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人来说,尊重是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被尊重、被关怀、被肯定的渴望,当你满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就会对你尊重的那一个方面焕发出巨大的热情,成为你的好朋友。”
可是看看现在的孩子们,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根本不懂得尊重他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懂得去关注周围的伙伴,甚至有时候还发生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比如给别人起外号、看到别人出丑就嘲笑,或者看到别人倒霉就幸灾乐祸。
虽说有些时候孩子这样做是由于好奇心作怪,想开个玩笑,或者只是想看看热闹,但是不管怎样,孩子的这些做法都已经伤害到了别人。假如孩子还比较小,自己又无法察觉到,再没有家长的及时指导的话,那么孩子就很可能没有是非分辨能力,不能纠正自己的种种行为,因而也就不会尊重别人。相反,只有家长及时引导和培养,才会让孩子的错误行为尽快消失,而让正确的行为取而代之。
一位名叫拉凡?斯蒂恩的美国男孩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从父亲对一个贫苦孩子的尊重中懂得了如何做人。故事是这样的:爸爸开了一家小商店,主要经营五金家具产品。
圣诞节前的晚上,正当我们在店里的时候,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走了进来,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也乱七八糟的,还有一绺头发立在前额。
在我的印象中,他当时脚上穿的那双鞋子已经磨损得非常厉害了,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了的。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贫苦的小男孩,穷到买不起任何东西的程度。他进来后,走到玩具柜台前左瞧右看,时不时拿起一件玩具看一下,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时候,爸爸走到他的身边,看着他那微笑的眼睛以及脸蛋上两个漂亮的酒窝,温和地问他想买什么东西。
只见小男孩回答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节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和接待成年人没什么两样,他告诉他随便看,尽管挑,而小男孩听了后,也确实这样做了。
挑了大概20分钟,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我爸爸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问他:“你有多少钱呢?”
这时候,只见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伸开手掌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折合一下总共是27美分,而他看中的那款玩具飞机的价格是3.98美元。
只听爸爸对他说:“你的钱正好够。”说着,接过了他手中的钱。
多少年过去了,当时爸爸回答那个小男孩的话至今还回响在我的耳畔。
我永远记得,在小男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脏旧的衣服和他那一头乱蓬蓬的头发,还有那只断了的鞋带,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抱着宝贝一般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也正是这件事,让我懂得了要想帮助一个弱者成功,不要去施舍,而是给他尊重,帮他获得自信。
看完这个故事,想必家长朋友会为其中的这位爸爸而感叹,他能够用如此特别的方式给予一个小男孩尊重。同时,也为他自己的儿子上了生动的一课。
事实上,尊重别人是每个人的人生中必备的精神品质,难怪有人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换句话说,只有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才可能去跟别人交往,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人也会因此而更加尊重自己。
1.家长要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这是鲁迅先生关于尊重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性的观点。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
因此,家长们要认识到,要想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品质,那么我们首先要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2.帮助孩子建立起同情别人的态度
当看到别人身上发生的某些情况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想象一下假如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会有何感受?这样,孩子就会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的感受,从而学会尊重他人。
3.让孩子体会不尊重人的后果
当发现孩子有不尊重他人的情况时,家长可采取一定的措施,让他尝到不尊重人的后果。比如,制止孩子玩正在进行中的游戏,或者让他把已经放入购物车中的冰激凌放回超市里的冰柜。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指责孩子的行为,那样就会变成你不尊重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