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学礼仪的第一本书“小橘灯”亲子学堂丛书
43743100000072

第72章 凡事讲分寸,送礼也不例外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叫“过犹不及”,其意思是说凡事过了头就与做得不够是一样的,也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多做“无用功”,这个词用来说送礼同样适合。虽然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但如果送礼送得没有原则,失了分寸,就还不如不送。

比如说,他人过生日,你提前半月送了张生日贺卡,生日前一星期又送了个玩具,生日的时候又送了支钢笔,看上去是送了好多的礼,可是这种送礼方法显然会让受礼者感到别扭。与其如此,还不如只送一样礼物,或者把3样礼物一起送出去。

再比如,孩子自己交往的小伙伴过生日,送了一份礼;小伙伴的爸爸妈妈过生日,也送了礼物;其爷爷奶奶过生日,还送了礼物。受礼者肯定会想: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热情啊,我们和他有多深的交情,值得他这样为我们送礼?这种情况下,尤其是送的礼物较为贵重的话,受礼者的想法就会更多,说不定人家以为你有求于他呢!

总而言之,送礼虽好,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可乱送,送得多还不如送得少甚至不送。

读小学六年级的小刚明年就要升初中了,为了上一个重点中学,他在爸爸妈妈的“指点”下,开始了一段送礼历程。

原来,他们班有个叫王冉的女孩,她的爷爷是当地教育局的局长。小刚的父母知道这件事之后高兴得不得了,他们心想:这下学习成绩中游的儿子有救了,只要抱紧王冉的爷爷这棵大树就高枕无忧了。

于是,他们开始利用一切机会,让小刚给王冉及其家人送礼物。比如,王冉过生日的时候,小刚的妈妈买了件品牌的衣服;王冉考试得了前三名,小刚和妈妈也前去祝贺,并带上了礼物;王冉不慎摔跤擦破了点儿皮,小刚和妈妈带着贵重的礼物前来慰问……总之,就是抓住一切可以送礼的机会,小刚都和妈妈“孝敬”这位局长的孙女。

刚开始的时候,王冉的父母以为只是同学之间表达一下情谊,所以对他们送来的礼物也没太放在心上,只是想着到对方有此类情况时再送给对方价值相当的礼物即可。可慢慢地,他们发现苗头不对,礼物送得越来越贵重,而且王冉稍微有点儿什么“特殊情况”,他们就肯定会来送礼。

后来,小刚再送给王冉礼物,他们就都让女儿婉拒了,并且找机会将他们曾经送过的礼物都回馈回去。这下,小刚的妈妈也识趣了,不再给人家送这送那的了。

这种动不动就送礼的做法,不但不会让对方感激,还会怀疑送礼者另有所图,事例中小刚和他的父母就犯了这一条送礼的“戒律”。

那么,为了我们的孩子避免遭此“待遇”,作为父母,还是多引导孩子把握一下送礼的原则,千万不要送过了头。

1.时机要恰当

前面我们提到过送礼的时机,主要是围绕送礼的时机及何时拿出来所进行的阐释,在此我们主要说一下什么时候该送礼、什么时候送礼比较合适。

对于送礼的时机,总的原则是自然,不要让对方感觉为了送礼而送礼。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利用对方的生日送礼。每个人都会有生日,而生日对每个人来讲又都很重要,这个时候赠送礼物会比较有意义。其次,可以让孩子选择同伴、同学或者朋友的偶发事件进行送礼,比如其父母不幸生病或者病故等,这个时候需要安慰,礼物也是少不了的。再者,就是可以利用别人生病的机会。人一旦生病就会身体不适,情绪也变得烦躁,这时候如果有人前来探望便会转移注意力,不再纠结于病痛之中。

2.掌握一定的时间间隔

前面我们提到,送礼不能毫无原则,这是因为它算是一种感情投资,决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往往是一个系列的。换句话说,送礼不能太频繁,也不能间隔得太久,太频繁了会让人家觉得你太重情义或者另有所图,这样就容易给对方造成困扰;如果间隔得太久,又会让人家觉得你人情淡漠,所以,送礼的频率也是个需要把握的东西,这一点家长们有必要告诉自己的孩子。