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的家长朋友会困惑:这有什么难的呀,自己的孩子又不是傻子,每到给同学、伙伴送礼物的时候,他们可是比谁都会挑选呢!
的确如这些家长所认为的,现在的孩子受传媒、周围环境的影响,一个个跟小机灵豆子似的,送礼这件事一般是难不倒他们的。
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一点无可厚非。正因为如此,一旦周围环境有不良情况出现,他们很可能就会跟着效仿。比如,某个孩子给别人送礼物,花上千元钱买了对方喜欢的一件东西,而那个同学在适当的时机又回馈给他同样价值的礼物。
当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甚至更多的孩子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说不准不受影响。那么这时候,他可能就随波逐流,学人家的样子送上千元的礼。家长朋友请想一想,这样下去,送礼本来的意义是不是变味儿了呢?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容易形成攀比、乱花钱的不良习惯呢?
所以说,在挑选礼物这件事上,还须父母们多引导孩子,给予他们参考意见,让孩子挑选合适的礼物送给自己的伙伴。
历史上有个“千里送鹅毛”的典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
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代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棱棱”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
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毫无疑问,缅伯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巧妙地利用礼品的特殊承载意义,向皇上献出了一片真情,让自己得以生存下来并得到了皇帝赏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启示:礼物价格的贵贱并不直接影响到情谊的厚重与否,微博的礼品不见得就不成敬意,同时我们也可以认识到,馈赠礼品,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能否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否则就显得过于庸俗了。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认识到,孩子在这方面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弱,如果遇到周围环境中的刺激,他们可能就失去送礼最根本的原则,做出让父母头疼,又对其自身不利的事来,所以,要想让孩子把礼物送得理想,还需父母们多一些引导。
1.送礼贵在送情谊
礼物是否珍贵,其决定权不在于值多少钱,而是由其本身的意义来体现的,比如,远在北方的好友为身在南国的自己送来一片红叶、做地质勘探员的叔叔为自己送来一块当地漂亮的石头,等等,这些看起来虽是寻常之物,但其中却寄托了朋友、亲人的深厚情谊。这样的礼物,怎么能说不珍贵呢?又怎么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呢?
所以,家长们应提醒孩子,送礼物不要用钱来衡量,更不要跟别人攀比,选择礼物最重要的是考虑其趣味性、纪念意义、艺术性等,争取别出心裁,别落入俗套,这样的礼物在受礼者看来才最值得珍惜。
2.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礼物
先打个比方,可能孩子自己很喜欢某个毛绒玩具,于是她不管送给谁都是相同的毛绒玩具,这样送礼错就错在用自己的喜好衡量了别人的喜好,而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想想看,女孩往往喜欢毛绒玩具,可男孩大多是不喜欢这类东西的,再者说同样的毛绒玩具也未必能得到所有女孩的喜欢。
显然,这样送礼是不恰当的,因此,家长应该在这方面指导一下孩子,让他在选择礼品的时候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做到投其所好,才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