。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有许多爱护公物的事情只是举手之劳。
事实上,如果我们的孩子养成了爱护公物的好习惯,那么这对他们来讲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因此,作为家长,我们教导孩子,让他们就像爱护自己一样来爱护校园里的公物,让自己拥有一颗爱护公物的公德心,成为一个真正爱护公物的文明人。
1.告诉孩子要节约用水用电
水和电都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他们对人们的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家长都应告诉孩子节约用水用电。
2.教导孩子爱护教室设施
教室是孩子们上课和学习的地方,教室里也有很多物品。那么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爱护这些物品,对于门窗,要做到轻开轻关;对于电灯、空调等用电设备,在教室里没有人时,要及时关掉,以免浪费电。
另外,教室里的桌椅看似很“结实”,于是很多同学喜欢在上面乱刻乱画。对于这些行为,家长都要提前预防,让孩子远离不文明行为,成为一个懂得爱护教室物品的好孩子。
3.爱护公共设施
现在学校里有各种运动器材,还有一些阅报栏、宣传橱窗等。对于这些,孩子们也都应该文明行事,不要乱拆、乱动学校公共设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避免破坏公物,那么家长就要提前做好预防。
每个人都是社会文明的代言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学校,但同样也离不开公共场所。所谓公共场所,指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地方,比如公园、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商店、街道、马路、交通场所等,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去这些地方放松心情、学习知识及进行日常的活动,因此,礼仪的作用在其中的表现就变得尤为明显而重要。当在某种特定的公共场所,孩子只有懂得相应的礼仪规则,才能表现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